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儒道至圣- 第5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进士顿时笑道:“石兄只说半句话,真是不该。”

方运扫了一眼,一共有三个进士不喜石崇智的话,而其余进士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方运心中暗暗称赞,虽说考中进士的大都是拼命读书的,的确有人不通世情,但大多数的头脑要更好。就算那几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将来多接触外界,也会在短时间内改变,除非实在不喜与人交往。

认可并学习别人的长处,是进步和成长的最好阶梯,否定则相反。

方运发现自己想得似乎有些多了,随后有所明悟,这些细节看似无足轻重,却证明自己在成长,证明自己没有浪费那些才气。

方运稍稍松了一口气,认知自我比追寻圣道都更加艰难。

高庸轻咳一声,道:“我们还只是进士,这等军政大事要认真对待。”

其余进士收敛不满,哪怕不知道确切出了什么问题,他们的头脑也会本能地阻止自己再说下去。

“快到皇宫了吧?”方运问。

“应该快了。”

不多时,马车停下。

方运一边下马车,一边向前看。

一抹红墙立在前方。

皇宫东、西、南和北各有一道大门,但百官觐见时只能走南门,南门才是皇宫的正门。

正门旁边两道侧门,也叫掖门。

马车停在皇宫的护城河外,方运前方有三座桥,正前方的桥通往左掖门。

原本规矩是文官走左掖门,而武官走右掖门,但因为文官数量太多,各国都改成文官走左掖门,而军官与文院官员走右掖门。

车停在护城河门前,由进士自己选择。

在两座掖门前面,站立着满朝官员。

十二月初四的早朝乃是大朝会,再加上昨日内阁已经命各地官员前来上朝商讨对蛮策,景国最顶尖的官员齐聚于此。

这些人都竭力收敛自身力量,但周围的人太多了,进士、翰林、大学士与大儒等等数不胜数,才气激荡,导致上空的天地元气轻轻翻滚,一道道强风不断向四面八方吹拂。

风声呼啸,蛟马躁动。(未完待续)

第636章 上庙堂

百官成两列立于前方,或穿官服,或穿文位服,衣衫不动,但皇宫的守卫身上的衣服却猎猎作响,被大风吹得睁不开眼睛。

文武百官齐齐望了过来。

当朝四相、六部尚书、各地州牧、各军首领、皇亲国戚和世家家主等等都在列。

方运只觉空气凝固,呼吸静止。

换做平常时期,多一倍的人都不会让方运有任何感觉,但这里是一国皇宫门前,眼前百官即将上朝,气势已经积累良久。

朝堂之上,是实践圣道之地!

数百目光,就是数百种力量的审视。

“咴咴……”

就见拉车的马成片成片地倒下,一辆辆马车倒地,众进士的惊呼声连连。

方运的衣衫猛地向后掀动,下一刹那,文胆之力外放,衣衫回落。

方运向百官一拱手,然后向通往右掖门的桥上走去。

许多官员露出笑容。

方运走右掖门所代表的意义重大。

方运若走左掖门选文官队伍,不一定会倾向左相,但走右掖门一定不会倾向左相。

方运目不斜视,稳步前行,但余光却在打量两支队伍。

文武百官还好说,方运没想到此次大朝会召集了皇亲国戚和世家家主,这可是很少见。

皇亲国戚来只是为了履行皇室血脉的职责,若是真想插手军政。除了有半圣世家撑腰的康王,其他人必然会被清洗。

世家家主在景国都有加衔,来此也未必会参与军政。但既然来这里,就代表一种态度,支持景国皇室。

这些世家在景国国灭后损失最小,因为哪个国家的国君都会倒履相迎,但他们也最不希望景国灭国。

除了陈观海所在的世家是建国后成立,其余所有世家都是建国前成立,为景国付出极大。与相邻的庆国与武国的世家更是有血仇。

若是景国被灭,这些世家至少会被庆国与武国的世家嘲笑百年。

想通一切。方运来到军官与文院官员的末尾。

排名最末的一名官员拱手道:“见过方大人。”然后向南侧移一步,为北面让出一个人的空间。

方运看了此人一眼,轻轻点头,此人是五品的京城将军。一般朝会是没资格上朝的,只有三品或三品以上,外加少数有要事的低品官员才可上朝。

方运从他面前走过,继续向前走。每路过一人,就有一名官员向他拱手问候,然后侧移一步。

不多时,方运走到一位从三品的官员面前,那官员先侧移一步,拱手问候。和之前的其他人先问候再侧移有明显的不同。

这位从三品官员的另一侧,就是正三品官员,和方运一样有内阁行走的加衔。

方运最后点了一次头。目光扫视前方一位位大员,然后进入那位从三品官员让出的空位。

此刻圣院正在准备虚圣雕像,需要过几日才能封方运为虚圣,而方运惊圣的新封赏还要再议。方运现在只是一位内阁行走,资历最浅,所以位居所有从三品官员之前、正三品官员之后。

方运没有发现张破岳。看来朝廷是怕前线出问题,不能让定远军首领回返。

方运站在右掖门前的队伍中。一动不动。

其余进士在护城河外站立片刻后,纷纷做出选择。

排名前十的进士中,有三人选择进入左掖门前的队伍,有七人选择进入右掖门前的队伍。

其余两百余进士向两门队伍走去,最后,选择左掖门的不到五十人,剩下的大部分人都选择右掖门。

自左相当朝之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这些进士选择右掖门,不仅仅意味着不会投靠左相,不仅仅意味着是主战一派,更意味着,方运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羽翼!

之前方运空有大势而无党羽,那些人最多只能算是他的支持者。

而现在,上百进士会成为方运的党羽。

之前景国一年也不过只出三十余进士!

右掖门前的一些官员微笑起来。

左掖门前的一些官员也在笑,他们虽然是文官,但并非是左相或康王的党羽。

站在文官之首的那人八风不动,面无表情,神色自始至终都没有丝毫的变化。

那老者形貌儒雅,气质非凡,年过六十但面相只有五十出头,全身上下打理的一丝不苟,只是鬓角的银发比半年前多了许多。

左相柳山,景国文官之首。

方运扫视对面的文官队伍,其中多人盯着自己,但有一人非常特别。

计知白。

计知白十分冷静,目光也极冷,但是在眼睛深处,却隐藏着无法掩饰的仇恨之火。

两人对视。

计知白双拳紧握,双目几欲喷火。

方运本来有些歉意,可突然想到文榜上众人用几个计知白当读书人和诗词的计量单位,忍不住扭过头,脸上浮现极淡的笑容。

许多官员发现这一幕,一起笑着看向计知白。

计知白的牙齿咬的咯咯作响,收回目光,垂下眼皮,盯着地面发呆。

时辰一到,两个太监各从左右掖门走出来,正要带领两队官员进入左右掖门,不远处响起一个很贱的声音。

“等等本龙!本龙乃是煌亲王,也要参与朝会!”敖煌化为一道金光疾驰而来。

等方运和众人扭头去看的时候,敖煌已经冲到方运面前,他飞到方运与那位从三品官员之间,悬在半空。

那官员目瞪口呆看着敖煌。这条黄龙是什么路数?

敖煌扭动龙身,用尾巴推开那个从三品官员,嘀咕道:“不懂眉眼高低。就不知道给本龙让个位置?唉,方运,我没来迟吧?”

方运白了敖煌一眼,不过这条黄龙说的没错,它的确有参与朝会的资格,而且还应该在队伍的首位,不过没人提醒它。

“嗯。老老实实跟着,我不让你张口。你就别说话,否则我向你姐姐告状。”方运已经发现了敖煌的弱点,怕姐。

“算你狠!”敖煌凶狠地瞪了方运一眼,然后开开心心浮在半空。

两个太监相互看了看。带领队伍进入左右掖门。

门后是一条河流,名为景水,水上是景水桥。

方运一边走一边看,景水桥后是一条道路,两旁都是仪仗乐队,再往前则是奉天门。

奉天门黄瓦红墙,高大耸立,门前有一公一母两座一人高的铜狮子,门上高挂一块牌匾。乃是陈观海陈圣亲自书写的“奉天门”三字。

方运仔细一看,那三个字深陷牌匾,如龙藏身。随时可能飞向天空。

只是,牌匾之上有细微的裂痕。

“看来传说圣道守御的核心就在皇宫内没错,这奉天门乃是景国第一大门,绝不会有破损,而且牌匾蕴含陈圣力量,拥有莫大的圣道威能。除了那日的神罚,不可能有什么力量让其开裂。”

众人在景水桥下站定。没有过桥。

不多时,钟鼓齐鸣,这是国君与太后上殿,过了片刻,鼓乐停歇。

“上朝!”前方奉天殿门前一个太监大声喊。

两个太监带着群臣走过景水桥,穿过奉天门,向奉天殿走去。

方运抬头张望,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立于前方,屋顶淡金,墙壁赤红,大殿建立在三层汉白玉平台上,每一层平台都有九阶阶梯。

众人踏上三层九阶阶梯,来到奉天殿门前。

奉天殿就是金銮殿。

除却方运,所有的新晋进士停下脚步,按照会试上的排名在奉天殿前广场站好。

其余人则继续向前。

奉天殿门口同样有一块牌匾,牌匾上书三个字“奉天殿”,这三个字不是陈观海所写,而是景国开国半圣崔圣所写。

众人跨过奉天殿的门槛,继续向里走。若是早朝,还会有礼官唱颂各位官员官名,但大朝会参与者太多,无礼官唱名。

方运抬头看去,就见奉天殿内金碧辉煌,宽阔宏大,华丽的不似人间,但是,他见过龙宫,经过一瞬间的震撼后,发觉这里其实布置很一般。

奉天殿两侧的地面有许多软席,乃是供百官列坐。

敖煌一直撇着嘴,一点不把景国最富丽堂皇的大殿放在眼里。

奉天殿的最深处是御台,御台之上是龙椅,但是,龙椅被一帘细纱挡住,隐约可见里面坐着两人,一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