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田园生活 作者:周四四(晋江vip2013.03.21完结,宅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田园生活 作者:周四四(晋江vip2013.03.21完结,宅斗)-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的双眼盛满明亮星光。”此刻他在难得平稳行走的车上抬头看星光寂寥的冬夜星空,对嘿寂的前路温柔着说着这一句无人听见的情话。
  此时数十里之外安躺在床上的唐荷,若有所感地在睡梦中发出一声喟叹。
  进过连日仓急的赶路,一行人安全把货物押送到邻县目的地。这个县城比他们的城市要繁华得多,特别是此时年关,街上人潮汹涌,街边货物琳琅满目。
  周南生交接了货物结了余款,也跟老赵头结了车钱,还额外多添了半吊钱。“这一趟多亏了您,”他诚心诚意地道谢,“您车赶得好,回程路上咱们俩还要结伴咧。”
  老赵头拿着银子笑不合嘴,“少东家人爽气。”
  一行人打算在县城歇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赶。周南生傍晚吃过饭,就出了客栈想买些稀罕玩意捎回去。不想客栈里拉着店小二嘀嘀咕咕的老赵头赶上他,神神秘秘地冲他笑着说,“少东家,我打听出来了……模样好,又便宜……咱一起去吧?
  周南生懵懂,“啥便宜?”
  “姑娘啊!”老赵头一拍他的肩,“少东家,你可是血气方刚的后生,素了几天难道你不想?我老赵头快五十张的人了,都渴得慌呢。”
  “……不了,”周南生拒绝,又忍不住问他,“您先头不是说攒钱给三儿子娶媳妇吗?还是嫂子辛苦……”
  “这话是不错,可是男人嘛,不就好个新鲜?”老赵头说道,“别说我那老婆娘如今是给不了了,就是年轻那儿我出远门,也要找姑娘尝鲜。嘿,咱做死做活,每次花一文钱做一回神仙,再人一年半载苦日子,任谁也不能说咱不对。”
  “……我,我有别的事,”周南生并不想质榷旁人的生活,因此他只是坚持拒绝,“您去吧,早去早回……额,不,晚一点没关系。”
  老赵头摇摇头,也不再说服他,自己辨认着路寻去了。
  周南生想到自己纯洁美好的娇妻,定定心神,沿路独行,着重打量本地的商铺。衣裳首饰吃食玩耍的铺子一个不缺。周南生注意到本地年节气氛似乎更浓,年画摊子前挤满人,置办年货的人都塞有大小蜡烛并厚厚几褡值钱。他好奇上前问假期,一对大烛能比他们那里贵上半文钱!
  “这是桂县运过来的货,算上车马钱,这个价已经不算贵了。”老板不以为然,“咱家铺子大,求一个薄利多销。不信你去别家问问,都比我们家的贵。”
  桂县就是他们的家乡。周南生奇怪,又打听了几句,才晓得桂县的香烛是出了名的,本地行商兴旺,做手艺活的人家少,尤其做蜡烛,废人工,肯做这门手艺的少,故商铺多从桂县进货。
  周南生又问了几家,见价格果然都比家中的昂贵,心中沉吟。
  第二日周南生随众人起程。一路上归心似箭。只是他不知道,家中又闹腾开了。

    83

  周老爷子就像大多数早年辛劳及至年老艰苦创下家业的人一样,因为他的勤恳和成功,而受到旁人的尊敬。他以及他的家庭,在这个村庄因为财富和勤劳名声,自然而然获得重要的地位。
  两银子固然多,但一生节俭的周老爷子却认为以自家蒸蒸日上的势头,要赚回这一笔银子,也不过是四五年的事情,但是恰当的扬名的机会,却不是想就有的。家中年轻人经历过的人事不多,他们不知道,当一个家庭显示财富和仁慈,它就有可能越走势头越高。这个高度,在他的想望中,不但是小孙子的科举路走得顺遂,还意味着他的后代有一天做了周氏家族的族长,甚至周家村的村长。也许在他或者他儿子的有生之年这个家庭还攀爬不到,但事情做下来了,随着名望宣扬,随着小孙子的功名及家庭的地位互为助益,一切就会水到渠成。
  只是他虽然家看得远,愿意投资,但他这个大家长却不能完全罔顾家庭成员的意愿。他心里恼怒,觉得小辈们都目光短浅。但当一个人恐惧的是衣食不能饱足,他的反抗就是剧烈的。因此争吵后周老爷子几经思量,决定目前来说家庭和谐还是最重要,只要这个家不散,孩子们年纪大一点,眼界开阔了,自然能逐渐领会他的用意。
  只是心里虽然有了决定,但他近年来受人尊敬,让他把自己的承诺,尤其是对一村之长的承诺当面收回,也让他颇为踌躇和难堪。
  这一日他如往常一样坐在天井里的摇椅上晒太阳,思量着晚上找村长如何措辞。这时发生了一件周南生和唐荷已经预料到的事:老爷子要被赶鸭子上架了。
  老爷子隐约听到锣鼓声渐行渐近。开始他不以为意。乡间传统,过年时总少不了喜庆的锣鼓。虽然奇怪今年锣鼓敲起得略早,他也只当村里的后生精力无处发泄,早早就凑上热闹了。不想锣鼓声越来越近,最后竟似落在自家院中,同时还有人声喧闹。
  老爷子奇怪,撑着拐杖站起,正待看个明白,重孙孙土豆娃像颗弹丸子一样冲进来,冲他喊道:“太爷爷,村长太爷在咱家敲鼓!”
  老爷子听得糊涂,门外同时传来几声朗笑,“土豆娃,村长太爷这一把老骨头,可敲不起鼓喽。”
  村长周五爷进了门向周老爷子作揖,“老哥,今日我来跟你说一个好消息,县太爷听闻老哥捐赠大笔路银,连声夸赞,他老人家特意叮嘱,修路事关乡民便利,宜尽早进行,故着人选了个最近的黄道吉日,两日后就开工。老哥慷慨捐银,不但官府嘉许,村民也是交声称赞,这不,咱村里的后生,抬出了过年的锣鼓,来给老哥拜谢来了。”
  饶是周老爷子久经人事,听了村长的话,也不禁愣住了。那一日他明明说的是“咱家为修路捐银,二百两嘛……也拿得出,只是……二百两不是小数,你容我再想想,过两日再给你准话。”
  不想村长转过身就当他许了准话,还宣扬了出去。如今老爷子也来不及想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了。他脸上僵着笑容,被村长扶着出了院子,院子里锣鼓声及人声见了他更是高急。村长扬扬手,把院子挤得水泄不通的村民渐渐安静下来。
  “乡民们,叔珍老哥深明大义,为咱修路捐赠大笔银子,二百两!”
  村民欢喜声和锣鼓声顿起。
  村长又扬扬手,道:“咱吃水不忘挖井人,各位乡亲,跟咱老哥郑重道声谢吧!”
  “老爷子了不得!”村民喧哗,年轻后生卖力地敲锣打鼓。
  情势骑虎难下。无论有多少为难,周老爷子自觉此时绝不能再说不捐银的话。于是他只能顺势说了几句“早年蒙受众位乡亲帮衬,老周家近年略有出息,自然要回报乡里”之类的话。
  他看一旁村长及村民的架势,显然是不看到捐银不罢休,只好交代一旁僵笑呆站着的徐氏及杨氏,“你们随我去把银子抬出来。”
  早在村民涌进院子,徐氏等人便呆住了。家里壮男丁都出外干活,周北生也出门拜访早年学堂的先生,家里三个女人何曾预见过这样的情形,更谈不上应付。徐氏因为早上与公爹谈过话,知道他有意退捐,但村民架势一出,她也明白估计反悔是不可能了,因此面上还维持镇定笑意。
  杨氏却完全僵住了。此前她在收货秤货,忙得只好把小女儿给婆婆管,村人一来,她以为能留住的银子立马长着翅膀飞了,她心里又急又恨,只是虽然万般不情愿,她也晓得这不是闹腾的场合。
  老爷子发话后自顾走回堂厅,徐氏看一眼乌压压的村民,把怀中的孙女递给一旁的四儿媳妇吕氏,又催促大儿媳妇,“走吧。”
  杨氏只得面目表情地尾随。
  吕氏笨拙地抱着小侄女,小娃娃在她怀里一挣一挣的,不时伸手抓她的脸和头发,她没有这种经验,于是手足无措,不过也正因为此,让她不用正面独自面对村民的尴尬和急促。
  “四嫂真有福气,”跟着人群涌进来的一位大婶笑着对吕氏说道,“婆家殷实不说,日后北生中了状元,你也跟着做官夫人,到时你们的娃娃,就是少爷小姐了咧。”
  周围附和声不断。
  吕氏抬脸对众人强自笑了笑,又低下头假装专心应付小娃娃。
  索性没多久,老爷子出来了,他身后徐氏和杨氏各抬抱着一个木箱子。
  “今日当着父老乡亲的面,老汉这就把钱点清捐了。”周老爷子说道,又示意徐氏两人打开木箱子。
  小箱子一开,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十两一个的银子闪闪地亮在众人眼前。一个小箱子十个,两个箱子二十个,整二百两。
  如果周老爹在,他就会看出来这正是前几日老爷子让他用碎银去换来的整银。
  乡人大多地里刨食,一辈子能挣下的不过几十两银子,十两一个的整银,有些更是见也未见过,因此箱子一揭,村民齐齐惊叹。
  杨氏只觉得每一声赞叹都像刀子在割着她的心。
  直至村长着人把银子抬头,村民逐渐散光,她的脸色仍然没有回转。她也不理院子里没有走尽的送货人,货也不收不秤了,孩子丢给婆婆,迈步就向院外走去。
  “大嫂你去哪?这货没秤完呢!”徐氏抱着二妮儿急喊,“妮儿也哇哇叫着要吃了,你不喂娃跑哪去?”
  “我不干了!”杨氏脚步不停、头也不回地答道,“我起七伯娘家做蜡烛,给我娃娃挣口粮钱去!”
  院子里还在赞周家仁义的乡民顿时面面相觑。徐氏阻止不及,就喊一旁的吕氏赶紧把杨氏拦回来。
  吕氏小跑出院外,才在杨氏面前停住,便听她哼一声:“好狗不挡道!”
  吕氏何时受过这种当面的羞辱?当下涨红脸,又羞又急,只好让开道。
  儿媳妇闹罢工,可是货还是收。吕氏没做过,不会做,徐氏只好自己动手。偏偏吕氏也不懂带小孩,而且饭时到了她还得做饭,因此她只好把哇哇哭的娃儿带去堂厅里给老爷子照看。
  老爷子接过,一摸娃娃的裤裆,便皱眉道:“娃儿尿了,不舒坦呢。她娘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