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城点点头,没有贸然上前接触,而是一边向前,一边对边上的杨明道:“你联系一下李琳和张超,让他们来找我,说明一下情况。”
  杨明立刻拿出随身的硕大板砖手机,拨打了起来。
  等苏城到了办公室,两个人也差不多抵达了。
  杨明在门外等到两人,道:“苏董早晨9点30分有会议,你们有1个小时的时间。”
  “好的,是因为外面的人群?”张超看了一下手表,他其实比苏城还要忙,大华战略部的部长是钟志根,他要负责整个集团的生产计划,以并行工程的方式,尽量提高产率,张超则要负责整个供应链,从原材料的购买到设备安装,全都少不了。再加上采购委员会、科技委员会等兼职。他每天都只能睡4个小时。相比之下,苏城也就是早晨辛苦而已,等到中午过后,差不多都是想做什么就什么了。
  杨明点点头,道:“大概是的。”
  “多谢。”张超和李琳同时点点头。两个人都随身带着资料。立刻翻看回想起来。
  转瞬,苏城放好了东西,将两人叫了进去,问了起来。
  张超首先挠头。道:“来的厂商是很多,有私企也有国企,但以国企居多。不过,我昨天见了一些厂商代表,他们提出的要求千奇百怪啊。转让技术和合作的还好说。有些干脆就是卖产品和卖厂的。我遇到一家南*京的暖水瓶厂,生产的还是80年代初的暖水瓶,如今卖一件亏一件,又不敢停产,就请我们买下来,说是给自己的企业生产暖水瓶……咱们大华才几万人,哪里用得着自产暖水瓶。总而言之,昨天遇到的厂商,做供应商也显不足。名单在这里。”
  苏城拿到手里。看了起来。
  应该说,张超的工作是相当细致的,他见面的公司,已经是矮子里的高个儿了,名单上的其他公司里面。还有乡镇工厂和已停产的工厂,确实是无法合作的。
  李琳也是类似的意见,道:“公关部派遣了将近100人出去,昨天还遇到了卖设备卖产品的……”
  苏城颔首。正准备放弃,突然发现。名单上的工厂,前缀多是大城市。
  上*海,南*京,天*津,苏*州,杭*州等等……他转念一想,才两天时间,能得到消息又赶来的工厂代表,似乎只能是附近的大城市。
  网络信息的时代,离1993年还很遥远。
  苏城慢慢的放下手上的名单,用笔画了几道,问:“这些工厂的资料,你们有吗?”
  张超一愣,道:“只有几家公司的。”
  “打电话问一下,特别是他们的位置和面积。”
  “嗯?我们要合作吗?”张超惊讶坏了,不禁道:“苏董,这些国企都已经积重难返了……”
  “没有准备要他们的工厂。我看名单上,这些工厂都是很早的厂子吧,像是第二热力厂,第一皮具厂,这样的企业,位置应当都在城市中心吧,如果占地面积不小的话,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您要做房地产?”张超并不是很奇怪,万科在深交所风生水起,企业界知道的可不少。
  苏城摆摆手,道:“房地产没必要,但买下地皮的话总是没错的。公司去年的结余很多,嗯……也不一定要购买这些工厂,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投资公司做这件事。”
  “投资公司?”
  “就叫大华投资吧。”苏城转瞬做出决定道:“公司成立以后,第一件事就做地皮收购吧。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如果是有市内的工厂要出售,都可以关注一下。”
  张超并不反对买地,尤其是在公司资金充沛的情况下。他做了记录,然后问道:“我比较熟悉北*京,在那边住了两年呢。市内的话,暂时划为三环路以内怎么样?”
  “你是说,三环路内,才算市内?”苏城使劲咳嗽了两声。
  张超不好意思的道:“草桥之类的地方确实是偏僻了一些,不过,首都的工厂本来就比较远,二环以内,要找比较大的地方,怕是不太容易了。三环路才修了10年吧,发展的很快,那边也不算是远郊了。”
  PS:白天恍惚,晚上码字,搞的好疲惫,结果也没写出多少字。
  有点天然疲的感觉啊。
  疲厚的有巨龙的感觉了
  ……




第四百二十五章 城里的土地

  北*京三环是不是远郊,苏城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他怕张超说的太离谱,连声道:“就三环吧,不要搞拆迁一类的事情,也不要和工厂直接打交道。你们学习一下人家外资企业买卖地产的方式,要合理合法,手续齐全的从政府手上拿地,否则宁可不要。”
  外资企业在中国买卖商业的方式,就是让政府拆迁了,再从政府手上购买,因为商业地产多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拆迁的工作不管国内国外,都非常的复杂。为了一个钉子户而僵持10年损失千万的事,跨国公司经历的不少,国内的公司也会经历的越来越多。
  交给政府或者别的公司做拆迁,虽然会多花一点钱,但风险和麻烦少的不是一星半点。以1993年的土地出让金来看,所谓的贵一些也着实是贵的有限。
  张超理解的道:“就是像浦东那样?请政府组织专门的公司进行拆迁和土地平整?嗯,这样确实不错,就怕当地政府不同意,假如只是解决一两个工厂的生存问题,地方政府怕是不会下大力气。”
  李琳也跟着道:“如果买来土地空置着,不做工厂也不开发房地产,政府怕是不愿意。再让他们出面做了坏人,说不定把关系弄坏了。”
  “这也是个问题。”苏城早就想要成立一个投资公司了,但购买地皮是灵机一动,考虑的并不周全。踌躇片刻,他才开口道:“那就用来做商业吧,超市怎么样?”
  “在三环做超市?太偏僻了吧。”张超一副老北京人的模样道:“二环里是北*京的内城,街市都在里面,人也都住里面。三环的话,我觉得5年内都没什么太好的商业前景,超市容易压货。”
  说着,张超很有回忆范的道:“我大姑当年嫁到广安门大街,临街的房子后面还有农民的菜园子。还有祖坟,最近几年迁了些,听说还有留下的。我觉得,三环做工厂不算远,做商业的话,再过十年八年的比较好。”
  城市扩张的步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5年以后也不过是1998年,北*京的房价仍属于正常人能买到的范畴,中关村还是三环外的郊区……用来做超市的话。购买力确实是个问题,与其现在做,不如五年后或者十年后再做。
  用1992年的观点来看,张超的话是没问题的。苏城点头认可,然后想到了后世的红星美凯龙,它们就是用建家具城买地的方式发展,主业的利润差不多全部给了银行当利息,地产增值却变成了公司增值的手段,这么着,他就再道:“那就做个别的。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家具城,装修城什么的。有没有前途?”
  张超和李琳互相看看,还是李琳小声道:“苏董,装修我没做过,家具就在市中心买好了,那么大件的东西,从城外运进来,不是太麻烦了。”
  苏城默默的看向窗外。太阳很大,云很白,果然是二环里才是北*京城的好日子啊。
  再过20年。有几个人在二环三环买了东西,是往里面运的,那都是往外拉的。
  三人各想各的,都在思考。
  须臾,张超突的一拍大腿,道:“做酒店怎么样?”
  “怎么说?”
  “我经常开会,要是突然决定到一个城市,经常会找不到酒店,会议室要是不提前两天订,肯定是没有的。造一个远一点的酒店,只要有特色,修的好,大家也不会在意远近的,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商务活动多的要死,咱们公司是有总部的招待所,要不是这样,非得常年预定酒店了,否则外地的供应商来了,经常找不到住的地方。”张超乐呵呵的道:“北*京香山饭店那么远,提前10天都订不到房间,咱们选址在二环到三环,只要设计的够好,地方政府定然愿意配合的,这是对地方发展很有利的事,我敢说,一多半的政府官员,对酒店比对工厂有兴趣。”
  酒店也是要缴税的,90年代的高级酒店,缴税比大型国企都要多。而且,高级酒店对于提升地方的城市价值很有意义。一个城市,有没有五星级酒店,有没有四星级酒店,有没有希尔顿和凯宾斯基,那都是有极大的区别的。迪拜和阿布扎比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谓的七星帆船酒店和八星酋长皇宫酒店,无形中就提升了两个城市的美誉度,使得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也知道,这两个城市肯定是繁华的大都市。
  另一方面,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是中国酒店业的第一个黄金期,遍地的政府会议和商业谈判,将各大城市的酒店和旅店塞的满满的。也是在这个时候,几乎每一个政府行局都筹建起了招待所。
  正如张超所言,没有自己的招待所,外地临时来了客人,根本找不到住的地方。
  这种酒店房间紧张的情况,在80年代末的时候,还主要集中在高档酒店,到了九十年代初,就扩展到了普通的旅店,刚刚开始出现的国内旅游,进一步催生了行业的发展。
  苏城以前去外地,还能感受到这种状况。随着大华的发展,他现在出发去外地,当地公司和政府往往会抢着招待,自然不如常出差和开会的张超感触深。
  尽管如此,苏城还是赞许道:“做酒店可以,但我们不能自己独立做。”
  “找人合伙吗?”
  苏城边想边道:“我们先期做两个品牌,一个品牌是高级豪华酒店,以四星级为基础,要占地面积500亩以上,最好是1000亩。第二个品牌是经济型酒店,以二星级为基础,占地面积50亩以上,最好是100亩。高级豪华酒店的话,试试看能不能从国外收购一个品牌,或者合资也行。但土地要由大华实业购买,全资享有,这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
  张超连连点头道:“摆在第一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