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感精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感精英- 第4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抬头看了看这附近的地势,指着左侧的一片山林说道:“我们从这里应该能够绕过去!”
这是一片陡坡,雷涛和段和文隔空喊话之后了解到这陡坡的确可以绕过这道崖,就是路更难走,时间也要多花两个小时。方辰光在一旁听的很清楚,还没等雷涛向他询问,他就直接开始爬山了。
雷涛看着这执拗的老头,苦笑着摇了摇头,跟了上去。另外几名战士,见副司令和雷涛开始爬山,也连忙跟了上去。
一路荆棘,时不时还有乱石因为余震而落下。他们这一路花了将近三个小时才绕过了山崖。好在目的地已经不远了。
太阳下山之前,他们终于抵达了牛家沟。
到达牛家沟后,方辰光立即向村民们了解灾情,专家们在查看了伤员情况后离开开始了施救。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早已将这个小山村夷为了平地。四名重伤员,其中一名已经因为伤势过重在小分队到达前不久去世了。
“方副司令,两名伤员的伤势,我们已经做了处理,问题还不是很大,不过……”一个多小时后,专家组的一位中年军医对方辰光汇报了一下情况,可话说到后来,他有些迟疑地停住了。
“有话就实说!是不是要把伤员运出去?”方辰光也猜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位军医点了点头道:“有一位大嫂,左腿受伤,由于被困时间较长,伤口得不到治疗和消毒,已经发炎,如不能及时送出山医治,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天已经渐渐黑了,这附近没有降落场,直升机根本过不来,要把群众及时运出去,恐怕没那么容易。而且刚刚方辰光也了解了村里的受灾情况,村民们抢出来的粮食不多,水也很少……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村民要转移,伤员要及时救治,直升机无法降落,而他们过来这一路,不说别的,就是刚刚那道悬崖,就很难通过。
“方副司令,刚刚我们绕路的时候,我看到一片树林。那林子里有一片空地的!”雷涛想起了来时看到的一片开阔地,立刻说道。
“那是以前的老林场,这些年要植树造林,还有一小块地方没有种上树……”站在方副司令旁边的村长听到雷涛的话立刻插话道。
方辰光想了想之后问道:“从这里去林场那边路好走吗?”
村长想了想说道:“那边有一片陡坡,要下坡有点难,其他的路倒还好走。”
方辰光立刻下了决断,全村向林场转移,雷涛带人先去林场那边开辟降落场,同时也探探路。
天色渐黑,这一路过去,路是最关键的!
   

第四百九十五章 跋山涉水
村长说的这个林场,是原本村里的集体财产,他们将树砍伐下来从悬崖上推下江之后放排出山。从村里到林场一开始的路还好走些,可那位带路的村民带着雷涛他们到达那片下山的陡坡时,原本的下坡道已经不见了。
这坡度大概在50度左右,很陡。雷涛在附近转悠了一下找了个稍微平坦一点的位置,带着人开始重新设置下山道。
他们一边下坡一边挖,再这段坡道上开出了一条简易台阶。每隔一段铺上一些石头,压实了之后,又在两边的树上钉上一些树枝作为扶手。不久之后,方辰光他们和村民们陆陆续续的也赶到了。这时候,雷涛他们弄得这条下山道还有大概三十多米。
看着那越来越暗的天色,方辰光的心里心急如焚。他想了想说道:“不等了,最后一段路小心一点应该也不碍事。”
段和文带着战士先下去,每隔一段路留下一个战士帮着乡亲们下山。在这段短短一百多米的坡道上,一个个绿色的身影为村民搭建起了一条求生的通路。虽然最后下坡的时候,还是出了一些状况,但好歹有惊无险的把一百多名村民送到了坡下的谷地。
那片空地大概有方圆五百多米,大小刚刚够两架直升机停。段和文指挥战士在空地上搞了个灯光标志。三十多支强光手电被整齐的摆放成一个圈,如果此时在空中看下来,应该能够看到一个个光点围成的圈子。
18点40分左右,天已经完全黑了,在牛家沟林场的上空传来了直升机的轰鸣声,官兵们立即跑到开阔地,向直升机挥舞手电,引导飞机在夜色中降落。
两架直升机,坐不了多少人,方辰光决定,大家在树林里露营,一部分老弱村民和伤员分乘两架直升机返航,第二天一大早再来接送其他的村民。
夜色中的牛家沟,没有了山中应有的宁静,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不时从远方的山中传来……
“不知道什么地方又发生山体滑坡了!”雷涛沉声对段和文说道。他们这一路过来也经历了几次泥石流,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下雨,雨水冲刷着因为地震而变得松软的山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了。
山里的夜很亮,他们也没有带帐篷,只能在林间用一些枯枝堆起来搭一些挡风的小棚子。为让乡亲们保存体力,照顾好老弱和那些轻伤员,战士们把身上仅有的一点干粮都拿了出来,送到受伤群众手中。由于夜晚天气渐寒,官兵脱下衣服给乡亲们御寒,自己却冻得瑟瑟发抖。
“解放军同志!你们……你们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村长带着几个老人找到了方辰光,他们知道这个白头发的解放军是个“大官”。为了表示感谢,几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要给方辰光跪下,被旁边的战士们一把拉住了。
方辰光有些动容地说道:“乡亲们,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谁叫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呐!”
就在这时雷涛身上的卫星电话响了。在这震区,手机通讯早就断了好久了,就是这卫星电话的信号也时断时续的很微弱。
电话是胥大勇打过来的,他告诉了雷涛一个坏消息——刚刚返回的两架飞机中有一架因为夜晚能见度差坠机了!
“明天要下暴雨,天气情况实在是无法保证飞行安全了。”雷涛向方辰光汇报了一下后方传来的消息。
这就是说,他们这一队人就这样困在这里了。而且,刚刚的坠机造成了机组人员的伤亡不说,还有十名乡民也死了。
“不能让乡亲们在地震脱险后再面临坠机的危险了。”方辰光想了想之后断然地说道,“问问村长,这附近还有没有路可以出去了。我们带着乡亲们徒步转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村长告诉段和文,从这里要出去估计只能沿江而下走盛县的葛耷乡绕道了。
“这条路是通的,我们就是从葛耷乡那边过来的。”一个年轻人突然插话道。
在一旁的雷涛看着这年轻人身边还有几个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他们的穿着打扮和乡民们明显不一样。仔细询问了一番之后才知道,原来这几个年轻人是锦城的大学生,到这边来是自助旅游的。
“地震发生后,我们听说从盛县往外边去的道路已经不通了,葛耷乡这边可以到汶水来,想着可以绕一绕道回去……”那个年轻的驴友对雷涛说道。
这个情况汇报到方辰光那边之后,方辰光考虑了好久,最终决定,绕道葛耷乡去盛县。他前些日子刚刚去过盛县,从盛县到北山的道路已经抢通了,到了北山那边应该可以坐飞机或就地安置都可以。
“我们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护送受伤群众安全出山,不能丢下一名群众。”方辰光下了一个死命令。
第二天一早,浓雾稍稍散开了一会儿之后,战士们带着乡亲们出发了。一些腿受伤行动困难的群众,他们索性给做了单价抬着走。为了防止路上出现意外还用背包绳将其固定在担架上。其余的群众能走的都安排了战士们就近照料。
这些乡民在战士们的护送下缓缓地向葛耷乡转移。
为确保安全,段和文带着两名战士在前方开路。从牛家沟到葛耷乡近20公里的山路上,他们小心翼翼地行走着。由于山体滑坡和山体塌方,险情不断出现。
大概过了两个多小时,他们到了一座名为“马架山”的山下。环顾四周,除了山还是山,那几个年轻的驴友对他们说,要到葛耷乡,必须翻过这座山。他们翻山的时候虽然挺辛苦,不过路况还好。
可真等上了山,他们才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驴友们过来的时候,都是年轻人,他们自然没问题。可现在就不同了,队伍里的乡民大多是老弱,有些还受了伤,战士们为了确保群众的安全,只能用背包绳从担架前端拴到前方两名战士身上,采取手抬、肩扛、人拉的方式一点点向山上移动。
三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攀上了山顶。这一路上来,战士们都累坏了,很多战士的鞋子和裤子都磨破了。可这一关才走了一半……
上山容易下山难。为确保万无一失,官兵们采取将安全绳绑在担架和巨石上,一点一点向山下挪动的方式行进。有的官兵干脆跪爬在陡坡上,让担架在头顶安全通过。
“求求你们把我扔这里吧。”眼见着下山如此不易,一名腰部受伤的老大爷心痛地哀求道。
“大爷,别想那么多,我们一定能把你安全救出去的。”一个在后边抬担架的战士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大爷的手紧紧地抓着担架的边缘,他的泪水已经打湿了垫在头部当枕头的一件军装。
短短的五百多米的山坡,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当他们成功地到达山下的时候,每个战士的衣裳都被汗水打湿了,不少战士更是被荆棘和乱石划得全身是伤,鲜血在迷彩服上染上了一层血色。
爬过了高山,前面又横着一条河。
“这河水不深,不过由于河道狭窄,地势较陡,所以水流比较湍急……”在前面探路的段和文向方辰光汇报着情况。
看着那湍急的水流,方辰光紧锁着眉头,想了想之后,他断然说道:“下河!”
为确保安全,雷涛和段和文带着二十多名战士站在河中,架起了一座由人组成的浮桥。他们把担架高高举过头顶,接力把伤员送到了对岸。随后又在两边拉开了距离手拉着手排成两列,让群众从他们中间涉水而过。
20公里的山路,小分队的官兵们带着将近两百名群众,翻过了两座大山,淌过了一条河,冒着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险,翻越了不少的乱石山岗。整整十个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