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儒道至圣-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方运犹豫不决的时候,《乡党图考》《洙泗考信录》《孔子自齐返鲁考》《孔子家语》等各种书籍一一出现,浮现金光字体。

方运仔细阅读这些书,上面的金字证明了这个叫季礼的人出使晋国,后返回,而他的长子就是在他返回路过齐国的时候死的,这样,就确定了其长子死亡的时间。

孔子既然参加了这个葬礼,就说明他在昭公二十七年不仅在齐国和鲁国,还去了吴国。

方运哪怕有各种书籍参考都差点被绕晕,初觉这题真没什么实际意义,可仔细一想,这道题还算是文科大综合,包括了历史、地理还有别的经典,别说一般人,就算是极为出sè的才子也很难答对。

方运提笔摘录金字的内容书写。

“鲁乱,孔子适齐。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yu害孔子,孔子遂行,反乎鲁。延陵季子适齐,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

齐、鲁和吴三地具备。

答完第一题,方运看着不是特别工整的字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这童生试也太难了!”

方运心里抱怨完,发觉脑海里的书已经隐去,不由自主猜测这些书的来历。

“我隐约记得,图书馆失火跳楼的时候,我戴着的龙形玉佩碎了,然后什么都不记得。这些书不可能凭空进入我的脑子里,应该是东江图书馆的。妈妈说这玉佩是父亲留下的,必须让我戴着,说会保护我,莫非我能重生真的是玉佩的功劳?”

方运思索片刻,立刻收起思绪仔细答第二题。

第二题则是问“吾甚惭于孟子”这句话是齐宣王什么时候说的,这一次立刻有书籍出现,方运迅速写上:周赧王三年。

方运用笔疾飞,连续答了几道题,发觉除了第一题,这些题其实并不难,便放下心。

方运调整心绪,放慢速度,开始一笔一划慢慢写,他知道这时候也有“卷面分”,如果字写得太差,哪怕答对也会降等。

两个方运的毛笔字都不怎么样,但现在练字已经来不及,只能过了童生试再说。

答到第十四题的时候,方运看着试卷,没有立即下笔,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终究是圣元大陆,不是地球。

这里的众圣除了和地球同名的,还有不曾在中国古代出现的半圣,东江图书馆里不可能有这些人的著作。

童生试和秀才试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秀才试的请圣言试卷极多,能保证每位众圣的著作都考到,但童生试不同。

童生试的试卷虽有三十张,但毛笔字比较大,实际内容比想象中少,只能考有限的试题,可众圣很多。

孔子和六位亚圣的地位超然,至少要占一半的试题,而引领百家争鸣的几位半圣著作也是必考的,不然就不能体现百家归儒,用地球的话就是“统一战线”或“政治正确xing”。

几位历史地位极高的半圣的著作同样必考,诸如董仲舒的大一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陶渊明的诗赋等等

这样剩下的篇幅很少,其余的半圣根本分不过来。

于是,便形成一个规矩,童生试的请圣言就分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年年必考的著名众圣。

第二部分是本年三位考官的名篇。

第三部分是每年从剩余半圣的著作中选三到五部,轮流考。

方运是幸运的,因为除了三位半圣考官,本年童生试所考的众圣著作都曾在地球出现,东江读书馆都有收藏。

童生试前,一旦确定半圣考官的名字,各地考生都会花许多时间背诵考官的名篇。

其他众圣的题目有难有简单,但半圣考官的题却格外简单。

因为活着的半圣都是新圣,根基不稳,急需文名,必然想要天下人知道他的得意之作。

“用前世的话说,就是送分题,士子书生感激,新圣的文名又得以传扬,两全其美。”

方运仔细一想放下心,因为他上个月就开始背诵三位半圣考官的名篇。

第十四题很简单,考的是一位叫米奉典的半圣的封圣时间和地点,方运虽然一时想不起来,可他感觉自己一定记得。

米奉典是这次童生试的三位半圣考官之一,在开考前就已经传遍天下。

方运思索片刻,提笔写下:新历一百四十五年秋,蜀国,蜀都。

方运答完,突然发觉自己脑海中浮现一本蓝灰sè的空白古书,随后,一小块记忆碎片飞入其中。

那本空白古书立刻变成《奉典五经注》(卷一),作者米奉典,半圣,封圣五十六年。

接着,陆续有新的空白古书出现,提取方运的记忆碎片,形成一本本米奉典的文集、诗集,一共有五本,都不是完整的,要么是只有一卷,要么是是残篇。

方运面露喜sè,没想到会变成这样。

“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既然有大量的书,还能吸收新的书,就叫‘奇书天地’吧。”

下一题考的同样是蜀国半圣,诸葛亮,不过此时已经驾鹤西去。

不同世界的诸葛亮的经历不同,方运花了一些时间思考,避免答错。

刘备立国的国号是“汉”,以汉室正统自居,从来没有过蜀国,只不过其他人不承认,只称之为蜀国,有轻蔑之意,后人沿用。

在圣元大陆,刘备同样立国为“汉”,志在继承大汉江山一统圣元大陆,却遭到东吴和魏国联手反对,最后不得不改国号为“蜀”,最终靠着半圣诸葛亮维持下去,直到现在成为十国之一。

方运有了奇书天地,对地球的诸葛亮更加了解。;

第七章 鸣州!圣前!

《三国演义》过于神化诸葛亮,导致很多人高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导致部分人用正史把诸葛亮批的一无是处,认定诸葛亮没那么伟大,都是《三国演义》小说导致的。

但真正看过正史《三国志》的人都不会看轻诸葛亮,因为《三国志》共六十五卷,除去必要的帝王单写一卷,单独占据一卷的,仅诸葛亮一人。

诸葛亮最出sè的才能不是领兵打仗,而是治国,他是相才,不是帅才。

在《三国演义》之前,就有大量文人盛赞诸葛亮,最关键的是,诸葛亮入了“孔庙”,被封为先儒,这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地位,不是罗贯中写部小说就能让他进去。

在《三国演义》成书以前,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得到许多军事家的承认。

司马懿见诸葛亮布设的营垒,赞叹其为“天下奇才”,也指出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不足,但对诸葛亮的治国才能却不敢有半点批评。

李靖也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推崇备至。

唐玄宗设“武庙”,供奉十个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其中就有诸葛亮,虽然唐玄宗过于拔高诸葛亮军事才能,但也足以证明诸葛亮在军事有一定建树。

文庙武庙俱在的,唯诸葛亮一人。

在圣元大陆,诸葛亮因为曾保蜀国百年江山,功盖天下,科举的请圣言中年年都有他,从无例外。

史官记载,诸葛亮临死前仍不忘恢复汉室,一统圣元大陆,在大限到来之前亲自领兵出战,但敌国也有半圣,最终寿命耗尽,死于五丈原。

方运之所以特别看重诸葛亮,是因为有关诸葛亮的诗词很多,而且还没有出现在圣元大陆,偏偏圣元大陆有非常神奇的“唤圣”之力。

方运理清两个诸葛亮的不同,继续奋笔疾书。

之后又遇到跟另外两位半圣考官有关的题,方运都记得,而奇书天地中又增加了新的书籍。

方运很快答完前三张试卷,大部分都非常简单,但有三道题非常难。有一道题甚至布设了文字陷阱,照着书也未必能答对,幸好方运曾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文字游戏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这仅仅是最简单的童生试,秀才试的请圣言更加难,不过真正难的是诗词、经义和策论。

后面的试题是默写众圣的词赋,之后是填空,对别人来说可能很难,但对方运来说简单的不得了。

毛笔写字极慢,到了中午时分,方运仅仅写到第十九页,不得不休息吃饭。

就着水,方运吃完白面糖饼,站起来在狭小的房间活动一会儿,继续答题。

接着就是最后九章试卷,一共十八题,要求默写出题目要求的众圣的名篇章节。

孔子和六位亚圣的著作必考,是前七道题,一点都不生僻,大半的考生都能会。

剩下的十一道题出自其他半圣,其中三位半圣考官的名篇各占一题,方运都背过,已经储存在奇书天地中。

答完所有题,方运放下毛笔,揉了揉酸疼的手腕。

“咚!咚!”

两声锣正好响起,方运立刻知道是下午两点。

圣元大陆的官方时间仍然是十二时辰制,但百年前公输家的工匠为了让时间更jing确,把每天分了两个十二时,由于新的时间单位只是一个时辰的一半,所以称之为小时,时辰为大时。数字毕竟比文字方便,和草书一样在分秒必争的军中大受欢迎,然后在民间逐渐传开。

再过一个小时,就要收卷子,然后会发诗词的试卷。

方运仔细检查了一小时,没有一个污点、错别字,答对全部的试题。

“可惜,我以前没怎么练字,这字有些差了,按照惯例会降一等。甲是拿不到了,应该可以拿个乙。等考完童生,一定要努力练字,在圣元大陆不练字不行。”

最后,方运在指定的地方写上自己的考牌号和姓名以及住址。

不多时,铜锣响了三次,马车再度前来,附近立刻传来低沉的喧闹声和抱怨声,显然大多数人都无法答完,都觉得时间不够用。

发卷的人把诗词卷给了方运,然后收走“请圣言”的三十张试卷。

方运细看诗词题目放了心,没有要求必须的平仄,只是要求押韵和扣题,五言、七言、绝句、律诗、词、骈文或赋皆可。

除了骈文和赋,诗词要求押阳部、宵部、东部和元部四韵之一。

主题也常见,在chun和边塞两个主题中选其一。

方运想了片刻,决定写一首边塞诗,因为按照之前方运的xing格,必然会这么选,想都不用想。

方运眼中一片茫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