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流-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责任,把村部打扫得干干净净。

刘堂河与刘越清商量,定了日子在农历八月初一这天开秋收动员会。刘堂河是看这时间不等人,越快开越好,而刘越清则是看了黄历,那一天恰好是黄道吉日。

刘堂河叫刘越深挨家挨户去通知,这可是露脸的机会,刘越深屁颠屁颠就跑去了。手中有人可用,刘堂河得意了几分,刘越深一走远,刘堂河就看着他的背影直乐。

八月之一,果然是黄道吉日。头天晚上下了阵小雨,天气不热。今天一早太阳便把刘堂河家门口的院坝晒干了,很适合开会。

经过连日的准备,二流主持会议心里多少有点底了。只见他和刘堂河、刘越清坐在主席台上,看着陆陆续续端着小板凳过来的人,二流还是有点紧张。刘越深履行起看门先生的职责,忙碌地招呼着众人,安排着座位,清点着人数。

人差不多到齐了,村部的小院坝已经坐满了人,虽然只有两三百人不规则地坐着,但所形成的气势还是很吓人。再加之会议上不时这个说两句,那个摆两磕,小声小声的,也嘈杂得不得了。

刘越深把一面大锣挂在树上,见到刘堂河的眼神和手势,猛地一敲,“当”的一声响。众人听得一愣,停了说话声抬起头看是怎么回事?这时二流也抓住机会,站了起来,拿着稿子赶紧念道:“各位领导,乡亲们,我们现在开始开会。”听到“领导”二字,刘堂河和刘越清都坐直了身子,享受众人敬佩的目光。

二流继续念道:“金秋八月,丹桂飘香。”这后面几句是:“我们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秋收。在此,我代表村支部向全体村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二流正要念下去,一人站起来打断他:“二流,啥叫丹桂飘香啊?”

二流看众人都疑惑地看着他,连忙解释:“就是桂花香气很浓的意思。”

那人继续说:“你就说金秋八月、桂花很香就行了嘛,什么丹桂飘香?我们听不懂。”

被这人一打岔,二流只觉得头皮发麻,不知该如何说下去。

刘越深一看,这人叫刘越金,是村上有名的刺头,偷鸡摸狗的事情没少干,外号叫刘偷鸡,今天准是想出臭二流找乐子。刘越深怒了,对这人吼道:“刘偷鸡,你少在这儿刮噪,这叫知识你懂不懂?”

“知识。”刘越金笑了起来,说:“我们这样的泥腿腿儿,只知道果实不知道知识。”

刘越金话一出口,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接着就小声议论起来,多是说二流这大学生太洋盘(文皱皱)的。二流他爷则皱起了眉头,这二流头一回讲话就没整住,以后怎么有威信?

看来不能照着稿子念了,二流把稿子一放,对着刘越深使了个眼色。刘越深会意,又敲了一下锣,这下全场又安静了。二流眼神盯着刘越金,说:“越金,你说你只知道果实,那你说说,你家今年种了几亩田啊?”

“这?”这个问题是农村人都答得上来,可刘越金偏偏就答不上来。平时他就只知道偷鸡摸狗,光顾着乐去了,根本没关心农事,家里的地都是他家爷种的。二流打蛇打七寸,算是拿住了刘越金的要害。

下面众人开始小声地偷笑,这次笑的是刘越金。刘堂河叹一口气,想道,堂雨老哥哥这么老实的一个人,怎么就生了一个败家子啊。

刘堂雨见刘越金吃瘪,又听见众人的哄笑,一张老脸通红,拉着刘越金的手,小声说:“坐下,你还闲丢人不够吗?”刘越金咬咬牙,心不甘情不愿地一甩手,端起板凳就离开了会场,这仇算是结下了,他满脑子都在盘算着怎样出这口气。

刘堂雨则叹了口气,为了这孩子,他没少操心。

稿子不能用了,二流尽量用浅显一点的语言继续说道:“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开一年一度的秋收动员会。秋收了,粮仓里有粮了,肚皮儿就饱了,心头不慌了,包里有钱了。年青小伙子就可以讨媳妇了。你们看,刘越深这小子还脸红了呢?敢情是有点等不急了。”

众人回头一看刘越深,果然脸红的厉害,便哄笑起来。笑完,会场又马上安静下来,他们都等着听二流接下来的话。

这一次,二流的开场白浅显易懂,还带着点磕子,这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自然亲和力和凝聚力就来了,众人听得聚精会神。

庆嫂子挨着二流他爷坐着,对他爷比了比大拇指,说:“叔,你家二流有出息啊。瞧这讲话,有水平,有味道。”

他爷呵呵笑笑,不好意思地说:“年轻人,还需要多锻炼锻炼。”

二流讲完了,接着是刘越清讲,刘越清摸了把络腮胡子,大声说:“今年秋收与往年不一般,因为我买了一个大家伙,大家都知道,就是打谷机,打谷子的速度提高了四倍,上次在二流家我们已经试验过了,打起谷子来快得很,速度足足是以前的四倍。但是,我们村一共一百多户,不可能户户都排得上,因此,村上成立了义务打谷队,名单是……。义务打谷队成员家里的谷子可以先打上,接着是家里无儿女的孤寡老人,以上这些都是免费的。剩下的就按市场经济,一台机器算一个工。”

说到打谷机的分配,众人都竖起耳朵听。刘越清一说完,下面便小声议论起来,有的甚至作好了准备,下来以后给刘越清家送送礼,争取换到新机器的使用。

下面有杂音,但并不影响刘越清声音的穿透力:“当然,我们不能有了大机器,就等就靠了。我们高原村条件这么恶劣,但是仍然生活下来了,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不等不靠,喜欢大家团结一心,把秋收干好。该换劳力的换劳力,该出钱的出钱。实在没劳力没钱的,到秋收的最后阶段我们义务打谷队再来帮忙。这样,老式新式一起上,秋收就没问题了。”

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听说自家能用到新机器,都松了口气。

讲到此处,刘越清意犹未尽,继续说:“每年的秋收都是一年的重头戏,我不说大家都重视。今天叫大家来,就是再次引起大家的重视,这可是关系到吃饭和一年的生计问题。”说到此处,刘越清发现自己没话说了,顿了一下,说:“我就简单地讲这么多,下面,请老支书给我们讲话。”

听说刘堂河要讲话,下面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可见刘堂河的威信是很高的。

刘堂河喝了一口水,说道:“今年的秋收不寻常,大家都深有体会。如果不是病虫害发现得早、治的早,我想大家今年都要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都是谁的功劳?是我们回乡的大学生刘国庆,也就是二流,是他最先发现病情,又帮助县上的专家找到的治疗方法。把病虫杀了,我们才有了今年的秋收。”

二流听了心头一紧,明白这是刘堂河再跟自己造势,取得大家的信任,心里对老支书充满了感激。下面大部分人则用眼睛看向二流,心里充满佩服。一部分挨着二流他爷坐的,都小声地在他爷面前称赞二流的好。

刘堂河咳了一咳,下边又安静了。他继续说:“这说明我们高原村啥都不怕,鬼门坡够险吧,我们不怕,每天在那里上上下下,没听说哪家不生活了?病虫害够吓人吧,还不是通过我们高原村的努力把它们解决了。这种啥都不怕的精神,我们在秋收之中也要发扬,力争取得秋收的更大胜利。”

刘堂河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说的大家热血沸腾,秋收更有信心了。

二流在心里暗自揣摩,刘越清的讲话实在,把事情说清楚了,而刘堂河的话不仅把事情说清楚了,还真正是鼓舞人心。两人一比较,孰高熟低,水平一下就体现出来了。而自己的讲话呢?最开始还摸不到脉,后来摆点磕子,效果才好一点。

看来,真的还需要锻炼锻炼啊。

大学生虽然有理论知识、有远见,但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长时间的磨练。这种磨练,同时也是一种财富,人生的一种财富。

 第051章 秋收(2)

动员会开过之后,便是各家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与相熟的家庭联系,确定下打谷子的顺序和换劳力的方法。动员会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而真正达到效果的还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打谷子的办法。

刚才刘越清提到的那些人,便聚到了刘越清身边,商量起来,很快就确定了顺序。

从明天开始,大丰收开始了!

散会以后,各家各户都忙碌起来。明天挨着轮子打谷子的,赶紧下山去割肉买菜背啤酒,准备明天的伙食。其他人则回去把秋收的工具拿出来,磨得磨,洗的洗,好一派繁忙的景象。但是,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秋收了!秋收了!秋收了!

二流和他爷回到家中,就有好几泼远远近近的亲戚邻居陆续到他家吹牛聊天。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都有不少人到二流家走动。

一部分人头脑灵活的已经嗅到了这次会议刘堂河话中不同寻常的意义——二流要上位了!老支书该退下来,刘越清当了村支书,二流肯定能当上村主任。大家都趁着二流还没上位这时候,把关系拉好,到时候利益肯定少不了。

一部分人听说二流在收菜,特意过来询问市场行情的。二流给他们的答案就是,只要是新鲜蔬菜,刚摘下来的,全部都按市场价的80%收,比镇上的批发价高。乡亲们也寻思着,回去以后扩大蔬菜的种植规模,在这上面多找几个钱。

还有一部分是得了什么三病两痛,来找二流诊断诊断的。高原村没有村医,二流便扮演起了这个角色。每次诊断,二流还不收钱,就连治病的中草医也是最普通最寻常的,到山里转转,都能找得到,只偶尔有一两味药需要到镇上去买。并且这些平常的药效果还出奇的好。二流名医的形象在高原村众乡亲的心目中逐渐树立起来。

人多了起来,他爷和他母都很高兴,苦了一辈子,听到众人的恭维,心里舒服,有面子。谁一来了,就陪着他们聊磕,二流家真正是欢声笑语不断。

这就是所谓的,客走旺家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