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丈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好丈夫- 第6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侍立在一边的太监不由打了个冷战,低声道:“萧祖宗,何灵对萧祖宗不是挺忠心的吗?在四川的时候每年总没少了萧祖宗的孝敬,对萧祖宗的吩咐也一向俯首帖耳……”

萧敬冷冷一笑,道:“人心岂是你这奴婢能看得出来的,他这个人心太大了,不过没有关系,心大有心大的好处。”他打了个哈欠,换上一副倦容:“歇了吧,不早了。”

※※※

宁王府。

八百里传书递到了宁王的书房,一份密信送到了书桌案头。

府中的幕僚刘养正听说来了八百里急报,已经到了书房外头,请外头的人通报,随即,便有人唤他进书房去,刘养正坐下之后,便看到朱觐钧手里捏着急报好整以暇的阅读。

刘养正小心翼翼地看着朱佑樘,这几日的事纷沓而至,宁王他老人家的脾气显然不是很好,尤其是那些叫骂不绝的报纸,更是让宁王忧心忡忡。刘养正深知,这大明的江山既是朝廷在维护,可是又何尝不是这些士大夫和读书人们主持,他们有的在庙堂之上,有的在乡里之间,他们是大明的基石,若说大明朝是一个人,他们就是将大明朝链接起来的骨骼肌肉,所以历代开国皇帝要得天下,都不得不优渥士人,纷纷表示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们既是过江龙同时也是地头蛇,谁若是惹来他们的众怒,便是皇帝江山也是不稳。而宁王现在正在图谋大事,谁知道竟是被朝廷阴了一把,将这宁王数十年在士人心中竖立起来的形象彻底的销毁。

这些报纸,所代表的就是士林清议,那一句句诛心之辞,代表的也是士人对宁王的观感,看了那些报纸,宁王又怎么不暴跳如雷。

可是今日的宁王还算冷静,不过在冷静的背后,刘养正却感觉宁王似乎心情未必比从前好了一些,甚至可能更坏了,朱觐钧这个人做事一向不露声色,刘养正在王府里这么多年便懂得一个道理,千万不要试图从宁王的脸色上看出阴晴来。

“图之,你来了?”朱觐钧将手头的急报放下,抬眸看了刘养正一眼。

大多数时候,作为王府的首席幕僚,只要有急报来,刘养正便会第一时间赶过来和朱觐钧商议,宁王这么一问,刘养正连忙恭谨地道:“王爷,不知京师那边又传来了什么消息?哎,那柳乘风实在狡猾,说实在的,这个人煽风点火是一把好手,可是王爷也不必忧心,那些读书人无非是为人蒙蔽了而已,只要王爷举起义旗,将来若是定鼎天下,他们自然会对王爷俯首帖耳。”

刘养正之所以说这一番话,是误以为这急报中所书的还是报纸里的事,谁知朱觐钧却是摇摇头,淡淡地道:“这里头并不是报纸的事,而是厂卫……”

刘养正不禁问:“厂卫如何了?”

朱觐钧语气平淡,却又透着一股子漠然,道:“厂卫似乎在查什么,多半和我们有关,尤其是东厂,近来似乎活动的很频繁,难怪了,本王总觉得南昌府这边似乎也有着一股子戾气。”

刘养正不由暗暗吃惊,道:“莫非朝廷要动手了?”

朱觐钧摇摇头:“要动兵马,就得先动粮草,以本王看,朝廷并没有这方面的准备,想来不是想和本王掀翻桌子,似乎是京师那边出了什么事,可是这事出在哪里呢?”

刘养正松了口气,道:“王爷,京师那边咱们的人难道一点消息都没有?”

朱觐钧冷冷道:“近来风声紧得很,本王不想联络他们,怕就怕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不过现在看来,似乎不联络是不成了,让刘成刚快马去一趟京师吧,去和那些人联络一下,让他们尽力打探,到底出了什么事,厂卫在故弄什么玄虚,其实那东厂,本王倒是不在意,现在东厂是越来越不如从前了,本王最大的心腹大患还是这锦衣卫,所以必须要把事情弄得水落石出才好。是了,刘成刚近来在做什么?”

刘养正道:“王爷不是吩咐他去联络九江的人了吗?”

朱觐钧点点头,道:“让他不必再联络了,让他立即去京师吧,本王要让他在十日之内把消息传来,告诉他,不要耽搁,现在不是耽搁的时候。”

这刘成刚乃是刘养正的族弟,算是刘养正的心腹,因为为人谨慎,所以朱觐钧也一直对他颇为重用,此时王爷下了命令,刘养正自然不敢怠慢,忙道:“学生明白了,学生这便休书给他,让他立即先将这急迫的事办好,王爷还有什么吩咐?”

朱觐钧沉吟片刻,道:“让他小心一些,小心驶得万年船才是,去吧。”

第七百五十六章:巨大进展

八月初一。

天气炎炎,近来河北突然出了旱灾,大地像是烤焦了一样,田亩龟裂,一时之间河北赤地千里,朝廷已经开始组织救灾了,今年的天气实在反常,可是天公偏偏就是不作美,连续二十来天就是滴水未下,京师里头,挤满了各色人等,有的是附近逃荒的农户,还有的就是防患未然的乡绅,他们携家带口在京师做起了寓公。

好在这灾难并没有动大明的筋骨,虽然粮价涨了三成,可是那源源不断载着粮食的船只出现在天津卫,再由驰道四散开去,朝廷的赈济也较为及时,虽然不少人受损不少,可还没有到像往年那样卖儿卖女,饿殍千里的地步。

不过现在京师确实不是很太平,乡绅们跑到这里来避免,免不了要拜访亲友,说起乡里的变故一个个痛哭流涕,当然,他们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个,今年虽然受了损失,可是土地却是跑不了的,可是眼下佃户们都逃荒去了,一个个不见了踪影,逃了也逃了吧,这是大明朝,乡土观念极重,可是据说附近的州县商贾们都趁着这个机会招募劳力,这可不妙了,这些逃荒的流民佃户被招了去,明年还会回乡?因此不少人担忧的是今年虽然遇到了荒年,可是明年怎么办?家里数千数万亩的地总得有人照应,总不能让夫人小姐们去耕作?现在有地不难,难得是人手不足,根据以往的经验,跑去务工的佃户是不会回来的,明年开春的时候若是因为人力不足耽误了,等于是又没有了收成,这土地总不能一直荒下去。

这些人倒是颇有影响,因此近来倒是有御史上书,将此事说了,随即又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此以往,农户们唯利是图,只知务工收益更大,因此人人务工,可是不少良田却因此而荒芜,长此以往可不是办法,于是不少人又说,太祖皇帝订立下士农工商的国策,便是基于这个原因,朝廷不能唯利是图,得考虑天下的稳定,士农是根,工商是细枝末节,太祖皇帝如何英明云云。

话说起来,这太祖皇帝也真够委屈的,当年他老人家在的时候,这些个士绅们把他恨得要死,成日抹黑,嫌这家伙有事没事就把人捉去剥皮充草,上朝的官员去早朝的时候都担心晚上能不能回来与妻子们相见,因此每次去当值去早朝,都像是生离死别一样。可是现在自己的利益受了损失,才突然念起太祖的好来。不管怎么说,太祖虽然对他们坏了一些,可是一些祖法对他们还是有利的。

那些御史的话乍听之下似乎也有道理,可是细细一琢磨又不对了,你们是士,他们是农,凭什么人家就得脸朝黄土背朝天,你就接受他们的供养作诗作词?

耕田辛苦,且收益又少,又要被士盘剥,有的时候连一口饱饭都未必吃得上,就凭什么他们连务工的生路都要打断?

好在宫里对这样的奏书只是留中,也没有开廷议讨论,其实到了这个地步,连内阁都知道这种建议是宫里不能接受的,因此对此事只字未提。

北镇抚司缉事局这边也开始忙碌起来,外来人口的涌入,再加上许多人都逃荒之人,虽说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老实巴交,可是也不乏有些为非作歹的恶徒,顺天府衙门别看平时还能维持着局面,可是一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就傻了眼,结果这种事自然免不了缉事局的协助,这些缉事都是招募来的武士,一个个孔武有力,又是京中的地头蛇,他们带着刀在四处巡逻,倒是让不少人安心了不少。

天气太热,北镇抚司这边都已经吃不消了,按理说现在是中秋时节,不该如此反常才是,可是老天便是要如此,大家也是没办法,柳乘风的值房里放了几盆冰,冰盆里传导出丝丝的凉意,柳乘风则是倚在椅上,随手翻阅着书吏房递来的文书,这种东西看得最叫人不耐烦,所以通常是李东栋处理,可是柳乘风也知道,自己不能完全做个甩手掌柜,也得分担着一点,堂堂都指挥使连自己衙门都弄不清怎么回事,这脸面往哪里搁?

站班的校尉给他端来了一碗银耳莲子汤,这是消热祛暑的饮品,平时柳乘风是不吃得,不过今日却特意叫人去街面上买一碗来,最近火气太大,须消消火才好。

柳乘风放下手头的公事,端着莲子汤用调羹吃了几口,那边李东栋就来了。

李东栋显得有些兴奋,向柳乘风作揖,随即道:“公爷,有眉目了。”

“眉目?”柳乘风放下了汤勺子,抬眼看了李东栋起来,道:“什么眉目?”

李东栋兴致勃勃地道:“自然是赵川那边的眉目。”

赵川便是那个受宁王胁迫的锦衣卫千户,自从入了宫到了现在也将近有半个月了,这边暂时没有什么眉目,大家都在瞎忙,倒不是柳乘风不重视这件事,只是千头万绪都没有理清,怎么查也难有结果,他眼下的办法只有守株待兔,想不到这兔子还当真送上门来。

柳乘风显得有几分惊喜,他清楚地知道,东厂那边应当也有人揭发了这个人,现在东厂铆足了劲头要和自己争这蟒袍,肯定也在守株待兔,柳乘风原本还担心那人会先去那档头的府上,到时候让东厂占了先机,想不到自己的运气似乎不错,那人最先落到了自己的手里。

他抖擞精神,随即对李东栋道:“人已经拿到了吗?”

李东栋道:“问题就出在这里,人是来了,联络的暗号也有,不过却不是那个联络之人。”

柳乘风皱眉:“这又是怎么回事?”

李东栋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