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精心3)红妆俊仵作(出书版) 作者:童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步步精心3)红妆俊仵作(出书版) 作者:童绘-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上铺了一张席子,席上有大红喜气的良绸,映着红,小巧手绣玉器图案的香囊整齐摆放;老家也是从事香行生意,因此到了异地多少会留心着。陶知行细细端详,心想大哥准备在明年冬至推出新的香囊,为着绣图之事烦恼许久;她自小并未学女红,也没什么生意头脑,可若能将所见告诉大哥,或许有些帮助。

  这么想着,她闭上眼,深吸了口气,再睁眼时表情未有变化,心下却是有些失望。她闻出这些香并非上等,用量过少,质亦不纯,不出三日,味儿便会散尽了,将如此劣品之事告诉大哥,可有用?

  「这位小哥,拿上来瞧瞧吧。」卖香囊的老伯见眼前的少年看了许久,应不是走马看花,赶紧热情地抓了两个香囊塞进他手中。

  陶知行口微张,不及拒绝。

  「这香囊可是我亲身挑选上等山柰、雄黄、樟脑、丁香制成,您闻闻,是不是很香哪。」老伯嘻嘻笑道。

  「入夏了还配解春困吗?」刚才并不是闻不出,只是香味杂又淡,让她怀疑了一下。陶知行脱口问着,见老伯笑容微敛,她咳了声,想着该说些什么,再将这不合时宜的香囊放回去。

  「咦!小哥腰间这令牌……」老伯早已开口转了话题,在瞄见那令牌的同时语气转为讨好,又多塞了三个香囊给他。「您是县衙的哪位爷吗,怎么没见过哪?啊呦,老儿有眼不识泰山,还以为衙门小,尤其捕头爷儿是福平出身,自小看到大的,便以为衙门中的爷儿们都见过了哪,真是失敬失敬、失敬失敬……」

  陶知行看着手里快满出来的香囊,有些为难。

  「若您中意,这些个小玩意儿您就带回去吧,」老伯献殷勤道:「从前捕头爷儿们都中意的。」

  眼前老伯搓着手,咧嘴笑开。回应着那笑,思忖一阵,陶知行说道:「我是衙门仵作阿九。」

  老伯前一刻还笑脸盈盈,此刻笑容还在,只是僵了几分。眼前少年这么一说,的确令他想起了年初的杀人案子,正正衙门里多聘了个仵作,转转眼,他道:「这……您手上的几个香囊,这……这……」后头的话似乎怎么也说不下去了。

  这什么?

  本以为她是捕快,所以双手奉送;知道她是个仵作,所以万万不可能相送?贫贱者恒贫贱,怎么会没有其道理?

  老伯有此反应也不能说是在意料之外的,陶知行耸耸肩,将香囊全都收进了怀里,再从袖里掏出些银钱,弯身放在了喜气的红布上。

  沾上了秽气便难卖,这点道理她是明白的。错在她吧,竟无端兴起了念头,想试试此人会做何反应……都是最近有了太多不良影响,她才会想试试,是不是还有别人也如大人一般,不避开也不皱眉。

  一个人不同,不代表整个世界都改变。

  呵呵,是她想多了。

  陶知行捧着胀鼓鼓、满是香囊的前襟,头也不回地离开。

 

  高大魁梧的身影走过长长的回廊,在廊道上转弯,穿过庭院,停在大人书房前。停顿了一会,贾立才敲了敲门。

  「进来。」

  推开门,屋内景象还是一般凌乱。贾立向斜倚在椅子上的大人见礼,瞥见他手中一本书,应是无趣得打紧的棋谱,他道:「大人,今儿是日阳姑娘生辰,她差丫鬟来问,您是否要过去一趟?」他没见过日阳,自是不会明白旁人所赞的娇柔动人;不过大人往年皆是三天前便差人备礼,日阳姑娘生辰当日会一同午膳,至隔日方归。

  贾立望了望被棋谱书册遮了大半的窗外,都快日落西山了,大人还在书房看书……莫不是上回见面,两人一言不和,拌嘴了?

  江兰舟缓缓将手中书由眼前移开,从案上随手抓了枝笔夹入,放到一旁。「今儿不去了,遣那丫鬟回去吧。」

  贾立微讶。「这么着,日阳姑娘不会生气吗?」

  江兰舟起身,伸了个懒腰方回道:「上回和她提过的,她不会在意。人不到,可礼会到,日前我请漱石轩的老板替我雕了把玉簪,相约今日交货。」

  「那属下这就去取。」贾立说着。

  「不必。」江兰舟摇摇手,向外走去。「我得亲自去瞧瞧雕工如何。若是太差,可要被日阳笑话了。」

  「那属下陪大人一同前去。」贾立跟在大人身后。

  「也不必。我看过若没什么不妥,差伙计送去便成,不会耽搁太久。」江兰舟出了书房,回头见贾立停在门边,笑道:「这几日看书看入迷了……贾立,你若空闲,不如一同?」

  大人说这话肯定是故意的,贾立撇撇嘴,踏出了书房,将门关上。早与衙门弟兄约了要斗蟋蟀,他才不想看那些满是白点黑点的无字天书,晚些若被大人抓住下棋,那就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属下遣了日阳姑娘的丫鬟便是。」

  噙着揶揄的笑,江兰舟了然于心,也不拆穿,只应了声便离去,出府往漱石轩去了。

  贾立以为他看的是棋谱,其实不然。前阵子他将过往的案帐交给了闲来无事、日日发楞的陶知行,接着每隔几日,书房案上总会出现一本新的书册,就每个案子的验尸细节或补充,或提问,或提出不同的检验手法。

  通常这些手法更准确、更迅速。

  收了提问,他会回函;来来回回一月有余,他总想着若能在深夜将陶知行唤来,秉烛长谈一番,岂不痛快?

  身为县令,欲与仵作讨论案情其实无需如此故作玄虚;只是这些为陈年旧案,又是在大理寺时的案子,近来府里有临县几位大人进出,若是太过张扬,怕会被误解成想翻旧案。再者,以往在京中与老友知方交好,给他惹来不少麻烦,同僚间免不了议论目光,于是学会低调行事。

  在大理寺为官,办的多是大案;只是坐得越高,越少人敢说真话,时日久了,他常疑惑是否检验得当。

  将陶知行远从日江召来,为的不是办难得一见的杀人案,而是在福平闲下的日子,盼能有人检视过去所办之案,指出对错。事到如今,就算审视过往已于事无补,他只是认为如果有错得离谱之处,不能装作不知。

  陶知行只能在他身边待两年,实在很短。

  停步,江兰舟抬头看了眼漱石轩高挂的招牌,入内。

  「唷,江大人。」老板一见来客,连忙换了伙计入内煮茶,自己连忙迎了上来。「只消您说一声,我便让人将玉簪子送到县衙给大人过目,您也就不用亲自跑来了。」

  江兰舟在木窗旁的位子坐下,那时伙计端了茶上来,他啜了口,笑道:「我来你这走动走动,若又看中了哪块玉,岂不更好?」

  老板呵呵笑应:「大人眼光好,乡村野店哪有几块玉入得了您的眼哪。」上回挑中的一块,已是店里最上乘的,再没有了。

  谈话间,伙计捧来了长形锦盒,里头正是江大人订的翠玉簪子。

  江兰舟将茶杯放下,执起了簪子。女儿家爱花爱蝶,他便让老板替雕了花与蝶;小巧花朵间,蝶儿翩翩飞舞,一只在前头,另一只藏在花丛间,栩栩如生得令人想拨开花儿寻蝶影。

  福平从前产玉,自是出了许多雕玉工;县城没落后,一流的雕玉师傅早已离开。漱石轩算是间老铺,老板这年纪、这眼力,还能雕出如此精细生动的簪子,实属不易。

  「如何?」老板问着。

  「极好。」江兰舟将玉簪收回盒中,满意地点点头道:「替我送去给碧落阁的日阳姑娘吧。」语落,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银两,放在了桌上。

  「谢大人。」看这布袋的大小,江大人是给了多于当初说好的价钱。

  老板心下感谢,挥退伙计,又替江大人添了茶。

  「是了,怎么不见大公子?」沉默持续了一会,他转开话题问着。几次来漱石轩,都是父子两人顾店,江兰舟向里探了探头,却没见到人影。

  闻言,老板停顿片刻,才朝窗外指去。

  江兰舟顺着他手指之处看去,注意到店铺外的一个空处架起了小摊位。

  老板望着边擦汗边吆喝的儿子,感慨道:「漱石轩是间四代老店了,风光过,如今只是空有其表,或许传不到下一代了。」东大街上卖玉的小摊很多,多数以往也曾有过店铺,是他老顽固不愿离开福平,拖累了儿子。

  有坚持是好的,太多的坚持却只会苦了自己。个中道理,他也明白些

  许。江兰舟没有回话,望着窗外那该是玉铺大少爷的青年挥汗如雨,街边叫卖,却因玉质好雕工好,价钱压不下而频频受挫。

  两人不语,望着同一幅景象良久。

  青年还在吆喝,声音都有些沙了,还是不见有人停下;只是,来往的人们越无视他的叫唤,他就越大声,仿佛……仿佛在等谁来拯救,等谁来告诉他可以停下。

  江兰舟垂了垂眼,蓦地起身,准备离去;就在这时,一人缓步走来,停在了摊位前。

  夕照由西而来,染上了那张本就偏深的蜜色脸庞。

  江兰舟立在原处。

  陶知行脸上从来没有太多表情,总是淡淡的,连笑容都吝啬,然而那双墨黑的眸子在某些时候会显得特别晶亮有神,一如此刻……

  面对玉铺少爷殷勤的介绍,陶知行将双手背在了身后,偶尔点头,偶尔应话,多数时候只是盯着一物。江兰舟眯眼瞧去,是把玉梳。

  这距离看不清那是把怎么样的玉梳,江兰舟眉间微拧,想再看清楚些。

  不一会,玉铺少爷也发觉了他的目不转睛,便将那玉梳拾起,向他递出。

  陶知行稍稍退了一步,并未接过。他开口说了些话,点头致意后便离去了。

  江兰舟目光随之放远,再回过头来时,玉铺少爷已收拾好了摊子,跨过门槛入店,扬声道:

  「爹,方才有个小伙子,我看是极中意那把酒泉玉梳」

  「瞧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