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农家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悠然农家女-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穿过一片田埂,便走到了沙河岸边,两岸栽满了榆树、桑树和垂杨柳。李进将毡条铺了,食盒打开,邀请候押司和安木大郎三人坐下,他则是领着其他人坐在了另一张毡条上。

“铭哥跟着先生读书,也算上大郎的师兄弟,一起过来坐吧。”候押司笑道。李进连称不敢,直到候押司佯装要发怒才千恩万谢的让铭哥过来坐。

安木见到候押司虽然表面上高兴,可却是一杯一杯的饮茶,时不时叹口气,便问道:“大父,您是有什么心事吗?不如说出来,也好排解排解。”

候押司闻言叹了口气,又往嘴里灌了一口茶,竟是以茶代酒,喝出一分愁索的滋味来,“你这孩子,倒是乖巧,竟看出大父有心事。不瞒你讲,大父啊……还真是有一门心事。现今县里乱成一锅粥,且宰一已之力无法弹压,时时要往州府里行公文请人。几天下来,州里录事参军已经下来三次了。”

“还是为了杀牛一案?”安木吃了一荚盐浸毛豆后问道。

候押司点点头,赞许的看着安木,“就是为此案,依大父之见,魏县尉怕是在县里呆不了多久。八成就在这一两月间,就有令牌来檄他往别处任职。”

“那魏县尉走了,不是对咱家有好处吗?大父为何又愁?”安木想了想后觉得对自家没有任何损失,便又问道。

“你呀,终是不懂这里面的道道,”候押司往左右看了一看,见到四野没什么人出现,“魏县尉一走,县里必定要有人代政主事,这人应是张文学。张文学此人奸滑俱全,又久在沈丘为官,懂得这官吏里头相争的门道,大父只怕斗不过他,将来不免要吃亏。”

安木前世毕竟是助教,不懂这政治上的你来我往,闻听此言便怔怔的看着候押司发呆。

候押司微微一笑,抚了抚安木被风吹乱的双丫髻,“你这丫头,愁甚愁?万事有大父在,纵是大父抗不住了,还有苦涯先生。大父身无片瓦,何惧他哉?”

说到苦涯先生,安木劝慰候押司道:“大父何必忧愁?老师是张文学的亲兄弟,他是儿和大郎的蒙师,不论怎样,张文学必是会给大父留几分面子的。”

“唉……”候押司长叹一声,“你这丫头,我担忧的就是这个啊。张致和是你们的蒙师,我又在县里做押司,别人就将我和张文学视为一体。到时,胥吏们排挤我,我就只有倒向张文学那一方,与沈丘胥吏们为敌可不会有甚好下场的……张文学能为官多久?最多不过三年耳,将来大父如何?”

说到这里,又感慨道:“我和你说这些做甚?来,好好的陪大父看看这景,看看这春/色!左右不过是十来年光景,大父便满了六十岁,到时不用服役了。”说完了这句话,看着欢快地吃着盐浸毛豆的大郎,莫名地叹了口气。

安木笑吟吟地接着道:“大父满了役期就来家住呗!好歹家里就这几个人,怪冷清的。”

候押司听到这话只觉得熨贴到了心里,顾不得大郎还在吃毛豆,一把将他抱起来在空中甩了一个圈,吓得大郎哇哇大叫。

“以后儿和大郎给大父养老送终,披麻戴孝。”安木又紧跟着说道。

候押司听到这话,猛的一怔。将大郎放到了地上,脸色严肃的问道:“大姐说话是当真还是消遣大父?”

“言出随行,永不反悔!”安木的表情也变得严肃了起来。在她心里,根本就不象现在的人那般重视宗族传承,并不知道她所说的这句话在古人看来有多重。她只知道候押司待大郎如亲生的孙子,待自己如亲生的孙女。他又无儿无女,定是晚景凄凉,还不如由自家给他养老送终,也算报答他对安家的一番情谊。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候押司待安家真心真意,如果不报答,安木只觉得过意不去。

候押司怔怔地看着安木,又回过头看看倚偎在他身边的大郎,只觉得从心口涌出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眼睛里,双眼一红,几乎就要哭出来。

“老子就是拼了命不要,也得护得你姊弟俩人周全。”

去他娘的候家,去他娘的承嗣,老子有了大郎,还怕你们这些人不成?这些年为怕自家的财产白白落入别人手中,宁愿散尽家财便宜江湖上那些朋友,也不愿意等死了后便宜了那些旁支的龟孙子。老子儿子是早死,又怎样?

老子有了大郎,老子有了后,老子百年后有人给老子上坟……

候押司想到这里,泪流满面,紧紧搂住大郎和安木,痛哭了起来。

自从安木和候押司说了一番以后养老送终的话后,候押司便单独找了李进,嘱咐他日夜照看安木和大郎不得松懈这才恋恋不舍的回了沈丘。回沈丘后,暗骂自己愚蠢,怎么就把万贯家财给败光了,全给了江湖上的朋友?如今想买些东西送给大郎竟是没钱。

少不得和几个关系好的胥吏们将此事说道说道,借了他们几十贯钱,给大郎和安木各买了一套上好的端砚和湖笔,连带着铭哥也得了一套汝阳刘的毛笔。

过了几日,便请了衙门里几个平时关系好的人过来做见证人,到了安家认了安木和大郎为义孙义孙女。因顾忌着安家的丧事,并没有摆酒,只是几个人坐着说了会话,回到了县城之后再开始摆酒。

第55章鱼鲙

候押司收了义孙这是一件大喜事,便请了沙湾村德高望重的人去县城吃酒。被请去吃酒的人没看到李户长的身影,不由得浮想联翩。

“阿爹,候押司认义孙,不通知咱家,以后咱家还怎么在村子里混下去?”李户长大儿子李怀东一脸苦相的说道。

李户长横了大儿子一眼却没有说话。

“阿爹,不是我说您老,要不是当初您和我娘非得打安家的主意,咱家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二儿子李怀北气哼哼地在一旁接话,“还有那王仁表弟,干那缺德冒烟的事情,要不是因为他,咱家能会和候押司结怨?”刚说到这里却被户长娘子王氏一巴掌敲到了头上,悻悻地住了嘴。

“都住嘴!一个一个只会架火添乱,没一个能出正主意的?现在说这些话有甚用?”李户长烦躁的摆了摆手,“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求得候押司的金面,请他抬抬手,放咱家一条生路。”

“也不知道这安家的两个小东西是走了哪门子的运,怎么错眼不见他们就和苦涯先生搭上了关系?”王氏撇了撇嘴,往安家方向狠狠的剜了一眼。

“你还有脸说话?”李户长现在不能听到他浑家的声音,一听就全身冒火,“要不是你那宝贝娘家侄儿干出来的腌臜事,我能会想着把他们往县里领?要不是他们出了风头,苦涯先生能会想起他们来?”

“关我啥事?”户长娘子王氏嘀嘀咕咕的低下头去。

“阿爹,要不然就以孝期吃酒的名义去衙门里告候押司和安家?”李怀东想了想迸出一句话。

“滚!”李户长悲愤莫名,看了看儿子又想起了那个现在不知躲在哪里的王仁,一时之间只觉得万念俱灰,“家门不幸啊!怪不得古人常说妻贤夫祸少,我怎么就这么糊涂啊!”

因候押司在县里待客,便让老李头和李进带着铭哥过去代表大郎安木敬杯酒,张致和做了陪客。家里只剩下几个女人在家,嘱咐了在书屋里抄书的董生让他将几个书案挪到了宅门前看守门户,便将宅门紧闭。

难得清闲了一天,安木和大郎如同放羊一般,玩了会跳绳后就跑到伙房里看她们做饭。

“别动,”吕氏啪的一下将安木的手拍开,“那是菜刀,你那手哪是舞菜刀的?快站一旁仔细弄脏了新衣裳。”所谓的新衣裳,也不过是一件刚刚裁好的粗麻孝衣,只不过因为今天是候押司认义孙的好日子,所以在安木和大郎的头上都簪了一朵粉色的杏花。

安木嘻嘻地笑,将手从砧板上抽回,一下子找回了当年刚上高中时学做饭却将老娘气得跳脚的感觉,“婶婶,儿也会切菜呢。”

“还没菜刀高呢……”吕氏看了一眼菜刀,再看了看安木的小身板,摇了摇头,死活不让安木接近砧板。

安木拍了拍大郎的小身板,又抬了抬他的下巴,用行动证明大郎都比菜刀高,逗得在做饭的宁氏和聂氏哈哈大笑。

李进的母亲宁氏早年间曾在临安府一个大富人家帮过厨,学了一手鲙鱼的好本事,只见她拿出一个长形的刀具,先将鲤鱼在尾部划上一刀,然后将刀伸进去抖了几抖,一整条鱼骨便被完整的剔了出来。鱼骨剔完之后,便将鱼一分为二,执着一把切肉的刀就开始斜着斫'zhuó'了起来,随着一刀一刀下去,只见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鱼片慢慢的在刀下出现。

“这叫生鱼鲙!”宁氏看到安木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她的手,便笑着解释,“凡是读书人没有不喜欢的,现在也到了吃鱼的时节,以后我经常给你们斫。”

中国古代人对生鱼片是非常热爱的,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便可以追溯到周宣王五年,当时为了庆祝周师击败了入侵的猃狁部落,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它友人,主菜便是“炰鳖脍鲤”。到宋朝时,文人墨客们无鱼不欢,苏东坡、欧阳修、梅尧臣、范仲淹、黄庭坚……这些家伙都是生鱼片的忠实粉丝。

生鱼片不仅文人墨客们喜爱,老百姓更是喜爱。每年阳春三月,东京城西郊的金明池会开放几天,以供人钓鱼,这时候百姓们拎着鱼竿、扛着砧板、揣着刀具来到金明池畔,把鱼钓上来以后,直接就在岸边刮鳞去鳃,切成薄片,蘸着调料大吃起来。

这种叫做“临水斫鲙”,是东京汴梁一大胜景。

所以,从三月开始,整个大宋朝便进入了疯狂的吃鱼季节。一直到入冬,鱼儿们潜入深水肉质不再鲜美为止。

鱼片经常使用的就是生鲤鱼片,虽然鲤鱼曾被唐明皇两次下明令禁止捕捞,可是满朝文武百官和全国百姓没一个给他面子的,就在他第一次发布禁令没一年,十六岁的诗人王维在《洛阳女儿行》诗中写道:“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将唐明皇的脸抽得啪啪响。

而名气最大的鱼脍材料是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