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了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经历了战争-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看着两人一脸尴尬站在那里的呆样,我倒觉得有点好笑。
  “走吧,我会抽空看你们的报告。”我低下头,按了下桌上的铃,然后继续处理堆在我桌上的大堆文件。门外的沈海听到铃声打开了门,让一脸尴尬的两个Ayooyoo集团高层人员灰溜溜的退了出去。
  “西线的希腊人发动的‘末日攻势’失败的消息不久后传来,之前趾高气扬了好几天的希腊联络官罗耶上校好象被谁放了气,一下子没有了神采。司令部立即控制了消息,不让这个消息传到前线去。
  希腊的战败与其说是中国人成功的做了一次陆海空协同,倒不如说是因为希腊人漏算了自己海军的失败。战前的计划书上这个时候的大东洋东部海域应该牢牢控制在希腊海军手中的,但是一次该死的‘亚述湾战役’在两天里就把三个国家数百万人几年的准备都给摧毁了。希腊人在西线节节战败,退守温泉关,他们原先预备的准备对中国发起攻击的战略预备队都被抽调去抵挡钱隆在西线的猛攻了。正面的攻势依然是僵持,但是没有西线的策应,想要依靠这样正面仰攻拿下中国人防守严密的凯尔特山防线,无论是谁都知道是个幻梦而已。而中国人现在拿到了制海权,他们在东大陆的军队每天都在得到从他们西大陆本土来的源源不断的加强,这是在前线的每个美国军人都有切身体会的——根据当时的报告,中国人的火力在1月中旬时比1月初加强了50%,他们空军的出勤率也大大提高了,天空基本上被控制在中国人手中。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继续维持这样一个旷日持久的攻势有什么必要么?前线每天都有美国人在哀号着死去,中国人在他们的名将柳平将军率领下,团结的仿佛是一个人,他们的防线根本无隙可乘。我们只是在每天白白浪费美国纳税人的金钱和美国士兵的生命而已。
  1月22日,中国人发起了反击,包围了了第33师。在经历了24小时的激战后,中国人拒绝了33师余部投降的请求,他们残酷的用铺天盖地的炮击将这个师剩下的所有人——包括伤员、非战斗人员——全部化为乌有。为了这个,司令部向中国人发起了交涉,要求他们按国际战争法则办事,但是中国人却指责第33师的部队曾袭击过中国人的医疗队,并将该医疗队的全部成员杀死。中国人自称是为了报复才这样做的,并宣称第42师也有同样的劣行,故而也将拒绝接受该师任何成员的投降——中国人用高音喇叭每天在战线上播放这个通告,第42师当即有1/3的人提出调职要求。这个师此前参与过多次战役,是以作战顽强著称的部队,如今却在中国的心理威吓下土崩瓦解。而这只是我们士兵动摇的一个缩影而已。在北线靠近祖鲁谷地一带的防线,每天都有数十名我们的士兵向中国人投降,他们大部分人是听到了中国人的广播或者拿到了中国人在前线上空所投下的成千上万的宣传材料,对战争的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才这样做的。
  我们也做了一些反宣传,但是基本不起作用。国内的反战呼声倒在逐日增加的伤亡和失败主义情绪中逐渐高涨起来。
  司令部里开始有些奇怪的声音响起,认为战争已经打输了,我们应该在没有损失领土的情况下和中国人谈和。1月29日,议员罗杰斯所提出的与中国人单独媾和的提案在议会以78票对42票被否决,但是这样的消息无疑的只会增加中国方面的士气而已。”
  以上文字摘自美国前陆军司令、巴比伦战役总指挥德里欧?凯文的回忆录《东大陆总动员:真正的战争》第十二章《转捩点》。
  
 
 
 
  
第三卷第二次东大陆战争第十九章
 
  朱良国常说:“打狗要追着打,打到死为止,打人就不可以这样,应该是往死里打,不给他逃走的机会。”他也常常嘲笑巴比伦司令部的指挥能力,说他们“只有镇压自己国内老百姓的能力”,这话是有所指的。1881年2月以后,巴比伦国内反战反饥饿的呼声日益高涨,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使很多巴比伦人放弃了虚无的民族主义观点,毕竟巴比伦沙漠以西的地带并不是巴比伦自古以来的势力范围,放弃与否他们并不看重,倒是眼前黑暗的日子究竟什么时候是个头让他们十分关心。
  各城市的反战风潮迫使巴比伦政府采取暴力手段镇压,他们调集了一些后备部队进城,采取了诸如戒严、军管之类的措施,好几个地方还发生了流血事件。依靠重兵弹压好不容易把国内的不同呼声压了下去以后,巴比伦政府重新回到战场态势上来,这才发现大势不妙。巴比伦仿佛一个并不高明的牌手,在前期他已经出尽了所有的王牌,到1881年2月底的时候终于陷入了无牌可出的困境。
  这个时候的巴比伦以一个摇摇欲坠的财政状况支撑着一支人数将近七百万的庞大军队,政府主要是靠借贷和发行债券在过日子。持续了半年的攻势把巴比伦人在战前准备的物资和兵力消耗殆尽,到这个时候,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强弩之末了。根据当时巴比伦国防部的报告,截止1881年2月,巴比伦在前期的战争中伤亡总计超过一百万,其主力部队损耗之重,已经不能保持第一线部队的战斗力了。钱隆对希腊本土的攻势迫使希腊人动用战略预备力量进行防御作战,无法再顾及对巴比伦方面的协助。巴比伦军队在和朱良国南方集群连绵不断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而没有办法得到充分的补充,巴比伦军队到2月中旬就已经没有进攻的后劲,不久就开始被迫转入防御。
  相对于陷入困境的巴比伦人,朱良国的优势却越来越明显。在1月以前的苦战中,朱良国的部队损失不小,但是在恢复了海上运输以后,大量的补给从西大陆运到,人员、物资……一切需要的东西到手以后,配合朱良国那支久经沙场的部队,南方集群的战斗力高涨起来,在巴比伦人无力进攻的时候,朱良国摆开了架势,终于是轮到他动手了。这条在之前的战役中以善于虚张声势攻敌不备的“沙漠响尾蛇”终于正式出手,其毒牙令巴比伦人为之胆寒不已。虽然钱隆严禁各战线擅自出击,但是在3月初,朱良国在自己的战线上一连做了好几个机动,把巴比伦人的前线配置打得千疮百孔,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这时候的巴比伦人用“畏敌如虎”来形容也不过分,有许多新上战场的单位在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以前就自发后退,始终与中国军队保持距离,不敢或者很少与中国军队发生火力接触。尤其在朱良国以果断的决心和强大的火力吃掉了巴比伦前线用做支点的几个老牌部队(诸如第5机械化步兵师、第九主战步兵师等等)以后,巴比伦人对中国人已经是望风披靡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互相壮胆,而当敌人真正袭来的时候,就仿佛一群受惊的羚羊,在狮子扑来时只会惊慌的逃窜而已。
  1881年3月3日,各方面的指挥官在圣雷吉斯开会,决定下一步的战略。
  “我方情况报告:
  我们已经摆脱了被赶下海的噩梦,从西大陆本土运来的补给正源源不断的到达,充分掌握制海权的好处完全显露出来。补给问题至少在目前已经不是问题了,从西大陆运来的约二十万人已经补充入在前期战事中人员损失严重的部队,我军人数重又回到1880年9月前的水平,而且部队经过实战的洗礼,战斗力更胜往昔。战场上我们已经扭转了被围攻的不利态势:美国人在我北线部队的铁壁防御面前吃了大亏,现在得到了希腊人在西线失利的消息,士气消沉,事实上已经处于一种单方面停火的情况下了。巴比伦前段时期连番发起猛烈攻势,现在其主力损失惨重,余部已经精疲力竭,无力再战,虽然巴比伦军在东线依然保有数量巨大的部队,但是无论从战斗意志和装备水平都无法和我军相比,基本上无法对我军形成威胁。南线我们在凯尔特山防线顶住了希腊人历时两个多月的猛烈进攻,虽然部队伤亡比较大,但是能顶住就是胜利。钱隆的中央突击集团军在温泉关的攻势对希腊本土形成的巨大压力,迫使希腊人在希腊平原到墨比河一带保留重兵,防止我军突破。这样一来牵制了希腊军的主力无法展开,有利于我军在其他战场进行攻略。
  敌方情况报告:
  目前三国盟军处于到达临界点以后的僵硬状态。最有余力活动的大概是希腊,根据情报,他们尚约有70万兵力在希腊平原待命,而其全国总动员的话兵力还可再增加200~300万。其次是美国,第一线美军经过前期的连续战斗减员很大,目前尚有十五万人。美国本土兵力有五十万左右,但尚未宣布动员,动员后其总兵力可能可以达到200万~250万之间。最后的是巴比伦,巴比伦国内已经宣布动员,现在其总兵力约七百万,根据我们的情报人员报告,巴比伦国内政局不稳,经济十分萧条,庞大的军队支出对其国民经济的压力可以说十分致命。”
  以上是一个简报,摘自当时司令部内部印发的一个很薄的情况简介小册子。《中国战争史》上对当时各国的军力和经济情况有很透彻的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那上面的详细材料。
  我们当时掌握的情况没有现在的丰富,但是根据战场上的经验和自己战场的情况,最后得出了一样的结论,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反攻的机会,而反攻的对象,正是目前支撑得最为辛苦的巴比伦。
  对于巴比伦,多年的战争使我们已经对这个老对手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巴比伦是个有着浓重民族主义色彩,沉迷于过往荣誉而对现实世界有点认识不清的国家。巴比伦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在三国中是最差的,但人数是最多的。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却没有一个很好的指挥系统,其国防部的命令前后冲突,含混不清,许多时候是互相矛盾的,没有一个系统的指挥思想,用钱隆的话说就是:“听天由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