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妇 作者:水果慕斯(晋江vip12.10.07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农妇 作者:水果慕斯(晋江vip12.10.07完结)-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知道二郎把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胡老三家的心眼小,约莫记恨上了你,这才找你麻烦。”
  
  胡家比不上徐家,家里人多五兄弟,胡老三排在第三,又没分家,这日子可想而知,见着刘怡哪能不刁难怨恨上。
  
  “是吗?”刘怡笑笑,难怪王氏这般看她不顺眼,敢情还有这么一回事。
  
  王氏样貌清秀,长得却是不错,年龄比她大上两岁,身姿丰腴,听赵氏说起,女子十四五岁就不会再长身子,比对自己刚发育的身躯,王氏好上许多,她好奇徐二郎为何会退亲。
  
  他不喜赵寡妇,刘怡还觉得情有可原,为何会拒绝王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徐二郎倒是独特,不明白徐二郎是瞧上她哪里?她可不觉得凭着这副身子,让徐二郎喜欢上自己。
  
  “可不是,二郎家的,你日后遇上胡老三家的小心些,她性子重,胡老三是个蛮不讲理的,若真出了事,到时候怕是说不明,拧不清……”郑氏轻声叮嘱,周遭众人跟着出声。
  
  “嗯,记着了。李嫂子也去打芦花?”见着郑氏手中的东西,刘怡颔首。
  
  “割些芦苇回去,晒干去水,编制帘子。”芦苇比竹片来的柔韧,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都极为方便。
  
  “用芦苇编帘子?”刘怡微微诧异,这事她还是头一次知道,她还以为家中帘子用麦秆编制,听郑氏这一说,才明白过来,那帘子是用芦苇编的。
  
  “二郎家的要是不知道怎么编,回去来我家我教你,只是这帘子编的慢,费工夫。知道编的,能编些花样,可以拿去镇上卖,这东西耐用结实。”郑氏乐呵说着,二郎家的长得好,性子温和,听着说话都觉着舒服,怪不得二郎那般心疼,都不让她下地干活,哪像自家汉子,一点都不懂冷热。
  
  “成,那待会麻烦李嫂子了。”听郑氏这般说,刘怡笑着拉过郑氏的手,亲昵叫唤着,旁边小狗子也跟着脆生生唤着,只把郑氏逗得喜笑颜开。
  
  众人见小狗子不怕生,好奇跟着逗弄小狗子,以前徐二郎怕小狗子出事,老是把小狗子拘在家,外头有心人喜欢说闲话,把小狗子说的很不堪,村里人见着,觉着晦气,没人上前搭理小狗子,连带村里小孩,都跟着嗤笑小狗子,说小狗子是个没爹没娘的野孩子,没人乐意跟他玩。
  
  跟众人唠嗑了小半会,才朝着河边走去,河边芦苇繁密,众人三三两两,拿着手头的镰刀,割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文文是架空文,不明白为啥连女猪吃碗米饭都有人计较,难道她就该去啃树皮……




☆、最新更新

  连下了几天的雪;大地,树梢,小路都披上了一层皑皑白雪,纸糊的窗口处洒下了点点日光;似乎外面的天色开始放晴了;屋里头多了丝暖意。
  
  小周氏挪了挪身子;透过窗口缝隙;望着外边小院。
  
  屋外全部被积雪覆盖;乍见一丝翠绿;似乎也被大雪压弯;颓废的倒在一旁;偶尔拂过一丝清风;惊起原本歇在树梢的积雪,带着簌簌的跌落声,增添一丝生气。
  
  腊月,天气很是严寒。
  
  那日不知徐大郎说了什么,周家近些日子沉默消停了,就算在村里遇上,也不上前打招呼,若不是偶尔在下河村看见周氏,真以为周氏消失了。腊月事多,这件事耽搁了下来,看徐母冷脸,恐怕是狠了心让徐大郎休妻。
  
  刘怡安静在自家院里头忙活,跟郑氏学编帘子。
  
  坐在炕上,这大雪下了好几日,一直没停。天气恶劣,刘怡担心就让徐二郎在家歇息,没去大河边捕鱼,今天雪停了会,徐三郎进屋叫上徐二郎一起进山,入秋时,徐三郎就挖了不少陷阱,隔段时间进山去看看,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
  
  想着在家无事,徐二郎点头就跟着徐三郎进了山,想弄些兽皮给刘怡做衣裳,徐二郎本想去镇上给刘怡买新的,被刘怡拦下了。
  
  小周氏拿着剪刀,不时询问刘怡的意见,瞥见刘怡细密的针脚,小周氏很是羡慕,刘怡笑着解释,以前跟村里李氏学过绣活,绣活做的一般,针线活却是不错的,几个半大的孩子,吃饱这会睡在炕中间,见小狗子踹开被子,刘怡放下手头的针线,上前给小狗子压了下被褥。
  
  被褥是新的,盖着很是暖和,怕小狗子一个人睡着凉,晚上刘怡让小狗子跟他们一起睡,这样也省了些柴火。柱子和囡囡睡的很熟,脸上还泛着点点红晕,郑氏刚被李二傻叫了回去,李二傻叫的急,许是家中出了啥事。
  
  李二傻不说,她们也就没问。
  
  “二嫂,胡老三家的又找你麻烦了?”小周氏笑着,打趣望着刘怡。
  
  下河村谁不知道徐二郎很宠他家媳妇,舍不得让他媳妇下地干活,还把自家院子外的篱笆别高了不少,院门整天都关的紧紧的,好似怕什么人进去似的。为此村里不少人,都说徐二郎娶了个天仙似的媳妇,怕别人见着抢了去,将她关在院子里,不让见人。
  
  “你听谁乱嚼舌头?”刘怡没好气,抬头望了小周氏一眼。
  
  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小周氏这般八卦。
  
  哎……这里没什么娱乐活动,除了三姑妈六姑婆的聚在一起,唠嗑些有的没的八卦,倒真没旁的事,目光盯着小周氏脖颈处的印子,笑道:“三郎昨儿没伺候好你,不然你怎么还有闲工夫听这些有的没的,嗯……”
  
  声音压得低,听着很是撩人。
  
  小周氏脸蛋倏地羞红,没想刘怡一脸正经,满口说着荤段子,娇嗔瞪了刘怡一眼,“二嫂说哪里话,三郎哪能跟二哥比,咱村谁不知道二哥很厉害,不少惦记着二哥,二嫂可得小心些,省得二哥被人抢了去。”
  
  “抢,那也得有那本事。”刘怡无所谓耸肩,她是太小看女人的八卦心理,不是说女子最重妇德,怎么听小周氏口气,春闺怨妇这么多……瞧瞧,小周氏话里多重的酸气,“王氏那事你听说谁的?”
  
  “还能有谁,胡老三家的没少在村里说二嫂闲话,好在二嫂平素出门少,才没让她逮着空子找你麻烦。”小周氏撅着嘴,小周氏比刘怡大,性子烂漫,没啥心机,跟刘怡处的不错,“娘以前中意她,想让二哥娶她进门做小狗子的娘,二哥不乐意,亲自去王家退了这亲事,胡老三家的多半嫉恨这事。”
  
  “娘咋瞧上胡老三家的?”刘怡好奇开口。
  
  “娘说胡老三家的能生养,让她给二哥开枝散叶,没想二哥压根看不上,硬是给退了。听三郎说那时候,二哥跟娘闹得很僵。后来,你家上门求亲,娘原本不答应把小妹嫁过去,说是怕小妹受累、受委屈,可不知怎么的,二哥却突然同意了,直接说对扁担亲,娘那会还吓了一大跳。”小周氏疑惑望着刘怡,顿了下,“二嫂,你说二哥是不是老前就看上你了,不然怎么就答应这扁担亲了?”
  
  刘家那情况,上门求亲的不少,却没人乐意把女儿嫁过去。
  
  徐家情况很不错,就算在下河村也能嫁个好的,偏偏徐二郎不乐意,非说刘家不错,小妹嫁过去受不了委屈。徐母一直没点头,徐二郎却说要是刘家同意扁担亲,他就娶妻。徐二郎的亲事一直让徐母头疼,大郎和三郎都成亲,孩子都有几个了,偏偏到二郎这就出了岔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无奈,只得点头应承了这亲事。
  
  “是吗?这事你得去问你二哥。”刘怡努嘴,心里却将这事记下了。
  
  “……”
  
  闲聊着,刘怡将王氏的事,算是问明白了,王氏是金沙村的人,在村中有个手帕闺蜜,是木匠老李家长女李三元。成亲后被夫家休回娘家,说到李三元,刘怡豁然开朗,木匠老李之前中意刘大郎,让刘大郎跟他学艺,并想把女儿许给刘大郎,可赵氏听闻老李家女儿性子泼辣刻薄,便推了这亲事,刘家一般可也禁不起人折腾,有宋氏这妯娌,赵氏可不想再娶个彪悍媳妇进门,折腾过日子。
  
  王氏许是从李三元那得知刘家的事,弄清楚来龙去脉,刘怡不由觉得好笑。
  
  难道王氏以为,李三元没嫁进刘家,她没嫁入徐家,是她从中阻拦。还真是有理说不清,伸手扶额,只能说世事无常,不小心她就成了恶人。
  
  天色渐暗,想着他们快回了,小周氏放下手头活计,唤醒柱子,搂着囡囡回自家院子准备晚饭,刘怡也下了火炕,从地窖中拿了些红薯出来,虽然连日下雪,天寒地冻,灶里一直添着柴火,厨房还是很暖和。
  
  她往锅里添了些水,将从地窖拿出来的红薯倒进木盆,舀了些温水洗净,削了皮切好用筛子装好,蒸笼里还盛着早上做好的烧饼,先是煮了个菜汤,放在灶上热着,然后才煮红薯粥,往灶里再添了几块柴火,趁着这空荡,拿着包谷粒喂了母鸡,去院子里菜园子摘了些葱,将堂屋的桌子都收拾干净,看着堂屋柜子里那些个蛋,想起前世吃的咸鸡蛋,有些蠢蠢欲动。
  
  不过,她却是不懂弄咸鸡蛋,想着明儿问问小周氏会不会做,咸鸡蛋配粥喝,味道很是不错,不多会,红薯粥的香味渐渐弥漫整个院子,刘怡侧耳,听着院外头传来脚步声,许是徐二郎回来了,擦了擦手,推开大门,朝院子外张望。
  
  就见着徐二郎披着蓑衣,打开院门走了进来,蓑衣上覆盖了不少雪花。徐二郎进屋,抖了抖蓑衣上的雪花,“媳妇别过来,我身上全是湿气,别冻坏了,进屋去。”
  
  刘怡上前,伸手想接过徐二郎脱下的蓑衣,徐二郎急忙阻止,跺了跺脚,将身上雪花全抖下去,将手上缠死的猎物放在地上,自个将蓑衣脱掉,挂在堂屋侧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