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金阙 作者:看泉听风(晋江金牌高积分vip2013-09-27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堂金阙 作者:看泉听风(晋江金牌高积分vip2013-09-27正文完结)-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皎皎最好了!”顾秋华眉开眼笑的说。
  “四位娘子先吃点点心垫垫肚子吧。”崔太后身边的女官端来了食盒,一会元会四人是肯定没
  机会吃东西的。
  “我不吃干巴巴的点心。”陆言说,她最不喜欢吃干巴巴的点心了,早上配粥吃还可以的。
  “不是点心。”女官是看着四人长大的,怎么不知道她们的口味,笑盈盈的奉上清鸡汤馄饨,陆言这才满意的点头。
  候莹摇头道:“我不吃了。”
  陆希仔细的瞧了瞧,“先让宫女把口脂擦了,回头补上一点粉就好了,没事的,你现在不吃,回头就更饿了。”
  “但是这个口脂不容易擦干净。”候莹迟疑道。
  “我来。”陆希让宫女打开候莹的面脂匣,用帕子蘸了一点面脂,熟稔轻巧的擦着她的口脂,不一会口脂就被擦干净了,陆言、顾秋华看的啧啧称奇。
  四人吃完点心,简单的梳洗、补全妆容后就去大殿了。因今日是元旦元会,各内外命妇皆身着品阶礼服,一眼望去基本只有三种颜色的深衣——青衣、紫衣、绯衣,间或可能有绿衣,但属于极少数。内命妇和公主、县主这些外命妇的礼服,皆为青色,仅在服饰纹样和配饰上有所不同。
  这种场合,交际是贵夫人的事,小女孩们基本上都是聚成一个个小团体说笑着。谢灵媛因已经是定下的太子妃,她周围聚集了一堆人,王穆清坐于下方,两人带着温柔得体的笑容,同众人寒暄的。
  陆希四人见状对视一眼,很有默契的朝大厅上方走去,如今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中宫元会被高后置办的隆重而简单,崔太后和高太皇太后已经到场,端坐在最上方,除了皇后外,余下人等只能立于阶下给两人请安,却不能上前,正是最好的躲闲场所。
  “阿妩!”
  “皎皎。”
  清脆娇嫩的和声,让众人停步,陆希和陆言回头望去,居然是高二娘和元三娘,两人比四人早到,坐在位置上正无聊的时候,见四人来了,连忙叫住她们。
  王穆清听到熟悉的名字,目光一扫,心中立刻松了一口大气,排众而出,一手拉着陆希、一手拉着顾秋华,抬手对陆言、候莹笑道:“你们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她眼睛不动声色的瞪了陆希一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打的是什么主意,想去躲闲?做梦!
  陆希笑着反手揽住了她的手臂,“我们这不是看你在忙嘛。”
  “姐妹一起说话,有什么好忙的。”王穆清推着陆希、陆言、顾秋华三人坐
  到谢灵媛身边,对坐于谢灵媛对面的人笑道:“喏,这些人都齐了!”
  候莹则拉着高二娘、元三娘坐于谢灵媛等人身后,谢灵媛对过也坐着一排约有五名年纪从十三岁到十六不等的少女。
  陆言偏头对王穆清道:“你又出什么鬼主意?”
  “我哪里出过鬼主意?你尽编排我。”王穆清语气极是委屈,可脸上依然笑意盈盈。
  陆言面上神色不动,可心中暗暗好笑,她们从小一起长大,怎么不知道这丫头满肚子坏水,怕又是有人得罪她了吧!
  谢灵媛道:“你们两个莫胡闹了!阿妩、皎皎、秋华,这是河南陆氏家的七娘子,小字阿耀。”
  河南陆氏?陆希略一思忖,便知道此人应该是鲜卑贵女。时下士族有江南本能的吴姓士族、南渡的侨姓士族,北方士族比起江左士族要相对复杂,一共有三支分别是山东郡姓、关中郡姓和虏姓。其中山东郡姓属于坚守汉人传统的士族,而关中郡姓则算胡人化的士族。
  虏姓,即河南郡姓则是属于完全的鲜卑族人组成的士族。当年先魏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命令鲜卑人说汉语、改汉姓,以洛阳所在河南郡为郡望,带头将皇族拓跋氏改成河南元氏,以最高门第,又令鲜卑贵族中最显贵的八大姓改姓,这河南陆氏应该是由鲜卑姓步六孤氏改成的吧?
  原来是虏姓!谢灵媛一说河南陆氏,在场的气氛虽依然热闹非常,可在场众人有些沉不住气的、已经露出了几分鄙夷。虏,是汉族对北方外族的贬称,可想而知即使步六孤氏身为鲜卑大贵族,也别想在场汉人看得上。
  陆耀长相不像正统的黄发鲜卑人,反而看起来同汉人无异,鲜卑族同汉族通婚已近百年,属于基本汉化的外族,她朝三人粲然一笑,“陆大娘子、陆二娘子、顾三娘子。”
  三人因谢灵媛亲自介绍,含笑回礼,笑容带着几分疏离,宋和鲜卑建立的魏,各自为政,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宋、魏之间未来必有一场大战,可如今两国皆受羯族和突厥骚扰,两国正合作共同抵御外敌,正好的蜜里调油。步六孤氏目前是魏国最显赫的外戚,家族连续已经出了二代皇后了。之后谢灵媛又介绍了余下几人,基本都是鲜卑贵族女和关中郡姓。
  北方常年战乱,北地世家目前远不如江左世家那么煊赫,说是世家基本不过是丙姓、丁姓,偶尔才有出个乙姓,可往往不持久。而江左世家,有资格坐在谢灵媛身
  后的世家女,基本都是甲姓出身,几个关中郡姓,大家怎么看得上眼?而谢灵媛、陆希等人,都是三世之内必有三公的膏腴世家。
  陆希和谢灵媛对视一眼,谢灵媛对这她微微颔首,陆希恍然,看来步六孤氏要出第三位皇后了,这位恐怕是未来皇后的胞妹,难怪会让谢灵媛款待。
  “我们在玩猜字谜,七娘子说光是猜谜没意思,想加上些彩头。”王穆清同三人解释说道。
  这是众人常玩的游戏,“七娘子想要加什么彩头呢?”陆言饶有兴致的问。
  陆耀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尊不过她巴掌大小的玉雕,“我平素最喜玉雕,这尊玉雕是我近作,也是我心爱之物,我用这作为赌注如何?”
  陆希抬目望去,那玉雕雕琢着喜上眉梢的吉庆图案,雀鸟、梅花活灵活现,如果真如陆耀所言,这位鲜卑贵女玉雕水平果然不错。
  谢灵媛低声吩咐宫女几句后,对陆耀道:“我平时暇时偏爱弹琴,身边也就一把琴看得过去,就用那把琴做彩头吧。”
  陆耀道:“谢娘子爱弹琴,若是离了自己的琴,如何再能弹奏呢?便如旁人要我的玉雕可以,可要我的玉雕刻刀,那是万万不可,不若谢娘子以弹奏一曲为彩?若是我等侥幸赢了,望能聆听娘子仙音。”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七点还有一更,此文明天入V,但是听风迄今为止零存稿。。。所以我想,我从昨天开始就双更了,然后今天也双更,明天、后天也双更,这样的话,大家也能多看一点公众章节,我也不用老是担心入v的三更了。。。这几天忙着更新,留言都来不及回复,谢谢大家的留言,么么么么么~~~~、在门阀制度下,不仅士庶界限十分严格,而且不同姓氏也有高低贵贱之分,甚至在同一姓氏的士族集团中不同郡望、堂号的宗族也有贵贱、尊卑之分。唐代柳芳在其《氏族论》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论述:在南北朝时,“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姚、王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以上“侨姓、吴姓、郡姓、虏姓”合称“四姓”,“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选”。比如说崔氏中,清河崔在魏晋时期,就比博陵崔要高很多,但是相比来说,侨姓、吴姓在魏晋时期,名声要比郡姓大,但是后来因为侯景之乱,侨姓、吴姓中仅留兰陵萧氏,后来在唐时期,郡姓就起来了,同样也是那时候博陵崔也开始胜过清河崔了。、即使在上述“四姓”中,也因门第阀阅而有等级高下之分:凡三世有位居三公者为“膏粱”,有令、仆(射)者为“华腴”,有尚书、领、护以上者为“甲姓”,有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有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有吏部正副郎者为“丁姓”。所以世家牛叉,不仅仅于他们面子上转的很牛叉,而是他们祖辈就很牛叉,他们现在也很牛叉,因为一旦没落,就丢落到下等,他们看不起暴发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家牛叉了多少代,暴发户牛叉了几代?能比吗?但是后来随着士族的没落,到了唐,士族比之前更保守了,这其实也是士族完全没落的前奏,当然也和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34、中宫元会(下)

  “七娘子有所不知,此琴别无特殊之处,不过是我亲手所制罢了。”谢灵媛爱琴,其父也是古琴大家,闲暇时也教女儿如何制琴,谢灵媛目前所弹制琴,就是在父亲的指点下做成的。
  陆耀闻之一笑,便不再多言。
  之后众人都拿出自己亲手所做的得意作品,王穆清爱琉璃器,家中还办了一个琉璃作坊,她今天拿出的一只琉璃花瓶,色泽剔透清透如碧水,极为罕见,是她的心爱之物。
  顾秋华让人取来一株兰花,“此兰是我从野外寻来,也养了快有三年了。”顾秋华道。
  陆言则放上一卷古籍,“这虽是古物,可到手时已经残破不堪,全是我亲手修补。”
  陆希让春暄放上一个多宝盒,“这多宝盒是我画了图纸,让工匠做的。”说着让春暄将多宝盒打开,小小的一个匣子,居然层层叠叠的嵌了无数暗格,看得大家大开眼界。
  相较对面除陆耀外,大部分人奉上的都是书画,陆耀下座一名鲜卑女孩笑道:“这多宝盒固然精妙绝伦,可吾等久闻陆大娘子书画双绝,可否让儿等开开眼界?”
  “希书画粗陋,那称得上‘双绝’,这位娘子过誉了。”陆希淡笑着拒绝了。
  那女孩还想说话,却被陆耀按住了,示意宫女将花签递于谢灵媛,谢灵媛道:“几位娘子来者是客,理应汝等先行。”
  “那儿却之不恭了。”陆耀沉吟了下,缓缓吟道:“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