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横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降横财-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当时的竹有雄一对长谷川有知遇之恩,所以才上演了一出跳楼报恩的闹剧。
当我了解了这些以后,我才下定决心收购这家名义上是日本的开采公司其实是“国际雇佣军”的高水平的专业采掘公司。
经过我们的操纵,长谷川的公司现在是由我们掌控了,我们像收垃圾一样的把那些股票收拢来,然后把公司拖欠的各种费用还清,为了避免长谷川一家在日本可能会遭到报复,(毕竟公司的大起大落使不少股民受到损失,还有,他们的血统以及现在被我们收购也会引来右翼势力的迫害)我决定把长谷川一家接到南非去定居,也免得人家心里不好过,而业务则由昆山和我们的工程师一块抓,这样,我们没花多少钱连自己的开采勘探队伍都建立起来了。让我意外的是,仲海也会说汉语,而且研究的也是海洋石油勘探。当仲海毕业后也加入这里的时候,我们的石油开采已经是规模很大的了。

通过我们的进入和在合约上找的毛病,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可观的收入,除去打官司和收购所花的不到6个亿,单单我们收购日本竹有油田开发株式会社就白白的便宜了12个亿,还不算我们后来收购成功后业绩的“飙”升带来的股值溢出,还有那么一只那么能干的开采队伍更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当然,这次北京高级法院也赚了不好,不算诉讼费,仅仅罚没的183万吨原油的价值就是将近20个亿,难怪北京市政府和国土资源部为此还专门联合行文,控制几家分摊的比例。

在南海的石油开采取得的比预期好得多的成绩,实际勘探明确的油气储量比预计的多出3倍,地质状况也比设想的好,目前已经到了日产原油4。5万吨,天然气8000立方米的水平,以现在的储油、储气、运输能力还勉强维持,那么再发展下去如何解决?特别是运输油轮的能力其实已经在拖油田的后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提前解决这个问题。

20世纪末,世界上个主要运油国家更新换代了新的远洋运输油轮,那时兴起了一股造油轮的高潮,当时我国在南通、上海和大连先后制造过15万吨以上的油轮多达30
艘,一下子挤身于世界造船的前三名,这些油轮用到今日已经到了更年期。后来国家重点转入现代军舰的更新,民用油轮的建造才缓和下来。日本和韩国则建造一些80万吨以上的超大型油轮,但与我们的交往不多,这次我们又重创了日本的企业,向他们买船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我也担心他们会反过来坑我们一把。从经济战略的角度看,国际上现役的油轮大多都到了更新换代的时期,油轮市场必然要掀起新的一轮换船高潮,因此,对于这个市场要及时的切入和参与竞争。

看来,蒲台岛的开发和建设要抓紧往前赶了。

正文 第三十章 造船
(更新时间:2004…7…28 13:32:00  本章字数:3692)

蒲台岛的外船坞早就造好了,我们上马的第一艘船是10500吨的三葵号公司公务邮轮,目前都已经下海舾装了。由于我们现在是个很大的跨国公司,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朋友也不少,造这条游轮的目的一是公司内部高级干部开会,培训学习等,放在陆地上搞这样的工作花费大,干扰大,保密也差。其二是,辉映公司、南海洋、石油开发等都是在海上工作,必须要有一条综合工作船可以往来巡视,同时也便于我们接待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以及朋友。因此,我们自己设计和建造了这条工作船。

这条工作船可以说是集现代科技之精华,35万马力的气轮机可以使游船以超过32
节的航速行驶,我们通过与中国大陆的协商,引进使用了民用型高压气冷核反应堆,(当然是第一代产品,更高级的是不会让我们使用的)把原子能用于民用除了发电厂外这是第一个尝试,早在上个世界六十年代当时的前苏联曾经用原子能作为破冰船的动力,但是他们的破冰船的目的仍然是军用的,由于用于核电站的反应堆体积大构造复杂,是不能用在各种轮船上的,而用于军事上的小型反应堆又都被各国严加控制,加上那个时候的效费比高于使用其他能源,因此世界发达国家还都没有开发这个项目。尽管我们在进行这个项目的时候也花费了不少周折,但是,这毕竟是世界上第一艘民用核动力船舶。有了这样的动力,我们的游船可以在120万海里或者是8年内不用添加核燃料,强大的能源动力使“三葵”号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和综合的使用能力,船上除了没有重型武器,(小型的自卫武器系统还是有的,为了防止海盗的袭击)其他电子指挥功能绝不压于大型舰队的指挥舰,而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设施是军舰无法比拟的,上面所有设施是按+五星级标准设计的,包括网球场、小型高尔夫球场、两个游泳池等,对外联络有全方位的卫星通话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还有长短波电台等等,具体的就不一一叙说了。

由于“三葵”号的试制成功,也给造船界开辟了一个新的船种,我们还没怎么宣扬就已经有定单向我们发来,其中中华旅行社订购的大型远洋游轮要求吨位不低于
45000吨,航速大于35节,主要用于各大洲之间的洲际旅行,开口就是要订三艘。还有其他一些集团公司向我们订购,可是我们现在基本上没有那个生产能力了,因为我们要造自己所需要的船。这些订单我们只好转到国内的一些船厂去制造,我们公司派人去把关。

由于我们公司开辟了民用船核动力的先河,使我国的核动力生产第一次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在最早论证这种可能性的时候,是阿松的女婿阿山提出的构想,后来我们与中国上层进行了商谈,主要是从经济角度来说明核能源用于民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技术的角度论证核能的效费比的降低,世界常规能源越来越少,如果再不进行其他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将会走进死胡同,从国家对核子研究的结果上看,原来都是国家掏线军事使用,只有出的没有进的,而且国家为了保持一定的核威慑能力还必须不断的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块已经成为国家的财政负担,现在把不太先进的核反应堆利用起来,可以说是为军工生产开辟了重大财源,以成果养研究养装备。同时也是对缓解当前世界上传统能源紧张的一个新出路。

当然,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购买国必须要对核燃料按国际通例实行监管和报查制度,还有一条就是购买者所属国家必须要有民用核电站,否则,我们不卖,这主要是考虑使用者的核燃料要依附于核电站,也便于监管,购买者不得做异国的转卖交易,购买者必须要有所在国的国家批准文件和必要的法律担保,尽管条件是苛刻的,但是还是有许多国家来购买这样的游轮。

我们这项开发,首先是满足了我国的需求,在国内一些主要造船厂进行了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的动力改装,特别是油轮,这样,相对的缓解了我国对原油的依赖也极大的加快了我国对核动力船舶的研制开发,起码在这个项目上我们领先了世界五年以上的时间。

“蒲台岛”的开发我们是安排辉映公司进行的,云妮和珍妮两姐妹的确不凡,从设计到开工布置的合理,稳妥,高效,现在蒲台岛已经成了香港造船业的基地,当时竞标的那些老板和一些政府官员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拿下蒲台岛是为了振兴香港的造船工业。目前阿松坐镇总部对各级子公司进行各种监管,每天忙碌的很,阿山领导的研究所规模越来越大,也在国内设立了很多分所,同国内外很多研究所都有联系,研究的课题有些我都弄不明白,而我则是游手好闲的胡思乱想。

考虑到我们在南海石油的运输问题,我们开始建造大型油轮,蒲台岛现在已经全面开工了,我们在岛的北面开辟了三个巨型船坞,从15万吨至80万吨的油轮船台,在这里我们集中了能够找到的世界各国家的精英们,夜以继日的大干起来。

油轮的建造相对于其他船舶要简单多了,而且我们的目的也比较单一,我们不需要太大的航程和速度,在南海这样岛礁林立的海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使油轮行驶出很大速度,我们需要的是精确的卫星定位系统和良好的雷达以及驾驶操控系统,至于主机和辅助设备那都是现成的,这些油轮不是为远航设计的,因此也不需要安装核动力。为了建造这些船舶,我们引进了大型压力锻造设备,经过几年的开发,蒲台岛的山体内部被我开挖出了一个有100宽3000多米长的一个地下水空间,另外还有一个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山洞厂房,这个工程是我们在收购这个小岛后委托国内工程兵部队干的,很明显,目的是为了保密,所以,尽管在外面船台上有不少“鬼佬”在干活,可是他们并不知道那些部件的产地在哪里,也不知道这个小岛的肚子里还有另外一翻天地。

阿强设计的保密制度和手段是很严格的,那些来的“鬼佬”也都是经过严密审查,没有背景的人,其实这些外国人到这里来就是拿钱走人,我们也从不和他们续约,2年时间一到就各奔东西了。而关键的设计,我们大多是在国内的几个研究所进行的,像这些油轮几乎都成了制式设计,没有什么新鲜的玩意,鼓励工人们使劲干就是了。

现代造船是分段合拢,在主龙骨上按照设计的要求接龙焊接,就像是搭积木,分开的各段大多像造汽车那样用机器人进行焊接,我们的焊接大量的使用了亚弧焊,等离子焊接,辅助气体焊接,无氧焊接等先进的技术以保证质量,钢材是我们分别订购国产专用船板和欧洲生产的高级合金船板。日本和美国的我们一概不用,一是我们信不过他们,二是不为他们那些岌岌可危的钢铁企业扩大市场。巴统组织协议到现在已经有大几十年了,到目前世界经济大融合的今天,美国和日本等几个顽固国家还在严格遵守,欧盟国家早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