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儒道至圣-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人表率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一言定罪”,凡是官位或文位比方运低的人,只要犯错,方运就可以斥责,让那人被国运压制,从而被景国朝廷关注,除非有身负国运的高官力挺,否则必然会被严查,可若是发现罪证方运再斥责,哪怕国君都不能将其免罪,可见这封号的厉害之处。

文人表率的圣旨赞语可以说是各国文人所能追求的最高荣誉,因为再之上几乎不可能得到。

方运猜到,这是太后对他的一种保护,左相绝不可能同意,这必然是太后力争的结果。

方运以前原本还对太后有怨言,毕竟以前的奖励都太轻了,不过现在方运心中感激,这次的奖励足以抵消以前的不公。

只是这景国的“文人表率”不会影响非景国人,在景国国土之外也没有力量。

不仅在场的读书人被“文人表率”惊到,连方大牛和杨玉环这些人都瞪大了眼睛,连他们都知道圣旨赞语“文人表率”的强大,因为这个词经常在戏文里出现,和尚方宝剑一样有名。

“方县伯,接好。”董知府恭谨地把圣旨递给方运。

“谢圣恩。”方运双手接过圣旨,随后圣旨竟然化作一道流光进入他的眉心。

方运一愣,示意一下董知府,立刻神入文宫。

就见那圣旨卷成一卷,悬浮在方运雕像的下方,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神奇之处。

方运打开一看,看上去和外面看着毫无区别,但这圣旨就是拥有金口玉言的力量。

“太后如此,景国还有救。”

方运轻叹一声,离开文宫。

这时候董知府的所有下属都被董知府赶到门外的走廊,生怕他们在方运神入文宫的时候偷袭方运。

“谢董大人。”方运道。

“方大人,不客气。”董知府微笑道。

方运点点头,从接了圣旨开始,他就拥有六品县伯的爵位。

随后,董知府的属下进来,把一方铜制的县伯爵位印递给方运,这方县伯印只有半个拳头大,非常小巧。

这官印在平常时候没有力量,因为爵位终究只是封号而不是实际的官职,没有实权,但在特别的时刻,则可以暂时成为六品官员,让这官印拥有真正官职官印的力量。

接着,董知府又宣布太后的懿旨,把杨玉环的地位从八等提高到七等安人。

等册封结束,方运让方大牛领着董知府的下属去厢房休息,他则在客厅招待董知府。

“董大人,为何我没有提前得到消息?”方运问。

董知府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道:“何止你,连各州的州牧都没有得到消息。你昨日文斗庆国十人的消息传出后,全国震动,京城的学宫一条街的所有店铺竟然集体打折销售,无论是书籍文房四宝还是书桌玩物,所有店家都在以成本价卖东西。”

“这么夸张?”方运不敢相信。

“更夸张的在后面,今日不仅学宫一条街的店铺集体打折,京城许多店铺,无论是酒家饭店还是花街柳巷,许许多多的商家都在打折,不知道多少人在感谢你。”

方运高兴之余却保持清醒,道:“这里面是不是有内幕?”

董知府笑道:“不愧是方半相。这里面自然有豪门世家的指使,他们之前不能参与,是因为杂家和纵横家的势大,他们现在要是反抗太过激烈,万一几年后景国被庆国武国瓜分,岂不是要被秋后算账?现在你赢了,他们也高兴,自然要用这种方式庆祝,向你表示感谢。”

“先不说别的,我怎么成了方半相了?”方运好奇地问。

“你不是官场中人,自然不知道。一般来说,只有左相、右相、辅相和文相以及大儒有资格封‘文人表率’,若是四相之外的官员有了这个封号,那么一旦相位有缺,他必然有资格成为四相之一,所以‘文人表率’才有‘半相’的称呼。”

“不过我官位太低,就算有了这个封号也不可能补上相位吧。”

“那是自然,但叫你方半相一点问题没有。从此以后,你就可以成为我景国的文坛领袖……之一。”董知府格外为方运高兴,以至于开起玩笑。

“你还没回答我之前的问题。”方运笑着为董知府倒茶……

ps:三更在后半夜

第147章 瞒天过海

董知府的脸色颇为古怪,道:“为了讨论你的功劳和赏赐,今日金銮殿上,百官从七点半的早朝开始争论,一直到一个小时前才结束。在这期间,连李大学士都得不到消息,更何况我们。”

“整整一个白天?”方运问。

董知府无奈笑道:“别提了,两边的人争得面红耳赤,太后让他们先退朝吃饭都不肯,侍卫进殿也拦不住他们。太后总不能看着百官饿着吧,所以太后和国君以及群臣就在金銮殿上吃的午饭,一边吃一边争论。”

方运眨了眨眼,笑道:“那个场面一定很独特,我不敢想象。”

“是啊,真是不敢想象。我的记忆里,朝堂的确有吵一天的事,但午间都去一旁的偏殿吃饭,群臣在金銮殿上一边吃饭一边争吵,这种事真是前所未有。这事必然会上文报,成为十国笑谈。”董知府道。

方运暗暗发笑,问:“又是文相和左相之争?”

“当然了。文相想给你封世袭物品州伯,让你招募强大的私兵,有自保之力。左相坚决不让,太后一直不说话,至于国君,吃了睡睡了吃,还尿了一次龙椅。”

“最后怎么解决的?”

“到了傍晚,太后突然大怒,先指责文相,然后又指责左相,把百官骂得狗血喷头,接着说支持左相,不给你五品州伯,只给你六品县伯。就在左相一系以为赢了的时候,太后话锋一转,说你有大功,定下国之栋梁、学子楷模、书生典范、文人表率十六字,然后让礼部尚书拟圣旨,最后抱着国君离开说是换尿布。”

方运努力想象那个画面,挤出一句话:“国君不是三岁了吗?怎么还要用尿布?”

“三虚岁。不过,你说的也对。可能龙体欠安吧。”

方运发现董知府提起国君就像对上级官员一样。

“礼部尚书是老好人,这点我指点。不过圣旨有一国气运,事关重大,需要过内阁,而左相是内阁之首,怎么这么快就同意了?”

“左相深通权术,既然太后这么说了,那他必须妥协。若是这次他不妥协,就要冒着太后掀桌子的风险。关键是,景国豪门世家都在帮你。今日,大势在你。”董知府道。

方运点点头。

“除此之外,恐怕是因为左相在军中布局已经完成,没必要在这时候翻脸。不过我没想到太后以圣庙传递圣旨和官印,恐怕是为了安你心。”董知府道。

方运知道圣庙能传递小件物品,但会消耗巨量的才气,一般来说得不偿失,连圣院都很少舍得。

“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亲自感谢太后。”方运道。

“你有这个心就好。太后对你真不薄。封爵只是基础赏赐,过些时候,京城的赏赐就会出现,这一次恐怕会有文宝。好了。我要走了。”董知府道。

“何必这么急,再坐一阵,等雨停了再说。”方运客气地挽留。

“不了,张都督走了。芦都督即将上任这玉海城可不太平啊。”董知府说完告辞离开。

方运送走董知府,回屋读书。

奴奴也玩累了,进入方运的书房。轻轻一抖,身上的水全部抖飞,然后趴在地上,眯着眼,听方运诵读众圣经典。

方运虽然在为州试备考,但因为经义和策论都已经掌握,不再进行高强度练习,每日只是各作一篇,请隔壁的庞举人斧正。

鉴于要完成才气演武,方运此刻也不读别的书,只看兵法。

读得累了,就练一段子字,然后闭着眼思索如何完成才气演武。

方运十分看重这“瞒天过海”,不仅仅是这个计谋十分有用,还因为这是第一次才气演武,一旦失败,必然会留下心理阴影,而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若是把三十六个计谋的三十六次才气演武全都完成,不仅意味这自身能够掌握这些计谋,更代表整本兵书融入智之圣道,威力可以不断增强。

方运决定先学习考虑三天再进入才气演武。

第二天,方运照常研究兵法,但从早上开始,数不清的人送来贺礼,几乎包括了玉海城所有有头有脸的人。

少的送价值一两银子的小物件,多的直接送一百两银子或价值数百两的礼物。

如果仅仅是玉海城土生土长的家族,那还不算什么。

玉海城是景国的商贸中心,成立都有景国各大家族开设的店铺,更有别国家族的商人或店铺,都纷纷送来合理。

送礼的人之多,以至于方运家门前的街道都被堵死,众人不得不慢慢疏通。

数千件礼物大小不一,因为太多,不得不摆在院子里,让院子里多出四座小山。

门房不断地记录这些人,人情是需要往来的,一旦送礼之人有什么喜事,方府必然会回礼。

方运看着门口的车水马龙头疼,自己要是去处理,一整天都不够,干脆把自己缩在屋里读书。

到了晚上,杨玉环和其他人估算了一下礼物的总价值,超过三万两白银,一个名门一年也赚不了这么多,这一家完全用不了,仅瓷器就能摆满一座书房。

方运不管,继续学习兵法并思考如何完成才气演武。

三天一过,方运感到时机成熟,重新铺好一页白纸,慢慢书写。

在写到瞒天过海之计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方运再次眼前一黑。

方运睁开眼,和第一次才气演武的情景一样,自己成了一个重伤的将军,连才气都不能用,必须要想出一个瞒天过海之计骗过蛮族,让他们以为己方兵强马壮、粮食充足,让蛮族不敢追击,最后从容撤退,

由于是第二次进入,方运对整个军营非常了解,但没有因此大意。重新问了一下参军,得到相同的考验:利用瞒天过海之计,隐瞒景军的没有粮草和士气地下的事实。

方运得知一切没有改变后,立刻发号施令,而且说的无比详细,几乎手把手指导那些将校。

第一步,要让蛮族以为景军的粮草充足。

蛮族的鹰妖将在天空飞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