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南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图南志-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瑞羽眉梢微动,笑容里多了几丝温暖:不论她是否贪恋权势,在她困窘的此时,能得到昔日臣属全然未计较局势好坏的效忠,却也不禁欣慰。
    “如今天下承平,将士们也都累了。若有人愿为官,继续留在军中为国效力也好,若有人不愿为官,想返乡归田,便让他们报上名来,予想尽早将旧属的去处安排妥当。”
    “诺!”姜济生目光一闪,见四下无人,终于忍不住问道,“殿下,您……既然您这一年来重伤卧病,那册封为太子的嫡皇子可是……您的骨血,?”
    瑞羽知他这是担心她在宫中的处境困难,为人所欺,恐那所谓的嫡皇子并非她所生,于是微觉尴尬,点了点头,道:“是。”
    姜济生松了口气,一时却不知该说什么话,顿了顿才道:“这一年来消息不通,很多风言风语传到末将等人的耳里,难断真伪。为此,三边的公主府故属都很是不安。”
    瑞羽一笑,问道:“予重病近一年没有往外传递命令,原公主府的事务如今都是由谁主理?”
    姜济生回答:“殿下不在,诸将大多数各司其职,管着自己手下那拨人和事。但大家伙儿都担心殿下的安危,便约定以主簿言诤为居中者,负责协调诸将。不过翔鸾武卫和公主府,主人只有殿下一个,言诤虽然暂起沟通协调的作用,但也不算主事者。”
    他转头四顾,见无人能潜到空旷地窃听他们的谈话,突然在她面前跪了下去。
    瑞羽目光一闪,也不叫他起身。负袖问道:“卿有何事?”
    姜济生拾起头来,望着她,道:“殿下,末将进京之前曾与公主府的诸同僚有约,令末将来问殿下三件事。”
    “嗯?”瑞羽隐有预感,指尖抚过腕间所戴的佛珠,道,“什么事?”
    “第一件事,是嫡皇子究竟是不是您的骨肉,此事殿下已经说了。第二件事,是……”
    姜济生话说了一半,深深地吸了口气,声音又轻了两分,“殿下,末将和公主府的故属想问您,您愿为皇后,还是愿为太后?”  
    除了东应,瑞羽便是太后,可以扶太子登基,做这天下的至尊!
    瑞羽神色不动,“还有一事呢?”
    姜济生摸不清她的真意,挠了挠头道:“第三件事是问您愿意留在宫中,还是愿意出海?”  
    瑞羽平静的脸色犹如阳光挣脱乌云,灿烂的光华照了下来,微笑道:“有这第三问,不枉予和你们君臣十年,同生共死。”  
    倘若没有第三件事,她的那些故属对她更多的是想自她这里分获权利,虽说他们为国征战多年,理应获得相应的权利,但用这样的叛乱及扶立之功取权利,却是野心家的权欲作祟,并没有多少对故主的忠诚。
    第三件事问出来,则表明那些故属是对她的忠诚大过对权欲的追求,他们不清楚她突然变成皇后一事的内情,不能代替她做关系一生的决定,却仍旧愿意向她效忠。
    姜济生见她展颜微笑,也不自禁地笑了起来,道:“臣等誓约,无论殿下做什么决定,都必然遵循您的意愿,绝不有违。”
    “好!”
    她简短地说了一声,弯腰伸手将他扶起,微笑道,“去告诉他们,愿意留下为官的,愿意返乡的,以及愿意随予出海的,连伤残老病者在内,都让言诤誊份名录出来,予好早做安排。”
    “敬诺!”
    三边换防,不少老兵自请解甲归田。二圣首次同署一道诏令,颁行天下,诏令荣养有功于国的勇士,凡立军功者皆授别券文书,许以国士之礼,见宫不拜。令吏部对勇士比较战功及才能授予官职,不为宫者重金厚赏,拨给田地,由当地官媒帮助其婚配成家,伤残者额外免除赋税。
    此令一出,三军将士顿扫一年来的迷惘忧俱,精神为之大振。卫武、贺西州等将领率领退伍部属奉命进京,面圣述职。
    三月六日,大吉,二圣出宫,以太子正位东宫之事,率诸臣往太庙告祭。同日,换防回京的三军将士亦前往太庙左侧的英烈祠祭祀袍泽的英灵。二圣告祭太庙之后,亦率太子并诸臣前往英烈祠,亲自主持祭奠之礼。
    英烈祠虽然建筑宏伟,却也不能让三万多名解甲归田的老兵尽入祠中,只能按军职划定人数,旅率以上入祠参与祭祀,队正以下各自统领属下在祠外广场上行礼。
    瑞羽一身素服,与东应并肩走过诸将让出的甬道,走到英烈祠正殿的主位前,在有司的引导下奉礼上祭,拈香奠酒,与三军将士祭祀这些为国捐躯的勇士。
    大礼完毕,诸武将谢过二圣亲临祭祀的恩德后,对瑞羽格外行了一礼,道:“皇后陛下,翔鸾武卫的老兵都是追随您五年以上的部下,他们此次解甲归田后,恐怕终身不复得机会进京。因此三军将士想请您出殿,还如旧时操练那般站在阵前,让他们当面拜别您。”
    诸将此言一出,百官俱屏息,将目光投向天子。
    皇后册立之初,天子就亲许了二圣临朝,皇后亦称制问政。但皇后先是病重,后则育子,一直没有真的临朝问政。若说当初立后的允诺仅是权宜之计,在军权已经渐为天子掌握的时刻,则可以趁今日驳回军中老兵的请求,表示皇后退居宫中,不再临朝称制问政。反之,则是天子不仅承认皇后的地位,更有意推动她站到诸臣之前。
    东应感觉得到诸将和百官目光里的探试意味,面上却微笑如春风,侧首对瑞羽道:“皇后,故属诚心请见,你就去吧。”
    “圣上不去?”
    她的称呼虽然疏远,却是少有的主动,东应心中一喜,笑道:“三军将士向你拜别,我若跟你太紧,恐怕他们会不自在。不过他们有大功于国,朕当与太子、诸臣在仪门外目送为礼。”
    瑞羽也不再赘言,转身与诸将步出英烈祠的正殿,走到广场前的墩台上。
    三万老兵在外等侯已久,见故主步出正殿,亲切微笑,风华依旧,不由得心情激动,屈膝拜倒,欢呼千岁。

    他们或是转职为官,或是解甲归田,都已经除去了身上的戎装,换上了参与祭祀的礼服。从戎多年,除去战争在他们身上各处留下的伤痕以外,还有岁月催老的灰白发鬓,纵使欢呼高兴,也掩不去他们眼底的沧桑。
    瑞羽看着这些跟随她多年的将士,也心情激荡,目光从他们的脸上扫过,镇定一下,才张臂示意他们安静。
    欢呼声在她的示意下逐渐平息,就像她无数次统兵进行操练一样,所有麾下士兵都在等侯他们的主帅说话和下令。他们静立的姿势是如此挺拔,等侯军令的神态是如此警惕,准备奉命的表情是如此肃穆。
    一瞬间,她仿佛又回到了铁马金戈、转战千里的烽火岁月,听到了沙场厮杀和鼓角铮铮。那些追随她的旌旗所向而冲锋陷阵的袍泽,与她同生共死,荣辱相关,是她所有作为最坚实的后盾,更是支持她奋勇向前的砥柱。
    她给予了他们与军功相应的荣耀和财势,但仅仅用这些东西显然还不足以完全回报他们的热血与忠诚。
    她看着他们一张张满布战争遗痕的脸,心中一紧,上前几步,拱手高举,深深地弯下腰去,对他们行了一礼。广场上所有人,包括仪门楼上的天子和诸臣都没想到她突有此举,一齐呆住了。
    瑞羽深深地行完一礼,才起身缓缓地开口,“是你们用热血和汗水为这个国家保卫边疆,扫清流寇,让这天下能度过动荡不安的年代,迎来今日的太平和安乐,让这个国家的人民可以安心地务农读书,从商为匠。你们为这个国家所立的汗马功劳,我不会忘记,我的丈夫和儿女不会忘记,天下受你们庇佑安享太平的百姓,也不会忘记!”

第九十二章  长夜茫
            天子抬头注视着天边云霞,突然一笑,向虚空里轻声问道:“阿汝,我若想再见你一面,你肯吗?”
    
    返乡的将士按地域结成长蛇阵,队伍逶迤离去,瑞羽站在高台上,目送他们远离。
    她在这里告别的,不仅是她昔日的故属,亦是她过往的峥嵘岁月。
    那些让她甘愿为之不着红装着武装、千里转战、虽死不悔的东西,亦随着故属的离去而消散。
    这是她在陆上需要了结的最后一件事,从此以后,她终于可以放下背负了二十几年的重担,像秦望北所说的那样,活得任性一点,自私一点,轻松一点。
    风吹动她身上的素服,晴空下,她向来挺立坚定的身影,此时却显得瘦削,有一种令人惊心动魄的绰约姿仪,沉静、孤寂而冷漠。就好像她本来就已经显得贫瘠的感情,都在刚才送走这些故属的时候,最后一次释放,而后归于虚空。
    东应挥退随侍,近前柔声道:“阿汝,你这些故属离伍任官者不在少数,若是他们当官的本领和他们与敌作战一样勇猛,过不了多久就能得到升迁,也许有才能者还能入阁拜相,届时自然还能再会。”
    瑞羽不应他的话,转身回到英烈祠的正殿石碑之前,凝视着上面所刻的那些熟悉的名字,怔忡片刻,缓缓地褪下手腕间所戴的佛珠,放在供台的青莲玉灯足下。
    这串佛珠是她统兵之初,李太后怕她是女子之身,镇不住兵刀凶煞之气为她求来的随身之物,十余年来一直戴在她的手上,被她用来静心敛性,也是她从戎生涯的象征之一。如今她不再领兵征战,这串佛珠和李太后当年传给她的那些未言之意,她也该如数放下,不再纠缠了。
    放下佛珠,她再对石碑行了一礼,轻声道:“往后的日子我恐怕再不能亲自到你们灵前祭祀,就让这串佛珠作为证我诚心的信物长留于此,唯愿你们英灵无憾,早登极乐。”
    东应在一边看到她的举动,心头一惊,强笑道:“阿汝,我们回去吧。”
    瑞羽转身直视着他,道:“我已令人将仕明带了出来,不会再回宫了。”
    东应愕然,“你说什么?”
    “东应,今日分离,想来你也早有预料,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