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气水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义气水浒-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富户们也会凑趣,出些利物给冠军。

    燕青便是此道好手,一张川弩,箭不落空,北京赛锦标社,利物多管是他的。

    武器禁令已经不像早年间严格,不过民间持有的弓弩还是无法和朝廷制式弓弩相比,尤其是禁军中配备的神臂弩更是利器。

    如果军官能弹压住麾下官兵,发挥出弓箭的威力来,想要靠近官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说走便走,几人当即从山口绕到南山。

    下山、上山,查看地势,最后也是选了三处紧要位置,准备设立三道关隘。

    北山、东山、西山地势陡峭,只要派一二十喽啰伏在小路上,便能阻断上山之路了,暂时倒也不用设立关隘。

    地方选好,却也没有马上开工。

    史进刚刚宣布梁山众人休假三日,自然不能毁诺。

    出钱雇人也难,昨天大队人马进泊,日落后虽然一文不少的给泊外酒店干活的匠人发了工钱,但是今天却没有人再来做工,显然是害怕被做公的抓了。

    山寨中的几十个匠人却是想走也走不了,只能硬着头皮干活。

    朱武收买的土砖不够用了,他们便换一个法子建屋。

    两边木板立稳,中间灌上泥土夯实了,等泥土干了便是一座土墙。

    山寨中很多喽啰闲着无事,也去搭把手,让进度快了许多。

    史进也粗略的把山寨规划了一下,山口是第三道关隘的位置,山口正对的地方修建一个演武场,演武场后面便是聚义厅。

    聚义厅两侧稍后一点是军政司、钱粮司办公处。

    二司后面便是粮仓、钱库。

    聚义厅后面则准备建一些小院,方便有家眷的头领居住。

    因为地方限制,小院也不大,只是用围墙圈一点地,让女眷们安心一些。

    再往后则是营房、食堂,为了节省砖木,营房都是五间五间连成一排。

    如果不是这些乡下匠人水平限制,史进甚至想建成二楼。

    前面的建筑暂时都不开建,山寨上下全力赶造营房。

    梁山大兴土木的时候,济州城里也得了消息。

    按位置来说,梁山距离郓城县更近一些,但是梁山水泊却是济州府管下,而不属郓城县管辖。

    概因梁山水泊浩荡,从梁山往南便是近百里的浩荡水面,直通济州城外。高俅攻打梁山,大造海鳅船时,便是在济州城外的水泊边上。

    梁山往北也有近百里水泊,则是属于北边东平府管辖。加上河水沟通的很多湖水,因此有八百里水泊之称。

    济州捕盗官兵听得三四百人执着刀枪进泊,派人打探了一番,得知这伙人占据了梁山,也不敢隐瞒,慌忙报到济州知州处。

    济州知州正忙着分派州里税吏要在水泊立租算船交差,听得有人在梁山占山为王,也不敢怠慢,若是被梁山强人耽搁了水泊的租税,他须没法在杨戬那里交待。

    杨戬虽只是一个宦官,但却深得当今天子的宠信,因此才弄出这稻田务来,检括公田,为朝廷搜刮天下财富。

    若是被杨戬在天子跟前进言几句,地方不靖,强盗滋生,他这知州也做不成了。

    济州知州当下唤来一员了得事的捕盗巡检,道:“前日,有一伙贼人占据了梁山,迟早四处害民。你可带五百官兵前去缉捕,不得耽搁。”

    捕盗巡检专职缉捕强盗、私盐贩子等不法之人,对梁山水泊情形如何不知。

    平日里兀自劫了人去,如今添了三四百强人,带五百不习兵事的官兵去如何济事。一个不好,反丢了性命。

    “不是小人怕死,只是这梁山水泊芦苇浩荡,山势陡峭,贼人有这两般地利,想要缉捕他们时,没有上千兵马恐怕无法近傍的他们。”

    知州点头道:“既是这般说时,须请本州团练使来商议。”

    一个公人去不多时,本州带兵团练使黄安便到了。

    知州把梁山情况说了一遍。

    黄安皱眉道:“不是我不肯向前,只是我刚刚到任,手下官兵一个不识,他们如何肯尽力。况且那梁山正在本府和东平府交界,若是攻打的急了,他们逃到东平府管辖水泊去,我又不好越境追杀。待我退了,他们又占据梁山,岂不是徒劳无功。”

    宋神宗时,便废了更戍法,多数禁军都不用再换防,不过武将还是要调动的。

    知州不悦道:“这般说,便不用剿贼了?”

    二人虽是一文一武,但黄安却要受知州挟制,闻言道:“当然不是,相公可以申呈中书省,请中书省转行牌让东平府和我们并力剿捕。我也尽快熟悉州中兵事,等中书省公文下来,我便联络东平府兵马合兵剿灭梁山贼寇。”

    知州点头道:“若上报中书省,当弄清那伙人底细,否则中书省责问起来,不好对答。也不知这伙人从哪里流窜来的,倒让本州来担干系。”

    黄安知道知州的想法。

    他到任后便得知这知州已经上任两年多,文官三年一迁,武官五年一迁,任满时吏部审官院会进行考核,评定政绩优劣。

    地方官员的政绩主要便是教化百姓、征收赋税。

    地方每年上缴的赋税一查便知,教化百姓则主要看地方邢狱案件。

    若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自然不会有什么案件,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不会有什么案子。若是邻里不睦,案件自然便多了。

    若是盗贼丛生,那便是治理无方了。

    前两年任谅做山东邢狱,盗贼绝迹,知州的政绩也属上等,但是今年任谅因政绩卓著,减了一年磨勘,提前升迁走后,地方上便不那么太平了,不过也没大伙盗寇,审官院的评定等级也不会低。

    审官院评定后,便会拟一个升迁贬黜的方案,报到中书省,若是中书省无异议,便会实施。

    若是把梁山有大伙贼人的事情报到中书省去,知州想要升迁基本就无望了,能平调到同等州府便不错了。

    “这伙人来的蹊跷,说不得过几时便走了,若是贸然动武,损兵折将时须上报枢密院。”

    武将升迁一样要经过审官院考核,最后上报枢密院。

    黄安这一说也把自己的私心点出来,大家都怕考核,且等等再说。

    “将军说的有理,那便看看这伙人动静再议。”

 第十四章 梁山草创

    一晃就过了两月,梁山和济州官府仿佛达成默契一般。

    梁山不下山劫掠,而官府也不来追捕。

    史进也没划什么禁地,不过渔民也不敢太靠近梁山,而济州府自然也不会不收租子。

    济州府也没那许多税吏去泊面上收租,直接按船算租,即使你不进水泊,每日也要交租。

    新法实施没多长时间,就搞得怨声四起。

    家中贫寒者,染了轻症也不敢歇息,只能带病进泊劳作,换钱交租。

    进了十一月,水泊就开始上冻了。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没几天,湖面上的冰便结了一尺多厚,附近的渔民也不再砸冰捕鱼,都改作割苇。

    赋税严苛,他们便是想歇几日也难。

    一些渔民实在不堪重负,便主动找到梁山来入伙。

    如今的梁山已经是房屋整齐,之前的帐篷已经全部拆除,所有人都住进了营房,钱粮也都入库了。

    今年风调雨顺,秋后粮价有所回落,每石一贯五百文。

    不过相比前些年六七百文一石的价格也已经涨了一倍,自从蔡京、童贯这一公一媪掌权后,物价便飞涨,因此民间有“打破桶、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的歌谣。

    大队人马到来前,朱武便收买了近两千石。

    因为朱武出价比附近粮商高一分,秋税又开征在即,所以四乡百姓都争抢着运粮来卖,若不是朱武手中钱财有限,便是收个万石也不难。

    梁山水泊附近土地肥沃,也属富饶之乡,秋收后能碰到一个不压价收粮的人实在不容易,十里八乡百姓听得消息,谁不上赶着送粮食过来卖。

    史进率人上山后,也没停止收粮,不过百姓却都不敢来这里卖粮了。

    现在十里八乡都传遍了,一伙强人占了梁山。

    一者害怕梁山众人抢了去,二者被做公的知道了,也不是好耍的,私通强盗的罪过可被不轻。

    史进看收不到粮,就派人扮作粮商,直接到附近州县粮店购买,当然价格要高一些,不过也省了很多事。

    每天都有一船船粮食通过水泊,运到梁山。

    在水泊上冻之前,梁山便存粮七千多石了。

    山前三关也都落成了,如今梁山尚在建设的便是史进规划的聚义厅,南北六丈,东西三丈,足可容纳上百人。

    在山寨众人努力下,山寨共建成营房一百五十多间,食堂三处,粮仓两座,府库一处,关隘三座,头领小院也盖了三座,军政司、钱粮司也都落成。

    张青、孙二娘分得一座小院,史进、朱武等人住的仍是营房,不过他们是一人一屋。

    上山没几天,史进就把朱武、陈达赚上山的几十个匠人放了。

    不过有几个匠人害怕走漏消息吃官司,也不敢独自下山,请史进派人和他们下山搬了老小上山入伙。

    多数匠人则拿了一笔丰厚的工钱离开了。

    好在山寨喽啰中也有几个会泥瓦活的,加上众人打下手,进度倒也不慢。

    随着房屋的大量落成,山寨众人的操练也逐步走上正轨。

    从刚开始时每天一个时辰,到现在每天三个时辰,山寨上下已经习惯了这种强度的操练。

    史进这种安排既是赶工,也是给众人一个适应的过程。

    当然现在山寨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操练三个时辰。

    后来入伙的匠人便不用参加操练,分出去的火头军也只操练一个时辰。

    休整结束后,史进也把山寨人马重新整合了一下。

    因为每间营房住五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