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转人生- 第10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候你可以亲自看看……”

李逸帆转脸又对一直站在他右后方的一个中年人说道,这个人身材中等,带着眼镜,身上学者的味道满满,正是李安妮帮他从澳洲请回来的那位周元超。

这位周元超,可是现在澳洲DSI公司研发部门的主管,在DSI公司里很有权威。

不过因为DSI最近两年的动荡,还有公司经营状况的每况愈下,以及研发资金不能准时到位等等问题,已经对DSI公司心灰意冷。

李安妮对他发出邀请之后,他就动了心,原本是想五月份回国考察的。

可是当时正好李逸帆赶上了陈杰希那档子事,所以事情就被他拖后了。

一直到最近他拿下了晨华汽车,这才把这位周元超给请了回来。

上辈子的时候,这位周元超是在几年之后,因为对DSI的不满,转投了国内的另外一家公司奇瑞,并且带走了DSI大部分的科研主力,给了DSI以沉重的一击。

这辈子,澳洲佬居然还在他面前玩高傲,李逸帆当然不能惯着那帮家伙。

你们不买,老子就挖你丫的墙角,反正你们那德行也留不住人才,你们这帮澳洲佬,看好自己的属性就得了,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原材料提供商算了,搞什么科研。

“李生,这段时间看下来,我相信你是个搞事业的人。对于你的说法,我一点都不怀疑,您的条件,我完全同意。”

现在的李逸帆可算是气场强大,就连周元超这样的人和他说话都有点毕恭毕敬。

李逸帆对周元超的回答非常满意,你不同意行吗?

这年头,除了我,还有谁能给你们提供这么优厚的待遇?

国内一个研究所,国外一个研究所,愿意来国内的老子提供全套的生活帮助,丰厚的薪资,不愿意来的,老子也一样允许你们在澳洲继续搞科研。

而最关键的就是科研经费上的保证,出了老子,还有谁能给你们这么优厚的条件?

这世界,只要你有钱,就没有你砸不趴下的家伙,哪怕他们是澳洲佬,钱到位,他们一样也得给老子跪舔!

招揽了王忠发,负责管理,周元超负责研发,这家晨华汽车算是羽翼初成,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时间紧迫啊!

第1154章 三大件

汽车有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

底盘调教的技术,晨华汽车已经有了,杨荣请保时捷工程师专门帮忙调教的中级车的底盘,足够他们吃上好几年的了。

不过李逸帆依旧觉得这个不够,他专门给日本方面打了个电话,在那边他有人,他的要求没别的,就是要马自达最近刚刚推出的那款阿特兹的底盘技术。

这款车在国内就是后来风靡一时的马自达6,这款车刚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可是在全球范围红极一时。

这款车的底盘是马自达和福特公司,在日本的研发中心联合开发的CD…3平台,非常的可靠。

而使用这款平台的马自达6,更是因为良好的操控性,在一系列的赛事当中,为自己赢得了弯道之王的美誉。

更是被挑剔甚至苛刻的德国媒体评价为日本的宝马,由此可见这款底盘的优越性。

而到后来这款平台,不光是马自达在使用,更是用在了福特的蒙迪欧,以及法国标致的C5等车型之上,甚至直到十年之后,福特推出的新车型的底盘平台,都是从这款平台演化而来。

所以对这款平台,李逸帆可以说是志在必得,他在日本有那么多的帮手,想要搞来这款车的平台参数,不是什么难事。

剩下的调教,就要看自己的工程师们的技术了,搞正向研究,在咱们国内才刚刚起步,但是搞逆向研发,说白了就是山寨,咱们可是搞了几十年了。

至于变速箱,有了周元超和他的团队的加盟,李逸帆一点也不担心。

DSI本来就自有4AT的技术,而在2003年左右,4AT在国内还是自动变速车型的主流配置,自有一些高端的车型才使用5AT。

而且现在4AT变速箱的技术,很多都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咱们国内现在生产不出来,实在是因为三个方面不过关。

一方面就是材料,另外一方面就是加工,还有一方面就是TCU,也就是自动变速箱的数据积累。

但是这些对他而言都不是问题,材料的难题,他现在就有一家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所以自动变速箱里需要的一些耐高温,耐磨金属,对他而言不是问题。

加工方面他也不担心,以前咱们是因为机床精度不够,所以在精加工方面,差着一筹,所以才搞不住耐用的高精度自动变速,但是现在机床,在他去了日本一趟,和小林搭上了线之后,也不是问题。

现在几乎每个月,小林都会从日本给他搞来好几台高精度的机床,有些是目前最先进的,有些不是,不过对他而言都刚好够用,不用怕被日本人卡着脖子。

至于TCU,这一点就没办法了,只能靠大量的数据积累。

发动机相当于汽车的心脏,ECU就是汽车的大脑,而TCU则相当于汽车大脑的左脑,这种控制芯片,会根据驾驶着对油门的踩踏深度,来进行急加速,降档,或者省油升档的自我判断,和发动机配合是关键。

这些就需要数据的累积了,在十几年之后,之所以咱们国内的汽车企业还制造不出合格的变速箱,和人家比差的就是ECU和TCU数据的积累。

说白了就是咱们的汽车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够,舍不得话大价钱投资在研发方面。

就比如这TCU所需要的数据积累,这可是人家欧美日本用了上万名工程师,花费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数据。

然后把数据录入电脑,在利用设计好的程序来建模,让刻录芯片,让芯片具备能够读懂驾驶员意图的逻辑能力,说白了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人工智能。

而想要建成这样的人工智能程序,你需要最原始的数据积累,往往是天量的。

几十台车在几年之内,不停的跑,累积下来,才能采集足够这样的数据。

后世在整个华国,出了收购了DSI的吉利之外,恐怕也就是逆天的BYD,搞出了这样的东西,并且自己搞出了双离合变速器,才算解决了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一直没有能力生产自动变速箱的问题。

BYD算是埋头苦干的典型,人家的老板就是搞技术出身的,所以甚至技术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且人家也舍得在技术研发上下本钱。

反观国内的其他汽车制造企业,就没有这样的觉悟了。

一汽,上汽沉醉于合资车给他们带来的丰厚利润当中,根本就不屑与搞研发,一个研发项目就比如自动变速箱这样的项目,往往需要投资几十亿,而且还需要好几年,最后还不一定能搞成。

如果搞成功了还怕别人来摘桃子,搞不成还要被对手树立为攻击的典型,所以何必呢?

有那几十亿,大家吃点喝点,岂不是更好?

至于私企,则是搞不起,毕竟这可是大投入的大项目,对资金的压力很大。

BYD敢搞,那是因为人家不光是做汽车的,还有电池,和电子项目的利润来支撑,其他的企业则根本就玩不起。

吉利走了收购路线,捡了个大便宜。

长城干脆就掩耳盗铃,指望着外国企业来给自己提供配件,结果在H8的项目上,就直接被德国人给卡了脖子,那才如梦方醒。

所以现在李逸帆从起步开始就未雨绸缪,这三大件必须要自己搞。

变速器有周元超的加盟,他不担心,周元超和他的团队只要过来,肯定会从DSI那边带相当多的数据过来,剩下的累积数据,那就自己来好了。

别人怕投入,他可不怕,现在的他刚刚从陈杰希哪里搞来了二十几个亿,还不知道怎么花呢!

放在银行里发霉,可不是他的习惯。

剩下的就要数发动机了,这一块王忠发帮他从原来的省城汽车那边挖角过来了一帮搞发动机的元老。

这批人都是在杨荣时期,就在公司里搞发动机的,杨荣从日本三菱手里引进4G的项目,这帮人就有参与。

三菱是不坏好心,把送来的4G发动机,阉割掉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不过这并不能掩盖4G系列发动机的光芒。

要知道这款4G系列在原来的历史上,不光是国内自主发动机的鼻祖,甚至后来居上的韩国人,在研究汽车发动机的时候,也是靠着这款4G系列起步的。

甚至在十几年之后,日本人在给这款4G系列换个发动机缸盖缸体,加上涡轮,就能让这款发动机的功效立马提升好几个档次,由此可见这款发动机的好处。

在新的晨华汽车里负责发动机研发这块的是一个叫梁启明的工程师,四十多岁,以前在哈理工当教授,一直沉浸于发动机领域。

后来被杨荣挖角过来,负责晨华汽车的发动机项目,已经搞了好几年了,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带的人马也非常成熟。

如果不是因为杨荣和齐满天之间的争斗,他们的科研小组马上就要到了出成绩的时候了。

“老梁,我对你没别的要求,钱我管够,你们就放心大胆的搞。其实日本人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物理上的变化,在都懂,就是加上那么两根正时链条而已,可是关键在于他们的ECU,说白了就是数据积累,让电脑自行判断,气门开闭合的时间和角度,然后通过关联装置控制这个时间和角度,掌握进气量的问题。”

李逸帆的话让梁启明对他是刮目相看,这个小老板还真是和王忠发说的一样,是个人精,人家是什么都懂,不是半桶水。

“没错,老板,咱们差的就是数据积累。只要你的钱够,哈哈,我的试车员们就敢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机的跑,我可以组织二十台,甚至五十台车一起跑,只要你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就能给你把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拿下。”

以前差什么,不就是差钱吗?一台车一年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跑,你试试,光是试车员的薪水,还有油费,一年下来就上百万,这样坚持几年,有几个老板敢这样投入。

现在人家小李老板说了,钱管够,那还怕啥,老子敢组织一百五十个试车员,五十辆试验车,三班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