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妇从良记 作者:帘卷朱楼(起点vip2013-12-19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妇从良记 作者:帘卷朱楼(起点vip2013-12-19正文完结)-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当夜贤王宿在妻子房中,二人情意缠绵,一时和好如初。

    第二日,沈丽君还是打听到贤王出去遇到了李瑶琴,不由恨得直咬牙齿,骂道:“好一个狐媚子,以后可别落到我的手中,否则有你好看的。”

    贤王则在外院接待了林景周。

    李瑶琴回去后,觉得必不能隐瞒与贤王相见之事,第一时间便告诉林景周贤王来访他不遇之事。

    林景周以为贤王有什么紧要事,忙于第二日来见贤王,当得知贤王因忧心子嗣之事心情不顺想寻他喝酒,倒是仗义相陪着喝了几天的酒。

    贤王只放纵了自己几日,便又开始琢磨朝中诸人诸事来。

    从这几日的事情来看,李瑶琴虽与沈秋君交好,但心倒是在自己这一边,倒是沈秋君因着之前的母仪天下,动势太旺,必会助了太子和六皇子,此消彼长,自己这一方便免不了事事受阻,看来还是要想法子扳倒她才行,当然此事一定要隐秘,不可暴露了自己,不然以老六那个疯子的办事原则,自己免不了要惹一身臊。

    虽然元宵节那几日下了好几天的雪,不过节气到了,便也由不得天了,出了正月,气候便开始转暖,不几日便细柳如丝草地泛青,随着春风的到来,京城中也流传起一段谣言来:安乐王妃少年时,曾在京城大乱中遭贼人奸污,故才老大年纪没有嫁出去。

    起初众人是不信的,毕竟安乐王向来拿王妃如珠如宝,若王妃真是个残花败柳,他焉会吃这个亏?

    但无奈的是,这个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再附以沈家对小归山前后的处理等等证据,看起来好像是有那么点可信,况且六皇子当年娶亲时,不过是个毛孩子,哪里懂得什么他又无亲娘,旁人也不好关心他的房中事,被人蒙骗了也未可知。

    一时看不惯六皇子的人便免不了幸灾乐祸起来:看他向来行事阴狠,好像没有人可以在他那里讨到便宜,如今竟阴沟里翻了船,活生生做了个大王八。

    那些曾跟随贤王一同到山神庙的众人都不由心中惴惴不安,以至于都在回忆自己梦中说胡话,将那事泄露出去,因为以六皇子的行事,不管他放不放过沈秋君和沈家,但一定不会放过当年那些“知情人”的!

    不过那些与沈家交好的夫人小姐们,却在心里暗自期待猜测:六皇子是要将那坏人名节的阴毒小人扒皮抽筋呢,还是碎尸万段锉骨扬灰呢?

    像这种消息,当事人的亲人与其本人永远都是最后才知道的。谣言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时,永宁侯府的人都知道,沈夫人听说后,差点气昏过去,只哆嗦着嘴唇说道:“这天杀的,全家都不得好死。”

    沈侯与沈昭宁也是着急,偏这时沈老太太还跟着添乱,叫过沈侯来说道:“我说什么来者,当年若是干脆利落地将事情解决了,怎么会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别看她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照样令沈家人蒙羞。”

    沈侯烦躁道:“她是我的亲骨肉,我可做不出来那样的事。”

    说罢,不再理会事后诸葛亮的母亲,和儿子匆忙跑去安乐王府看六皇子的反应。

    六皇子看到岳父与二舅哥跑到安乐王府,心中一阵纳闷,这是什么邪风把他们两个吹到这里来了。

    沈侯也不和他客气,把外面谣传之事说了,然后直截了当地说道:“这件事情必须得好好计议一番,早早解决了,不然后患无穷。”

    六皇子早就气得脸色铁青,一跳三尺高,叫道:“爷几天没杀人,还真以为我成了佛爷了,一个两个竟敢在我头上动土,活得不耐烦了,一群给脸不要脸的东西!如今,我只好大开杀戒,也让那起子小人知道爷的刀,还没生锈呢。”

正文 第二五零章 杀鸡儆猴

    沈侯父子暗中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俱安定了许多。女人遇到这种事固然不幸,但对比外人的恶毒言语,作为丈夫的态度,更能定一个妇人的生死。

    虽说六皇子爱重沈秋君,但作为一个自尊心极强的男子,怕是不能容忍自己受此屈辱,这也是沈侯最为担心的,所以他才亲自赶过来说明此事。

    如今看到六皇子的表现,沈侯心中的石头落下一半,他忙道:“知道秋儿在那年大乱中走失的人有限,倒可以从他们当中查起。”

    六皇子也点头表示赞同,三人正在协商如何处理时,皇上却派人来传六皇子进宫。

    沈侯不由心中惊惧,他也是一时给气糊涂了,当时只怕六皇子对女儿生了芥蒂,却忽略了女儿乃是皇家儿媳,如今出了这种丑事,不仅她有罪,就是沈家也逃不脱一下欺君之罪,这倒在其次,就怕皇上为掩家丑,只接命人取了女儿性命。

    六皇子看着变了脸色的沈侯父子,说道:“你们不必担心,只要有我在,决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玉姐姐的。”

    沈侯不放心,想了想,便和六皇子一同入了宫。

    皇上的消息比沈家要灵通的多,早在谣言初起时,便得了消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以他也没太放在心上,哪知事情愈演愈烈,竟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皇上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

    沈秋君是被诬陷的,自然是毋庸置疑,只是这到底关着皇家的脸面,她一个嫁人生子的妇人如何能自证清白,这事竟象是个死结,好像只有以死明志,但是这样一来。岂不是显得他一个皇帝竟还要受人胁迫,这样的皇帝做来有什么趣味,况且如此办事不公正,岂不是让沈家人心中生怨,这却是大大不妥。

    皇上左右为难,便问曹公公道:“你看此事该如何解决?”

    曹公公跟在皇上身边多年,自然极知观察其脸色行事,此时见问,便说道:“安乐王妃是清白的,这件事不但皇上与奴才明白。就是这京城的各世家夫人们也都知道,所以如果真惩治了她,必不能服众。但这事又在京城百姓中传得沸沸扬扬,这事总要有个结果才成。”

    见皇上点头,曹公公又道:“其实这件事外人实在不好说什么,关键还是看安乐王是何态度,以奴才之见。此事不如就交由安乐王来处理,不论结果如何,沈家也怨不得他人。”

    皇上深以为然,后听人来报沈侯父子去了安乐王府,便知定是为此事了,于是便让人召了六皇子前来。见沈侯一同跟前,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便也一起召见了。

    皇上直接对六皇子说道:“关于安乐王妃之事。想来你们也有所耳闻了,今日召你前来,也是为了此事。”

    未等皇上说完,六皇子就已经抢道:“这都是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们恶意与朝廷作对,故意胡编乱造一气。必须得严惩,不然如今我们夫妻二人遭他们污蔑。然后只怕就到了太子,再就会编排到父亲身上,所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决不能姑息其中任何一人。”

    沈侯也道:“我沈氏一门忠心为君,不敢做那欺君之事,还请皇上明鉴,也请皇上派人彻查此事,还我沈氏一门的清白。”

    皇上并不意外六皇子和沈侯的反应,说道:“这不光是关乎你沈家的清白,也关乎着皇家的脸面,所以此事决不能姑息,如今这事就暂派于你二人,你们尽管放手去查,若是有人不服,就让他来见朕。务必要尽快查出此间的幕后黑手,朕倒要看看是何人如此胆大妄为,竟敢和皇家做对。”

    六皇子不由暗松了一口气,沈侯更是对皇上感激不尽,皇上坐在上面将他二人反应尽看在眼中,心里倒是对自己的主意极为满意。

    沈侯觉得有必要先彻查当年知情人,此时他出面最为合适,六皇子倒可先在一旁查其他的可疑之人,等他有所发现时,六皇子再动手不迟。六皇子觉得有理,二人便开始分头行动。

    六皇子又担心沈秋君知道后,心情会受到影响,便又严令王府下人不许在沈秋君面前透露一个字。

    当年曾随贤王到山神庙的几个世家子弟,早就通过各自的渠道,得知皇上一系列的动作,便猜到皇上对此事的态度,如今面对沈侯自然不敢怠慢,少不得又发一次毒誓。

    几日下来,沈侯一无所获,不由怀疑起自己的办事方法来,不想在盘查到顺安伯府的嫡次子苗思润时,倒是发现了可疑之处。

    六皇子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见此便立刻出手,一番手段下来,苗思润终于招认是他在一次酒醉中说漏了嘴。

    原来苗思润自认自己才能出众,只因为晚生了几年,便被处处不如自己的病秧子大哥压住,故心中一直郁郁,没想到老天开眼,大哥虽被立为世子,却一直身体不好,挣扎了几年,不想前段时间天气寒冷,竟一命呜呼了,便妙的是大哥只生下两个女儿,父亲顺安伯不得已,只得上本请改封自己为世子。

    本想趁着东陈大捷的余辉,自己便立马成了世子爷了。

    哪知皇上在大肆分封了东陈大捷的功臣后,扒拉了一下国库,觉得还是该节俭开支为好,于是便言道还要查看苗思润一段时间,才能决定他是否够格为伯府世子。

    眼看这世子之位就是自己的了,没想到到手的鸭子最终还是飞走了,苗思润的情绪比之从前大哥活着时更为恶劣,

    这人一心情不好了,难免就会做些借酒浇愁的傻事来,后来与人喝酒时,也不知怎地就想到上次分封中六皇子的人占了相当一部分,苗思润不敢说皇上处理不公,便将火气都发到六皇子的身上,言事中便透露了六皇子虽表面看着风光,实际是个活王八而不自知呢。

    此言一出,也不用别人引言,他自己便将当年沈秋君之事倒豆子一般,说了个痛快,等他酒醒时发觉后,事情早就传得满京城都是。

    苗思润也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绣花枕头,当时就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没几日便病倒在床上,一边吃药调理,一边在心中拼命祈求老天:皇上最好因为皇家的颜面,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