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9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楚琛嘿嘿一笑道:“这有什么于心不忍的,反正他又不会要这幅画。”
  “什么意思?”大家听了这话,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好哇!你小子尽开我玩笑!”过了片刻,赵齐瑞总算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指着楚琛笑骂了一句。
  楚琛笑着摊了摊手:“我怎么开您玩笑啦,这画本来画着就不错嘛,只要价格合适,拍下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赵齐瑞撇了撇嘴:“假的我拍下来干嘛?”
  楚琛笑道:“这可不是假画,而是一幅仿作,而且我觉得作者应该就是张大千。”
  赵齐瑞闻言有些兴奋的问道。“真是的张大千?”
  “这可说不准,我只能说可能性很高。”
  楚琛笑了笑,随后有些好奇的问道:“您怎么突然又感兴趣了?”
  赵齐瑞环顾了一下四周。见他们周围没人,就说道:“这可是张大千啊。就算不是真迹,也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如果你真不想拍的话。那我就下手啦!”
  “行,没问题。”
  楚琛点头同意,随即就迈步走向了旁边那幅金农的《墨竹图》。
  过了一会,楚雨兰开口问道:“哥,我听说金农的画作,很多都是他请人代笔的,这幅画是不是也是这样啊?”
  在我国书画史上,代笔画作数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首推董其昌和金农二人,而和董其昌对找旁人代笔作画讳忌莫深不同,比他晚生一百多年的金农,却高调宣称自己的画作大都是代笔。
  目前,书画界普遍认为金农亲笔画作的数量不足所传世画作的十分之一,市场上流传的金农画作,90%都是代笔画或者赝品。同时,金农代笔画作的艺术水平差别极大,这是因为他请的人并不相同。例如。同是画梅花,金农的学生罗聘、项均和汪士慎等人的风格差异很大。
  好在,金农代笔画的款识多是他自己题写,而且金农喜欢题长跋。款字的真假是现在区别金农代笔画与完全造假赝品的重要尺度。
  按说。代笔画的大量存在,自然会影响到画价的走高,但金农的传世画作。却在当下的拍卖场上,违背常规地率创新高。也算是一个比较神奇的现象。
  楚琛沉吟了片刻后,说道:“我觉得应该是幅真迹吧。”
  赵齐瑞闻言惊讶的说道:“真迹?你是意思是说。这幅画是金农自己画的?”
  “我觉得可能性很高。”楚琛说道:“您看这幅作品上的竹子,作者以战掣之笔来展现风竹,犹如柳叶翻飞,有迎风作笑之态,横空入云之概……”
  高宜雅插话道:“可是这么画未免也太怪了吧,如果确实是真迹的话,那金农这人肯定是个怪人!”
  楚琛笑着解释道:“这还就是金农真迹的特点,从金农的真迹来看,他的画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和古人差别极大。简要说来,就是造型怪异,用笔朴拙。比如,他画的马,有的像狗一样,有的像猪一样。而他的笔法更是像被风吹动的韭菜一样,有很多节,看起来很怪异,完全是他的独特创造。”
  赵荷妍听到这里,咯咯笑道:“居然把马画成猪和狗,他难道还是小朋友画画啊!”
  楚琛笑道:“这到不是,他的动物画主要是取自汉代画像砖上的走兽,他的人物则移植自龙门石窟中的飞天、罗汉、本尊等佛教造像。他对自己的人物画很自信,认为水平应当在张僧繇、陆探微的级别,同时以‘开后世多少宗师’的题跋,宣称自己可以开后世画坛很多的门派。”
  赵荷妍一脸好笑的说道:“这人未免也太自我感觉良好了吧?我觉得他应该就是自恋狂。”
  高宜雅斥道:“你这丫头怎么说话呢,他是有真本事,又不是自吹自擂,有什么不对的?你如果有本事,也可以这么说,保证没人说你二话。”
  “不就随便说说嘛,这么严肃干嘛!”赵荷妍轻声嘀咕道。
  高宜雅眼睛一瞪,正准备出言教训时,赵齐瑞就说道:“好啦,好啦!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场合,多没礼貌啊!”
  “回家收拾你!”高宜雅冷冷的看了赵荷妍一眼,而赵荷妍则缩了缩脖子,心里却并不在意。
  母女俩这样已经司空见惯了,楚琛接着解释道:“金农的竹画,是以书入画,由于有了此前几十年书法的功底,所以风格尤为古朴。和前人或当时其他画竹名家潇洒清丽的竹画相比,有一种别样的风致。比如说,他自称……因此,我认为这幅作品是真迹的可能性很大。”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拍卖会的捡漏?

  
  楚琛的解释有理有据,再加上以往的经历,因此,大家都认为楚琛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
  这时,赵齐瑞说道:“不过这幅作品怎么没有纪年?这又怎么能够判断它是金农什么时候创作的呢?”
  “这就不太清楚了。”
  楚琛摇了摇头,接着说道:“不过,创作的时间从画风上应该能够判断出来。金农晚年的时候,竹画的风格中加进了许多收敛,而且还曾作双勾竹,用笔沉着,可谓兼有铁线描之筋骨、莼菜条之变化,这些都不是寻常画师可以做到的。”
  “但从这幅画作比较狂放的风格,以及用笔等方面来看,应该是金农开始竹画早期所作,和后面成熟期的作品相比,肯定稍有不如。但从这幅画中,也可以看出金农创作风格的改变,以这点来说,这幅作品还是很难得的。”
  “哦!”赵齐瑞听了这话,眼睛一亮,有些兴奋的说道:“阿琛,那你觉得会不会因为这一点,让其他人误判了,以为这是金农找人代笔的作品?”
  楚琛微微一愣,想了想说道:“不能说没有吧,但以这幅画的水平来看,这样的机率应该不大。”
  赵齐瑞嘿嘿一笑:“只要有机会就行,说不定被咱们捡了便宜呢。”
  “有机会的话,当然还是要争取了。”楚琛笑着点了点头。
  前文说过。书画作品之中,除了石涛和金农的作品之外。其它都不是名家之作,不过现在时间虽然已经不早。但吃晚饭又太早,于是大家就把其它作品也都欣赏一遍。
  不过,当楚琛看到一幅陈卓的《夏山高隐图》时,不禁一怔。
  陈卓为清代画家,字中立,晚号纯痴老人。他擅长画青绿山水,喜作青绿设色,兼工花鸟、人物。其山水画工细镇密,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入微,设色清丽淡雅,令人心旷神怡。花鸟画设色艳丽,画风属金陵画派体系。
  要说陈卓的画作也是可圈可点的,但凭楚琛的经验判断,这幅作品无论是用笔还是意境方面,根本不是陈卓应有的风格,也不是他的水平能够达到的。
  想一这里,楚琛就起了兴趣。凑上前仔细研究起来。
  此画描绘的是崇山密林,岭峻壑深;山庄隐于溪边,亭榭有曲径可通;泉瀑出自幽谷,奇峰矗立云表。另外。此画的落款就只有两个字“中立”。
  看到这里时,楚琛脑中灵光一闪,他马上就明白。这根本就是鉴定的专家不知什么原因张冠李戴了,要知道。古代画家之中,可不就只有陈卓字“中立”。还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也是这个字,他就是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的范宽。
  范宽生卒年月不详,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范宽善画山水,师从荆浩、李成,但能推陈出新,别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然月份有时记不清,但也不曾停止。也正是如此,才把他造就成了山水画大师。
  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可谓气魄雄伟,境界浩莽。
  北宋后期画家王诜将李成与范宽的山水画相比较,喻为“一文一武”,说明范宽的山水形象与李成的烟林情旷、气象萧疏的情调体貌相反,而别具风格。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也认为“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
  像楚琛眼前的这幅作品,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境界高华雄远。用墨则具有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不过这幅画作有一个特点,就是某些山石的用墨过多,粗一看有些土石不分的模样,势虽雄杰,然而深暗如暮夜晦暝。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让那位鉴定的专家,判断上出了差错。
  但楚琛觉得除非那位专家对范宽不了解,不然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一点正是范宽晚年时的风格,而且还被米芾评为“晚年用墨太多,土石不分”。
  对于米芾的评论,楚琛觉得稍稍有欠公正,因为自然界之中土石不分的现象并不罕见,范宽很有可能是对景写生而来;再则画风随年龄而改变,晚年更加醇厚,也属常情;三则晚年视力退化所致,但就像黄宾虹那样,反而别有意趣。
  范宽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在夜里行山的感觉般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黄土和石头分不清楚是其缺点,但是这是范宽独有的风格,也是鉴定范宽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
  就以眼前这幅画来说,以用笔和表现出来的意境等方面,楚琛基本可以肯定,这幅画就是范宽所作,而异能给出的结果也正是如此。
  范宽的作品,居然会被认为是清代画家陈卓所作,楚琛想想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他马上就开始激动起来,这可是一个捡漏的机会,他怎么可以错过?
  看到楚琛在一幅清代不太知名的画家作品前站了许久,赵齐瑞就觉得有些奇怪,就走了过去:“阿琛,看什么呢?……咦!”
  说话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