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核武皇帝-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突然发力,歼灭日军五个师团难度较大,大家都未必有这个信心,搞死三个师团还是很有把握的。

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工作,那就只能是一边部署一边再商议了。

整个会议开到晚上11点半才结束,大家都陆续离开,会议室里就剩下宋彪和马尔托斯将军两个人,东北军也好,中央帝国陆军也罢,目前是将官军衔的就只有他们两个人,客观的说,他们也是真正的东北军之父。

阿图尔。克尔兹诺维克。马尔托斯初级将官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一个很有军事才华的波兰籍军事将领,毕业于莫斯科步兵士官学校和俄国参谋学院,这个人最早是学化学的,后来莫名其妙就去报考士官,一开始还是在喀山骑兵学校,后来又莫名其妙去步兵士官学校的工兵科学习。

人生的机遇是非常奇特的。

以马尔托斯目前表现出来的才华,即使去俄军也是中将军衔,当年一起打辽阳会战的布鲁西洛夫此时已经是骑兵中将,据说明年就将提升为上将,米舒钦柯将军早已是骑兵上将,马德尼道夫是步兵上将,也是新上任的沙俄帝国陆军大臣,萨姆索洛夫是步兵上将,帕基洛夫是炮兵上将,涅兹纳莫夫、谢叶尼斯基、邓尼金、科尔尼洛夫目前都已经晋升中将,连两年前回归俄军的屠瓦涅尔都晋升少将军衔了。

宋彪现在和俄军谈起来比较容易,关系非常密切,很大原因就是当年这一批共同奋战的战友都已经晋升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对所有来说,辽阳会战都是最为重要的军功簿,谁不是因此而爬上去的科尔尼洛夫中将目前主管俄军军械装备工作,帕基洛夫上将是俄国参谋学院的院长,谢叶尼斯基是波兰总督,屠瓦涅尔则是关东总督。

包括在外蒙的事情上,虽然沙俄帝国内部试图分裂和侵占外蒙的力量极其强大,但在宋彪的多次劝谏下,俄国两任陆军大臣都不断的阻拦了此事,长期以支持东北军对抗日军为平衡俄国在远东利益的第一要务,确保俄国能专心对付欧洲的问题。

即便是现在的东北军内部,俄籍的军官、教官数量依然是非常多的,包括像波普宁、谢尔盖斯都在东北军工作了非常久了。

在这些人中,阿图尔。克尔兹诺维克。马尔托斯将军永远是最特别的。

宋彪一直断定,在他所有合作过的俄军将领真正最有水平只有四人,分别是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安德鲁。帕基洛夫、亚历山德罗维奇。涅兹纳莫夫和阿图尔。马尔托斯。

极尽所能,宋彪又想尽办法,用了很多关系才重新将亚历山德罗维奇。涅兹纳莫夫中将请回来,继续担任东北军最高参谋顾问和远东陆军士官学校的校长,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安德鲁。帕基洛夫的军衔太高,那是真心留不住,阿图尔。马尔托斯则是宋彪长期倚仗的真正心腹和知己。

真正就重要性而言,蒋方震和陈其采加起来也不如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

这个人对宋彪而言真是太重要了。

所以,会议结束之后,两个人还是继续坐在会议室里私下商量,对于宋彪的此次大规划,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基本没有意见,他也觉得这个方式非常好,而他所担心的就是如何保密这个问题。

两个人就这个问题又重新推敲了半个小时,想了十几种小伎俩。

谈着谈着,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就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和宋彪问道:“波普宁轻机枪怎么用?”

宋彪想了想,道:“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组织最精锐的部队使用它们直接冲进去,牺牲就是力量,没有牺牲就无法击碎敌人。”

马尔托斯将军感叹一声,道:“您说的很对,陛下!”

宋彪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他们所谈到的精锐部队是第四、第六步兵师的精锐步兵团,以及军部直属的两个精锐步兵团,波普宁轻机枪是在麦德森轻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款冲锋枪,由俄军顾问波普宁上校在长岭兵工厂秘密实验和主持。

在7。62*54cr型步枪弹的研制过程中,宋彪另外提出了一种中等威力弹的研究,也就是7。62*54cr型步枪弹对替选方案7。62*25b1型步枪弹和7。62*40b2型步枪弹,最终成功的是7。62*40b2型步枪弹。

这一中间型威力步枪弹运用于麦德森轻机枪的改进后,将麦德森轻机枪的大量零件和枪托进行修改,枪管截短,缠距缩短到1/7英寸,最终减重至7。54公斤的世界上第一款冲锋枪,标准弹匣容量为40发。

在军工厂的生产序列编号中,这款冲锋枪被称之为麦德森a2型轻机枪,在情报上进行模糊,甚至连数据也一直维持着原有的标准,不准对外公开。

在整个光复革命战争中,东北军都没有正式的使用这种装备,与之一起未使用的还有105mm口径的新型迫击炮和35mm榴弹转轮枪等有趣的新装备。

此次如果真和日军交战,必然是一定要用的。

至少在宋彪看来,60mm迫击炮和波普宁冲锋枪堪称是东北军相对日军的两大杀手锏般的秘密武器,前者虽然已经有两年的装备时间,正如75小姐的那种神秘一样,日军在很大程度上也无法确认这一迫击炮的具体参数。

日军现在的迫击炮基本是照抄日俄战争中的77mm迫击炮,相比东北军有着极大的差距,加上过分侧重于重机枪的配备,没有列装轻机枪,在重机枪中也过于依赖shè速较低和持续力较低的哈奇开斯机枪,过于侧重部队的持续作战力,而忽视火力覆盖理论,这本身就是一战之前的典型思维。

东北军则完全相反,宁可疯狂自强补给部队,也要极限的提高火力覆盖范围和密度,将战争的命运集中在一周之内分出来,而不是期望于长期的鏖战。

并不是说日军的思想就是错的,东北军就是对的,考虑都不是真正的工业国,日军采取的军事思想还是符合其工业水平的,而东北军则在军事上过于成熟,超出了东北工业的承受能力,也就只能大幅度依靠俄、德、美的军工业支援,而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

不管对错,至少在某一个瞬间,在短暂的两三周内,东北军是可以轻松击溃日军主力部队的。

如果战争真的进入了长期鏖战,那就只能是以后再说了。

宋彪对此倒也不是没有防备,毕竞此时还无空军的概念,实在不行就撤退到本溪、海州一线和日军打山地防御战,全面打一场国家资源的大消耗战。!!!

第185章帝国总理的觉悟

从普法战争到二战,陆军战术理论有过三次重大的变革,即炮步协同作战、穿插作战、坦步协同作战,前两者属于一战,后者属于二战,在日俄战争时期,日俄双方实际上都未能达到炮步协同作战。

火炮在一战阶段发展到理论上的高峰期,其作用被更为具体的分解为反制、覆盖、打击、纵深四个领域,其四领域的统一即炮步协同作战之基础,在实际的战争中,炮兵首先负责反制对手的火炮力量,覆盖敌军的防御和攻击线,打击敌军的防御工事,通过纵深式攻击为步兵的突破提供一条通道,穿透敌军的防御。

在一战阶段,火炮称之为陆军的灵魂真是一点也不为第185章帝国总理的觉悟过。

日军终究不是一个陆军大国,即便是在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陆军也未能真正有效而深入的研究、贯彻一战前期的陆军火炮体系理论和战术,而东北军则已经完成了这一阶段性的变革。

炮步协同作战是东北军的第一战术理论支架,所有的战术训练都是围绕这一理论要求发展起来的。

如果说普法战争是德国炮步协同作战理论出现和实践的时期,那么,一战就是穿插作战在陆军发展起来的一个阶段。

“穿插”一词在汉语中是一个极其形象的比喻词,在德语和英语中,这一词的原意都是“侧方向的攻击”,法军的术语则是“捷径进攻”,实际含义翻译为“避实就虚”更为贴切。

这一战术的理论原则是避开敌军重点防御的区域,在敌军防御区中寻找空隙,用小股精锐部队渗透过去,实施突破和反击作战,以此用更巧和更精准的力量撕开敌军的防御。

穿插作战之所以在一战中后期不断发展成型,并在二战中发扬光大,逐渐成为陆军步兵进攻的主导战术其中所依第185章帝国总理的觉悟赖的正是陆军武器装备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轻重机枪、自动步枪、迫击炮、榴弹炮、手雷的大规模出现和改良。

随着坦克、装甲车、直升机逐渐取代步兵成为后二战时代的陆军主角,步兵的穿插作战也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

在轻机枪、炮击炮的大规模列装的同时,东北军在穿插作战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一直是持续不断的进行中相对于停滞在日俄战争后期的日军不同,东北军不仅在装备上快速变化,其作战理论相对于日军已经形成代差。

宋彪和马尔托斯将军在深夜里谈了非常久的时间,基于对日本陆军和东北军的了解,关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他们都很乐观的预判一旦作战计划成功,日军将会很快速的被歼灭三到四个师团,而东北军所有付出的代价也将是非常惊人的除了人员的牺牲和伤亡外,弹药的消耗量将会超过整个光复战争。

他们在会议室里做了很多算术题,将可能的作战地点抽出来,截取最可能的一段作为双方的炮兵交战要地,以他们所需要的火炮密度和覆盖率、单炮会战额开始计算,核算所需要的炮弹数量。…;两根铅笔,二十张白纸就是他们对这场战争的主要规划基础。

一次又一次的核算给出的结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但是,有一点是绝对不会变的,那就是东北军的作战思想需要一个大工业国作为支撑即便在这一次战争中给予日军沉重一击也未必能长期保持东北军的战争优势。

即便这一次打胜了前提也是建立在东北军有点匪夷所思的巨额军费开支之上,而且是那些大量的隐秘开支和日军完全不知道的额外支出正是这些开支让东北军拥有突然歼灭日军主力部队的装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