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流-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流挑了扁担,到了地里,看着地里沉甸甸的果实,充实了欣喜。

这是劳动的成果,更是生活的希望,看着地里一个个红红的果实,二流笑了。这种笑着的情绪感染了两块地里的庄稼,将要成熟的也在这一刻翻红起来。

二流将扁担放在地边,挽起裤脚,避免早晨的露水将裤脚打湿,走进地里,伸出手,一个一个摘着果实。西红柿又大又红,每个果实的表皮上闪耀着幸福的光泽,用手轻轻一捏,整个果实好像要鼓涨开来一样,很是舒服。

二流感觉到了西红柿的心情,果实被摘了下来,它仿佛完成了女人分娩了一般,整个植株都充满着快意,迎着微风笑个不停。

朝天椒也不干示弱,将红红的果实展露出来,骄傲地表着功。

好一阵忙活,二流终于把已经成熟的果子摘了下来。西红柿装了三分之二挑,朝天椒个头小些,装了三分之一挑。

收获完果实,二流对着两块地里的植物笑了笑,回应二流的微笑,两块地里的植物都迎着微风,兴奋地跳起了舞蹈。

虽然,这一季收了,再收一季,它们就完成了生命的使命,将面临被砍掉的危险。但是,它们知道,明年的时候,它们的子女又将充满生机,延续生命。

二流挑起扁担,一闪一闪,晃晃悠悠,向集镇上走去。

经过观音坡的时候,太阳终于钻出了山凹。如果是常人,走这么远的山路,还是摸黑挑担走,肯定累得够呛。可是二流不同,整个山林的植物都是他力量的源泉,渴了,尝一点植物叶片上的露珠,累了,呼吸一下晨间清新的空气。别人都要打着电筒才能走夜路,可二流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路边的植物已经告诉了他该怎么走路。

二流现在对于生活的感觉,真的好像神仙一样。从三道坡走下来,二流知道,这一辈子也无法与整个山林分开了。因为,他是这片山林的主人。

到了老镇,找个卖果蔬的地,二流将担子放下,等待着镇上的人们前来买菜。

镇上做菜卖的农民有很多,多是镇上周围生活的农民。在利益的诱惑下,做菜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手段。比如茄子,在刚长出像鸟蛋一样的果实的时候,在上面涂一层催化剂,隔个两天时间,鸟蛋大的茄子就长成了一掌大小的果实,就可以收获了。虽然与土生土长的茄子一模一样,可是营养价值就差得远了。

二流的果实与别家不同,完全属于无公害绿色食品。长期买菜的人也贼精,是不是无公害蔬菜一眼就看得出来。象二流这个菜品,即使卖的贵点,番茄其他人卖个一元一斤,他卖个一元五一斤,朝天椒其他人卖个三元一斤,他卖个四元一斤,也有人要,还卖得很快。

不大一会儿功夫,二流担子里的菜就卖了一大半。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一个中年妇女挽着一个少女来到了菜市场。二流定睛一看,那少女不是王护士吗?于是,二流热情地打着招呼:“王护士,买菜啊。”

听到喊声,王护士看了过来,见是二流,对那中年妇女说:“妈,那是前段时间医院的一个病人,过去看看吧。”

中年妇女与王护士走了过来,看到二流卖菜,菜品不错,便问道:“你这菜咋卖?”

二流拿出两个胶口袋,一口袋装了番茄,一口袋装了朝天椒,说:“王医生救了我的命,我哪能问你们要钱,这,你拿去,就当我感谢王医生的。”

王护士连忙说:“你们种一回地不容易,我哪能占你的便宜啊。”王护士的妈妈也连忙推辞,说不能这样。二流可不管这些,将两包菜向王妈妈的菜篮子里装,一边装一边说:“都是自家种的,保管没用过农药,也不管什么钱,再说,这点菜,哪能感谢王医生对我的大恩啊,你不收下,我心里可过意不去。”

王妈妈推辞了一阵,也就半推半就了。

王妈妈看了一眼面前的这个小伙子,觉得不错,说:“小伙子,你住哪儿啊?”

二流笑着说:“我家远着呢,在高原村。”

高原村是阿南镇最高最远的村,条件也最是艰苦的,王妈妈知道,你别看这两包蔬菜,要从高原村担下来,可不容易。王妈妈心中一动,说:“高原村离这儿这么远,看来赶不上回去吃午饭了,这样吧,今天中午就到我那儿去,随茶便饭了。”

二流正要推辞,王妈妈接着说:“你可一定要去啊,不去可看不起我们家了。这样,小秋儿,你就在这儿盯着,等他菜卖玩了,就带回家来。”

王与秋笑弯了脸,立刻就答应了。王妈妈继续去买菜,王与秋和二流一道守着菜摊。

二流一边卖菜,一边与王与秋讲着农村里面的趣事,什么抠黄鳝啊,什么拣野菌啊,听得王与秋羡慕不已,她虽然也是在农村场镇上长大,但好多农村的事情都没经历过,自然听得津津有味。

有美女在一边展示形象促销,二流的菜卖得很快。有些认识二流亲戚看到二流和一个美女站在一起,纷纷投到别有意味的眼光。经此一事,二流有个女朋友的事便传遍了高原村。最开始的时候,二流还解释解释,可谁信啊?到后来,二流也懒得解释,随它去吧。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中午也到了,二流的菜也卖完了。二流本来想快点回家,可王与秋也是死心眼,非要拉着二流回到他家去吃饭。

二流无法,只得跟着去了。

 第014章 天赋

二流把两个箩筐重在一起,套在扁担上,再把扁担搁在肩上,好像一个重庆等地专门担抬东西卖劳力的棒棒,跟着王与秋走了。到了医院,王与秋把二流的扁担放到值班室里,便领着二流朝自家屋里走去。

走进房门,二流只觉眼前一亮。整洁的客厅,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看样子不是那种随处可以买到的印刷品。客厅是磨石地面,干净得可以照出人影子来。

二流犹豫着,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王与秋从鞋柜里拿出一双布拖鞋,丢在二流的面前,然后脱起自己的鞋来。二流明白了,这是让他换鞋,这在大城市才有的现象,在这个小镇上他也遇到了,看来流行是无地域限制的。

客厅里,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坐在那里,抱着一本书看着。

那男子见有人来,从书里抬起了头,看见来人,想了想,说:“你是高原村的吧。”

二流一看那男子,这不是王台医吗?就是给二流他爷看病的那个医生。

王与秋指着那男子说:“这是我堂哥王与春,每回赶场天,他准会到我家来蹭饭。”说完,又指着二流,说:“这是我爸的一个病人,外号叫二流,真名字我倒记不清楚了。今天他到镇上卖菜,硬塞给我妈好多菜,我妈叫他来吃饭的。”

二流赶紧点头,说:“我叫刘国庆,别人都叫我二流。高原村的,我爹就是前些天摔了一跤那个,还是王医生给治的。谢谢王医生。”

王与春对二流点点头,便不大理会二流,转过头对王与秋说:“小秋儿,我这不是来求教医术的吗?你以为我希罕你家的饭啊。”说完,又埋下头,自顾自地看起书来。

面对王与春冷漠的表情,有点尴尬,但又不好说什么,只好嘿嘿傻笑了一下。

王与秋招呼二流到沙发上坐了,便进厨房帮忙去了。

看着客厅里精致的摆设,整洁的屋面,二流觉得很不适应,生怕一不小心便把什么东西给弄脏了。最后,二流的目光落到了茶几上王与春看过的书上。

茶几上摆着好几本书,最面上的一本刚好是《本草纲目》,在历史书上,这本书可是大大的有名,它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历时29年编成的。

闲来无事,二流便把这本书抓在手里,随意地翻翻。

王与春看见了,抬起头来,问道:“你也是学医的?”

二流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不是学医的,没什么事,随便翻看翻看。”

王与春“嗯”了声,不再理会二流,又继续埋下头看自己手里的书。

二流手上拿的书,是《本草纲目》全书的其中一卷《草部》。二流看着一幅幅配有插图的植物,以及介绍植物特点的文字,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对这些图片文字这么感兴趣,一读起来眼神就不愿意离开。翻过一页,书中的内容就好像一股意识流一样钻进自己的脑海中,再也忘记不了。

二流好像一名饿汉,饥渴地品尝着书中的知识,手在书上也越翻越快,似乎只要轻轻一翻,书上的知识二流就全明白了一样。

听到翻书声,王与春疑惑地再次抬起头,看着二流翻书的样子,不仅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看《本草纲目》这本书。当时,自己对这些书也是很感兴趣的,就把书翻开看这些植物是不是自己看到过的,也是翻得这样快,看到认识的,就停下来仔细地看一看。但是,二流却是不停地翻,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难道这书上画的二流都不认识?不可能啊?

终于看完了,二流关上书,叹了口气,说:“没想到这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多种植物,光这草部就有268种。”

王与春对这个年青人感到了一丝好奇,便问道:“刚才你把《草部》都看完了?”

二流点点头,王与春继续问道:“哪你说说石斛的特点是什么?”

“石斛,释名:石、金钗、禁生、林兰、杜兰。气味:甘、平、无毒。”二流随口答道。

听到二流答得如此标准,王与春心里暗暗吃了一惊,继续问:“忍冬呢?”

“忍冬,释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气味:甘、温、无毒。”

又是答得一字不差,王与春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坐正了身子,问道:“这草部你以前看过?全部都记得?”

二流随意地答道:“以前没看过,刚才看了一遍,觉得这些好像本来就在我脑子里存着一样,一下就想起来了。”

殊不知,这个答案给了王与春多大的冲击。王与春学医数十年,《本草纲目》背了两年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