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医缘 作者:淳汐澜(瀟湘vip2014.06.08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绣医缘 作者:淳汐澜(瀟湘vip2014.06.08完结)-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后笑望着皇帝,“皇上,您那时可是亲自对臣妾说过,王氏可是您亲自相中的媳妇,肥水可不能流外人田呢。”

    皇帝哈哈大笑,“皇后说得极是。所以姑母,朕只好对不住您了。”

    皇帝什么时候给人道过歉呀?虽说只是玩笑话,但福国大长公主仍是受宠若惊,也狠狠落了口气,“瞧皇上这话说得,皇上能不计较老身的冒失,已经对老身莫大的恩宠了。”

    福国大长公主也知道皇帝的心思了,她之所以能有今日的体面,也是帝后给的。他们之所以要给自己这份体面,也是因为她能说出帝后不好说也不方便说出来的话。

    上回拿国礼家礼堵太后的嘴,皇后虽然没有明着夸她,但这后来逢年过节宫里下来的赏赐可比往常多了不少,如今还恩惠到无夜身上。

    想到这里,福国大长公主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说:“锦绣虽说是大夫,但如今贵为王妃,为了天家的威严,哪还能动不动就给人看病的。就算锦绣同意,天家的威严也是不允许的。齐王妃,你也是帝王家的人,怎的还这么不懂规矩?”

    最高规格的聚会里,当着帝后众多勋贵命妇的面,公然被长辈指责,这可是比死了还要痛苦。齐王妃这口气堵着那个难受,不由泪眼汪汪地望着皇帝,她可是她的亲儿媳呀,怎能让外人这么指责?

    皇帝说:“顾炎为国捐躯,朝廷更要优抚顾炎遗孀。杨氏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为过。”

    齐王妃心里落了口气,好歹皇帝还给她挽了颜面。

    但齐王妃却误解了皇帝的意思,于是又画蛇添足地道:“父皇说得是。就因为顾老夫人是顾炎遗孀,顾老公爷又为国捐了躯,臣妾瞧着顾老夫人身子不好,精神也不济,臣妾瞧着也里也挺难受的。想来九嫂不会吝于给予为我大周捐躯的功臣遗孀医治吧?”

    锦绣很是无耐,实在不知该说齐王妃究竟是脑子有问题,还是皇帝眼光有问题,怎么就给齐王弄找了个这么个棒槌媳妇?

    这种场合下,白痴都知道要保持低调,追求四平八稳才是王道。

    哗众取宠只会惹来厌恶与议论,就怕说多了在帝后跟前被落了颜面,那几辈子的老脸都要搁干净。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习惯性地保持着沉默的。

    这时候,皇帝的主动垂问固然好,但仍是离不得一个“稳”字。

    说得少,错得便少,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但这齐王妃也不知是如何想的,皇帝难得地维护了她的颜面,还不肯收敛,非要顺着竿子爬,难道她不知道有些竿子是爬不得的?甚至会半路折断,摔死她?

    “冲着弟妹这话,我自然不能再吝啬这么点医术的。不过就劳烦冲弟妹替我搬张椅子,如何?”既然人家都欺负到门上了,再不反击,也就太软弱了。

    她身为王妃给外命妇看病,也还不算太过丢脸,但王妃身份亲自去搬椅子,可就丢脸丢大了。

    “毕竟顾老公爷可是我大周的功臣。冲弟妹亲自抬椅子,才更能表现出冲弟妹对顾老公爷遗孀一片慈悲之心。”

    齐王妃:“……”

    郑贵妃适时出来打圆场,先斥责了齐王妃两句,说她是人来疯,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场合,岂能像人来疯似地说笑玩闹?太不懂规矩了。

    齐王妃被骂了,也就有了台阶可下,再也不敢随意说话了。

    之后皇帝又与别的命妇们说了些话,众人一瞧,全是在朝堂上说得上话的一些官员女眷。至于小姑娘,倒是一个没有问及。看来在短时日内,是不打算给宗室子弟赐婚了。

    皇帝还特地恭喜了武定侯宋夫人,并赏赐了不少东西下去。又特地把开慧县主叫到跟前,说她与死去的庄淑公主长得颇像。

    皇帝哪会去关心臣子家生不生孩子之类的事,能在这种场合下问上两句,已经是对武定侯莫大的恩宠了。

    皇帝停留的并不久,露了个照面便离去了。

    接下来,皇后也称自己泛了,太子妃立马起身相扶,皇后摆摆手说让太子妃负责主持大局,她则回寝宫歇歇。

    席筵过了,皇帝也见了,也得了不少朝廷风向标,宗室女眷以及外命妇们哪还坐得住,纷纷借口告辞。她们要回去与自己的男人说今日的事儿呢。

    ……

    身为圣眷浓厚的武定侯府,能得帝后同时垂问的少夫人开慧县主以及武定侯府一时风光无俩。这回开慧县主高调怀孕,前往武定侯府送礼的也来了一长串。之后,怀孕后的开慧县主便消失在权贵交流圈中,只呆在家中安心养胎。

    古人,尤其是贵族圈子的人,是非常注重子嗣的。所以一般奶奶夫人们有了身子,都要安心呆在家中,就怕外出碰着或磕着,伤着了胎儿。

    冬暖身为锦绣身边的第一得力女护士,对孕育知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开慧县主呆在家中安心养胎一事非常的不赞同,“为了胎儿成长,孕妇就得多加散心才是,怎的还要一直呆在屋子里呢?连串个门都不成,不是说要保证心情良好么?都被束在家了,心情怎能好得起来?”

    锦绣笑着说:“站在大夫的角度,怕孕妇太劳累,所以少出门。并且,外头紫外线比较强,对胎儿会有不利的。如果不是经常外出是可以的。最好要有人陪同。”

    而站在迷信的角度,孕妇怀孕后阴火较旺,万一外出不小心碰着了某些正在修练的生灵,这些生灵会生气进而报复。因为生灵一但被孕妇碰上,会减少修为的。

    锦绣以前曾看到一则故事,一个孩子好端端的忽然不肯读书,家人试遍了所有办法,仍是不得其所,只好求助一位得道高僧。这位高僧后来掐指一算,算出了该孩子的母亲怀着该孩子的时候,经常碰触一颗柳树,而这颗柳树正在修练,本来就要修成正果的,被这孕妇天长时久的触摸,修为倒退,也就无法修成正果,自然大怒,所以报应就报在这孩子身上。

    甭管这事儿是真是假,但古人怀孕后确实不允许随意外出的,一来也是出于保护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是迷信的说法了。

    锦绣身为大夫,自然不信这些的,但这世上,既然有了因果报应之说,那么证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有一定道理的。

    过了上元节后不久,各名门贵胄也渐渐倾于平静,不再像赶集一样这家作客那家宴客的。但锦绣仍是没有得到空闲,因为来找她看病的人实在太多了。

    这些人的病情也比较复杂,太医们也没有把握医治好,内腑方面的病锦绣倒可以推给太医等人,但一些非得动用外科手术的,锦绣也没法子仗着王妃的身份推掉。这些人大都是皇亲贵胄,就算身份不够格,也是由身份够格的人来说情。

    特别是太医院那拨人,但凡遇上拿不定主意的都要来找锦绣。

    刚开始锦绣也只是客串一下。久而久之,锦绣几乎把太医院当成自己上班的地点了。每日里都要去太医院报告,不然一整天都会心神不宁。

    刚开始锦绣还有几分为难的,不过赵九凌公开表示支持她,还说“医术都是从摸索中进步的”,只要不累着自己,就让她放手大胆去试。

    有了赵九凌的支持,锦绣这才正式公开给人看病,但都是与太医们一道会诊。

    刚开始赵九凌还特别的不理解,“为什么非要与太医一道会诊呢?那些病我瞧了,都是你最拿手的。自己闷声赚大钱,多好。”锦绣啼笑皆非,看来户部当差,让这货也钻钱眼里去了。

    她解释:“我现在可是王妃呀,王妃还缺钱花么?行医不过是为了打发时间,以及继续精益求精。再则,太医们也都有一身本事的。从他们身上,我也会学到好些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我觉得,自从与他们一道会诊,我的技术又提高了不少呢。”

    赵九凌说:“可这样一来,这病人给的诊金,就有一大半流入那群老东西腰包里了。”尽管他不差银子,可也替她心疼。

    锦绣失笑,“亏你还是王爷呢,王爷不都视金钱如粪土么?怎么也掉钱眼去了。”

    赵九凌古胴色的俊脸微微泛红,他当然视金钱如粪土来着,可架不住父皇隔三贫五地把他叫进宫中,天天耳提面命地问他怎么不让媳妇亲自开一间像宣府那样的医辽机构。他怎么好意思对自己的妻子说,朝廷缺钱缺得厉害,已经无法支撑边军的日用给耗。

    宣府医疗机构成功运作,据那边的户部官员禀报,专靠医疗机构挣的银子,已经勉强能够支撑宣府五万边军的军饷供给,大大缓解了宣府户部艰及朝廷的压力。张文英甚至还在折子里恳求,若是女神医坐镇宣府医馆,相信挣的银子还要多出十倍。

    赵九凌不敢告诉自己的妻子,她已经被见钱眼开的户部官员们甚至父皇当作大周朝的摇钱树了。现在都跑来动员他,让他赶紧让妻子在京城成立医馆,与太医院的御医们,像宣府那样运作起来,专门给各世家勋贵皇亲国戚看病,再与朝廷进行五五分账,好缓解国库压力。

    赵九凌更不敢告诉自己的妻子,那些勋贵名门们过着穷奢极欲的日子,还有那些宗室子弟,一个个不务正业,居然学成那些纨绔子,溜街逗狗不说,还斗起富来,想着那白花花的银子连丝响声儿都没就花进别人腰包。父皇真恨不得他们屁股生浓,脚下生疮,肚子里长块肿瘤,然后让他的媳妇亲自去医治,再漫天要价,他再来个五五分成。总比一文钱不收好吧?

    事关天家尊严,这些话赵九凌无论如何都不好说出口的,只好先试探性地问锦绣:“有兴趣在京里成立像宣府那样的医疗机构?”

    锦绣讶然:“我也想呀,但我怕会被人说闲话的。”京里的富人真是多呀,但富人惜命的很,小病小痛的都要找太医,给大把的银子。甚至那些大富之家每隔半个月就会请用惯了的太医去诊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