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末当悍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末当悍匪-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事长的意思是?”
“我知道桑给巴尔现在并不属于你们,不过你们现在的殖民地坦噶尼喀,在我们殖民地莫桑比克的北方。”
王一要求的殖民地桑给巴尔,其实是一大片岛屿,与德国人的殖民地坦噶尼喀共同组成了后世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包括桑给巴尔和奔巴两大主岛及附近小岛,面积2657平方公里,位于印度洋西部,同大陆部分,也就是坦噶尼喀隔着不宽的海峡,最近处相距36公里。两主岛均由珊瑚石灰岩构成,地势低平,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丁香与椰子,素称“丁香之岛”,有丁香树450万株,奔巴岛约占三分之二,提供世界市场丁香产品的一半以上。椰子树超过500万株,70%集中于桑给巴尔岛。此外还产稻谷、木薯、甘蔗等。
王一之所以盯上这里,除了丰富的物产之外,更看重他的地理位置。如果占领了桑给巴尔和奔巴岛,那么莫桑比克海峡的北端出口,将完全在东北非洲区海军的控制之下,甚至能够威慑苏伊士运河的南端出口。
当然,如此好的地方现在并不是无主之地,从1503年这里被葡萄牙人所占据,桑给帝国的波斯人和大酋长们曾经进行过抵抗,但是以失败告终。后来葡萄牙人在这里设立了总督,然后同时为了统治的方便也保留了大酋长制。到了1653年,葡萄牙人衰落,被阿曼苏丹国打败,阿曼苏丹赛义夫处死了总督奥古斯都,之后又将基督教彻底从两岛上铲除。经过一番建设,桑给巴尔就成了阿曼苏丹国的海外堡垒。
1832年之后,阿曼苏丹名叫赛义德,他为君雄才大略,阿曼苏丹国中兴,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将都城迁到了桑给巴尔。到1856年他去世之后,其子女争权,长子苏瓦尔掌管长期掌管旧都,而他的竞争者马吉德虽然理亏,却占据着首都桑给巴尔,同时手中拥有众多战舰。双方敌对强烈,战事一触即发。不过就在这紧要关头,英国人却开始出面干预,英国的印度总督阿瓦德开始调停,而结果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马吉德在桑给巴尔独立,而苏瓦尔拥有阿曼本土。
1870年,37岁的马吉德去世。曾经与他争夺过王位的巴加西从孟买返回,继承王位,说来也算是明君。铺设海底线路,建立机动船邮政,铺设自来水设备(该地曾经因为水源问题,造成了两次大规模霍乱。)而最重要的政治决定,就是废除了本地人的酋长制度。
不过这位国王也是生不逢时,先是苏伊士运河开通,桑给巴尔战略地位严重下降。到了1882年英、德、法等国就瓜分桑给巴尔苏丹国一事进行了长期讨价还价和较量。1885年德国宣布拉木岛(在肯尼亚境内)及附近区域为德国人的保护地。巴加西在德军舰逼城的情况下屈服了。1886年英、德协议为桑苏丹国划了国界,即东非的沿海地带和桑、奔两岛。这样内陆归属就为列强敞开了大门。
王一正是看准了桑给巴尔近乎于国破家亡的时机,开始向其伸手。至于巴加西如何应对,王一并不会去考虑。弱国无外交,在东北自治区面前,巴加西连抵抗的资格都没有。
“董事长是希望我们承认你们在桑给巴尔诸岛的地位?”路德维希试探道。
“确实如此。在此问题上,我希望贵国能与我们保持一致立场。”
“此事我做不了主,希望董事长给我些时间以便与帝国本土取得联系,不过我想这应该不是一个大问题。”
路德维希当然做不了主,他不过是德国在远东地区的一名外交官。
“当然可以。”
路德维希想了想,道:“除了这个条件之外,不知董事长是否还有其他的要求?”
王一一笑,道:“铝材生产目前只有我们东北拥有全套的技术,所以我希望即便我们将一套设备出口到贵国,我也希望贵国能够保证在未经我国和我集团允许之下,不要向外传播技术。以保证我方的相关专利利益……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与贵国合作,建立世界范围的铝材垄断联盟。”
这并不是一个问题,路德维希答应道:“请董事长放心,我国一定会保证贵方的利益。”
好久没说话的齐柏林此时显得非常激动,用铝材替代钢材,飞艇的总重量将会被极大的减轻,这样一来在相同的动力情况下,飞艇将会拥有更迅捷的速度,作战效能也会为之提升。
“董事长先生,不知贵方飞艇的动力系统是否可以向我方出口?”
王一一笑,耐人寻味道:“可以是可以,不过价格可不便宜。”
齐柏林根本也没想过价格会便宜,不过太贵……皇帝陛下也应该会答应。
“那么氦气……”这是齐柏林的第二个问题。
不过在这一点上,王一却表现得很坚决。“这个里面涉及了太多的专利,使我们大商集团的核心机密之一,我们不可能对外出售的。”
铝材的冶炼技术各国都已经取得了进展,相信即便东北即便不对外提供技术,这个专利也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所以王一舍得给,当然不会给最好的。而氦气的制取方法则正好相反,短时间内,各国都没有取得进展的可能,对于这样的技术,王一必然会严格保密,维持相应的技术壁垒。




第一百九十六章 会面刘铭传
谈判在路德维希与德国本土取得联系后,开始有了进展。其后一段时间,双方联系繁忙。外人都以为德国与东北因为飞艇的事情产生了矛盾,其中最高兴的就是英法,而日本人嗅觉也很灵敏。在扣留事件发生后没多久,伊藤博文就联系了德国驻日使馆的大使,称愿意为德国提供某些便利条件,也欢迎德国在远东的军事存在,为东亚的和平和稳定提供帮助。
德国在东亚目前没有任何军队,他们无法与英法相比,甚至无法与葡萄牙,西班牙这些老牌过气的帝国相比。所以在东亚加强军事存在一直是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的一个小梦想,不过随着东北自治区的逐渐崛起,经过几次战争把法国打了个落花流水,而英国人退避三舍,所以整个东亚已经没有了德国人的存在空间。
东北与德国之间设备出口协议的签订,主要是以商贸为借口的,不过结果,至少对东北来说也不全是商贸那么简单。德国承认了东北自治区在桑给巴尔的地位,虽然东北除了极少部分商人之外,还没人去过那里。只是现在这个时代,谁在意呢?那里已经不是当初的重要海运中转地,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彻底剥夺了那里的生计。也许还可以靠丁香出口维持,可是单一的产业链条在王一眼中,和头发丝差不多粗细。
协议之后的具体实施,并不用王一操心,此时他已经乘坐飞艇,在那霸休息了一晚后,开始向台湾前进。
到达台湾时已经是傍晚,台湾巡抚刘铭传亲自迎接,虽然王一的行程一直非常保密,东北在台湾办事处人员通知刘铭传的时候,让这位清廷大员有些措手不及,不过震慑于王一的威名,刘铭传还是决定亲自迎接。
与刘铭传一同出现在码头的还有东北保险队驻淡水舰队的总指挥,韩金邦,他们隶属于东北南洋舰队。另外还有陆军方面的指挥官,赵百川,手下有四个营的兵力,两个营在淡水和基隆,两个营在高雄。
韩金邦和赵百川王一都见过,算是他的学生。当然,王一最想见到的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刘铭传。
“晚辈王一,见过刘大人。”在经过介绍之后,王一给刘铭传见礼。他可以不待见李鸿章,不过却对这位刘大人尊敬有加。
王一之前就曾经帮助过刘铭传,替他扳倒了政敌——台湾道台刘敖。刘敖是湘军的人,与淮军出来的刘铭传矛盾很深。王一可以不过问清廷派系之间的斗争,但是在中法战争的关键时刻,刘铭传对刘敖一直保持克制,可这位台湾道台竟然不顾大局,处处制肘刘铭传对法军的抵抗行动。王一对这号人一向深恶痛绝,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说来这刘敖也是背景深厚,当时督办军务的钦差大臣闽浙总督左宗棠、帮办大臣杨昌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曾国荃都是湘系,另一个两广总督张之洞虽然不是湘系,但他曾经保举刘敖出任台湾道,对刘敖自然也颇为赏识。
可即便如此,王一依然没有放过刘敖,只是看在左宗棠的面子上,才没要了这人的性命。
其后几年曾有传言说清廷考虑更换台湾巡抚刘铭传,用邵友濂接替,不过王一当即从东北放话,“台湾是清廷的台湾,也是东北自治区的台湾,任何想要更换台湾巡抚的决议,必须征得东北自治区政府的同意,否则谁提议,我王一就换谁脑袋。”这番土匪言论当然引得清廷十分不快,慈禧在慈宁宫破口大骂,光绪皇帝也被气得够呛,后来终归是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不了了之。
虽然王一对刘铭传执晚辈礼,不过刘铭传也不会不识相,知道这是王一给自己面子,自然不会倚老卖老,十分客气道:“王董事长,您太客气了。”
王一在台湾下榻的地方就是基隆,在这里他将住上两天,之后前往高雄。他并没有选择入住台北,因为那里是清廷的地盘,虽然他十分尊重刘铭传,可是对方毕竟是清廷的官员,真做出什么上报君恩杀逆贼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丝毫的可能。所以为了双方愉快的关系能够维持下去,自己也尽量别做那些诱人犯罪的冒险事情。
王一既然住在基隆,那刘铭传自然也是陪同留宿。宾馆外戒备森严,飞艇升空,巡查附近地区的动静。
刘铭传此时也看到了这番景象,知道王一对自己,或者说对台湾的清廷官员们不放心,所以也不多言,只是笑笑,道:“先生此来台湾所为何故?”
“先生之称,在下确实不敢当。在我们东北,能被称为先生的共有四种职业:教师,医生,律师,政治家。我不过是一名商人,配不上先生的说法,刘老您叫我王一就可以了。”王一没有说自己的具体目的地,这是机密。
王一的这种说法刘铭传还真没听说过,心下甚是费解,于是便问道:“这是为何?”
“教师受人以知识,医生救人以性命,律师可以沉冤昭雪,至于政治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