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8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题纹饰绘折枝牡丹、葡萄、石榴,色彩素雅,犹如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同时兼用西洋画的透视法,兼写实于写意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另外,瓶子的底部书有青花“大清宣统二年湘南瓷业公司”楷书款。
  此瓶无论在制作工艺,还是绘画风格上,均呈现了典型的醴。陵。瓷风格,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器形美、彩饰美于一体。再加上湘南瓷业公司于1918年即毁于战火,可以说,这只宣统二年(1910年)的醴。陵。瓷是件难得的珍品。
  楚琛仔细观察过后。点了点头道:“确实是真品。”
  虽然听到东西是真品,项发财很是高兴,但片刻后,他叹了口气道:“哎!可惜不是毛。瓷。”
  段学峰笑道:“得了吧。是真品就不错了,如果真是毛。瓷还能轮到你?”
  项发财呵呵一笑道:“人嘛,都有些得陇望蜀。而且我这人还就是喜欢毛。瓷,做梦都想拥有一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这时,楚琛笑着说道:“项总。我那的窑厂前一阵就恢复了7501瓷的制作工艺,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真的?”听了这话,项发财和段学峰都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色。
  楚琛微微一笑:“前几天我从瓷都带回了几套,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一会可以一起去我的店里看一看。”
  项发财闻言兴奋的开始摩拳擦掌,说道:“不但有兴趣,我还准备买上几套!”
  段学峰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就算这只是现代的仿品,凭瓷器的名称,收藏价值肯定不会低,而且不提收藏价值,跟别人说,家里用的是这种瓷器,那也特有面子。
  楚琛笑了笑,看到老常又拿着东西走了回来,就表示先解决眼前的事情,瓷器的事情一会再说。
  刚才老常拿过来的另一只盒子里面,装的是一块重十公斤左右的和阗白玉,当然,这可不是用青。海玉冒充的,而是一块正宗的和田白玉籽料,以现在的市场行情而言,这块籽料价值不菲。
  老常第二次拿过来的,也是两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一块清代康熙年制的松花石砚,算是一件珍品,价值当然也不菲。
  说起来,这三只盒子里的东西的价值相加起来,和老常买那支如意所用的钱已经差不多了,就算差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为了补偿项发财,老常也只能忍痛又拿出一件器物出来。
  老常一边打开盒子,边介绍道:“项总,这是我前段时间买到的一只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什么?元青花?”听到这里,项发财不由惊呼了一声。而楚琛他们也都面面相觑,这老常不会傻了吧,居然会用元青花来补偿项发财?
  “不是不是!”老常连连摆手道:“不是真正的元青花,而是雍正年间仿制的。”
  项发财闻言有些疑惑:“我好像没听说过有雍正年间仿制的元青花,老常,你不会搞错了吧?”
  楚琛也摇了摇头道:“元青花是没有明清或民国仿品的,因为在那个年代,全世界的古玩界都认为,元代生产不出发色艳丽的青花瓷器。”
  “他们认为青花瓷器的最早烧造在明洪武年间,由于刚开始烧,技术不过关,所以青花发色或黑或灰。青花发色鲜艳明亮是在明永乐开始,郑和的船队运回了进口钴料之后。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雍正仿制的元青花呢?”
  在我国,很多瓷器都有仿品,五大名窑、历代官窑,都有仿品。明仿宋,清仿宋明,民国仿宋明清。但事有例外,那就是元青花。个中原因,就像楚琛说的那样,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元代不可能烧制出漂亮的青花瓷器。
  关于这,还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元青花的标准器,现藏大维德博物馆的元青花龙纹象耳瓶。
  它于1920年代曾出现在京城,几个大汉把它们从庙观里弄出来扛到琉。璃。厂,想换几个钱。瓶上明明白白写着元朝的年号。但琉。璃。厂所有的专家都笑了:洪武青花都烧不好,你元代的就这么漂亮了?而且这么大件,肯定是假的。
  最后,这对象耳瓶落到了大维德的手上,人们都认为他“傻子”、“打了眼”。连他本人一开始也不敢把它们摆出来展览,放在仓库里当作交了学费。
  第二件,是那只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这只梅瓶是出土器物,刚出土的时候,权威部门给它定的年代是明代,好在当时有人慧眼识珠,最后留在了国内。
  而当时的人们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因为元青花瓷的工艺特征只坚持到明早期,明宣德后便无踪影了。
  由于民族性格的殊异、原材料的绝版、画风的变异取舍,特别是朝代的变更,导致元青花瓷这一绝品在历史上嘎然而止,在明清两代连仿造都未出现,即明清两代是没有元青花瓷仿品的,形成一个极为特殊的近600年的空白区。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米国的一位博士才确定了元青花瓷的存在。而我国在70年代出土了大量的元代器物,以科学的方法论证了元青花的存在。直至70 年代后期,全世界才正式承认了元青花。至八十年代中后期瓷都才开始仿制元青花大盘,后又陆续仿制其它不同造型器物。
  真实情况是,我国乃至世界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还很少有人知道元青花瓷,更别说大量仿制了。当时仿制的大盘看起来似乎不错,而且被认为能乱真。但时至今日,当人们逐渐摸清元青花瓷的本质特征时,才发现元青花瓷是不可仿造的,没有给后世留下可乘之机。
  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常居然说,他有一件雍正年间仿制的元青花,楚琛可以肯定,老常的那件东西不是赝品就是他搞错了。
  老常呵呵一笑道:“说实在的,我以前也以为,清代没有仿制过元青花,不过我的这件东西的特征,凭我二十多年的经验,可以肯定它是雍正时期的,不信的话,您几位可以看一看。”
  听老常说的这么信誓旦旦,大家也觉得奇怪,于是等老常打开了盒子后,他们就向盒子里看了过去,里面放着的,是一只青花鱼藻纹折沿盘。这只盘子制作的相当精美,非常像是一件官窑生产的精品瓷器……(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三章 揭二层

  向大家示了意,楚琛就把盘子拿到手中仔细观察起来,这只盘子的胎和釉,以及‘铁锈斑’的处理方面,确实有雍正时期的特点。
  但就像刚才说的那样,明清时期根本没有仿制元青花的条件和例子,难道就凭上面说的那几点,还有底部留的元代款识,就能证明这是雍正仿的元青花?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楚琛拿出放大镜,开始仔细观察起这只盘子的釉中汽泡。
  用放大镜看瓷器表面气泡的新老,楚琛认为很重要,掌握得好,就会少收仿品。
  有的专家否认气泡分析,楚琛觉得这是没有下功夫去专研,看到气泡如同看到天书,云里雾里,茫茫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否定。但是有许多人,会孜孜不倦地去研究,会找到看破天书的方法。
  看气泡的新老,必须分年代比较,必须分品种比较,如元青花,要分苏麻离青料元青花气泡比较,国产料元青花气泡比较,分别进行比较。不能把各种类别,各个年代瓷器的气泡混在一起比较,混在一起比较就没有可比性,就会雾里看花。
  对气泡进行分析,想要有所成就,条件到是好找,只要有放大镜或者最好用显微镜就行,标本的话更是只要瓷片就可以了,花的钱不多但花的功夫可不少,同时也非常的枯燥乏味,如果没有毅力还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
  另外,用气泡鉴定真伪,也不一定百试百灵。而且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的恢复。仿制出和真品相同的气泡,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眼前这只盘子楚琛马上就看出了了他的真伪,因为这气泡的作伪方法,和先前在宁易那看到的瓶子差不多,因此,制作者不用说肯定是顾功义。
  大家看到楚琛把盘子放了回去,正想开口询问盘子的真伪,却看到楚琛走到一边拿出手机打起电话来。
  楚琛之所以给顾功义打电话,除了想问问他这只盘子上是不是也留有记号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想问问这只盘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顾功义明明说过,他制作的不留自己款识的高仿,除了宁易的那只瓶子之外,其它的都自己收起来了,那这只盘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顾功义听到这个消息,相当的惊讶,他说,自己确实在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制作过这么一只盘子,但明明被他收起来了,怎么可能会流传到外面?于是他把自己留下的暗记告诉了楚琛之后,就挂了电话。急忙回家查看了。
  楚琛收起手机,随后走回了原位,项发财就开口问道:“楚老师。我好像听到您在电话里提起过这只盘子,难道?”
  “稍等。”
  楚琛并没有急于回答。又拿起盘子看了看,才说道:“现在我可以肯定。这只盘子确实是我朋友制作的。”
  听了楚琛的回答,老常一脸不信的说道:“楚老板,你有没有搞错啊?”
  “大家请看这里……”楚琛直接就指出了顾功义故意留下的暗记,正是一个“顾”字。
  看到这个暗记,老常直接就露出了一副好像见了鬼的表情,段学峰和项发财两人也是惊叹连连。
  段学峰啧啧称奇道:“楚老弟,你那位朋友真是绝了,暗记都做得这么有水平。”
  楚琛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顾功义将来可是会时不时的做一些高仿唐三彩,为了安全,他可并不想让顾功义进入大家的视野。
  这时,项发财笑眯眯的问道:“老常,这事你准备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结果,老常也只能抱以苦笑,这事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他明明也听说过,明清至民国时期都没有仿制过元青花,却因为贪便宜以及心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