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西施发家记 作者:兀兀(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2-10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面条西施发家记 作者:兀兀(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2-10正文完结)-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套动作虽然不熟练,可也要一旁看着的窦二夫妇跟郭氏李氏已经看的目瞪口呆了,李氏看着常相逢准备端出去的一碗碗豆腐,“相逢,你以前卖过个?”
    “这不是成天想成天想,想出来的?我可是为了摆摊儿在心里都谋划多少遍了,什么东西趁手我都想了半天,”常相逢弯眸一笑,“婶子们也过来尝尝怎么样?可中吃。”
    女人们吃饭慢,堂屋里的男人可没那么客气了,窦春就着汤汁吃完碗里的豆腐,连连点头道,“我原来还想着应该跟豆腐脑差不离儿,今儿一尝,还真是不同,味道也好,只是你准备卖多少钱一碗?”
    城门边的早点价钱常相逢早就打听好了,包子一文钱俩儿,米汤白送,豆腐脑胡辣汤一文钱一碗,油条一文钱两根儿,豆腐汤得两文,肉汤就得三个铜板了,“我准备跟豆腐脑儿一个价,一文钱一碗。”
    “那这生意做得,这可比豆腐脑实惠太多了,一碗热豆腐两根油条,再没那么滋润了,”窦夏一拍腿道,“那豆腐脑儿,一碗吃完也就暖暖胃。”
    “这价钱确实不高了,女人家一碗就顶饱了,可是能顾住么?这么大碗豆腐,”李氏品着碗里的豆腐,“虽然出去割这么三块也才一文钱,可你要搭料还有工,要是出去摆摊儿可不止是个税钱,好几头都交银子呢。”
    这一锅能打多少碗,常相逢心里可就没数了,窦二将碗里的豆腐吃完,“虽然利薄些,可是还是有得赚的,这豆腐可比平常的水豆腐还软。”
    “就那这么着了,老大家领着二郎跑一趟,都是自己的兄弟,住在一个村儿里彼此要多帮扶着,”窦七爷也希望窦二能快些立起来,拍板道。
    郭氏娘家村里有人在东门当差,那边她已经递了消息过去,现在又有了窦春出马,也就一日的功夫,东门外摆摊儿的地方衙差已经帮着划出来了,原本这些摆小摊儿的都是附近的村民,又交不了几个税,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守城门的民壮们的灰色收入了,现在多一户于这些人也是多笔收益,事情说定之后,常相逢又跟着窦二去看了地方,虽然离城门远了些,可挨着棵大榆树,旁边还有一个油条摊子,倒是刚好了。

☆、第20章 二十热豆腐

“这准备好桌椅板凳明天就能出摊儿了,”愿望达成,常相逢禁住眉开眼笑。
    “那东西不值啥,我看窦山家有家什,一会儿借过来咱们自己做几张就行了,小摊儿的桌椅没什么讲究,”窦二不以为然道,“只是明天咱们做多少?”
    自己这个姐夫还真是十项全能了,泥瓦木工的没有不会的,“先做一锅试试吧,明天咱们出摊儿时叫上帮咱们盖房的那几个,就说你请他们过去尝尝新,”这吃饭向来是哪儿人多去哪儿。
    “成,就按你说的,”既然村长都赞成,窦春跟窦夏也说生意能做,窦二也有了信心,“我回去就先做几张桌子出来,晚上咱们就开磨。”
    头三脚难踢的道理常相逢明白,开头几天她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窦二跟常巧姑就紧张的多了,第二天丑末(凌晨三点)一家人就起来了,磨豆腐炖豆腐装车,拉拉杂杂忙完,已经到了寅末,三人赶了车往东门而去。
    冬天天亮的晚,洛阳城门要到卯正(六点)才开,可乡里人起的早,向来进城是赶着天心儿行动的,因此他们赶着驴车到地方时,城门处已经聚了不少人和毛驴车了。
    常相逢看到有些摊上已经在做生意了,捣了捣窦二道,“姐夫,咱们快点卸车,一会儿城门一开,人都赶着进城呢,没功夫来吃咱们的豆腐了,我看明天咱们得再早些。”
    “这闺女说的是,这么冷的天儿大家空等着灌冷风不如坐这儿吃点热乎的,”旁边卖油条的老汉笑道,“你们是哪个村儿的?”
    “大爷,您贵姓?我们是半个店儿的,您是哪个村儿的?”常相逢一边支锅一边跟旁边的老汉说话,“我们锅里有热汤水,您先来一碗润润?”
    “我姓曾,这是我屋里的,就住在前头白王,你们这卖的是什么?”曾老汉活了大半辈子,也没瞧明白这口大锅里装的什么,“新吃食儿?”
    “嗯,这是热豆腐,我们家可是祖传几代的好手艺,”常相逢亮开嗓门,“这豆腐啊,又顶饱又防病,一文钱一大碗,吃完了不但热乎乎的进城赶集,一早上不饿呢!”
    说着也不含糊,直接打了一碗浇了汁送到曾老汉的油条案上,“大爷你做老了生意了,比我们见的多,您尝尝,我们这豆腐啊,配油条也香的很,咱们这两样吃食凑一起,最合适!”
    “瞧这闺女,你们这也是卖钱的,哪里说尝就尝,”一旁炸油条的曾老太有些不好意思,“快端回去!”
    卖油条的曾老汉却是个爽快人,何况常相逢这豆腐摊子跟他家也不冲突,“你这豆腐怎么卖啊?我看这一碗可不老少,挺实惠!吃一碗可不就能顶一早上。”
    “一文钱一碗,实惠吧?不过我既然叫您一声大爷,这豆腐就是孝敬您二老的,这天儿太冷,大娘也吃一碗,”说着常相逢又给曾老太盛。
    “一碗就够了,一文钱一碗我们要一碗,”曾老汉拿了一文铜钱,道,“这是恭贺你开张,这开张生意可不能乱送,不吉利的。”
    “噢,还有这一说?我们不懂,”常相逢挠挠头,“那谢谢大爷您惠顾。”
    一旁已经有人被曾老汉案上那谷堆堆一碗豆腐给吸引了,不论这味道如何,实惠却是真的,“这真的一文一碗?”
    “你看我们这坐摊儿生意,幌子都挂上了,还能骗您?您来碗尝尝?管保好吃,”看来了生意,常相逢声音脆甜,“大哥您快坐,”这有一就会有二。
    “怎么样?味道如何?”窦二从那汉子开始吃,就控制不住的一直盯着人家,刚见放下铁勺,就忍不住问道。
    “还成,我还以为跟豆腐脑一个味儿呢,不过比那个实惠,这一碗还真是怪顶饱,我要是吃碗豆腐脑,还得再搭两根油条呢,”
    “那您以后再进城,就到我们这儿来,豆腐脑有豆腐脑的味道,我们热豆腐有热豆腐的味道,不一样的,”常相逢可不敢在分开场合捣毁人家豆腐脑,对面有人在卖呢。
    一旁没有决定吃什么的人看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又看真的一碗只要一文钱,便陆续有人过来,再加上天微明时半个店儿过来的伙计(洛阳称朋友兄弟为伙计),居然很是有一番小热闹,城门才开不久,常相逢的一锅豆腐就完了。
    “这明天咱们要不要再做一锅?”看着还有人不断过来,不断在一旁的摊位上坐下,窦二真心舍不得走,可是锅里却什么也没有了,“这一锅好像不够。”
    “咱们也在这儿吃了再回去吧,”常相逢拿了五文钱出来往曾老汉那里卖了十根油条,盛了三碗豆腐水,“看看这早上他们得帮到什么时候,也好知道明天备多少。”
    直到巳时(九点)来吃饭的人才渐渐少了,曾老汉一边收摊儿一边跟他们传授经验,常相逢一一记在心里,待大家都开始走了,他们才赶了驴车回去。
    “明天咱们再做一锅吧,这进了年进城的人多了,而且过年人手头儿松泛些,曾大爷都说他家油条比平日卖的好呢,”常相逢凝眉道。
    “成,这不值啥,咱们明天就多做一锅,走时温在灶火上,卖到一半儿时我回去拉就成了,”窦二点点头,刚才装车时那装铜钱的匣子可是沉甸甸的,可是不比一他卖一天豆腐挣的少,可这才用了多少黄豆?而且这回去还有一天功夫可以做别的,“我回去再找个活干干?左右这也不累。”
    “你行了吧,不累,这是才开始,每天那么早起,我跟你们说,以后做这种生意,咱们可都要早早睡了才行,拿身体挣银子的事儿咱们可不能干,咱家可就三个人,哪个倒了这生意可都得停。”常相逢知道窦二“脱贫致富”的心很急切,可也不能拿健康去换这每天早上三点起,在外头冻好几个小时,每一个铜板他们都赚的很辛苦。
    虽然说着回家就歇着,但激动的三人组哪里睡得着,常巧姑忍不住算了个小账,居然发现一早上他们纯挣了三十文,“一早上就三十文?这也太挣钱了,咱们还是早早卖完了,这要是一直卖,得挣多少啊?”
    常巧姑在绣庄接绣活,累死算下来一天能纯落个十文钱已经是很不错了,那也是她手艺好,而现在,不过是起的早点儿,挨些冻,一人就是十文,“这太好了,我回来还能再接几个荷包绣绣,什么都不耽误。”
    “哎,哎,哎,你们俩真是‘不是一家人儿不进一家门儿’啊,他说出去找大包,你说回来绣荷包,敢情钱挣起来没够了?”常相逢看着一脸欣喜觉得自己俨然成了地主婆的常巧姑,“你家务活儿不干啦?还有你,你可是一家之主,你要是累病了,我们挣的全得给填到医药费里去,我还是那句话,都不许干,我可是还长身体呢,得回去好好补一觉,下午再起来调汤汁儿,还有姐姐你,真睡不着的话,就跟我姐夫商量商量咱们要不要在院子里喂些鸡开个小片儿荒种个菜什么的。”
    看着一摇三晃出了他们屋门儿的常相逢,常巧姑“噗嗤”一笑,“我怎么觉得那不是妹妹,是婆婆呢?”
    “对,你就把我当婆婆敬着吧,本老太太一定会领着你们两个过上幸福生活的!”常相逢的屋子跟常巧姑的屋子就隔了个正屋,两边儿都没关门儿,常巧姑的话她自然也听见了,“你们老实听话就行。”

☆、第21章 二十一收益

虽然常相逢说不叫窦二他们干活儿,可两人还是谁也没有立即睡觉,这庄稼人哪有大白天睡觉的道理?因此一个泡豆子,收拾豆腐房,另一个则开始帮妹妹做棉衣。常相逢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从段家出来,连身像样的衣裳都没看,看的常巧姑心酸不已。
    补了觉被姐姐叫起来吃饭的常相逢才发现他们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