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随波行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2013-12-17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里随波行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2013-12-17完结)-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政务安排忙了几天,各衙门开始正常运转,安抚百姓、赈济灾民、公布政令,这一系列的事情,滕琰带出来的官员都做得熟练了。
  邓锋就摆了酒席给他们按风。
  外面是天寒地冻,屋子里温暖如春,邓锋准备了最有军中特色的食物,烤肉。三人凑在一起,用匕首扎着肉在炭炉上烤,空气中弥漫着肉香,邓锋还是喝着他的白酒,燕王和滕琰都端着葡萄酒,从那天开始,燕王也同滕琰一样,喝一点葡萄酒。
  “要不是为了接你们,我就去打山匪了。”邓锋有些懊恼地把一碗酒倒进嘴里。
  与昌平和燕都的一片平原不同,九原和平阳两郡都是山区,在犬戎入侵时,原来就存在的山匪更加兴旺了起来。这些山匪有的是被逼上梁山,还能反抗一下犬戎,有的就是以抢掠为生,不讲任何道理。平阳郡的东部现在还有为数不少的土匪。在九原,现在大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平匪,邓锋的标准很简单,先是给一封招降信,再给三天时间,交械下山的就是良民,不理会的就打上去。
  九原刚刚成立的各级衙门,都把招降山匪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九原地广人稀,又受犬戎多年侵害,荒地非常多,只要下山投诚的山匪,每人给发给今冬的口粮,并分一定的田地,这样一来,除了那些积年的大盗外都下山来了。
  燕王就笑了笑说:“喜欢打仗还有的是机会。”
  邓锋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收复边关还是让我当先锋吧!”
  在燕都还没攻下来的时候,燕王就与郑军师和滕琰三人商定,不止要收复原来的燕地,还要把云中和北宁重新纳入吴国的版图,按燕王的雄心壮志,还要一直打到犬戎的老家。
  在攻下九原的庆功宴上燕王流露出了还要继续北上的意思,把这些战将们鼓动得都热血沸腾了。
  “邓锋,你觉得派滕公子领兵收复边关如何?”
  滕琰正慢慢啜着手中的葡萄酒,动作一缓,吃惊地说:“什么?我,我可不行!我不会打仗!”
  一转念,滕琰就明白了燕王的好意,九原的边关对于燕地有着特殊的意义,收复边关的将领注定会扬名的,封赏更不会薄,而且,根据侦察到的情报,犬戎的防务做得并不好,边关的地形决定了从北进攻难,从南进攻易,再加上犬戎目前兵败如山倒的状态,这个功劳很容易得。要不,大家为什么争?
  但燕王要想安排滕琰带兵去,所有人还真都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倒不是不敢什么的,而是这本身就可以算是顺理成章的事。
  滕琰在昌平也好,在军中为幕僚也好,都没有正式的官职,而她所起的作用却是有目共睹的,燕王这样做,是给她一个非常适合的晋身官员的机会,边关拿下来,滕琰就可以直接定个比较高的品级了。
  何况,九原的边关与滕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滕家多少代人为保卫它付出了鲜血、生命,最后的一位开国公,也就是滕琰的爷爷也在些捐躯,由滕家的公子领兵去收复边关不是再合适不过了吗?
  燕王还真是煞费苦心。
  邓锋立刻明白过来,恨铁不成钢地说:“世弟,王爷是为了给你立军功的机会,你还不谢恩!”
  燕王让自己立下军功的意思早就表示出来了,在燕都时,就要把原开国公的府第赏给她,吓得滕琰都没敢到过去的家去缅怀一下。原来的开国公府,不论是建制、规模还是位置,都是权贵人家的住处,以后的滕家是不可能住的。
  她要是敢要也就表明自己要争取封侯了。
  让她领一支军,去打边关,换上任何一个滕家人都拒绝不了这种诱惑,而且还会为此感激涕零,愿胆脑涂地相报。燕王真不愧是皇帝的嫡长孙子,深谙帝王的驭人之术,手段高不可测。
  但不幸的是燕王遇到了滕琰,这个来自现代社会的灵魂,从感情上她对开国公府这个她生活了好几年的地方,虽然有很深的眷恋,但从理智上她明白应该重新为自己一家人定位为一般的士绅官宦之家,这样燕王的手段就没有了效果。
  所以滕琰慢条斯理地说:“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其四曰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此五项,勇严二字与我完全无缘,其它三方面也有限,故我不能为将。”
  “世弟,你不必谦虚,我听父亲说,能守住昌平全凭你的计策,你有如此之材,若带兵,我自忖不敢与你争锋。”
  “昌平能守住,功劳在邓将军。我的强项是治理州县,做些细务。为将,我不行,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强扭的瓜不甜,燕王并不相劝,在他看来,滕琰不接受,还是诱铒不够的原因。只要找到滕公子的软胁,一切就会顺理成章,总有一天,他一定会把滕公子真正地收服。
  
                      
作者有话要说:  发了一天了,才发出去,给大家补个加更吧,还不知能不能发出去呢?




☆、第八十二章

  肉正香,酒正酣时,燕都的信使到了。
  自从燕王离开了燕都,每天都有信使把燕都的各种情况及时送来,在燕都晚上六部下衙前将要上报的文件整理好,交由信使,路上换马不换人,大约两天两夜能送到九原。
  往年这时节有可能燕都到九原的道路都不通了。因为一过了燕都,路就难走了,滕琰来的一路上也和大家一起骑马过来的,车子根本就没法坐,真要坐上一天,人都能颠散了。
  今年的雪少,道路一直比较通畅,再加上燕王沿路留了一万军马,并出粮招募人员随时准备扫雪清道,分段负责,下了死令,保证燕都到九原一路畅通。
  就是这样,有时信使也会稍晚些。
  今天下起了雪,平时大约在下午时分到的信使到了初更才到,燕王每天是一定要看过燕都的消息才能休息的。
  滕琰同燕王离开炭炉到一边的案几上拆看信件,通常信件是她整理后交给燕王的,燕王如果有事不在,就由她全权处理,眼下燕王还是坐在一旁等滕琰先拆看后再看。
  拆开几封无关紧要的信件后,滕琰把一封回答前几日燕王询问新兵练兵情况的信递给燕王。
  负责练兵的章、朱两位将军在信上说今年在夏季招的两位新军已经练好,秋季在燕都招的两万则还差了些。
  燕王沉默不语,又看了几封信后,拿着一封信对还坐在炉边的邓锋说:“这几个前朝老臣想让我纳安静公主为妃呢,听说是你护送前燕的两位公主出的平阳郡?”
  邓锋猛地抖了一下,手中的酒都洒了些。赶紧放下酒碗,认真回答:“犬戎兵困平阳时,我在前燕朝廷任御前侍卫,燕皇被犬戎人吓破了胆,根本不想守住平阳,萧家的人也挑唆着燕皇去平阳东的海岛。一天夜里,我们侍卫们就被集合起来,跟着御驾往东门走。”
  邓锋停顿了一下,好象又回到了那天的夜里,“路上,周王安乐侯带着两位公主,狼狈不堪地追了上来,原来燕皇没告诉他们要出逃的事。我想怎么也都是皇室血脉,就让手下分了马匹给他们。”
  “出了平阳城,就与燕皇失散了,我和一些侍卫保护着安乐侯和两位公主取道向东,途中遇上一群匪人,将安宁公主掳去,我将安乐侯和安静公主送到安全的地方,就带着几个弟兄去找匪人。”
  “安宁公主贞烈,抵死不从匪人,用出逃时身上佩的一把匕首自杀。这些匪人不过是日子过不下去的百姓,还有些良心,就答应放安宁公主回去。安宁公主怕再生变故,当场割下了自己的鼻子,把脸划花了,让这些匪人彻底息了坏心。等我找到匪人时,匪人就把她送了出来。”
  “后来,犬戎人占了平阳郡,我们无处安身。我带着手下的几十个人,护着安乐侯和两位公主又回到了那群匪人占据的山头,收服了匪人,我们就在那里过了一冬。”
  “再以后,燕王到了平阳,我们就回了昌平。”
  然后,前燕皇室的安排就象滕琰建议的那样,燕王上奏为周王请封为安乐侯,在昌平划出了一片几百亩的土地给前燕皇家做祭田,这块地正好在昌平郡尉驻兵的军营附近,顺理成章地由昌平郡尉负责保护和监督安乐侯。
  而两位公主,自然随着安乐侯在一起,因为是女子,并没有什么威胁,燕王最后给她们保留了公主的称号和相应的待遇。现在提出来的就是安静公主,安宁已经毁容,谁也不会再想到她。
  邓锋只是述说两位公主的经历,没有一点的建议。纳前朝公主为妃,可以说是个政治问题,当过前燕的臣子的邓锋可能不好表态。
  滕琰没有顾忌,接过了话,“纳前朝公主为妃,燕地民心尽收,燕王还是同意为好。想那安宁公主贞烈,她们是同一个母妃养大的,安静公主必然也不差。”
  滕琰就见燕王眼睛一亮,“安宁公主如此贞烈,堪为女子典范,就拟定她为正妃,安静公主与滕家小姐为侧妃,其余两名侧妃由谢渊拟定,直接上报皇祖父。”说着就喊随军的文书写了信件,明天发回燕都。
  什么,安宁公主!燕王要娶两位公主,而且还把安宁公主定为正妃!一个毁容的女子定为燕王正妃!还真的有点超出人的想象力!
  不过娶妃这样大的事,燕王自己是定不了的,还得吴皇同意。也许燕王就是要与吴皇对着干才这样做。滕琰只能祝福吴皇有强大的神经,不要让他的这个孙子气晕。
  不过看燕王的态度,还真没法反对,因为反对一定是无效的,燕王娶不到自己喜欢的,所以娶谁都一样,安宁公主毁容对他来讲根本就无所谓。
  要不怎么有“恨不生于帝王家”的感叹,就说燕王吧,细想想,真的很可怜:父母双亡,因为娶妻又与祖父闹翻了,小小的年纪领兵出征,而且他有多少的愁闷、多少的苦恼、多少的压力都没法诉说,只能一个人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