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造神系统-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遍布各郡尚未遣散的秘密商社。彼等唯皇命是从,不依附任何朋党。暗处第二势力么,便是皇城、皇室、皇族及内侍政事各署,在下这个中车府也忝居其中……敢问丞相。国中格局,可否大体作如是观?”
  惊愕之余,李斯静静地看着啜茶的赵高,良久默然了。赵高的说法。使李斯脊梁骨一阵阵发凉。李斯第一次感到了面前这个雄武内侍地深不可测,一个在国事朝会决策中从来没有说话权力的车马内侍令,竟能对国中政局洞若观火,连他这个丞相也未必想得如此透彻,诚不可思议也!不,自己从来便没有想过人事势力格局,自己的心思只在谋事,从来不知谋人。赵高心有山川之险。令人可畏,令人可厌。蓦然之间,百味杂陈,李斯对当初地抉择生出了一种梦幻般的失落与恍惚……倏地一个激灵,李斯心头电光石火般一闪——待老夫站稳脚跟,定然得除掉这个人妖……
  “敢问丞相,整肃五大势力,以何为先?”
  见李斯赵高都不说话了。胡亥惶急地打破了沉寂。李斯惊醒过来。打量着这个冠带袍服气象端正的太子,嘴角抽搐着哭笑不得了。这是胡亥自感急迫主动说话。一开口便显出了可笑的荒谬。显然,赵高的事先教导没有预料到如此变局。此前,李斯也隐隐觉察到赵高事事教导胡亥,胡亥地言行举止很可能是赵高这个老师雕琢出来的。纵然如此,李斯也无论如何想不到,胡亥在自家说话时会是如此懵懂。片刻之间,胡亥连方才赵高说的目下急务也忘记了,竟以为要一齐整肃五大势力,更不可思议者,还要问从何方着手。如此懵懂,何以决断大事哉!一时间,李斯苦笑摇头,不知该从何说起了。
  “太子悲伤过度,心智恍惚,丞相体察也。”赵高的泪水涌出了眼眶。
  赵高言未落点,胡亥哽咽起来:“丞相见谅……”
  “老夫愿闻中车府令第一长策。”李斯没有理睬哭泣地胡亥。
  “丞相乾坤巨匠,在下何能窥其堂奥?”赵高分外谦恭了。
  “中车府令也是大书家,如何将此事独推老夫?”李斯淡淡一笑。
  “在下能书,胸中却无文墨,何能与丞相书圣比肩哉!”赵高很是坦『荡』。
  “也好。先出第一策,安定北边,太子即位。”思忖片刻,李斯点头了。
  “丞相安国立帝,诚万世之功也!”赵高扑地拜倒在李斯面前。
  “丞相护持秦政,父皇九泉之下心安矣!”胡亥肃然长跪,深深一躬。
  蓦然之间,李斯的尊严感油然重生,拍案喟然长叹道:“老夫受先帝陛下知遇大恩,位极人臣,敢不效商君护法哉!”说罢,李斯扶案欲起。胡亥立即倏地站起,恭敬地扶着李斯站了起来。“中车府令,明晨来老夫书房。”李斯对赵高一句叮嘱,任由胡亥扶着臂膊出了大厅,登车去了。
  明月在天,山影萧疏,甘泉宫的秋夜已经略带寒意了。
  丞相庭院最深处的书房彻夜亮着灯火,徘徊地身影直到四更才坐入案前。大才槃槃的李斯。第一次为一件文书犯难了。李斯之难,不在笔端,在心田沟壑之中。就制作而言,这件文书纵然非同寻常,但对于起草过无数秦王书令与皇帝诏书的李斯而言,实在不足以犯难;更兼赵高也是老于此道,两相补正,做成一件无可挑剔的真正地诏书。当是有成算地。李斯之难,在于心海深处总是不能平息的巨大波澜。
  以目下时势论,他的这道“皇帝亲诏”的目标,必须使扶苏与蒙恬结束生命。以天道良心论,李斯久久不能提起案头那支曾经运筹天下文明架构地铜管大笔。从心底说,对扶苏,对蒙恬,李斯都曾经是激赏有加的。以扶苏的资质与历练。以扶苏地秉『性』与人品,以扶苏地声望与才具,都堪称历史罕见的雄主储君;以扶苏为二世皇帝,堪比周成王之继周武王,秦惠王之继秦孝公。帝国无疑将具有更为坚实而波澜壮阔地后续业绩。
  蒙恬更不待言,自少年时期与李斯韩非结识于苍山学馆,同窗于荀子大师门下,便一直是李斯的金石之交。当年。李斯能以吕不韦门客之身而被秦王重用,蒙恬起了举足轻重地作用。在大秦元勋中,蒙恬是与少年秦王最早结交的。自与秦王结成少年相知,蒙恬以他独具的天赋与坦『荡』地胸襟,为秦王引进了王翦,引进了李斯,举荐了王贲,担保了郑国。可以说。没有蒙恬,秦国的朝堂便没有如此勃勃生机人才济济,便没有如此甘苦共尝和衷共济的强大运转力。此间之要,在于蒙恬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最大的长处——不争功,不居功,不揽权,不越权,根基最深而『操』守极正。功劳极大而毫无骄矜。与满朝名将能臣和谐共生如一天璀璨地星辰。在李斯被驱逐出秦国地时候,是蒙恬甘冒风险。将李斯的《谏逐客书》呈到了秦王案头。在李斯遭遇入秦韩非地最大挑战时,李斯因同门之谊而颇为顾忌与韩非争持,其时,是蒙恬在秦王面前一力支持了李斯,批驳了同是学兄地韩非;若无蒙恬支持,李斯没有勇气接受姚贾谋划,径自在云阳国狱处死韩非。在李斯用事的时期,蒙恬身在九原统兵,其胞弟蒙毅却在秦王身边『操』持机密,做李斯的长史丞;副手蒙毅能始终与李斯协力同心,不能说没有蒙恬的作用。灭六国之后,在创制帝国文明新政的每一长策谋划中,蒙恬也都义无反顾地支持了李斯。而对于功业,蒙恬也素来以大局为重。秦国名将如云,灭六国大战人人争先,而蒙恬身为名将之后,本身又是名将,却一直防守着北边重镇,没有一次力主自己统兵灭国。当最后统兵南下灭齐时,适逢王贲南下更有利,蒙恬立即接受了秦王主张,从巨野泽回兵九原,将灭齐之功留给了王贲。在满朝军旅大将之中,包括军功最为显赫的王氏父子,无论是否与蒙氏一门有渊源关系,都对蒙恬敬重有加。将兵九原十余年,蒙恬对边地军政处置得当,爱民之声遍及朝野,为稳定秦政起到了基石作用。凡此等等,才有了天下皆呼蒙公的巨大声望……
  蒙恬有功于大秦新政,有功于天下臣民。
  蒙恬无愧于李斯,实实在在地有恩于李斯。
  教如此蒙恬去死,教如此扶苏去死,李斯何能下笔哉!
  然则,庙堂逐鹿业已展开,李斯又岂能坐失千古良机?李斯所以愿意起而逐鹿,根基在于自己对自己的评判:李斯功劳虽大,然若李斯就此止步,在秦国重臣眼中,在身后国史之中,李斯便始终是个颇具声名地谋臣而已。所以如此,全部根基只在一处:秦始皇帝的万丈光焰,掩盖了李斯的身影;有嬴政这般秦王这般皇帝,任何功臣的功业足迹都将是浅淡的。李斯不满足。李斯要做商鞅那样的功业名臣——虽有秦孝公在前,青史却只视为商鞅变法!李斯要做周公旦那样的摄政名臣——虽有周成王在前,青史却只视为周公礼治!对目下李斯而言,达此圣贤伟业之境地,一步之遥也。而若退得一步,依据秦法秦政之道,秉承皇帝素来意志拥立扶苏即位,则李斯很可能成为惨遭罢黜甚或惨遭灭族之祸的祭坛牺牲品。赵高固然可恶。然赵高对皇帝身后地变局剖析却没有错:扶苏为帝,蒙恬为相,则必然要宽缓秦政,要寻找替罪羊为始皇帝开脱;其时,这只替罪羊当真是非李斯莫属也。也就是说,要依据皇帝素常意志行事,李斯也相信天下可以大定,但却一定要牺牲李斯!那么。李斯做牺牲地道理何在?公平么?若李斯是庸臣庸才,自是微不足道,作牺牲甚或可以成就名节。然则,李斯恰恰不是庸才。由是,另外一个追问便强烈地在心海爆发出来:若李斯继续当政,继续创造前所未有的功业而使天下大治,便果然不如扶苏蒙恬之治道么?李斯地回答是:不会不如扶苏蒙恬,而是一定大大超越扶苏蒙恬!对为政治国。李斯深具信心。扶苏固然良材美质,然其刚强过度而柔韧不足,则未必善始善终。蒙恬固然近乎完人,然其大争之心远非王贲那般浓烈,则未必能抗得天下风浪。李斯固然有不如扶苏蒙恬处。然论治国领政长策伟略,则一定是强过两人多矣!
  唯其如此,一个必然地问题是:李斯为何要听任宰割?
  此刻,当李斯提起这支狼毫铜管大笔时,心头却一片冰冷,手也不由自主地瑟瑟颤抖起来。蒙恬的影像时隐时现,那道疑『惑』的目光森森然隐隐在暗中闪烁,李斯浑身不自在,心头止不住一阵怦怦大跳……李斯屏息闭目片刻,心海蓦然『潮』涌了。
  宁为恶欲,不信伪善!
  人『性』本恶,李斯岂能以迂阔待之哉!
  功业在前,李斯岂能视而不见也!
  扶苏蒙恬当国,必以李斯为牺牲,李斯岂能束手待毙乎!
  终于,那支大笔落下了,黄白『色』的羊皮纸上艰难地凸现出一个一个只有始皇帝嬴政才能写出的独特的秦篆——
  朕巡天下,制六国复辟,惩不法兼并,劳国事以安秦政。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朕之所为。扶苏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安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兵,属裨将王离。始皇帝三十七年秋。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羊皮纸时,李斯的大笔脱手了,噗的一声砸在了脚面上。疲惫已极地李斯颓然坐地,蓦然抬眼,幽暗的窗口分明镶嵌着蒙恬那双森森然的目光!李斯心头轰轰然翻涌,一口鲜血随着山风中的鸡鸣喷了出来……
  
  第158章扶苏赐死
  
  创世更新时间:2015…09…17 13:14:02  字数:9032
  烽火台上,蒙恬与扶苏并肩伫立在垛口,都有着难以言传的万般感喟。短短一个月里,蒙恬已经是须发皆白。扶苏虽未见老相,也是精瘦黝黑一脸疲惫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