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农家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悠然农家女-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这老板好没道理!小娘子的墨宝岂能随意呈在众人面前?快取笔墨来。我替老板录句。”说话的人是一个二三十岁年纪的郎君。面白无须。一身的儒雅之气。分茶铺子见了他之后,急忙点头哈腰及尽巴结之能。

“这是咱们宛丘县令!姓郭,人称郭大令。”铺子老板看到安木不知道此人是谁,连忙低声介绍。

听到铺子老板介绍此人。安木脑子里突然浮出清朝官场流传的一句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所谓附郭省城,即县衙和州衙同在一处。送往迎来,招待过往长官的任务也较其他州县为重,一般的官员若是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和州衙府衙同城,那是肯定要推辞的。

这个郭县令与知州同居一城。想必平时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怪不得能在上值的时候溜达到街上四处转悠了。

安木急忙福了一福。

郭县令似乎不善言辞,只是点了点头,便不说话,等着铺子老板拿笔墨。

宋朝文风昌盛。经常有诗人在各种酒楼店铺里留下墨笔,所以这个分茶铺子也不例外,总是备着一份上等的笔墨。等到笔墨呈上来之后。郭县令侧着头问了一句:“小娘子刚刚所吟的是哪一句,再说来听听……”

安木便把为人父母一句又再念了遍,郭县令不由得赞叹。“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此乃天恩,子女自当孝敬!这一句说的极好,极好!”说完了之后,在纸上一挥而就。

写完了之后,又歪着头仔细看了看自己的墨宝,觉得似乎还勉强能入眼,便用手敲了敲书案,让铺子老板收起来。

铺子老板喜滋滋的将墨宝收了起来,道了声谢。自己家也混到了县令的墨宝,等明日找个裱匠将它裱起来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还怕以后铺子里的生意不好吗?想到这里,脸上不由得笑开了一朵花。暗地里决定今日将安家这一桌的茶钱全部免了,如果不是安家的大女来铺子,哪里能招来县令?

看着铺子老板收起了墨宝,郭县令慢吞吞地问:“安小娘子,那个声律启蒙可是你父所做?”

“正是!”安木点了点头。

“安兄大才!”郭县令怔了会后才吐出了一句,随即又问了问安木为何要在这里吃茶,得知她是来给苦涯先生送礼物的脸上表情才算是缓和下来。

临出门前,扫了一眼安木的桌上,见到只有一杯清茶别无他物,暗地里点了点头。

“这是怎么回事?”吕氏看到郭县令在安木面前站了一会就说了两句话,忍不住问道。

“许是郭县令是个不喜欢说话的人吧!”安木猜测道。

谁知道,张致和李进还没有从郑府出来,门外便进来了一个小厮打扮模样的人。说是郭县令娘子司马氏要领着公子过去拜祭安举人,询问安木几时回沙湾,也好同行。

☆、第77章撞人

“要与我们同行?”安木反复问了几遍,见那小厮都是点头。大感奇怪,这县令娘子怎么偏偏要和自己家同行去沙湾吗?难道就因为自己说了一句为人父母?把自己看成天才儿童了?心里不由得暗喜。

“若是与我们同行倒也不无不可,只是从陈州到沙湾需半天的工夫,若是去了之后,怕是晚上赶不回来啊?”安木算了算路上的时间,说道。

小厮笑了笑,“此事还是要有劳安家女郎!家里可否有空余的房间,让我们娘子歇一夜脚。茶饭饮食都不劳你们备,我们自带的有。”

这也太热情了吧?安木不由得咂舌。刚刚见我第一面,便要求住在我家,难道宋朝的人都是如此热情好客不成?想到这里便拿眼看向吕氏,只可惜吕氏一听到县令娘子要住到自己家去,早已经目瞪口呆状,口角流出涎水来,哪能看到安木的眼神。

小厮也是一个精明人,看到安木在迟疑,立刻说道:“我家小公子才八岁,过去的人也挺少,不过就是六七人罢了。安女郎家里只需要准备三间房子既可……”

好吧!安木只觉得无力吐槽,六七个人还不算多?可是人家是县令娘子,自己不敢随意拒绝,只得点头同意。那小厮看到安木同意,觉得任务完成,便直接告退。

“婶婶,这到底是怎么个事情?”安木看到吕氏还在发怔,扯了扯她的袖子。

“啥?”吕氏擦了一把口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县令娘子竟然要去咱们家里,这可是别人求也求不来的好事。”

安木看到她一副痴迷样儿,知道也问不出来什么,便安心的等张致和出来。

张致和听完安木的话后,微微思忖了一会,道:“我在苦涯先生那里听了一件事情,说是今上自从签订了‘澶渊之盟 ’后,就郁郁寡欢……为了让今上展颜。天下便多呈祥瑞之兆以讨圣人欢心。”

这件事情,要从咸平二年开始说起。

999年,辽兵大举入侵,眼看就要打到开封城下。朝臣们都劝真宗“鞋底抹油,溜之大吉”,正在他准备接受建议领着大臣们逃跑之时,宰相寇准坚决不同意皇帝逃跑,硬逼着他上前线亲征。真宗无可奈何的去了,以为自己会败,可是他有一个好宰相。

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

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真宗这个二百五居然同意了,不仅同意了,还在打了胜仗的状况下与辽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开创了以输岁币求苟安的恶例。有宋以来,宋朝的皇帝没一个敢在辽人面前抬起头来,原因就是真宗。

打完仗回来,朝廷里一片赞扬之声,所有的人都选择性遗忘了这个耻辱的澶渊之盟。可是有人没忘,参知政事王钦若与寇准不和。为了打击寇准便告诉真宗:“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这句话给爱虚荣的真宗泼了一盆冷水。从此怏怏不乐。王钦若是个善于察言观色、逢迎邀宠的马屁精。他对正经事儿没多大能耐,但在搞小动作方面,却是胜人一筹的。

景德四年十一月,他就撺掇着真宗搞‘封禅泰山’以博真宗欢喜。果然,真宗皇帝见猎心喜。又怕宰相王旦不同意,于是王钦若就说,我去说服他。

王旦是个老好人,不愿意得罪皇帝,便勉强答应了,可是真宗害怕王旦决心下的不够大。于是,有一天真宗请王旦吃酒。酒酣耳热之后,真宗赐酒一樽,让他回去和妻儿老小乐呵乐呵。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王旦回家打开一看,只见酒樽里面居然是晶莹剔透的珍珠……

好吧,宰相也是人!皇帝居然给自己送礼……王旦心软了。

1008年过完元旦(大中祥符元年),真宗皇帝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仙赐给自己天书,结果还真在承天门屋南角,发现一黄|色包裹,皇帝说:“我想,这是不是就是神仙所说的天书?”王旦、王钦若两个人交流了一下眼神,虽然是相看两厌互撇了撇嘴,却立刻表明了态度。

俩人说道:“一定是皇上您的仁孝被上天知道了,所以降下天书来表彰您。这是我等臣民的荣幸,也是我朝的盛事。”

这一唱一和,余下的文武百官哪里会不明白,也就跟着说奉承话。

群臣们看到皇帝喜欢,便一发不可收拾,满朝陷入了疯狂的“争言祥瑞”热潮中。真宗又多次吹牛说什么:“五月丙子夜,我又梦见上次的神人对我说:‘来月上旬,将赐天书泰山!’”

于是,群臣明白了,敢情皇帝是想要封禅泰山啊?好吧,咱就封吧,反正花的不是自己家钱。

真宗哪里够格封禅泰山?但是,没条件咱创造条件也要上啊。于是以王钦若为首的一批大臣,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在天下搞什么祥瑞之兆。比如什么天降天书、一茎三秀、七茎两穗,一茎四穗的瑞麦。有了这些祥瑞之兆,那足以证明真宗皇帝是上天指定的祥瑞帝王,就自然有资格封泰山了。

张致和说的比较隐晦,可是安木也是知道这段历史的,虽然这些事情还没有发生。然而听到祥瑞之兆这四个字,哪会不明白,这是王钦若在提前造势了。

结结巴巴的说道:“咱家地里,咱家地里……”

张致和看到安木明白了过来,不由得点点头,“地里剩下那几株麦子,我不让你收割,让你派了人去报给张……我兄长,存得便是这个意思。想必是县令知道了这件事情,特意派了娘子以给安兄上坟的名义来家里先看看,若是真有瑞麦,便可以取走报给朝廷。如果只是戏言,那他的娘子也不过是来给安兄上坟的,并没有什么损失。”

“可是,这离收割都过去了好久。咱们在收割那几天就报上去了。怎么到现在才派人来看?那麦子在地里长得都快老死了,为了怕它们倒伏还特意在上面做了一个棚子,旁边架了木棍。这不是坑咱们吗?”安木气呼呼的说道。

“想必郭大令深以为耻吧!”张致和呵呵地笑。

“既然知道是耻,为什么还……”安木又问道。

张致和吃了一口茶,慢悠悠的说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到了晚上,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又让李进去县衙那里,和县令娘子说好后天一起回沙湾,便安然入睡。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张致和便去了郑府。侍候苦涯先生去了。留了安木大郎铭哥在客栈。让三人在城里随便玩耍。只是不可以离开李进和吕氏的眼线。

昨日的事情,早已经被安木抛到脑后,没心没肺的跟着李进在大街上转。李进和吕氏怕安木和大郎身着孝服出来逛街被人议论,便在集市上买了两个长帷幕斗笠。将斗笠一戴,上面的长纱便遮住了面容,只露出下半身。走在盛夏的街道上,既可以抵抗太阳光的照射,又可以防止别人看到他们俩人的脸,而铭哥和李进吕氏一样,头上只戴了斗笠没有帷幕。

陈州非常繁华,又守着军事要道。往来客商云集,交易不断。各种小吃、茶水糕点、瓜果菜蔬拥挤在一起。将陈州的数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