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芳菲春将尽+番外 作者:陈则菱(晋江2014-12-29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至芳菲春将尽+番外 作者:陈则菱(晋江2014-12-29完结)-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直把我视作洪水猛兽。
  想起那双清澈的桃花眼中流露出来的疏远厌烦之意,我苦笑一声,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细细研究着手中的石头。
  手中的赭红色的石头是一种坚韧细腻而容易雕刻的沙砾岩石,像是沿海地区的产物,而不是产自本地,经可靠资料得知,数百年来江陵郡没有采石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宫殿中大量使用的红色石头是从哪里运来的呢?楚王为什么摒弃当地数量质量俱佳的名贵木材,摒弃中原地区常用的建筑技术呢?他舍近求远,不计成本,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因为石材比木材结实,能保留得长久一些吗?
  似乎也解释得通,试想有哪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不想永远享有无上的权势呢?
  我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无意中瞥到侍女端进来的热气腾腾的膳食,又到吃饭点了,时间过得真快!我猛然想起蛟川的观海楼,那家雄伟而气派的饭店不也是用赭红色的石头建成的吗?而且蛟川就在海边,这两者之间说不定有什么联系! 
  这个猜想让我的愁绪一扫而光,饭都不想吃了,立即送出书信一封给郑氏,让他们务必打探清楚,观海楼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创建人是谁,还有那些石料是从哪里采来的。
  事情有了新的进展,我又恢复了冒险的动力和勇气,不就是疑似毒气吗,有什么好怕的,做一套防腐蚀的衣服还有一个原始的防毒面具就是了,说做就做,我把具体要求跟章长史和潘文若两人说了,让他们给我想法子。
  既然工人们害怕,那我就亲自进入发掘现场,看一看树林里到底有什么古怪,不是有句话说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根据我手中的示意图来看,楚王宫虽然不如咸阳宫那么壮观辽阔,却也布局清晰,脉络分明,分为议政区和生活区。议政区,大殿和宗庙是主要建筑,生活区是宫殿和苑林的结合体,具有朝会,居住,游乐,观赏等多种功能,那个工人冲出来的地方,应该属于生活区。
  生活区是住人的地方,为何会有致命的物质?难道真的是毒气?不像啊,那人变化最明显的地方的是眼睛,在短短的时间内,变形得那么厉害,不会是被辐射了吧?难道树林里有放射性物质?
  也不对,如果有放射性物质,那些猴子怎么没有变成金刚?毒蛇们怎么没有进化成吃人的巨蟒?蜥蜴也没有变异成哥斯拉?
  至多也就是皮肤碰不得的剧毒物质吧?我尽量不碰没见过的东西就是了。
  十天后,章长史和潘文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人做出一套“防辐射服”,一副防毒面具和一副“眼镜”,衣服和面具的材料据说是一种神奇的深海动物的棘皮,不怕水火,“防辐射眼镜”的透光性还不错,是用娃娃的鱼膘打磨出来的,很薄,很透,而且富有弹性。
  穿戴好全副武装,我在手里拿了一根碧玉棍子玉石是绝缘体,不导电的不怕热,
  在工人们的交头接耳中,慢腾腾地朝树林深处走去,现在已经到了八月中旬,天气本来是很凉快舒适的,可是我穿着紧绷绷的“工作服”,又戴了副面具和眼镜,加上心情无比紧张,才走了十几步,身上的汗,如同雨下。
  树林中寂静得可怕,脚下没有任何动物生活过的痕迹,连一只蚂蚁都看不到,可见那种神秘物质有多么可怕!这样一想,我反倒不怎么害怕了,因为这意味着,眼前不会突然跳出一只吃人的老虎,也不会突然窜出一群丑恶的毒蛇,哪怕是索命的黑白无常先生们来宣布我的死期,我也能兴平气和地面对…不是头一回了么。
  地上,那个死去的工人留下的脚印终于消失,脚印的消失处,倾斜着一个黑色陶罐,看来致命的神秘物质就在陶罐里吧?那个猝死的工人也许是因为好奇心,想看看陶罐里有什么东西,可没想到,这一看就要了他的命。 
  陶罐的盖子已经破了,被丢到一边的草地上,是被那个工人弄破的吧?
  我弯腰把破盖子盖好,然后轻轻地摇了摇陶罐,里面的确有东西,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十分轻微,足见里面的东西分量很轻,不坚硬也不尖锐,像是小颗粒吧?或者说是粉末?
  粉末状的有毒固体?会是什么呢?如果楚王宫废弃的时候,这个陶罐落在这里了,那么里面的东西也有好几百年了,怎么还能短期内令人丧命?
  真让人毛骨悚然!
  我咬了咬牙,把陶罐反过来,从盖子的破口处,抖出一丁点粉末状的东西在地上,发现那些东西黑乎乎的,样子有点奇怪,不像是加工品,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望着望着,突然觉得浑身不舒服,喉咙好像被火烧一样,眼泪抑制不住地哗哗流。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多余的工作服“布料”,将倒出来的粉末盖得严严实实,还捡了块石头压上去,又在陶罐的盖子破口处糊上一把烂泥,这才抱着陶罐走出树林,眼前的情形十分滑稽可笑。
  等着看好戏的工人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抓耳挠腮,样子也算不得有多痛苦,只是一个个舌头伸得老长老长的,他们在模仿吊死鬼吗?我忽然想笑,可眼泪却止不住,不对不对,他们怎么还呼呼地吸气,那样子怎么说,有点像,孙猴子吃到辣椒!
  是的,他们的样子很像吃到辣椒!
  要知道辣椒这种东西要过好几百年才传到中土呢,所以中土几乎无人知道辣椒这种东西时空穿越者除外。
  我恍然大悟,对啊,喉咙里火辣辣的感觉不正像是吃到了海南黄天椒?辣得人淌眼泪,辣得让人抓耳挠腮,张口吹气?
  莫非黑色陶罐里的东西竟然是辣!椒!只不过不是普通的辣椒,而是类似后世传说中印度某地特产的黯然销魂椒?据说那种神奇的东西,一般人只要闻到它的气味,就会神经系统痉挛,甚至是暴毙!若是不小心将汁液溅到皮肤上,那么,你不死也得脱层皮!人家印度阿三,把那玩意当做军方秘密武器的,因为销魂椒的气味能让人窒息。
  印度地属西域,一直以来,西域人都喜欢带些特产到中原,销魂椒也许是某个西域人带来的吧?如果真的是销魂椒,楚王宫里出现这种东西,也不奇怪,要知道,楚王是领兵打仗的神人啊,焉知他当年有没有使用这种无毒有效的生物武器呢?
  那个猝死的工人死的真冤枉!
  我将陶罐放在阴暗的地方,转身对那些流泪的工人们道:“好了,你们不用害怕,不过是一种有毒的种子,只要不闻它,不碰它,不会有事的。”
  嘴里说没事,可是当我脱下工作服,赫然发现手臂上的皮肤红通通的,脸上的皮肤就像是晒伤一样,两只眼睛么,肿得像桃子,真丑!侥幸的是,小命保住了。
  后来找来郎中调配了一些涂涂抹抹的药,用了几天,症状明显有好转,猜测正确,我欢欣鼓舞。
  任何发掘工程都是破坏性的行为,就算发掘过程中错过什么,也不能回头再看,我虽然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却也希望做到尽量文明考古,更何况这还算是我的祖宅!所以,我依照前世看的纪录片的方法,指令工人们挖土时一定要动作轻缓,尽量不破坏遗址的原有建筑。
  八月十五中秋节,考古工作终于有了突破,我们在地下三尺深的地下表层,挖到一条铺满紫色贝壳的道路。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三十三章 楚王宫(三)

  径道宽约三米,长约五十多米,缀满了紫色的贝壳碎片,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碎片跳跃着重见天日的喜悦。径道的顶头是一块涂满朱红色的空地,空地的面积大约有五六百平方米,呈规则的长方形,四周均有柱基的痕迹,难道这就是楚王宫大殿的位置?
  楚国诗人屈原曾在《九歌》中写道:“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阕兮朱宫”,紫色贝壳铺就的道路,涂满朱砂的台阶和平地,自秦汉以来就是皇帝的专用,一般王公大臣不能僭用,就算是得到天子的恩准,一般人也绝不敢使用,怕招来杀身之祸,楚王功劳虽大,却不懂得谦虚,难怪要被高祖日夜惦记着了。
  随着发掘程度的不断加深,楚王宫的面貌越来越清晰,从遗址残留的建筑物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完整的楚王宫占地面积大约为二十平方公里,王宫内的河道沟渠均是人工挖掘活改道而成,几乎不使用原有地表上的水系,生活区域中,光是妃嫔们居住的后宫就有三条人工河道,还有数十条纵横交错的排水渠道。
  遥想当年,楚王的后宫也是莺莺燕燕一大群,王宫的主人也曾左拥右抱,不曾想,高祖一道诏书,彻底葬送了后宫佳丽们的黄粱美梦,得知楚王的噩耗,宫人们是怀着何种心情离开宫殿的呢?是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还是收拾细软妥当,恁地一副淡定从容?如果是前者,那么我要找的东西极有可能落在遗址的某一处,如果是后者,我的考古工作恐怕是白忙活了。
  现代考古学说得对,考古不是为了挖宝,而是为了重现古人的生活情境,从而了解他们的想法,判断他们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古人进行一场交错时空的对话,这个观点,我认同,因为我正是要猜测先人们是如何离开王宫的,高祖虽然宽宥了楚王的家人族人,没有株连没有赶尽杀绝,只是将他们贬为庶民,逐出王宫,可政治事件的真相,会如此直白简单吗?谁敢说史书没有骗人呢?
  楚王的后人会到躲到哪里去?又是如何收藏贵重物品?那三卷天书,是什么时候落到秦氏的手里?是楚王进京之前就交给秦氏的吗?还是楚王被关进大狱以后,为了报答秦氏的大力周旋之恩,而投桃报李?
  记得在檀洲岛时,天神并没有告诉我,秦氏是如何得到天书的。而我觉得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楚王送给秦氏的,因为楚王死前,只有秦氏那位先祖去探视过他。
  不过楚王还算精明,他留了一手,早早就把密码卷和其他三卷分开来保管,这种藏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