《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7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人听了这话,就若有所思起来,只有费老有些疑惑的说道:“小楚,你说这些珠子是b或者c货?可是这些珠子明明看上去都很自然,不像是用过化学手段的啊!”
  楚琛说道:“首先,这串朝珠除了其中的38颗之外,其它都是a货翡翠。另外这38颗,全都是用b货翡翠制作而成,而且这些b货翡翠全都是b货中的佳品,动过脚的地方并不多。而且这些动过脚的地方,全都打了孔,这样一掩饰。当然很难识别出这些珠子是b货了……”
  说到这,楚琛就把他说这38颗朝珠是b货的原因。给费老他们解释了一下。
  费老听了解释,表情苦涩的说道:“哎!为了不让我发现。他也花了无数的心思了,要是这种心思他都用在正道上,他早就成材了!说起来,这事还是怨我,要是我当初对他严厉一些,今天也不会是这种局面了!”
  “老费,别自责了!”司马院长拍了拍费老的肩膀,说道:“事情既然已经这样,那你就狠狠心,别让他再来指望你了,如果将来他能够幡然悔悟,那你再接受他不迟。”
  “是啊!如果他再这么混下去,我权当没他这个儿子了。”
  以前费老因为心里还有着这个儿子,还一次次的给着机会,这次他真的伤透了心,下定了决心不再管了。
  对于这种事情,刘老他们也不能说什么,于是一时间大家又沉默了下来。
  费老回过神来,连忙道歉道:“真是抱歉,刘老,还是请您说说这件四壶吧!”
  刘老微微一笑,说道:“这只四系壶,我说三个字,做的好!”
  费老闻言连忙问道:“刘老,您的意思是说,这只四系壶是真品?”
  刘老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先问道:“老费,我先问你,你为什么会对这只四系壶有疑问?”
  费老有些惭愧的说道:“因为我总觉得它和我之前的那只有些不同。”
  司马院长接过话道:“是啊,我也觉得这只四系壶不太对劲,但又说不出来是哪有问题。”
  “所以我才说,这只磁州窑四系壶做的好嘛!”
  刘老拿起那只四系壶,讲解道:“你们看,这只四系壶胎骨成型方法是对的,模印痕是在瓷器的口部,圆形器身的最大直径处,有明显的对接痕,或凸或凹,是用模制胎后,虽修平但烧成后仍存留的痕迹。这也符合宋代磁州窑的特征。”
  “足部有明显的印坯成型特征,或有意在足内造作旋坯刀痕,慢轮加工,呈不规则刀痕。也有支钉痕。另外,古代陶瓷烧制过程中经常出现倒窑、倾斜或叠烧不当造成的粘疤或疤痕,这也是真品应有的特征。”
  “最妙的是,这只四系壶的刀工相当的精湛,比起宋代的工匠一点都不差,可惜的是,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啊!”
  听了刘老的讲解,费老和刚才楚琛说翡翠是真品的时候一样,也有些迷糊了起来:“刘老,既然如此,那这只四系壶到底有什么问题啊?”
  “老费,你先等一下,这事还是让阿琛告诉你吧!”
  刘老微微一笑,转头看向了楚琛:“阿琛,考考你,你看看这只四系壶的问题出在哪?”
  “好的。”
  听了刘老的讲解,楚琛对眼前这只四系壶也充满了兴趣,应了一声之后,就把四系壶拿到了手中。
  磁州窑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它汲取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融合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因此,坊间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磁州窑系器物质朴清新,刻花、印花等各类装饰工艺丰富多彩,争丽斗艳,其中尤其以画花类作品独树一帜。
  而楚琛手中的这只四系壶,就是一件看上去非常典型的磁州窑器物。此器小口外侈;溜肩圆腹,表面刻有牡丹纹,线条粗放遒劲,枝叶舒展,花朵硕大,一气呵成,生动自然,豪无刻意造作气象。
  宋金时代的釉层很厚润、玻璃感很强。有的如冰似玉的感觉。釉面有经历年代的细密的开片裂纹。一般的现代仿品没有此种特征,而眼前这只四系壶的表现却看上去和真品相差无几。
  如果以这只四系壶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来看,楚琛很难相信,这会是一件赝品,但既然刘老这么说,那这只四系壶肯定是有问题的。于是,他又把瓶子仔细打量了一番,直到最后,他才看出上壶的问题。
  见楚琛抬起头来,刘老就笑问道:“阿琛,看出什么地方不同了没?”
  “这只四系壶做的确实非常的出色,器型、胎、刻工方面都和真品非常想象,”
  楚琛回道:“磁州窑的白化妆土,过去使用的纯度较高,因此烧成后很白、很亮。现在使用的白化妆土虽然延续了清至民国时原料矿,但由于取材位置与地层的变化,白土中的含铁、钛等杂志成分有了变化。”
  “这样就给仿古瓷的外观带来一定影响,这只四系壶就是这样,在化妆土的配比方面,制作者并没有做到位,使得整体釉色看上去缺乏滋润感,化妆土的白度也缺乏暖调!”
  听到这里,司马院长双手一拍:“对!我说这只四系壶哪里缺了一点,原来是这么回事。楚老板,你这眼力真是没得说的。”
  楚琛呵呵一笑道:”“您老过奖了,如果不是前一阵子正好在我师傅这边,看到一件磁州窑的真品,我还真不一定会看的出来。这一点,我也挺佩服这位制作者的。”
  大家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这位制作者仿制的技术那是没得说的,但这人如果不把这门技术用在正道上,那对古玩界来说,又是一颗炸弹。
  这时,刘老又问道:“阿琛,除了你说的这点之外,还有没有其它问题?”
  “还有就是开片和釉色了。”
  楚琛说道:“宋、金时代观台窑的白釉,多为细密的米子开裂,釉层厚处呈微黄色、微黄绿色。现在的仿品,则釉开裂纹大,釉透明而色亮,釉层厚处呈乳浊白色或称鼻涕釉。虽说这只四系壶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但看上去还是不够自然,而且釉层厚处的色泽,也并没有做到位。”
  刘老非常欣慰的点了点头:“说的很对,不过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样,此人仿制水平已经非常高了,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做坏事的心到还好,不然应该尽快把他引导到正道上来,不然的话,将来估计又有好多人要为此倾家荡产。”
  司马院长皱着眉头说道:“确实如此啊!不过咱们并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怎么找到他啊!”
  “这事还得要问问费喻才行……”
  说到这,刘老看了看费老和司马院长,现场也只有他们对费喻比较熟悉。(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三章 拜访都义乐

  司马院长看了看费老,觉得有些为难,自从上次他打了费喻之后,双方的关系不说势如水火,但也差不了多少。
  而费老现在正在气头上,更不想见到自家这个败家子,但刘老请求又不太好拒绝,一时也显得有些犹豫。
  刘老能够理解费老的心情,但他并太了解当日司马院长和费喻的冲突,一开始看到司马院长为难的模样,还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他可是听说过,司马院长和费喻的关系挺不错的,难道因为这次的事情,两人的关系变得如此糟糕了?
  这让刘老有些皱眉,这事总要有人去调查,这两位原先觉得合适的人选不愿意去,那找谁才好?
  好在,楚琛马上就了个主意,说道:“这事,我还是拜托林生福的那位朋友吧,他既然能这么快就调查的出那些钱的来源,想必那些高仿的来源,应该也能调查的出来。而且让他调查,也不容易打草惊蛇”
  对于楚琛的提议,大家都觉得很赞成,都一致通过了。
  此时此刻,为了照顾费老的情绪,大家也就不再讨论他的博物馆的事情,于是话题马上就转到了绕梁琴上。
  俞仁朋先声夺人道:“司马院长,我师弟的博物馆还要靠这张绕梁琴增加点名气,您那家大业大,名气更是不缺,就别在揩我师弟的油了吧!”
  司马院长讪讪一笑,心想,我那是家大业大。但绕梁琴这种国宝首次发布这种事,肯定也不会嫌多。况且。楚琛那好东西不要太多,就算没有绕梁古琴。今后成名之日也是指日可待。
  俞仁朋马上又加了一句:“再说了,这张古琴毕竟是我的师弟的嘛,如果他不开博物馆那还好说,但现在如果绕梁琴率先在你们那发布,等过段时间,大家得知琴的主人是我师弟,人们会怎么想?”
  “哎!”司马院长暗叹了一声,说到底,这张古琴的主人是楚琛。自己总不能硬向楚琛提什么要求吧!说一千,道一万,这还是因为这张古琴他没有决定权。
  因此,对于这张绕梁琴的首次发布,司马院长也知道他其实是没什么发言权的,俞仁朋之所以这么说,也只是给他个面子,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怎么说?
  好在。楚琛答应了之前他提出的文物交流的意见,而且这张古琴现在还能在他那研究一段时间,让他又重新高兴起来。
  饭后,司马院长和费老带着古琴相继离去。楚琛原本是想去拜访一下都义乐,不过俞仁朋却马上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拉着楚琛探讨博物馆的一些问题。最后还让楚琛带他去馆址熟悉一下环境。
  楚琛见俞仁朋的兴致这么高,他当然也不会说什么扫兴话。于是一下午的时间,就在这个过程中。悄悄的溜走了。
  第二天上午,楚琛向母亲和正在为他的各项产业写着规划书的吴可告了别,驱车前往元弘建家,准备让元弘建带着他去都义乐那。
  因为武城那边已经结了案,无一漏网之鱼,再加上胡勇这段时间一直跟着他东奔西走,都没时间陪怀孕的李晓萍,于是楚琛就放了他的假,自己一个人去,对此,赵芸琳到也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