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嫣华 作者:柳寄江(首页大封推vip2014-04-02超高人气超高推荐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嫣华 作者:柳寄江(首页大封推vip2014-04-02超高人气超高推荐完结)-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戚懿伏在朕膝上哀哀痛哭,一双眸子又是怨,又是怜。“陛下不是皇帝么?为什么,做皇帝的,连立哪个儿子做太子都做不了主?”

    “是啊,戚懿。”朕苦笑。“朕是皇帝,可是皇帝也不是什么事情都由得了自己做主的。朕立的是太子,而百官,挑地是他们未来的主上。而天下百姓,挑的是日后的皇帝。”而如意和你,在他们眼中,不合格。

    “懿儿啊,”朕意兴阑珊。叹道,“你为朕再跳支舞吧。来,朕为你来唱歌。”

    朕的兴致很好,亲自为她击筑,大声唱起了歌:

    “鸿鹊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己就。横绝四海。”

    朕的鸿鹄。

    鸿鹄是一种有着惊天志向的鸟。它终年高飞于苍穹之上,不与燕雀之辈多做纠缠。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增缴,尚安所施。”

    歌是楚歌,声有有遏云之势,从神仙殿传出,缭绕于天际之间。

    盈儿他是鸿鹄,是朕之子,朕若所托江山得人,才可与故后俯瞰万里江山无愧。可是朕的戚懿,朕的如意,朕的娇妾稚儿,朕能将他们托给谁呢?

    戚懿在朕嘹亮地歌声中跳起了舞。这一生中,朕再没有见过这么美的戚姬。那一日,她站在神仙殿上,衣一身翡翠汪的绿,满头翠翘随风招摇。

    她跳的是折腰。

    你见过折腰么?

    她长长地广袖拂在额前,翩跹如缤纷的蝶,迟迟不肯拣了寒枝歇息;她如柳枝一般不盈一握的腰肢,如风摆柳一般蘧然下折,将折未折的一段腰。

    白玳瑁铺着的殿堂映衬出她的舞步,轻盈如一段春山。翠绿的蝴蝶儿展开了她的羽翼,一扇,再一合,再一扇,半颊流芳是她地红痕,她的哀伤绝望和恐惧不安,追不回的是过去的好时光。

    朕与她曾共有的好时光。

    每年岁首,冬十月半共入灵女庙。以豚忝祭乐神,相望吹笛击筑,调笑时光,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碧梧桐以备,宁无不来?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令满宫乐人于池边共作于阗乐,曲调奇异而柔媚,熙攘秋色,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爱时时世世相连;八月四日出雕房,于北户竹下围棋,约定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绾于手,共祷于北辰星光之下,祈求上天赐予长命百岁,免去灾病死亡;九月九日重阳登高,佩茱萸花,食蓬饵,饮菊华之酒;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可令终岁无疾;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祈福来年,年年有来年,岁岁有来岁。

    朕闭了目不忍再看,折腰舞妖美,但充满着不祥的意味,朕已老去,朕从这不祥地妖舞之中,已经看到了戚姬地结局。

    朕不想见这样的结局。

    面前这一个,是朕这辈子唯一一个真心宠过地女子。

    朕睁开眼,问戚懿,“懿儿啊,你可愿为朕陪葬?”

    戚懿怔怔的望着朕,微微瑟缩。

    她还那么年轻,朕却已垂垂老矣;她还有她心爱的儿子,朕却共有皇子八人;她还不想死去,朕却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朕苦笑着摇摇头。

    护不住啊。

    朕的傻姑娘。

    泪奔求粉红票。

    如果没有粉红票,请收藏推荐吧。

    如果你连连推荐都没有,那么,请留言吧。

  七十:大风

    年迈的高帝忽然刻骨的思念起早已抛在脑后的故乡,思念丰沛绵延春日的风,那是他的故乡,他的生长之地,他的血脉缘起的地方。

    汉十二年春,高帝从长安出发,欲再回故乡丰沛。

    “懿儿,”神仙殿里,他问戚懿,“你可愿与朕共同回家?”

    戚懿背过身对着殿门,玻璃珠子穿成的帘子落下,一片衍玉之声。她在帘后发着脾气,“你要走就走,没有良心的男人,早就忘了我们母子,还做什么假惺惺?”

    刘邦微微苦笑。

    这些年,他宠爱戚懿,将之宠出这份娇惯脾气,娇惯便娇惯些,他甘之如饴。可是戚懿,若有一天,朕不在了,这偌大汉宫之中,还有谁能护着你呢?

    这么一想,他便怜惜戚懿,也不对她生气,只是淡淡嘱咐,“朕不在的日子,你敛着些脾气,太子性慈,不会为难于你,你若有受了欺负的地方,便去求他。”

    顿了顿,忽又伤感,“别总与皇后犟着,她也是可怜人,但凡能示个弱,折个腰,也能少讨些苦头。”

    “哼,”戚懿只当他在说笑话,银铃似的笑了一会儿,怒道,“那老妇也能压的到我?你若回心转意,只管去她那儿,我戚懿若掉半颗眼泪,就不姓戚。”

    高帝不再说话,再望了纤美的背影一眼,转身大踏步出殿,不再回头。

    “夫人。”佩兰怯怯的道,“陛下车驾,已经出了西阙了。”

    “他真地走了?”戚懿跳下榻,三步两步赶到殿门处,握着帘上珠子。面上已尽是泪痕,“我只是想要他哄我个几句,不是真的不打算理他的。”

    佩兰噤若寒蝉,瞧着蹲在地上的宠姬,眸中却露出怜悯之色。

    “佩兰,”戚懿抓着侍女的裙裾,哭到哽咽,神情却迷茫地像个孩子。“陛下,他是不是真的不要我了?”

    “怎么会呢?”佩兰温言劝慰,“陛下平日最爱夫人的。”

    “是了,是了,”戚懿破涕为笑,娇美有若春花,“等他回来了,我服个软儿,一切就又回到从前了。”

    高帝车驾从宣平门出,经灞桥。走驰道,车行甚缓,来到沛县的时候已经是将近春日的时候了。

    沛侯刘濞率着故人父老乡亲出城三十里迎着高帝车驾,扶着从叔笑着躬身请安道。“皇叔一向身体可大安?”

    刘邦逡巡着故乡熟悉的一草一木,面色出现淡淡的红光,精神头极高,“好的很。”他豪迈笑笑,拍着刘濞地肩头,“待会儿和你喝酒,准能赢的过你。”

    “侄儿不甚惶恐。 ”刘濞喜道,“已在沛宫为皇叔准备好安置酒宴。愿得皇叔过往观。”

    父老乡亲在宫前悉数跪拜,神情恭敬。沛宫之中,青铜酒爵反映着故乡的山水天青,刘邦大口大口的喝着酒,瞧着跪拜人众中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庞,大笑道。“今日方知项籍昔日所言。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此中真意啊。”

    忽有童声清越。唱出颂圣之歌:“秦失其鹿,天下逐之。昔有沛公,起于丰沛。仁德守备,体恤万民。一朝为帝,天下伏首。汉之广矣,汉之安矣,高哉伟哉,功昭日月。”一百二十髫龄童子从宫门两侧走入,俱素服青裳,头梳童髻,两鬓留梢,容颜清澹秀美,拢袖加额,动作齐整,观之可亲可爱。

    刘濞笑道,“侄儿挑了这些故地孩子,教了一些歌,待皇叔前来,亲自唱于皇叔御前,给皇叔逗个乐子。也是侄儿一片孝敬之意。”

    “好,好,好。”高帝大乐,笑道,“濞儿你有心了。”

    高帝于沛宫遍请昔日知交所识之人,流水一般摆着宴席,大饮三日,酒喝到了酣处,亲自起身,于殿前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声激越,吐尽胸中之思。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濞将诗在口中大声吟了一遍,起身赞道,“皇叔好气魄,好胸襟。”

    挥手命百二十童子,“还不为陛下歌来。”

    那一百二十名男童互相对视,于是起声细细歌唱,“大风起兮云飞扬。”

    歌声渐渐纯熟合拍,声音亦渐渐大了起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到最后,声如清钟,响遏云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安得,猛士,守四方。”刘邦喃喃的吟着,于殿中起舞,慷慨悲昂。苍天,你可看见?大地,你可看见?青山,你可看见?流水你可看见?

    这是朕的天下。朕为之征战十年覆蹈一生的天下。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无数的英雄倒下去了,他们败了,亡了,朕踏着他们的尸骨走出来,草建了煌煌大汉。无数地猛士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守护他们心中的故土,朕的汉家天下。

    刘邦招诸亲近王侯大臣,斩白马以为盟,共誓曰,“汉以刘氏为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朕老啦,拿不动弓了,骑不动马了,打不动仗了,站在天下最高的地方茫茫然四顾兮,忽然,想回到最初地最初,丰沛乡间青山接绿水的地方。朕在这里说了第一句话,走过第一步路,交过第一个朋友,爱过第一个女人,得到第一个儿女…………

    朕之后有了无数个,可是朕的第一个,都在这里。 

    两滴浊泪沿着已经不再年轻的面庞流下。“游子悲故乡啊。”他怅然慨道,“朕………吾虽定都于关中之地,千秋万岁之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原乡,阿父老去之后,极为思念原乡。朕曾笑话他有福气也不会享。可是到朕老了。才发现,对原乡地思念,和阿父一样迫切。

    “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世世无有所与。

    这就是朕给故乡的恩典,沛县的父老乡亲。愿世世安居乐业,不为租役所苦。

    诸乡老大喜,俱跪于君前,长拜不起,“吾等谢过陛下厚爱恩典。”

    于是高帝拜沛侯刘濞为吴王。复在沛宫逗留十余日,日日和故老旧交相与乐饮,说起昔日少时旧事,大笑不止。十余日后,高帝尽兴欲返长安,乡老父兄不舍。固于宫门之前跪请高帝留沛,高帝在车舆之上挥手笑道,“该回去了。再不回去,朕的儿子该败完家了。”

    皇帝车驾出了沛县。远远地到了城郭,卫尉赵乘骑着玄色骏马走在最前,张手搭望,忽然目瞪口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