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流-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啊。

”二流指着一地的藤子,说道:“我把今年收的红薯拣大个的作为种子,随意种了一些在院坝边的两块地里,结果长得非常好,我就把所有的种子都种上了。如果长势确实好,我想动员一些胆子大的,取母藤来种。这五亩地地母藤,大概能插种一百五十亩地。”

“乖乖?”韩天吸了一口冷气,说:“一百五十亩?你不是要让高原村都种上?”

二流笑了笑,说:“没这么夸张,到时候动员几十家种上就行,一家多种点。反正现在是秋天,等秋季菜收了,家家户户除了种一些自家吃的蔬菜以外,地都是空着的。这种红薯管理工序又不复杂,种一种试试看再说。”

韩天惊讶之后,又再次取了一些标本,还取了一份长势不好的,回去研究的时候好比较。取完标本,忠告二流:“你最好等研究结果出来以后再推广,要不然让村民们亏了,好事就变坏事了。”

从地里回来,中午饭已经煮好了。

二流把红苕尖儿淘洗干净,亲自下厨炒菜。当一份

尖儿、一份白水红苕尖儿汤、一份凉拌红苕尖儿端上候,立刻吸引了桌上所有人的注意力。

韩天夹了炒红苕尖,放到嘴时大吃起来。吃完,忍不住咂咂嘴说:“夏天的时候吃这东西,还没啥感觉。这秋天的时候吃,味道就出来了。用四个字评价就是:淡香嫩脆。”

接着,韩天又分别吃了白水红尖儿和凉拌红苕尖儿,也分别给出了四个字的评价。白水红尖儿地评价是:清味浓绿,凉拌红苕尖儿的评价是:蘸绿留香。后来,二流搞旅游地时候,这三道菜也分别有了自己的名字,一道叫淡香苕尖,一道叫清味尖,一道叫蘸绿苕尖。名字便起源于此处。

送走了韩天,二流便赶紧让刘越能召集村上地二十来户种田能人开会。

第二天一大早,二流带他们参观了自己的几块红薯地,对他们讲道:“韩专家到我家,你们可能已经知道了。这便是县上地专家发现的新种子,一年可以种三到五季红薯,不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这红薯现在种下去,四五月的时候就可以收获,大雪封山也不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四五月出产的新鲜红薯,肯定是有市无价。

要种的我这里提供母藤。”

有几个动心了的,问二流:“这母藤多少钱一斤?”

二流告诉他们:“母藤两块钱一根,一根可以截成三段,相当于一段八角钱。”红薯母藤都是论斤卖的,一般一块钱一斤,一段就是两三角的样子。而二流要的这个价钱,比普通的红薯藤子高了两倍多。

二流之所以要这么高的价,主要是抬高这红薯的身价,打消大家心中的疑惑。果然,有几个正在犹疑的,这时也下了决心。

有一个说:“这样吧。我先买点来种半亩试试?”

半亩?如果每个只买半亩地所需的母藤,这些藤子要什么时候才推得出去?

“哧。”二流像是嘲笑一声,说:“要种至少得种两亩以上,你们回家赶紧把秋季菜收了,腾出来的地不用重新翻,就可以把母藤种上。我可以给你们承诺,这种子钱可以暂时不给,等收成了把红薯交到协会的时候再扣回来。如果收成不好,那这种子钱就算我自己亏了。怎么样?”

二流这样一说,这二十来个人都动心了。同时,他们心里也打开了小算盘,先给种子后扣钱,这还从来没听说过。看来,这种子绝对是一等一的好,不然,二流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做这种亏本生意?看来,得多种点,反正种得不好,到时候也没什么损失。

刘越能率先说:“我要五亩地所需的种子。”他家几个月前开过一次地,增加了三亩地。但是,五亩地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其他人一听刘越能抢了先,纷纷开始报自己要的种子数量。这个两亩,那个三亩,很快五十亩地的种子便被分完了。

二流很高兴,对刘越能说:“你带几个人去把成熟的母藤割下来,我回去把本子拿来,给大家把帐记上。等四五月份的时候再把帐还上。”

其他人虽然也不愿意记帐,但想到冬天种红薯心里没底,还是觉得先把帐记上比较稳靠。

刘越能拿了把镰刀,与几个人一道下了地,把长得长一点的母藤割下来,堆到路边。短一点的先让他们继续在地里长着,等长大一些再来割。

二流把本子找了来,众人便开始分割下来的母藤,很快,地里的大部分母藤都被分得干干净净。二流算了算,并了五亩地的红薯种,一共六七千斤两万来个红薯,一个红薯发五根合格的母藤,那就是十万来根。现在这二十来个能人就分了将近三分之一,总共卖了六万块钱,比单纯卖红薯的利润高了十倍。不过,这些钱要到四五月才能收回来了。

而那些买了藤子的,也不亏,买一千五百块钱的藤子可以种一亩地,四五月的时候就可以收获将近一万斤,就是一万来块钱。

二流也没想到,竟然卖了这么多的钱?等众人将母藤抱走了,他这时才发现,原来这又是一次冒险的尝试,如果失败了,钱倒是小事,由此导致的信誉损失,他输不起。

然后,事情还远远没有完。有的乡亲听说二流这里有免费的藤子拿,想到自家的地空着也是空着,纷纷向二流家走去。

 第129章 秋季菜

明堂正在自家地里,侍弄着将要成熟的秋季菜,看到上扛了一大把的红薯藤子,眼睛一虚,问道:“刘越能,你的红薯藤子哪来的?”

“二流家送的。”刘越能一边走一边答道:“我回去赶紧把秋季菜收了,把这红薯种上,明年四五月份就可以收了。”

“真的?”刘越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可是种了一辈子的菜,没听说过冬天种红薯的,还外加免费送母藤,这二流做人当真大气?

刘越能呵呵一笑,说:“你快去二流家吧,估计去迟了就没有好藤子了。这藤子是要给钱的,不过可以在成熟之后收了交到协会的时候扣。”

有明堂一听,丢下锄头就往二流的家里跑。到了二流家,便看到一堆人围着二流要藤子,二流举着手里的本子给大家伙儿解释:“各位乡亲,我家的藤子可以用来做种的,已经被前面来的人分完了,如果你们还想要,那等两天再过来就行,保证你们在秋季菜收了之后都能够种上红薯。”

有明堂一听这话,叹了口气,对着二流高声喊道:“二流,你堂明叔好不容易正正经经种两碴地,你可得给我把藤子备足了。”

“行。”二流答道:“各位乡亲,我看这样,再隔三天赶场,每逢赶场天的上午就割一~藤子,到时候没有种上的过来签个字就可以领了,怎么样?”

等一泼一泼的乡亲们被劝走了,二流才松了口气。看着乡亲们的急切样,二流想着,看来现在要用异能滋养红薯,缩短藤子的生长周期,让藤子发得快一点。

刘越能回到家,把藤子放到屋子里,给他爷打了招呼,拿着镰刀、锄头和箩筐就冲到自家的地里,把秋季菜收起来。

这一关天气转凉了,出产的菜品主要以萝卜和白菜为主。刘越能家全部种的是卷心白菜,用镰刀把白菜的底部砍一刀,便把一颗一两斤重的卷心白菜收割了下来,装进筐里。卷心白菜是圆形的,装进筐里,空隙大,一挑箩筐只能够装三四十个,还冒着尖儿。

刘越能他爷看到屋子里摆着地红薯藤子,觉得很奇怪,跑到地里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刘越能急切地对他爷讲:“爷,你先别问是为什么?你帮我把这些白菜收割下来。我把这些菜挑到二流家交了,回来还得忙着把这地翻一遍,把我带回来的红薯藤子种上,我们家开的地多,估计这一天时间还不大够。”

他爷听说了,知道自家这个儿子有能耐、会理事,也不多问,便接过镰刀开始收割起来。

刘越能挑着白菜到了二流家,看见二流正在给几个前来交菜的过秤,忙都忙不过来。他把筐放在地上,把里面的白菜倒在一边,说:“二流,这是我交的,你给我看着点,等我把地里的菜收完了再来过秤。”说完,挑着空筐就往家里跑。

一个村民看着刘越能的背影,自言自语:“这刘越能,他把菜丢在这儿,也放心得下。”

上午半天,二流可被忙坏了。他也没想到,召集了一些种菜大户过来一商量,就产生了一系列地连锁反应。首先是这些种菜大户带着藤子回家的时候,一边走一边宣传,把周围的乡亲们都惊动了,纷纷跑到他家要藤子。二流组织人手把红薯地里的藤子能用地都割了下来,也不够分,最后对来得迟的还得一个一个地解释。

等这一切忙完了,二流休息不到两分钟。那些种菜大户回家以后立马开始收割地里地菜,一趟一趟地停地往二流家搬,整得二流水都顾不上吃一口。

看这趋势,这些种菜大户地里还有不少菜,还有后来送了藤子的种菜户,也会送不少菜来。今天这一天肯定忙得不得了。

二流一边收菜,一边给刘越深打电话,让他赶紧过来救急。

不一会儿,刘越深两口子一起来了。二话不说,赶紧帮起忙来。二流才抽空去上了个厕所、喝了口水。他本想多休息一会儿,却听到外面人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多,赶紧跑出来一看,果然,后来的那些听到宣传要了藤子的,都把菜收了,三五成群地站在二流的院坝里,等着刘越深两口子给他们的菜过秤。

二流走出屋,有几个相熟的连忙拉住他,问:“二流,你的藤子是不是都是先送,收了再给钱?还有没有多地,我计划给红岩村的亲戚带点过去。”

看来,这连锁反应要波及到其他几个村了。这样的结果是好是坏,还说不清楚。

对于二流而言,事情发展到这个局面,只有两个字:拼了!

“有。”二流赶紧答道:“藤子还可以收好几

时候一定有多的。不过,得过一段时间再说。你憩去忙了。”说完,不再理这几个人,跑到刘越深那边,一起过秤付钱。

刘越能一上午跑了二十多趟,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