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玉如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带着玉如意-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乐浪向前看了一下,只见远处的灯火一闪一闪的,有的还在山上,有的已到山下,一点一点的灯火连在一起犹如一条蜿蜒盘伏的巨龙一般,在漆黑的夜空下散出无上的威严。

休息了一会儿,看到人也差不多到齐了。两个抬着大锣的汉走到前面引路,另一个手持大锣槌的汉也连忙赶过去敲了起来,乐浪举旗走在他们后面,他的后面是敲锣打鼓的老人们,再后面是舞狮的,二十四个头家抬着神明走在后面,后是手拿保家灯的村民。

一行人慢慢的走着,要接近村时,突然鞭炮声大作,无数的烟火冲天而起,在天空中绽放出一朵朵璀璨而又烂漫的烟花,无尽的烟花瞬间照亮了整个山村,一切让人感到如梦如幻。

看到这个场景,乐浪他们一行人顿时喊叫起来,两个打锣的先叫着冲了出去,后面的人紧随其后,一行人一下没入鞭炮和烟火之中,连绵不绝的鞭炮声和冲天而起的烟火声顿时将这一行人淹没,众人虽然置身于如雷般的炮火之中,却毫无畏惧的往前直冲。

到庙前广场之时,打锣的赶紧跑到一边,他们的任务算是到此为止,舞狮、敲锣打鼓的也跑到一边休息,抬着神明的二十四个头家把神明摆在庙门口,看着庙前广场。

此时,社日庆典正式开始。

“咚咚咚”

不知何时,庙旁放了一面巨鼓,两个五大三粗的汉拿着鼓槌,一下一下的敲了起来,声震四野。

就在这时,乐浪举着大旗冲了出来,大旗狂舞,若龙之翻腾,旗卷旗舒,旗起旗落,让人为之肃目惊叹。乐浪举旗独舞了一阵,站在广场旁等候多时的慎民、鸣人、老六、老七立即一个筋斗翻腾而下,随着旗势腾、挪、跳、跃、翻、滚,个个都拿出看家本领,吃奶的力气动了起来。

坐在一旁看台上的老人们看了齐齐点头,连声说:“不错,不错,这像舞旗的样。”

和林秀慧她们站在一起的蔡少卿看了美目闪烁不定,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广场一旁还有两个举着大旗的青年,看了乐浪的舞旗不由无奈的对视一眼,眼神之中尽是无奈。

慎民等人随着旗势时而聚在一起时而散落四方,恍若血战沙场的勇士一般,愈战愈勇愈战愈强。

这时,突然传来两声巨大的鼓声,紧接着鼓声如急风骤雨一般狂响,慎民他们听了,动作立停,分散开来站在乐浪四周。

突然,鼓声又再度一变,“咚、咚、咚”,一声一声缓慢而有力的响了起来。听到鼓声,乐浪信手将大旗一卷,将大旗立在地上,脚下一顿,身朝旗尖窜去,一下就到大旗一半,然后随着鼓声一下一下的往上爬去,地上没有洞,大旗就这么的立在地上,风吹动,大旗似乎还随风轻摇,让人不由得为乐浪捏了把汗,不过,这些对从小练就这些功夫的乐浪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

乐浪爬到旗尖,一个反转,头朝下,脚朝上,双脚紧夹旗杆,双手张开,随后夹紧旗杆的双脚微微一松,人顿时朝地上直冲而下。

眼看着他头就要撞在地上,就在这时,在离地两米之处,乐浪突然伸出双手紧紧抓住旗杆,反转而下,手中举旗狂舞而出,旁边的两个青年人看了也举着大旗冲了进来,跟着乐浪舞了起来。

“咚咚咚咚咚咚”

鼓声一变,如血战沙场一般,一通乱响,听似杂乱无章,却是乱中有序。

听到鼓声,乐浪他们连忙退去,接下来就没他们的事了。现在轮到舞狮的下场了。

宽广的庙前广场之上,只见一只青面獠牙、龙耳虬须的狮直像一个童直扑而来,童猛地一个翻身闪过,手中拿着青叶跳到狮面前,朝狮头一拍,口中喝到:“来。”

狮一听狂怒的追了出去,童戏耍般的带着狮在广场上游走,狮使尽百般手段却是奈何童不得,一时垂头丧气。

“咚咚、咚、咚咚咚”

鼓声又再一变。

从旁边冲出一个举着粗藤所制的盾牌和大刀的汉和一个举着大刀的人来。舞狮的登时很识相的退场,把地方腾给了他们。

一时,两人刀来盾往好不热闹,接着一个拿着鱼叉和一个拿着双刀的人也冲了上来,两人彼此游走探查一番后,也开始交锋起来。

蓦然,鼓声停歇,休息已久的老人们忽然卖力的敲起了锣鼓。

只见一堆老人从旁边走下广场,手做拳,朝四周一拜,摆开姿势大喝一声:“哈。”

一股凛然的气势顿时从老人们的身上迸而出,让人为之侧目。

(一奉上,今天本来两,可又临时有事,明天肯定两,谢谢为支持,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

        第五十四章 天保

正文 第五十四章 天保

蓦然,鼓声停歇,休息已久的老人们忽然卖力的敲起锣鼓。

只见一堆老人从旁边走下广场,手做拳,朝四周一拜,摆开姿势大喝一声:“哈。”

一股凛然的气势顿时从老人们的身上迸而出,让人为之侧目。

是五步拳。五步拳,顾名思义,五步之内必见生死,是短距离内杀伤性奇大的拳法。这五步拳是小溪村世代相传,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

老人们一式一式的比划着,这简单的五步拳在老人们的演示下竟然威猛异常,有若猛虎下山之势,不过这也正常,毕竟老人在这上面花费了几十年的功夫。

老人们演示完五步拳后,便分开来捉对厮杀,别看老人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主,可是手上的功夫一点也不显老。好家伙,看那个老头一记黑虎掏心分明是要取人性命,哎,那个老头抓住其中一个老头的手,提脚直踹,真狠,那边一个老头突然一跃而起,直击对面老头的太阳|穴。

你个香蕉芭乐,这些老头平时看起来显山不露水的,下起手来怎么这么狠,乐浪在心里想着,对着旁边的鸣人说:“你小以后小心点,不然这些老头给你来下狠的,你可就要叫爷爷了。”

乐浪之所以这么跟他说,是因为鸣人平时都对这些老头没大没小的,有时候说起话来都能把这些老头气得头上直冒青烟。

“这些老头,也就只会这一两招,都一身老骨头了,还有什么力气,我就是站在这里他们也不一定推得动。”鸣人听了乐浪的话,撇撇嘴说道。

他的话迎来了旁边慎民他们的一片嘘声。这小说话大言不惭的,以前就有一个人,仗着自己五大三粗看自家的老头不顺眼,还对老人动起手来,老人看了,一拳直向他脸上打去,愣是把他打晕了,不然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

庙前广场旁边不知何时已经站满了和乐浪他们一样穿着白色上衣黑色长裤,腰系红色绸带的汉,他们手中个个都拿着锤、刀、矛、枪、锄头、鱼叉等等各式长兵,只要细细数一数,便会看到他们一共是一百单八人。

老人们的锣鼓声忽然停下。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宏亮的鼓声再次响起。听到鼓声,那些举着长兵的汉走到广场上排成一个圆阵,那些场上的老人顿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退了下来。

鼓声停歇。那些汉举起手中的长兵狠狠的顿在地上,出整齐划一的巨大声响,当长兵顿在地上之时,他们的口中也喝到“哈、哈(第四声)”,整齐、洪亮的声音让人感到一股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直有三千甲士吞吴越的非凡气势。

喝完之后,这些排成圆阵的的汉忽然动了起来,这时,有三十六名汉从圆阵中脱离而出,在里面又排成一个小圆阵,一里一外两个圆阵互相呼应。

一大一小两个圆阵排成之后,这些汉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好,或刺或撩或砍或削,随着自己手中兵器的特性表演起来,两个圆阵忽走忽停忽分忽合,,不时有利器透阵而出,闪着狰狞的凶焰,这要是在古代战场上,这个圆阵就是杀人的机器。

这阵传说是宋江所创,乃是宋江攻城略地保家安命的手段,又有的说是明末清初的郑成功所创,当初是为了反清复明,不过后来却变成了保乡卫民。

在乐浪心里以为应该后一种的可能居多,因为宋江和闽南这边没什么关系,反倒是郑成功比较熟悉,现在在一些乡里还流传着“十三社半护国姓爷”的故事,早年郑成功在南州之时,曾训练民众以抗清兵,所以后面的可能性多一点。

圆阵上的汉不停的演示,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卖力的大声呼喝,一柄柄兵器在灯光下悄然闪现出凛冽的凶芒,还好这些表演的兵器都是未开锋过的,要是如老七带上山的那一种,那可就吓人了。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鼓声又响,场上的汉停了下来。

鼓声方歇,老人们的锣鼓又敲了起来。

这些汉听到声音慢慢的聚拢在一起,形成一个方阵。

蓦然,一股浑厚深沉的箫声响起。是尺八,尺八声音苍凉辽阔,有一种空灵、恬静的意境,是闽南的主要乐器之一,尺八又被称为“南箫”。

听到箫声,排成方阵的汉齐齐念道: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榖。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皋,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嘹亮、整齐、浑厚的声音之中似乎又带着点沧桑,让人有一种自内心感动。其实,车族人来到这边以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再怎么长久的传承也已经消逝无踪,现在小溪村也只不过是保留着先祖留下来的一丁点东西而已。

箫止声歇,社日祭典到此结束,戏台上的灯全亮了起来,戏马上就要开始,不看戏的人慢慢散去,看戏的围了过去,乐浪找到三郎和鸣人坐着阿聪他们开来的越野车回家,意外的是老道也跟着一起,连戏也不看了,让乐浪他们直呼稀奇。

(昨天有事,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