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哪里?
oracle:(the…source)源头代码,当你接触那些章鱼机器人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但你当时还没有准备好。你当时就应该死掉了,但很明显你对这个也没有准备好。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the…one并非单是矩阵的the…one ,它的权力可以在存放和管理矩阵原代码的世界发挥作用,而矩阵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子系统。
尼奥在接触机器章鱼的时候感觉到什么,正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同样是虚拟的。
在矩阵革命中;尼奥在眼睛瞎了之后依然能看到被smith附身的人。能看到机器章鱼,看到机器城。这些都证明了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方雅君被杜星河激发了思辨精神,她提出质疑,比如说,如果真像杜星河讲的,zion是虚拟的,为什么在zion中。尼奥的超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不能针对被smith附体的人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权限,尼奥在source世界中的权限要比他在矩阵中的权限中低得多,所以他的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而且数量有限)。
其实在火车站一场戏。已经做了提示,那里的尼奥,干脆就是一个普通人,被火车人一拳就打的趴到墙壁上,但这并不能证明火车站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即便在矩阵里,尼奥也并非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在矩阵重载里,他被刀砍了会流血,也不是想干掉谁就能干掉谁的。
方雅君还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将其删除,还要派机器章鱼攻打?
事实上,机器城和zion同处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必须遵守一样的规则,而章鱼的攻打,实际上正是在执行对zion的删除。
方雅君又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那些人类不能再分辨了?
这是因为他们和source世界中机器生命的对抗,已经使他们没有怀疑的精力和必要了,再说本来source世界就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方雅君最后又问,如果都是虚拟的,那么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杜星河只能讲,其实和source世界差不多, source世界所储存的都是真实世界的信息,惟独的区别是,其中source世界生物的行为受到系统权限的规定,真实的世界也并没有什么抵抗组织,所有活着的人都被泡在营养液里面。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被设置在矩阵系统里面,但后来鉴于某些人的反抗情绪会导致矩阵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就把这些人的大脑都接入真实机器世界中智能程序运行的那个系统中。影片中把这个系统称之为source;其中设立了zion,把那些反抗者集中到这个系统中来,并使其成为一个矩阵进化的工具。architect是现实的巨型电脑管理程序以个体智能生命身份出现在矩阵中的形式。
杜星河最后给方雅君总结道,机器和人类其实是共生关系,机器的原本计划就是这样的:机器从人类那里获得能源,机器提供人体存活的营养。人类的思维生活在机器创造的matrix中。
但这个计划暴露出了两大缺点:
1;并不是所有人类都愿意生活在matrix中。
2;并不是matrix中的所有程序都是为机器原来的目的而存在的。
由于存在这两种情况,matrix必须是一个能不断升级的系统,于是the…one被设计了出来,机器的想法是:在现实中建造锡安城,让只愿生活在真实中,而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都集中到锡安,并让the…one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收集这部分人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原因,然后摧毁锡安城。让the…one回归matrix系统核心,完善matrix系统,最后reload matrix系统进行升级,减少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的数量,最终使所有人都愿意生活在matrix虚拟世界中。
the…one是程序,由oracle(先知)种植、唤醒并引导,这一次the…one被种植在neo的思维中了。
在matrix系统中出现的不为设计者原来目的而存在的程序,按原来的做法。这样的程序是一定要被删除的(如那个小女孩)。在机器看来,人类没有选择。人类的思维必须生活在matrix虚拟世界中。
对于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来说,他们认为生活在matrix是人类被机器奴役,人类必须生活在真实中,机器必须被消灭。
因此,双方原先都认为:机器与真实世界人是不能和平共处的。
于是。。。。。。。结果可想而知。
smith的出现是matrix建造者未预料到的,它是由于程序the…one而引发的副作用。成为机器超级用户(即建筑师)无法捕捉的病毒程序,他在matrix里疯狂复制,甚至可以侵入现实中人类的思维中,如果任其发展,matrix世界将被摧毁。而现实中的人类的思维也会受其控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都将毁于smith之手。
最后neo牺牲自己,在matrix虚拟世界中被smith复制,终于被机器捕捉到smith的源程序,然后实行杀毒工作。
结果就是,机器和人类都认识到,不能阻止人类和程序的选择,人类有权利选择生活在matrix中还是生活在真实中,机器要彻底消灭所有宁愿生活在真实中的人是不可能的,而人类要消灭机器,要所有人都回到真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绝大多数人愿意生活在matrix中。而对于matrix中的程序来说,想彻底消灭不为设计者原来目的而存在的程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程序也会从人类本性中获得新的内容(例如爱),于是小女孩也不再被系统删除了。
机器和人类共同消灭了系统病毒smith,终于可以和平共处(虽然不知道能保持多久)。
至于neo本身,可能是死了,也可能其思维在杀毒时被机器一起删除,这就留待方雅君去思考了。
方雅君被杜星河对这部影片的理解震撼的无以复加,到最后不禁问杜星河:“你到底看过几遍这部电影了?”
杜星河笑道:“数不清了,只要进入幻象世界,能找到这部电影的地方,我都会看看,来震撼一下我自己。说实话,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都怀疑我们生活的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了。”
方雅君感叹道:“被你说的,我也开始怀疑了。”
杜星河看方雅君入戏了,不那么老想着自己被迫害了,便继续添油加醋的给方雅君讲述了更多的有关《黑客帝国》的事情,他通过26个英文字母开头的关键词,来帮方雅君强化《黑客帝国》的哲学思想。以让她更加明白幻象与真实世界的不同——
a,爱丽丝漫游仙境(alice…in…wonderland)
1860年,在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充满想象力的笔触下,好奇的爱丽丝在追逐兔子的过程中,悠然掉入一个曼妙神奇的梦幻世界。1999年,在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中,怀疑世界出了问题的neo则追随一个有小白兔文身的性感女郎来到地下rave…party,从此而一发不可收拾,走入真实的荒漠。
b 鲍德里亚(baudrillard)
在第一集中。一个计算机朋克带着他的小白兔女友来尼奥家做交易,尼奥从一本掏空的书中拿出一碟非法软件——那本掏空的书就是鲍德里亚的名著《仿像与模拟》。这是第一次让人有据可查地的看到鲍德里亚对《黑客帝国》的影响。而莫菲斯的那句著名台词“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则直接出自书中第一章第一页的第二段。
让?鲍德里亚,法国思想家,也是旗帜最为鲜明,著作最为晦涩的后现代“超级”理论家。80年代以来,其作品被广泛翻译到英语世界,旋迅速确立其“后现在理论精神导师”之地位。与福柯和德勒兹相比。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当代艺术。社会形态及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无疑更加深入和富于启发性,类象社会就是他提出来的。他的理论对图像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对摄影更不无启发。
请看鲍德里亚的这些名言:“打倒所有坚信有一个真实世界的这种假定”“在一个完全本末倒置的世界上,正确只是错误的一次行动”“超过了某一确定的时刻,历史就不再是真实的了,不知不觉之间。全人类已将真实抛在身后。从那个时刻起,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不再是真实的了。。。。。。”“今天,整个制度都在不确定性中摇摆,一切现实都被符号模拟的超现实所吞噬。如今控制社会生活的不再是现实原则,而是模拟现实。目的性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是由种种模型塑造出来的。”
c 赛伯朋克(cyberpunk,电脑朋客)
赛伯朋克/赛伯空间一词源于科幻小说家william gibson一篇关于神经计算机网络的小说《神经漫游者》(在下文n中详述),在这篇引起巨大轰动的小说中,gibson首先发明了赛伯空间(cyberspace)这个术语:“赛伯空间,一个被数亿操作员每天经验着的交感性想像。。。。。。一个来自于人文体系中每一台电脑的数据吸引力的图式化表现。一个不可思议的复杂构成。”赛伯圈内的代表作家除gibson外,还有bruce sterling等一批80年代的硬科幻小说作家。
cyberpunk的信条是:信息自由,实践,分散和领先。信息需要并且应该对所有人开放,为所有人利用/控制。cyberpunk还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他们沉溺于高科技工具并鄙视人们以传统方式使用它们。cyberpuck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是永远的反权威者,是埋植在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的炸弹。
第796章 《黑客帝国》(三)
纵观cyberpunk的历史,普罗米修斯是守旧的西方世界的cyberpuck模范。其后是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信封的羽蛇神quetzalcoatl,之后是自由职业者、疯子。。。。。。直到《黑客帝国》里的黑客们。
d 笛卡儿(descartes)
欧洲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笛卡儿曾试图为科学建立起一套坚固的方法论基础,他的巨著《沉思录》其实就是“对第一哲学的冥思”。笛卡儿着重思维的精密性,不信赖感性经验,认为只有理性思维才可靠。他从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出发,扫除自己的成见,要寻求一个最可靠的命题作为起点,然后进行推论。笛卡儿进一步深入到数学领域,但他发现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