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立志传- 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路完成后使中国从南方获得外国援助的线路将又增一条,而多一条就多一份保障。

各地城市的改造也是军备的一部分,中国的建筑物多为木质,且空间排列极为紧密,如四川省内的重庆、万县等经济发达地区,若遇到空袭或炮击必将引发大规模火灾。

海军三艘战列巡洋舰的预算被撤销后,陆军建设这块资金变的极为充裕,部分军工厂得到全面升级。

按照美国政府的计划,他们将用十年时间将中国陆军从德国的影响下解放出来。

中国空军、海军都深受美国的影响,但是中国陆军却越来越像德国人了,在德国人指导下中国国防部建立了总参谋部,帮助完善了国防军系统的不足之处,陆军教官的职位被越来越多的廉价的德国教官取代。

23年来华的德国人仅有200余人,主要是德国援华的技术人员。24年上半年这个数字翻了20倍,其中有近3000名德国士官来到华为中国陆军部服务,他们对美国退役士官构成巨大的危险。很多美国退役军官都会选择来中国担任某个顾问职位,因为中国人能支付给他们极为可观的报酬。对于德国人来说这些报酬对他们的诱惑更大。

美国顾问总是抱怨在华的德国军人太多。

在中国陆军基层,德国教官能比美国教官能获得更多的尊敬

中国军界日、德士官生都位居高位,其次是南京、保定士官生,最后才轮到留美士官生。

中国部长吴佩孚是亲德派,总参谋长蒋百里留德,并且德国军队短暂服役,除此还有张孝准等,这一批留德军官基本上都担任师以上职务,其次就是留日士官生,如杨洪森、蔡锷、李烈钧、熊克武等在军政两界都身居要职,南京、保定士官生是中国军队的中坚力量,留美的士官生中担任师一级指挥员的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军队中还有一帮子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经过多少正规军事学习,在战场从小兵或亲兵一步步爬上来,他们中有不少人担任师或旅一级指挥员,不过这此人通常都带着强烈民族主义倾向。

美国对中国陆军的影响实在有限,美国军械也曾被中国陆军大批引进,不过双方在生产线、技术转让未能谈拢,导致“美械师”后劲不足,最终被“德械师”完全取代。

“德械师”成为中国陆军“精锐”的代名词,但中国“德械师”完全达到德国顾问要求的只有近卫军数十个师团,中国国防军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德械师”还需要一段时间。

中国加强军备让远东的空气骤然紧张,西方国家想知道如此强大的中国陆军要对付谁?日本,还是他们英、法。美国政府在英、法的要求下,对中国发出建议,要求削减军费开支,自觉的维护战后和平。

双方谈判的结果是,杨洪森通过削减了陆军的预算,换取了英、美国对华出口的限制。

杨洪森将重点移至军事工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强了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发工作。

1925年的军费预算较1924年有大幅下降,仅占财政收入的35%。

这使得在华极度活跃的美国军火商慢慢地沉寂了下来。

柯立芝竞选总统带领着美国进入了繁荣的柯立芝时代,繁荣景象同样出现在了中国两江地区。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人口增涨迅速。

上海租界方面最新公布的人口数据为155万人,除了大批进入租界的中国人,上海的外国人也在增长。

俄国居民最多达到了3。65万人,日本人约1。83万人,德国、美国分别排在第三、第四。

虽然中、日关系时好时坏,但对于破产的日本人来说,上海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离本土较近。

日租界因为在美、英、法的共同管理下,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发展,日式的木棚逐渐被欧式公寓所代替。虽然名义是这里还是日租界,但是日本无法对租界行使任何管理权,这是美、英、法基于上海的稳定磋商的最终结果,这结果容不得日本人半分还价。

   第七章 七国就制裁北朝

上海是中国对外的重要窗口,中国国内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得上海经济空前繁荣,成为了让世界著目的国际大都市。

上海未来的地位自然也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杨洪森想收回租界可不是一天、二天了。

美国人这边还比较好说话,但要说服英、法却不那么容易。上海在未来肯定要交给中国人,但是对于他们说能拖一年算一年,能拖十年算十年。

对于上海日本租界的收回问题,美、英、法都反对,对于现在模式他们认为很好,非常好。

经过九国共同协商,日本租界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共同租界日本社区,而这个社区由各国共同管理,为了给中国一点面子,他们允许让出两个席位给华人。

日本对此没有异议,他们现在有求于西方,而于上海这块租界越来越像是一块鸡肋。

虽然他能作为进攻中国的跳板,但是他离中国实在太近,太近了。

向上海租界增兵这种事想都不要想,到时候美、英、法会坚决反对。至于保护侨民这种借口,中国人已经用烂,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更重要的是现在找茬不合适宜。

租界没有收回之前,黑帮永远是政府最亲密的伙伴。

黄金荣这位上海皇帝随着地位的稳固,进取心慢慢地被消磨,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转到了享乐上。

他可有没有杜月笙、张啸林扩张海外势力的雄心壮志。

“洪门”在北美、东南亚的分部得到了国府大力支持后,社团力量者到空前发展。青帮势力则以上海为大本营,顺利进入香港、澳门、台湾、美国东南部以及北部非洲。

除日本之外,只要亚洲有什么风吹草动,杨洪森总是能在第一时间知晓。

上海除了庞大的中国帮派外,还有日本黑社团组织以及俄国黑帮,俄国黑帮是由一群沙俄军官组织建立的,人数虽然小却十分团结,他们并不惹事生非,永远站在中立的力场,向中、日两方提供武器和情报wωw奇書网,收取一些廉价的咨询费用。

俄国在上海人数从大革命后就一直增长,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进出不需要护照,只要带双皮鞋和毯子就行了。

列宁去世后,苏俄国内进行了一场权力上的斗争,这对苏俄国内形势多少有一些影响。

大批的俄国公民进入中国,而他们远东之行的第一站,往往会选择上海。

他们在上海成为了一群无国籍的居住者,在上海有没有国籍并不重要,只要你知道自己是××国人就行了。

新疆中俄边境数十万原俄国公民正准备进行中国,在东北已经有数万原俄国公民安家落户,甚至入了中国国籍,对于这些叛逃者俄国政府没有空安置,所以他们会被直接扔到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里反思己过。

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等共和国经济落后,而那些散落的沙俄匪帮流窜于边境线和广大的山区。

美、英、法私下为他们提供支持,国府方面通过第三渠道为他们提供有限的支持。

阿富汗成为国府在中亚的重要的合作伙伴。

英国曾入侵阿富汗期间,国府向阿政府提供了至少3万枝步枪,500挺机枪,200门火炮,上亿发子弹,甚至还直接派退役军官为阿政府效力。1921年11月22日阿富汗与英国签订停战协议。

1922年至于1924年国府向阿政府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贷款。

阿富汗打赢了反对英国入侵的战场,重新获得了独立,但在国际上却空前的孤立。不过他们与中国邻帮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关系,他们贸易上的主要伙伴就是中国,他们的主要外汇收入来自出口铁、铜矿。

中国在阿富汗有大量的援建设施,而阿富汗大部分矿产的开采权也都落入了中国人手中。

阿富汗成为了中国商品流入中亚的中转站,双方的贸易额正在逐年的增长。

俄国中亚的动荡让英国逐渐改变了对阿富汗态度,他们想借阿富汗作为沙俄匪帮的反攻基地。

阿政府予以拒绝,并且加强了同苏俄政府的关系。

阿政府希望借借苏军之手铲除北部的沙俄匪帮,苏俄红军曾派兵进入阿北部围剿沙俄匪帮,结果损失惨重,连师长都被人给狙击了。由于阿北部复杂的地形苏俄红军吃了不少亏,莫斯科方面愿意帮助阿政府发展经济,提供军事援助,帮助他们围剿国内的土匪。

接受了,为此,阿政府每年可吃英、中、俄三份援助。

俄罗斯的基督教文化与中亚少数民族的伊斯兰文化有着根本性冲突,这种冲突直接体现在中央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上,而执行者不懂得对政策进行变通,这才是更糟糕的事。

莫斯科的领导人们当然知道中亚发生的事,但是这些权力中心的领导人此时没有精力去过问这些事,他们要推选了一个能代表苏俄新时代的新领导人。

谁将是未来苏俄新领导杨洪森很清楚。

杨洪森在中亚给苏俄制造的小麻烦困扰不了约瑟夫太长的时间,这一点杨洪森清楚,那些中亚人根本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他们根本没有实力挑战这位俄国的新领导人。

制造混乱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哈萨克斯坦的石油。

最近几年中石化在苏俄的石油拓展迅速,但这一些石油项目无一例外的都是合作,

而现在中石化独立开采石油的实力了,不过他的英、美的合作伙伴就如同膏药一样黏着你。

“这块蛋糕你们一个人吃不下,朋友之间应当共同分享。”

开发中亚的石油就必须算他们一份,否则他们就必定将事情搅黄,实际上他们有这种能量。

当杨洪森准备开发中亚石油的时候,他们就自动找上了门。

“朋友,我们相信你的眼光,一直如此。”

英、美在俄的石油开始都是由杨洪森牵头,虽然英、美政府都不承认苏俄的外交地位,并且对中、俄建交大加指责,只有分利润的时候他们才对杨洪森加以称赞,杨洪森讨厌这些吸血鬼。

俄国在英、美石油商的帮助下,成为石油家庭中的一位重要成员。莫斯科方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