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悠哉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悠哉人生- 第9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熊叔叔,还少得了酒喝。”

“哪有你说的,臭小子从哪儿听来的。条例上不允许喝酒的,烟都不准抽。”熊报春挥手道。

“可惜了不是吃蟹的时候。上好的陈酿花雕。”林老爷子一脸惋惜道。

“别惋惜了。往年咱们吃蟹的时候可没少喝啊!”方默南笑道。

方默南抱起坛子。给每人斟满一杯。

“这香味馥郁芬芳、酒色橙黄清亮。”贝拉端起酒杯轻抿一口。

“嗯!”贝拉眼前一亮,“酒性柔和,酒味甘香醇厚。好酒。”

花雕酒的度数一般在15度左右,小饮不会醉的。

“这啤酒被列为营养食品,称为液体面包,那么花雕酒被誉为液体蛋糕是当之无愧的,花雕酒营养之丰富,在世界酒体中是罕见的。”姥姥笑着说道。“营养价值很高的。”说着她也抿了一口。

“这花雕酒,是不是又名女儿红啊!”贝拉挑眉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姥姥好奇地问道。

“当然是在唐人街喝过了。”方默南眉眼含笑道。

“这花雕酒又名状元红和女儿红,相传古时江浙地区的人都会自家酿黄酒,因为想送人但苦于一般的器皿不够精细,所以就请人烧制一些外面雕有龙凤、花草、鱼鸟的瓦罐或土罐,因此装在此类器皿中的黄酒被尊称为花雕。”

“花雕嫁女!是不是就是这个酒。”贝拉又问道。

“你这丫头,还真是什么都知道。”姥姥笑道。

“酒坛外面为什么要雕花?是父母对女儿美好的祝愿,是父母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祈求,一个希翼。女酒花雕是家中女儿出嫁时宴请之美酒,是家中女儿长大成|人的见证。饮花雕之际,乃嫁女之时。

此时此事,喜事,美事,福事,乐事也。今日的绍兴,花雕嫁女之风已难觅完整之过程。然而,女儿出嫁之日,用上等好酒,用品质优良的花雕酒,仍然是真飨亲朋好友的必备之物。花雕酒蕴含的仍然是绍兴人对出嫁女儿的一种深情,一种期待,一种心愿。”林老爷子感慨道,他错过了好多,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瞎想什么?我们能团聚是最重要的。”林奶奶拍拍他的手道。

“这是毛氏红烧肉属于湘菜,也是常见的家常菜之一。”余庆庆赶紧笑道。

“听姓氏就知道谁最爱吃了。”方默南道。

“我知道,我知道,是毛爷爷!”小嘟嘟举手说道。

“嘟嘟真棒,说的正确。”林奶奶揉揉他的小脑袋道。

曹墨说道,“嗯!果然是正宗的‘毛氏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他夹了一块儿放进嘴里,“真是入口即化。”

林老爷子精神恢复过来,笑道,“这都要得益于当年毛主席的口味,老年的毛主席很喜欢酥烂的口感,因此石荫祥大师特意将传统的三湘烧肉改良成了这样。”

“毛主席钟情红烧肉世人共知,故红烧肉又名毛氏红烧肉,是主席宴上的八大名菜之一,也是湘菜系列独树一帜的主打产品,流传至今,一直深受世人喜爱。在当时的年代乃至70年代有红烧肉吃是上等菜,主席认为,红烧肉可以大量补充能量,恢复体力,使人精力充沛。据历史记载,毛主席在指挥三大战役时,对警卫员李银桥说:‘你只要隔三天给我吃一顿红烧肉,我就有精力打败敌人。’可见,主席对红烧肉的钟爱。”关大山说道。

余庆庆道,“这道菜可有名了。要想做出正宗好吃的‘毛氏红烧肉’口感,烹煮的时间就是个关键,怕费火、怕费时的同志这道菜就免做了。”

“‘毛氏红烧肉’属于复合型的味道,它集八角、桂皮、辣椒、草果、葱、姜、蒜等多种香味为一体,比我们平时所吃的红烧肉多了许多回味。”方默南笑着招呼道,“大家品评一下吧!”

“肥而不腻,色泽红亮,香润劲道,丝丝蜜甜,是不是放糖了。”贝拉说着,又吃了一块儿。

“贝拉说的不错哦!炒糖,可是影响红烧肉成品颜色的关键一步。炒锅刷净下底油少许,无需油热,直接放白糖1…3勺,小火不断炒拌至糖化转至棕红色,继续炒,糖液会翻起棕红色泡沫,继续翻炒,片刻后就会看见泡沫增多颜色变浅转呈很诱人的金红色,这时糖才算炒好。”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痛快过瘾。”熊报春感慨道。

“来来,各位英雄好汉们,干杯。”贝拉双手端起酒杯,豪气干云道,话落她一口干了。

贝拉看着愣神儿的他们道,“怎么我说的不对吗!动荡的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大碗酒喝下去,彼此的生命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那种义薄云天的豪气至今都让天下英雄们敬佩不已。

水泊梁山的好汉们更是如此,他们的血管里流的不血而是酒。你看哪一位好汉的英雄壮举不是因了酒肉的催化?一项谨小慎微的林冲在酒肉的刺激下才吧高衙内杀了;武松无论了景阳冈打虎还是斗杀西门庆抑或是血溅鸳鸯楼都是酒肉打头阵。鲁智深更是个酒肉和尚,吃肉喝酒然后行侠仗义。其实梁山英雄好汉们也没有理由不大吃大喝。干得本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勾当,凭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噗……贝拉你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不止方默南,其他人也听的目瞪口呆的,她一个洋妞儿居然比正宗的国人知道的还多。

“不过,贝拉说的不错哦!有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气才能风风火火闯九州,才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方默南笑道,“曹叔、曹婶,拿出勇气哦!让我们向英雄们学习,吃肉!让我们像好汉们一样,干杯!”

“吃肉!干杯!”众人纷纷响应。

“方医生说的对,是死是活,潇洒走一回。”曹墨放下碗,又满上一杯。

可见人们崇尚这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英雄主义行为,尽管有时候高尚人士把它批判成江湖匪气。方默南不知道这种江湖习气有什么不好,只知道如果人能像一位江湖好汉那样率性而为就好了。

现在的社会有太多的事情迫使人们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三思的结果是让人们感到活着真累。

许多人都想尤其是男人大概都希望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吧!而江湖好汉们好像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羡慕他们,进而想像他们那样生活,就像曹墨说的潇洒走一回。

“方医生,你放心,无论如何我们会坚持下去的,我拿青春赌明天,何不潇洒走一回!”余庆庆也豪爽地笑道。“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方默南微微颔首,有些事,设想是好的,凭着脑子一热也能迈出第一步,然而遇到挫折,也有可能退缩。

“噗嗤……妈妈你也听流行歌曲啊!”曹雪芳眨眨眼戏虐道。

“怎么你妈我是老古板吗?”余庆庆调侃道。“这首歌,还是有积极的一面的。”

《潇洒走一回》半文半白歌词所呈现的一种朴素人生哲理,以及通俗流畅的旋律,让其成为91年金曲。而歌曲与九十年代经济大潮下的民众思维契合,更逐渐变成了一句口头禅和流行语。(未完待续……)

第1004章

“妈!你话里有话哦!”曹雪芳侧脸在她耳边小声地问道。

余庆庆地轻蹙了下眉头道,“我不知道怎么说,反正就觉得不对味儿,有种能捞多少是多少的味道在里面。”

方默南唇角勾起一抹笑容,曹婶的还挺敏锐的,《潇洒走一回》的歌词无疑写的是情,但和所有优秀的音乐作品一样,一首歌曲诞生之后,面对大众,必定会招来无数听者的“误读”。

而《潇洒走一回》也未能幸免遇难。在国人的潜意识里,“潇洒走一回”其实也等同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得过且过”、“能捞多少是多少”这些词句的意思,都是在国人在佛、儒、道三教合一的传统熏染下,所慢慢形成的一种民族共同和共通的人生态度与哲理。

“妈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那么个味儿。”曹雪芳琢磨了一下道,“哎!妈吃完饭我带你听几首歌,绝对的积极。”

母女俩小声地嘀咕,其他人继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这个……好……吃!”小嘟嘟嘴巴里面塞的鼓鼓的困难地说道。

“咽下去,再说话。”简慧心捏捏他胖嘟嘟的小脸蛋儿道。

嘟嘟点点头,“哦!”他咽下嘴里的,“我还要。”

“金黄脆嫩,甜而不浓,油而不腻,软软的,柔柔的,色香诱人,引人胃口大开,使人想一口气就全部吞下。”简慧心夹了一个放进自己嘴里道。“难怪你爱吃,这是什么?”

“糖油粑粑。”曹雪芳笑着说道。“原料很简单的水磨糯米粉,糖汁,用油煎煎,就好了。”

曹雪芳接着道,“这糖油粑粑造价便宜,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饴糖,但其制造工艺精细讲究,有特殊的制造过程。它虽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与山珍海味、鱼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价的身份。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众的厚爱,成为民间长吃不厌的小吃。不管人的俊美丑恶、身份地位,也不管男女老少,凡是热爱生活、懂得享受吃的乐趣之人。都有吃糖油粑粑的美妙感受。都对那一毛钱一个的糖油粑粑有特殊感情。

早上三个糖油粑粑下肚。可饱一天精神,充沛体力,下午三个糖油粑粑打牙祭。提神饱肚,精神旺盛,糖油粑粑的滋味和作用在我们眼里都是奇妙无穷的。”

一说起来吃,人人都有奇思妙想,且滔滔不绝。

“这是什么?”姥姥好奇地问道,“口感极好,嚼之有劲,品之逾香,还开胃下饭。”

“哈哈……”方默南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我说了什么好笑的话了。”姥姥看着傻乐了的方默南不解地问道。

“外婆菜!”曹雪芳笑道,“莫姥姥这叫外婆菜!

外婆菜是湘西地区一道具有浓郁乡野气息的土家菜。原料选用多种野菜,以湘西传统的民间制作方法晒干放入坛内腌制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加上肉泥、辣椒、植物油、食盐等,烹制的。”

“这是我献给姥姥的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