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了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经历了战争-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片废墟中崛起,一晃成为新兴工业城市。原来的废墟已经全部建成市区,还在原有基础上扩充了一倍多。当年整个乌尔的人口不到万人,而现在乌尔城的人口已经超过百万,是巴比伦平原北部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军事要冲,更是整个祖鲁谷地防务配置的中枢。
  我还特地去找了找1881年时我在乌尔的指挥所,但是找不到,那片地方现在已经是中国银行乌尔分行的所在地,高45层的银行大楼拔地而起,抢尽风头。虽然我很努力的寻找,但除了在银行门前的绿地中有一个很不显眼的写着“1881年6月,中国东大陆远征军曾在此设立作战指挥部”的标志以外,一点也找不到当年的遗迹了。
  攻击巴比伦城的战斗是在1881年7月12日开始的,那天在下雨,因为我始终记得我坐的装甲车开过泥泞时发出的“噗嗤噗嗤”的声音,还有就是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部队在雨幕和泥浆中跋涉。虽然在下雨,但天气还是很闷,远处在打雷,不时听到远远的隆隆雷声。在我们前方的第67、68两个主战坦克师正和巴比伦人交火,同样遥远的隆隆炮声传来,和雷声交织着,让人分不清其中的区别。
  车外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身着土黄色沙漠迷彩服的士兵们裹着雨衣,在夏天绿色的平原上走着。我看到一辆轻型坦克陷入了泥潭,一个中尉正指挥另一辆坦克去牵引它,几个士兵跑前跑后的张罗,不由想起罗马战争时的自己,那时也常常为这样的事伤脑筋,于是就想着要做高级军官,那时就不用再为这些事奔忙了。不过做了高级军官又怎样?现在的事情更多,有时真觉得还不如抱一把突击步枪在战场上冲杀来得精神爽利。
  进攻巴比伦城的战斗开始时很顺利,甚至比在乌尔还要顺利。第67主战坦克师在7月13日进入城市外围,巴比伦守军一触即溃,给我们造成麻烦的倒是因为战争而离开家园的数十万巴比伦难民,他们扶老携幼,用各种乱七八糟的车辆载着自己的家当向南方逃去,缓慢的人流和车流常常阻塞了交通。第68主战坦克师为了截断敌军退路,和难民争道,朝天开了几枪,立时就是哭声震天。第二天巴比伦电台还借题发挥,开始谴责“中国军队毫无人性的屠杀难民”,搞到最高军事法庭都派人来调查,虽然最后证明是子虚乌有的事,但在激烈的战斗中还要应付这种事情,不能不让人感到心烦。
  7月15日,攻城战斗开始激烈起来。我的指挥所设在离炮兵阵地不远的一片树林,成天就听到炮声和炮弹划破空气时发出的“咻咻”声。这时第二整编集团军已经投入战斗,巴比伦人也精锐尽出,依托城防工事拼命防守。当时我们的正面就是巴比伦的第9机械化步兵师,这个师是从南方阿卡德调来的,前身是巴比伦帝国的御林军,在巴比伦推翻帝制的时候,这个部队护卫着当时的巴比伦皇帝洛萨三世逃往南方,后来接受了改编,成为巴比伦政府军的一部分,但是该师始终保留原来巴比伦帝国御林军的军旗——巴比伦狮子旗。这个师战斗力强劲,尤以打防御战见长,师长是拉托德?米力克亚德将军,当时48岁,他是巴比伦军事学院1858年的毕业生,自1872年开始担任该师师长至今,是巴比伦军队中最有口碑的正统派高级军官之一。
  最先和巴比伦第9机械化步兵师交手的是第67主战坦克师,这个师在之前的战斗中一直所向披靡,一直到这一次战斗。据67主战坦克师的师长陈耀辉后来在一次私下谈话中提及这次战斗时说,“一开始就发觉不对劲,因为对面都看不到人,子弹倒在噼里啪啦打过来”,“巴比伦人的枪从来没有打得这么准过,前面四个连,一上午就有三个连长被打死了”,“他们的反坦克手简直神乎其技,我们的T80这么厚的装甲,一天就被干掉3辆”。
  第67师和巴比伦第9师僵持了2天,这段时间里第二整编集团军已经全线压上。于是第12近卫主战坦克师赶来援助第67师,又狠狠打了两天,依靠人数和炮火的优势才算把巴比伦第9师逼退了4公里,但是拉托德?米力克亚德阵脚丝毫不乱,继续顽强阻击。随着我军的伤亡数字不断上升,陈耀辉终于知道是遇到了难啃的骨头,于是打电话要求侧翼部队配合。
  这时处于他们侧翼的部队是第29主战坦克师,他们接到命令后投入侧翼攻击,但是进展也是一样的缓慢,拉托德的用兵十分精密,几乎每个士兵的战力都被他发挥到极致。第29主战坦克师的师长叫洪华成,因为部队进展缓慢,伤亡也相当大,为了鼓舞士气他身先士卒,亲自到最前线指挥作战,结果被巴比伦狙击手击中腹部,几乎丧命。
  其实当时拉托德的任务是拖住我军,掩护巴比伦政府顺利迁出巴比伦城。他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从7月15日到7月31日,巴比伦的战线只向后退了8公里,却造成了我方超过5000的伤亡,前线部队更是疲惫不堪。而且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巴比伦残兵败将得以有了喘息之机,他们重新编成,甚至还向我们发动了几次反扑
  8月2日,第二整编集团军的其他几个师发起突击,一举扫荡了巴比伦城的外围。8月3日,第15主战坦克师报告,其前锋部队已经可以遥遥望到巴比伦海水的波光,我立刻下令通报全军。这条消息一发布,各部队的士气大长。
  也就是在这天晚上,“霹雳”特种作战大队在蒋宾达的率领下乘着夜色,突入敌军后方,袭击了巴比伦国防部。
  
 
 
 
  
第三卷第二次东大陆战争第二十八章
 
  1881年的蒋宾达处在他的巅峰状态,那年他34岁,兼具旺盛精力和丰富作战经验,身为特种兵少将,在东大陆远征军中有着相当高的威望。他在第一次东大陆战争和第二次东大陆战争之间的5年里几乎一手重建了远征军的特种作战部队,这些部队在当时停火线一带与巴比伦武装分子之间发生了无数激烈战斗,在给后来的电影电视提供了大量题材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支经验丰富战法纯熟的特种部队。蒋宾达也曾指挥过几次正规作战,比如在1880年底到1881年初的凯尔特山地作战,战绩还是不错的。
  突袭巴比伦国防部的这个“落日行动”计划是他在7月31日向我提出的。当时我们和巴比伦第九机械化步兵师缠斗了将近3周,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而巴比伦军队抓紧这些时间调兵遣将,同时向巴比伦内地迅速转移各政府部门。我们在巴比伦的作战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的摧毁巴比伦政府的中枢机构,破坏巴比伦政府的正常运作,自然不能任由他们这样井井有条的撤退了。蒋宾达提出这样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是要打乱巴比伦人的指挥和部署。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踌躇,不过看他自信满满的样子,也就批准了。
  8月3日下午6点,蒋宾达带领56名队员,伪装成巴比伦第12机械化步兵师的士兵(该师当时也在巴比伦城担任防守,在与我军的战斗中伤亡惨重,在7月29日被击溃。伪装成这个师的缘故是因为这个师里有一个易洛魁团,士兵全由易洛魁族人组成*。而众所周知的,易洛魁人的长相和中国人是相当接近的。),分别乘坐2辆缴获的巴比伦“土拨鼠”装甲车(这种装甲车是巴比伦大量装备部队的运兵装甲车)和几辆巴比伦军队的破吉普,假称归队,成功的骗过了巴比伦的岗哨,进入敌区。他们在到达巴比伦国防部以后,开始时自称寻找第12机械化步兵师的军官,在巴比伦国防部外围四处查看,摸清了岗哨的分布。晚上8点许,巴比伦当时收容散兵的一个军官指示他们前往第12机械化步兵师的临时集结地,他们要求该军官指路,然后找了个没人地方把这个军官干掉,同时他们隐藏起来。好在当时巴比伦城被炸得一塌糊涂,要找个大点的废墟不成问题。
  晚上10点12分,行动发起。蒋宾达带领队员,在巴比伦国防部大楼北侧清除了几个岗哨之后,顺利摸入大楼,进入以后他们迅速动作,在各地点安放了炸药。当时的巴比伦国防部内一片忙碌,没人关心这几个易洛魁士兵在大楼里晃来晃去干些什么。他们在5分钟内就做好了全部的工作并撤出大楼,然后在300米外开始使用遥控器引爆炸药。
  首先要炸毁的是发电机房,巴比伦人在发电机的所在戒备森严,他们根本混不过去,于是蒋宾达在发电机房的上面安放了两联炸药,第一联炸毁地板后,第二联的高爆炸药就从地板的破洞中掉落,炸毁下面的发电机。炸毁了发电机,整个大楼立即陷入一片黑暗和混乱中,接着他们引爆了几个设在重要通道的炸药,这时巴比伦人已经知道遭到袭击,于是立即指挥各部门人员通过通道进行疏散。就在这一片黑暗中,挤满人的通道里又发生剧烈的爆炸,后果是谁也都想得到的。然后他们又装成前往援救的部队,冲进大楼,“排除可能有的炸弹和可疑分子”,在一片混乱之中,他们立即前往各重要部门,说是援救受困的人员,其实是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并进行进一步破坏。随着他们行动的展开,大楼内又发生多起爆炸,还有多名关键人物被打死,枪声四起。当时在大楼内的巴比伦人都知道有中国人混进来了,但在黑暗中谁也看不清,于是有些人开始精神崩溃,甚至拔出手枪乱射一气,这样的混乱又造成了不少巴比伦人伤亡。半小时后,正牌的巴比伦警卫队开始全面接管局面,整顿人群,并开始进行身份鉴别,而这个时候,蒋宾达和他的手下早就已经随着疏散的人群出了大楼,潜入了黑暗之中。第二天,根据事先约定的暗号,我军在他们指定的一个地点发起猛攻,然后他们伪装成巴比伦援军,把正在进行防御的巴比伦士兵从背后一一消灭。我军随后顺利夺得了阵地,成功与他们汇合。
  这次行动造成了巴比伦人83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高级军官,200多人受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