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梅兰妮是历史小白,但也不是脑残,她知道古人最讲究礼节,行礼什么的,一套一套的,这些她一窍不通。但磕头还是懂得的。尽管,作为现代人对这种行礼的方式很有抵触,她想来想去,还是这样比较恰当。新到这里,心中正惶惶不安,生怕别人看出破绽。
    年轻尼姑过来扶起了梅兰妮,“不用这样客气。娘子如何称呼?”
    梅兰妮立正,微低着头,讲道,“我是苏州人氏,娘家姓梅,家住苏州阊门外,父母都是手艺人,母亲是制造局的绣女,父亲是铜匠。因为我是独女,所以,四年前,父母为我招了个女婿,他是我父亲的徒弟。昆山人氏,姓顾。一家人原本过得也安生,谁承想,两年前我母亲和倌人染上了瘟疫,去世了,家里剩下我和父亲。去年,父亲被朝廷送去镇江造铜炮。我便和父亲一起去了。实指望在一起有个照应。今年年初,一个炮台倒塌,将我父亲压死了。”梅兰妮想起自己的父母,眼泪如自来水似的流了下来。“剩下我孤身一人在他乡,料理了我父亲的后事,我变买了衣物,凑了路费,想回苏州。不想,在路上,我得了重病,船上的人怕过了病气,乘我昏迷时,将我扔上了岸,昨天早上,我醒来,沿着路走到这里,我知道这里是江苏面,但不知是什么县?”
    “罪过啊。”老尼唉叹道,“这里离金坛十里地。只如今你有何打算?”
    “我现在一无所有,举目无亲,如果师太能怜悯,就留我在庵堂做工。让我攒些铜钿,好回乡里。”
    老尼想了想,“我这里倒需要一个女佣,原来的女佣,上个月嫁人了。但我这里的活较重,工钱不多,不知…”
    梅兰妮忙说,“师太能收留就已是大恩大德了,工钱多少,师太看着给,活我会尽力干好,让师太和师父满意。”
    老尼点了点头,就这样,梅兰妮留在了水月庵,获得了她穿越后的第一个工作。工资每月是五百个铜板,梅兰妮想,是也不多,里的丫头的最低工资。
    水月庵坐落在一个小村庄旁,小村只有十来户人家,小村徬着一条河,河上的桥叫坞桥,所以小村叫作坞桥村。
    水月庵实际上是座家庙,只有两位尼姑,年长的是心安师太,年轻的叫静慧。
    心安师太年近七十,神态安详,略通医术,常为村里的人免费看病。在坞桥村里,心安师太的威望很高。
    静慧年纪不过二十五,六岁,眉宇间总有一丝淡淡的忧郁。
    水月庵和农家小院没什么区别。院墙的砖看上去很有年月了。院门破旧。屋子也是旧的,堂屋就是佛堂,东边的套房住的是心安师太。西边的套房是静慧住着。梅兰妮住在原来的佣人房,佛堂后边的厢房里。后院是厨房,净房,旁边是一块菜地,菜地旁是一小山,山不高遍种竹子,山上有一眼泉。庵里用的水都是从山上挑下来的。
    梅兰妮的工作就是煮两餐,外加一顿点心,打扫院落,包括厕所。至于心安师太和静慧的房间,由她们自己清洁,没有吩咐,梅兰妮是不能进去的。好在庵小,房子不多,需要梅兰妮清洁的只有饭厅和佛堂。洗衣煮饭,这些都是家政,可这个时代的家政和现代家政不能比,那绝对是个强劳力的活。挑水,舂米,没练过根本干不了。梅兰妮曾经在湖州乡下住过,所以烧行灶对她来讲不陌生,只是打火困难了些。可是舂米,挑水那都不是省力活。洗衣服这件事,说来简单,可是,过去都有洗衣机,这会子全得靠手工,还没有肥皂和洗衣粉,就用草木灰浸洗,她们的衣服都是很大件,没练过,绝对不行。头三天把梅兰妮累的趴下了。
    晚上梅兰妮睡在自己那间破旧的房里,她根本没力气整理这间房,半间房子堆放着损坏的织机纺车之类。梅兰妮突然想起什么,点起灯,不顾灰重,查看那半屋的破烂物件,当看到一堆旧工具时,她的眼睛发亮了。这一夜,梅兰妮筹划到很晚才睡。
    第二日的早晨,梅兰妮把早餐送到饭厅,等在门口,看见心安师太和静慧走来,毕恭毕敬的行礼问安,然后问师太,“师太,那后山的竹子,我能不能砍几根用啊?”
    心安师太说,“那是庵里的竹园,你要用只管砍,可以让阿大帮你。”
    梅兰妮满心高兴的谢过了师太。
    静慧注意着梅兰妮的一举一动。梅兰妮顾不得她,一心一意进行改革。
    赵阿大是庵里的佃户,年纪约三十左右,平时也常来庵里做工,当然他都在后院做些重体力活,菜地都是他服侍,再有烧的柴也是他送来的。梅兰妮昨天才见到他,因为他二儿子病重,直到昨天他才来做工。静慧告诉他梅兰妮是庵里的新女佣,他和梅兰妮打了招呼,满脸愁容。静慧告诉梅兰妮,是因为他家二毛,虽好起来了,但脑子烧坏了。人变呆傻了。
    赵阿大相当淳朴,想来从前那个女佣没少差使他,所以梅兰妮让他帮忙做事,他都视为理所当然。梅兰妮先用旧砖,让阿大帮着砌了个小水池,再挖了一条引水的小渠,经过菜地流向小溪。用劈成两半的竹子,接起来,把泉水引到小水池,用废木料做了一个简易的水利舂碓。这工程花了六天才完成。从此,梅兰妮从两个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了。心里高唱‘翻身农奴把歌唱‘。
    阿大看到这个舂碓和小渠中的流水,眼睛也发亮了。他的菜园子也用不着再去挑水浇地了。直接用小渠的水,省时省力。乡里人朴实,他马上对梅兰妮佩服了。
    第二天,他便从家里带了一小袋谷子,呐呐地问梅兰妮,他能不能用舂米机。梅兰妮当然会同意,整个工程他是出了大力的。
    心安和静慧当然也看过这个水力舂碓,心里称赞梅兰妮聪明。
    梅兰妮可没有知足,她根据水力舂碓的原理,又做了一个水力敲衣棒,虽然不能全自动,但也能解放一部分劳动力。
    有句话叫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当梅兰妮改进了生产力,两位尼姑和她的关系也好了起来。心安还送了一套旧衣裤给梅兰妮。静慧也会到后院,找梅兰妮说说话。
    一次,梅兰妮想问静慧,现在到底是哪个朝代,可不敢开口直问。想了想,便问,“听师父的口音不象是本地人。”
    静慧并没有回答她,而是问道,“你听我是哪块的口音?”
    梅兰妮想,这有什么神秘的,你不就是个南京人吗。“师父是南京人吧。”
    静慧急忙制止,“禁声。”并四周看了看,没人方才说,“你怎么用前明的叫法?”
    梅兰妮想,前明是什么朝代,没听说过啊?
    静慧低声说道,“自大清立朝以来,就叫江宁。只有那些遗民才私下称南京。给官府的人听到了,要治罪的。”
    梅兰妮用手捂住了嘴巴,这么厉害,一个地名有这么多讲究。眼睛眨了眨,心里在合计,大清,是历史上的那个清朝吗?
    梅兰妮谦虚地,“谢谢师父的教导,我第一次知道这里面的讲究。下次我定会小心。只是师父来到此地多少年了?”
    “我是雍正四年来的。”说着想起了什么,定定的看着竹篱边的栀子花,白色的栀子花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好半天,叹了口气,起身回房了。
    留下梅兰妮继续发呆,雍正年,好象是清朝的年号,静慧是雍正四年来的,那现在是什么年了?
    梅兰妮整理得到的信息,她在江苏省金坛县坞桥村。时间是,清朝,静慧是雍正四年来的,那现在是雍正年,还是康熙年?或者,是乾隆年?梅兰妮是历史小白,清朝她就知道这三个皇帝,还有慈禧太后。至于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她就搞不懂了。她也叹了口气。从前,网上看穿越小说,主角们立刻都能搞清楚自己所属的年代,和地理位置。可是,她来了十多天了,现在是哪个皇帝执政,都没搞清。真是窝囊啊。
    天气阴了下来。起风了,好象是要下雨了。梅兰妮起身去收晒干的衣物。
    这时已是五月了,江南的梅雨时节。
    004 第一桶金
    更新时间2013…10…12 20:43:49  字数:3337
    梅兰妮来的第六天下午,静慧关照梅兰妮带着一壶热水到前院。
    当她来到前院,在阴凉处,一个剃头匠正替心安剃头。一边嘴不停的八卦着。这四乡的新闻消息就这样传来传去。剃头匠有四十多岁了,终日在外行走,风吹雨打的,更现老相。
    梅兰妮从饭厅搬出一张凳子,放上脸盆,又去拎了一小桶冷水来。剃头匠在替心安洗头时,梅兰妮就在一旁伺候着。剃头匠看着梅兰妮的头发,“小娘子有一头好发,如果肯卖,定能得到好价钱。”
    梅兰妮心一动,来到这个朝代身无分文,虽然现在有吃住的地方,听阿大讲,工钱却要到年底才结的。现在她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她只好晚上洗了白天再穿上,现在天热,还能混,天冷了怎么办?来到庵里十几日了,也没听到师太讲起做衣服的事,看来,东家是不管穿衣的。
    静慧在一旁问,“杨师傅看,她这头发能换多少钱?”
    剃头匠看着梅兰妮的头发,估价道,“大概能卖四,五两银子吧。”
    梅兰妮想,四,五两银子算不算多啊?
    静慧又道,“杨师傅爽快些,出六两银子也有赚。”
    梅兰妮后来才知道,这年头流行头发重厚。有钱人家的女眷,常出钱买别人的头发装饰自己的头发,这年头,没假发,而肯卖头发的女人又少,好头发能卖到十两银子。
    剃头匠说,“就看静慧师父面子,六两就六两吧。小娘子愿不愿意卖?”
    梅兰妮是现代人,她才不在乎短发。再讲,这年代没有洗发精,没有电吹风,连毛巾也没有,而梅兰妮连把梳子都没有,要打理这么长的头发,实在难度很大。
    梅兰妮说,“愿意的,杨师傅现在就要吗?”
    剃头匠已替心安洗好了头,用布擦干。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