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了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经历了战争-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克·克钦和托拉达·莫古的死讯后,在得到我方保证其部下生命安全的承诺之后,决定放下武器投降。4月25日,修拉克·默桑在新罗马城宣布向我军投降,并在市政府大楼上挂起白旗。巴比伦流亡政府的一班人开始时与我们讨价还价,说他们将在不被作为战犯审判的前提下投降,但是还价尚未结束,军队已经先行投降了。这些高官们这才慌了手脚,巴比伦的“总统”乘坐一架美国派来的海军直升机,带着他的几名心腹想要逃往美国,但在途中被我军击落,机上人员全部当场死亡。剩下的也都是些无足轻重的人物了,他们很快就宣布投降,并向我军上缴了巴比伦政府的各种印信和文件。这一天是1883年4月26日,从一般名义上说,巴比伦国家在这一天算是正式灭亡了,但当天夜里,“妖狐”师里的一部分巴比伦死硬分子举行兵变,修拉克·默桑随即指挥部下配合我军将他们全部包围,到4月28日,这些死硬分子的头目在“霹雳”特种大队的一次奇袭中被击毙,这些人随之溃散,当天晚上,这次兵变就被彻底镇压下去了。由于这次兵变的头目依然使用巴比伦的国号和国旗,也有些人将他们作为巴比伦的延续,所以将巴比伦的灭亡时间放在4月28日。我不是历史学者,不知道这种事该按什么来区分,但是在陆军里,都认为巴比伦是在4月26日这一天被我们彻底消灭的。
  修拉克·默桑在后来的受降和缴械以及整编等各项事务上和我军相当配合,“妖狐”师在完成以上手续后被全体迁往设在那不勒斯的一个战俘营。1884年底,所有的21492名巴比伦战俘被全体遣散,也包括“妖狐”的所有官兵在内。这些人绝大部分都回到东大陆,也有一些没有回去,就留在西丹岛上,但是这种人非常之少,不超过200人。
  修拉克·默桑在战后没有受到审判,作为巴比伦五个王牌师中唯一幸存到战后的著名将领很受军方青睐,陆军曾邀请他出任军委总参谋部的高级官员,但是被他谢绝了。修拉克·默桑后来回到他的故乡东大陆的尼尼微,担任当地的巴比伦族自治委员会的主席。因为巴比伦政府是由于他的投降而覆灭的,巴比伦民族分子对他恨之入骨。1887年9月里的一天,修拉克·默桑在从市政府回家的路上遭巴比伦民族分子暗杀。
  
 
 
 
  
第三卷第二次东大陆战争第四十八章
 
  西丹岛的局势到5月底的时候已经完全安定下来了,我们肃清了所有流散的巴比伦人,维持了新罗马城和那不勒斯的治安。同时中部集群还要担任整个西丹岛的防卫任务,美国海军多次派舰队逼近西丹岛西海岸进行炮击,但是在我们的坚决还击和由西大陆逐渐延伸至西丹岛的防空圈掩护下,他们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小,到7月以后就没有再露过面。
  北京的政府在这段时间则在进行辩论,我们究竟是重新建立一个罗马政府,然后将西丹岛交还给新罗马政府,还是就此将西丹岛列入我国领土范围呢?罗马族人士倾向于前者,而华族议员则完全倒向后者,至于军方的意见,拥有西丹岛可以将对本土的防卫线向西推出1200公里,同时在大西洋上拥有一个真正的中心基地,这种诱惑是任何一个军队都不会放过的。更有一点,从西丹岛起飞的飞机可以直接轰炸美国本土,这意味着我们不用花费远渡重洋的巨大代价,并让随时处在危险中的航母编队去执行这种任务了。另外西丹岛石油开发的巨大经济利益也是非常的诱人,这对于缓解我国的对石油越来越大的渴求很有好处。1883年6月12日的议会投票中,议会以355票赞成对78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将西丹岛纳入中国领土的提案。
  在西丹岛的罗马居民对这个处理办法的看法是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因为“难道有其他的选择吗?”。我在那不勒斯的中部集群司令部里接见过当地的几个知名人士,其中那不勒斯的著名银行家杜丘安?加利文先生在6月12日公布投票结果时正在我的办公室里,老先生已经70多岁了,我记得他听到消息后沉默了良久,然后抬起头望了我一眼,用干瘪的声音说:“罗马总是牺牲品,无论谁赢。”他早年曾在中国北京大学留过学,这句话是用字正腔圆的华语说的,而当时他那深邃的蓝色眼睛和满头的白发至今依然依稀在我眼前。
  国内的经济界对西丹岛并入中国领土这个决定是一片欢呼,西丹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战后的经济活动中必然将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西丹岛的石油工业对于缺少石油资源的西大陆西海岸来说也是一针强心针,受伤的也许只有罗马的民族主义精神吧?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曾经的罗马、延续数千年的文明就此永远的随风而去了。
  西丹岛战役之后,中部集群的二十万大军就基本在西丹岛上闲荡。军委总参谋部有过一个计划打算再搞一次登陆,这次是要中部在美国的底特律附近登陆,占领底特律作为立足点,可以和在南方攻击美国边境的其他集群来个遥相呼应南北夹击——总参的人想象力总是很丰富。张见昕的一纸报告断送了这个很有创意的计划(据钱隆说,军委主席曾当面跟他说“我真的是很欣赏这个计划”),因为“大西洋海军力量要达到能够完全压制美国海军尚需要3~4年时间,同时还要投入约九百亿的资金用于添置必要的舰艇和装备”。现在谁也知道当时的军委在军事预算上是怎样的焦头烂额,所以军委一听说还要投入这么多钱,又不能马上见效,多有创意的计划也只能就此下马了。
  虽然登陆计划是下马了,但是中部集群却依然逗留在西丹岛上,据说是为了吸引美军的注意力,使其不能全力加强南部防线。这么做有一些作用,德里欧?凯文在《东大陆总动员:真正的战争》也承认,当时中部集群在西丹岛的存在,就仿佛一把利剑始终悬在美军最高指挥部的头上,使他们在布置南方防务的时候始终觉得背后的凉意。不过我始终怀疑,为了让美国人分兵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是不是值得让这样一支二十多万人装备齐全经验丰富的重兵游离于东大陆如火如荼的战事之外?而事实是,在第二次东大陆战争剩下的时间里,中部集群的主力没有离开过西丹岛一步。
  1883年的下半年,缺乏石油被严重削弱的希腊军队终于抵挡不住朱良国和钱隆从东西两路发起的钳形攻势,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一向以“东大陆第一强兵”著称的希腊军队被打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9月钱隆渡过墨比河攻陷马拉松,同月朱良国在东线击败最擅长丛林战的希腊第三近卫步兵师,越过了巴比伦森林。10月里柳平展开反击,雅典以北的希腊平原展开了一场大混战,中国东大陆远征军两个集群(中央集群和北部集群)的近四十五万人和希腊的最后一个重兵集团“首都防御配置”约四十万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这个被战史上称为“最波澜壮阔的一役”的战役持续了两个月,到12月中旬希腊平原上的战事以中国军队的完全胜利告终,希腊军队主力被击败溃逃。钱隆随即进兵雅典,雅典顿时一片恐慌,希腊政府紧急迁都海拉克雷亚。而同时“沙漠响尾蛇”朱良国在攻下了希腊东部的克诺索斯之后,在奥林匹亚平原又搅起漫天战云,希腊东战区指挥部调集他们当时还可以调动的全部兵力,与南部集群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当时的美国报纸上刊载的一幅著名漫画《搏斗》,画面上就是代表希腊的宙斯和代表南部集群的一条大蛇缠绕在一起殊死搏斗。
  到1884年元旦的时候,国内最悲观的人也会认为中国已经打胜了这一仗。这个月里东大陆远征军先后攻占希腊的首都雅典和东部重镇罗得斯,而在伤亡一百多万人后,希腊所有精锐兵团此时几乎已经消耗殆尽,只能做做困兽之斗了。而这时补充完整的柳平北部集群却又接替朱良国继续南下,犹如一把利刃,深深插入希腊的背心。2月柳平率领他在凯尔特山脉久经战事富于山地作战经验的部下一战攻陷了格力斯山脉东边的米利都,又越过天险格力斯山脉,沿途击溃希腊的几个山地特战师的阻截,4月里北方集群占领南方重镇迈锡尼,希腊领土被分成了两半,西部的特洛伊和海拉克雷亚隔着格力斯山脉遥望九百多公里外被南部集群包围着的东部孤城科林斯,这时全世界的人们都赫然发现,继巴比伦之后,希腊的太阳也已经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了。
  而这近一年的时间里,中部集群除了67、68两个主战坦克师被调往东大陆配合钱隆作战以外,所有的人员都在西丹岛上提前享受战后的和平。
  
 
 
 
  
第三卷第二次东大陆战争第四十九章
 
  面对希腊的迅速没落,美国人也感到唇亡齿寒。当我在西丹岛上以美国为假想敌举行多次军事演习的时候,美国人已经多次在波斯马德里与中国接触,谋求停止敌对状态的方法了。开始时的谈判是秘密举行的,很少人知道在每天的报纸和广播中痛骂对方的中美两国同时居然也在举行和平会谈。
  和平当然来之不易,战争一旦开始,想让它的脚步停下来也很难。美国人提出的和平条件开始时并不能打动中国政府将战事进行到底的意志。1883年底的时候,Ayooyoo集团还接到了大批武器的定单,以前在凯尔特山脉进行过H75突击步枪测试的瓦茨?让?杰法斯,由于那次“勇敢行为”,受到Ayooyoo集团高层的赏识,几年间已经被提拔到分公司经理的位置。他被委派到西丹岛,以其身为罗马族人的先天优势,得到了足够的人力和设备,在西丹岛开设了一个“Ayooyoo武器研发制造基地”。这个基地开设在离新罗马城100公里的森林中,占地三十多平方公里,里面各种生产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杰法斯多次邀请中部集群的官兵前往参观,请他们提出对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