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了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经历了战争-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直到9月,陆宾终于打电话说他实在没有办法找到借口再拖延了,因为要我去任军官的部队申请书都已经在他的办公桌上堆了起来。“也不知道他们那里得到的消息!”陆宾到军官宿舍来找我,“我说你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后来说你已经被安排了,可是他们的申请书照样一份接一份的递上来,还有人到处长甚至到副司令那里去说要你过去。”他拍拍我的肩,“你的名声实在是有够响亮的!”
  我只好苦笑,对于一个新部队来说,有一个曾全程参加过罗马战争的实战军官,对部队的战斗力是一个有力的保证。这也是军官的价值所在,并不是我名声响亮,而是我这样的军官实在不多,对于这些新建的部队有着相当强的吸引力。
  “那……你就帮我安排一下吧!”最后我说。
  陆宾把三份申请书摊在我面前,让我自己挑。一个是去新建的坦克师担任突击队指挥官,第二个是去新兵训练营担任战术教官,第三个是东丹岛的守备装甲部队战术指挥官。第一个职位和我以前干的差不多,但是我知道由于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危险应该会更大才对。第二个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第三个倒是可以考虑,关键是陆宾在旁边随口的一句玩笑让我下了这个决定,“以后结婚的话蜜月到东丹岛就很简单了……”
  后面的事很顺利,陆宾让我进入113装甲步兵师,我的军衔晋升为上校,担任第二团的团长,10月到部队报到。
  离开上海的那天,慧到码头送我,我们在码头上旁若无人的拥吻。我的感觉是心痛,非常的心痛,感到非常的舍不得离开,不是我不再适应军队,而是我怀里这个女孩让我不舍。
  10月3日,我坐运兵船到达东丹岛培西港。培西刚被我军攻占不久,由于海军的炮轰,城里的居民伤亡惨重,据说本来有60万人口,现在只剩下十万多人,物质损失更是十分巨大。培西本来是埃及人在东丹岛统治期间建造的城市,963年埃及军队在东丹岛海战中失败,随即登陆的罗马人占领该城,随后又统治了这个城市将近1000年。也由于这一原因,城内既有罗马人也有埃及人。就我所看到的,以埃及人为多。他们对我军相当友好,也许是因为罗马政权对当地的埃及人来说始终是个外来统治者,所以他们把我们当成解放军,对我军的占领相当合作。
  到达培西城中心的东丹岛三军联合司令部,我找到113装甲步兵师的接待处,接待的军官是个叫杨纯的年轻中尉,他当即安排了一辆车,并且亲自送我到部队的驻地。
  路上,我向他打听部队的情况,他很热心的作了些说明,也告诉我东丹岛目前的军事状况。
  东丹岛是个不大的岛,岛上有两个城市,西边的是首府培西,东边的是比萨,这两个都是港口城市,中间有一座叫做恺撒的山分隔开两个城市,据说是为了纪念罗马军队在970年在此聚歼埃及军队而得名的。
  我军自东丹岛西部毗邻培西的诺瓦海滩登陆后,立即向内陆发展,在海军的配合炮击下,很快就消灭了培西不多的罗马驻军,并击溃了从比萨派来的罗马军队的一次反击,随即就向东进逼恺撒山。
  但是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6月里比萨所剩不多的罗马驻军忽然收到了希腊的直接支援。希腊向比萨提供了3个步兵师的装备,于是罗马人立即在当地进行了征兵,拼凑了三个满员的步兵师。靠这三个新建步兵师的兵力,他们熬过了我军对比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希腊人随后派出一支特混舰队,运输了两个师的海军陆战队在恺撒山登陆,并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截断了围攻比萨部队的退路。我军随后对东部发起的多次进攻都被希腊人击退,罗马人乘机发动反攻,在比萨城外陷入包围的我军三个坦克师虽然浴血奋战,还是由于寡不敌众而遭到消灭。累计伤亡在3万人左右,是我军自成都保卫战以来未有的大败。这一消息被严密的封锁,军部向东丹岛大量增兵,就是为了要攻破恺撒山希腊军队设置的防线,进一步攻下整个东丹岛。
  “现在罗马在比萨还有多少人?”我问道。
  “大概6个师,其中2个是新建的,战斗力比较弱,另四个接受希腊援助后装备加强了很多,而且都曾对抗过我军的进攻,战斗力相当强。”
  “希腊人又有多少呢?”
  “希腊人经过增兵,目前大约4个师左右,其中2个师是海军陆站队,还有2个是装甲步兵师,装备精良,而且阵地非常坚固。希腊人的士气和训练也非常好,这一点是罗马军队不能比的,罗马人都意识到战争已经打输了,他们的训练也一般,基本都是从战斗中直接获取战斗经验。”
  我长叹了一声,看来我想象中“快乐的东丹岛蜜月”还遥遥无期,眼前的任务是怎样应付这个局势,尤其是希腊人。之前我从未与希腊人交过手,但是根据其他与希腊登陆部队交过手的兄弟部队的经验,希腊人作战非常勇猛顽强,是一个相当棘手的对手。
  “我们到了!”杨纯一边叫着,一边努力让吉普车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能够尽量平稳的行驶。我抬眼看去,只看到前方的山头上有一大片的军用帐篷和散布其间的各种车辆。
  我到了!我的战争生涯在中断半年多以后又将重新开始,但是面临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十章
 
  去年有一部叫做《天降灾祸》的电影公映以后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电影里讲的是罗马战争中有一个连的士兵受命去攻击希腊人在恺撒山的阵地,任务进行到一半才发现他们是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以掩护真正的主力,该连遭到了希腊人强大火力的压制,最后仅剩3名士兵活了下来。争议的焦点是当时士兵们发现自己是作为弃子存在,因而对司令部的命令拒绝执行,并自行撤退,有人说这反映了军队的灭绝人性,还有士兵对于这种冷酷命令的反抗。报上为这个很热闹了一阵,各方面都对此做了争论。
  我也看了那部电影,且不说这个电影的故事是否真实,我只想说,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有这样的单位,我会立即命令枪毙那些逃兵。军队是以纪律存在的,如果认为任务不可能就可以自作主张撤退,军队就不是军队,战争也变成了儿戏。还有,1870年我国的军队是非常勇敢的,电影里表现士兵们在敌人优势火力下的动摇是对无数烈士的歪曲和侮辱。我亲眼所见到的是,即使初次参战的部队也表现出非常的沉着和冷静,并不存在如电影里出现的那种混乱和溃散的情况。
  恺撒山战役我参加了,当时的情况是我们用9个师(4个装甲步兵师5个坦克师)在海面舰队的舰炮支援下向希腊人的四个师(2个海军陆战队师和2个装甲步兵师)发动进攻。我所在的113师作为次攻部队,担任的是巩固夺得的阵地并抵御敌人的反击。
  那是1870年的11月22日,东丹岛地处热带,完全没有一点寒冷的感觉,我们都只穿着单衣,进入出击阵地。晚上7点收到总攻击命令,接下来就听到舰炮震耳欲聋的炮声,看着山上希腊人的阵地腾起的阵阵火光,7点20分炮火准备完成,第3、第12近卫坦克师分别从恺撒山的南北两个方向开始向山头发起攻击,我们就跟在他们后面。
  希腊人的抵抗十分激烈。我经历了西大陆上几乎所有的战役,但是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敌人。希腊人装备比罗马人要好得多,他们有足够的装甲车辆和构筑良好的阵地系统让他们可以进行机动防御,从而保持有秩序和层次的反击。我带着我的人在第三近卫坦克师的后面,沿途收容伤兵,惊异的发现伤亡远远超过我的预计。希腊人的殊死战斗精神让人钦佩:他们以10~12人为单位,依托构筑的工事用相当准确的火力向我军射击,即使在主阵地被摧毁和占领的情况下也不慌乱,而是非常沉着的继续战斗,面对我军的优势兵力也不惊慌,每个士兵都是死战到底,我一路上竟没有收容到任何战俘,希腊人的决死精神实在让人佩服。不过对于那些初次参战的士兵来说,遇到这样强悍的敌人实在是种可怕的经历,他们中有许多人就此再也没有下一次的战斗了。
  经过2天的殊死战斗,第三近卫坦克师伤亡过半撤退去补充,113装甲步兵师就变为恺撒山南麓的主要力量,而我的2团作为本师主要作战力量,处在阵地的最前沿,正好是个打头阵的角色。好在坦克师总算攻下一个山头,所以我们打的还是比较乘手的防御战。
  当时的情况非常紧张:希腊人在初期指挥的混乱状态下逐渐恢复过来,开始反击。他们以非常猛烈的逆袭发起反击,甚至在一两处地方夺回了被我军占领的阵地。我的部队虽然有不少人有战斗经验,但由于是临时改变作战计划,所以只有一半人进入了阵地,随即就遭到了在恺撒山顶上希腊炮兵猛烈的炮轰。我的指挥所开始设在距离最前沿300米的一处碉堡内,到下午3点时被两发重磅炮弹直接命中,当时我正用望远镜观察敌人的阵地,听到炮弹的啸叫后立即卧倒,总算没有被四处飞溅的弹片和碎石击中,但我的副团长陆珲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被一片弹片削去了半个脑袋。我的团部被这两发炮弹干掉了一半人,而这仅仅只是连续5天的噩梦的开始而已。
  我们在希腊人猛烈的炮火下抢修工事,到第二天终于稳住了战线。当天晚上希腊海军陆战队第二师向我们发起猛烈的冲锋,我只看到一大片穿着蓝色迷彩的身影向我们猛扑而来,随即各处火力点开始发射,当场撂倒了一大片,但是后面更多的人更猛地冲上前来,伴随着的是希腊制捷哈特II型突击步枪发射时特有的“哐哐”声和猛烈的火力。这些希腊人完全不顾及自身的伤亡,就这样猛冲猛杀向我们的阵地,。幸好我及时呼叫了海军的支援火力,终于在舰队重炮的猛烈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