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击金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二三炮击金门-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把你打扁了!

1958 年,美国有核武器两万件,苏联一万件。虽然苏联在爆炸威力和
运载工具方面确实走在了前面,苏联仍然是弱的一方。

争强好胜的赫鲁晓夫宁愿在钢、煤炭、石油以及居民餐桌上的面包、
黄油方面输给美国,但核武器决不能输!他执政期间,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
抓一件事:在美国工厂装配完两个核装置时,在苏联要有三个核装置运出工
厂。

1962 年,自认为可以同美国并驾齐驱了,他冒冒失失地把核导弹运进
了古巴。

数天之后,在肯尼迪总统不惜真打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他又从加勒比
海撤出了这些导弹。这件事令他在全世界面前丢脸,并与两年后的黯然下台
不无关系。

有评论说:赫鲁晓夫充其量是想显示你美国有能力在欧洲部署导弹,
我也有能力在美洲你的家门口部署导弹。然而,他从来就没有打核战争的心
理和实际准备。

1958 年夏,美国如果真的向中国丢下核弹,赫鲁晓夫的心理和实际准
备究竟如何?这个问题恐怕永远都是国际政治史上的“X”了。但有一点可以
肯定,赫氏也并不想仅仅因为中国沿海几个小岛,就同美国打毁灭地球的核
战。

※※※※※


9 月6 日上午,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的专机在北京西郊机场徐徐降落。一
辆黑色“吉斯”轿车,迳直开到舷梯旁边迎接他。他的公文包中,装着赫鲁
晓夫致艾森豪威尔的信的副本。

葛罗米柯此时此刻受命秘密访华,反映了赫鲁晓夫一种微妙和复杂的
心态。

作为国际共运的当然“领袖”,他对毛泽东在炮击之前仅向苏联驻华军
事顾问团通报而未直接向他本人通报协商仍耿耿于怀。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他又不能在“腐朽没落”的美国面前退
让示弱。

作为中国的盟邦,他理应站出来公开支持中国。

作为苏联的最高当权派,他又必须权衡利弊。在远离苏联本土的地方,
被动地、仓促地同美国直接对抗,从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未必符合苏
联的国家利益。


粗人也有心细处。发信之前,还应该再深入了解一下,中国同志的真
实意图。

否则,豪言壮语说出了便收不回,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呀。

下午2 时,周恩来同葛罗米柯握手、拥抱、贴颊、抚背。

周恩来善解客意,详尽说明中国炮击两个岛屿并不是就要用武力解放
台湾,只是要惩罚蒋介石,阻止美国搞“两个中国”。特别说明,如果打出
乱子,中国自己承担后果,不拖苏联下水。

葛罗米柯微微点头,露出微笑。

傍晚6 时30 分,毛泽东与葛罗米柯的会见便显得轻松愉快。葛罗米柯
双手举过头顶,做出一个扣盆子的动作:“我认为,赫鲁晓夫同志的信对美
国会起清醒剂的作用,像洗一盆冷水澡那样。”毛泽东摇着扇子说:“美国早
该洗澡了,天气太热了。”翌日,莫斯科。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库兹涅佐夫将
信交给了美国驻苏临时代办戴维斯。

社会主义阵营的报刊一般都选用赫鲁晓夫的一句话作通栏标题:对我
国伟大的朋友、盟邦和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也就是对苏联的侵犯美国
和西方世界的标题一般是:赫鲁晓夫说,如果中国遭受核攻击,苏联将进行
核报复赫氏这是从杜勒斯那里学来的一着:不怕走向核战争才能最终避免核
战争。

※※※※※


1945 年8 月6 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一枚代号“小男孩”的2 万吨
级原子弹。3 天后,另一枚相同当量的炸弹落在长崎。三十万生灵和两座美
丽的城市在一瞬间烟消云散。全世界战胜国的老百姓的欢乐也仅是一瞬间,
人们紧接着便忧郁地意识到,从此,全人类都将生活在那个可怕魔鬼的阴影
之下了。这是一个被人类从魔瓶中释放出来的能将人类毁灭的魔鬼。

1949 年8 月29 日,苏联爆炸了第一个核装置。

1952 年10 月3 日,英国爆炸了第一个核装置。

1960 年2 月13 日,法国爆炸了第一个核装置。

几年后,四大国又相继爆炸威力更为巨大的热核装置。

勿庸置疑,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方式和进程恐将发生巨
大的变化。

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决出结果的可能性,就像一朵又一朵美丽升起
的蘑菇云一样真实存在着。

战争的性质也因此而发生变化吗?这是长久以来毛泽东同赫鲁晓夫争
执不休的焦点之一。

毛泽东认为:原子弹同帝国主义一样,也是纸老虎。原子弹充其量只
是一种威力很大的炸弹,它并不能改变战争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进程。帝国
主义胆敢甩原子弹,便是世界人民起来造他们的反,推翻他们反动统治的开
始。

赫鲁晓夫认为一颗三百万吨级的炸弹是什么概念?换算成梯恩梯炸
药,用六十吨的车皮装载需要五万节。这么多车皮可以把莫斯科、巴黎、华
盛顿、伦敦、东京或北京这样的城市的大街小巷塞得满满的,然后,用一根
雷管引爆。。当这个星球上最后又只剩下一个亚当和一个夏娃的时候,去讨
论什么世界革命、战争性质或主义、理想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因此,赫鲁晓夫骂毛泽东:好战分子,战争狂人。而毛泽东骂赫鲁晓


夫:丧失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懦夫、胆小鬼。

历史的偏见往往像一面哈哈镜,用并不真实的影像来反映真实。

1958 年夏天,我们看到了与他们各自的“骂名”完全对不上号的毛泽
东和赫鲁晓夫。

——当白宫主人秘密讨论是否应该对中国大陆实施原子袭击时,手中
没有原子弹的毛泽东头脑非常清楚地驾驭着局势,他的作战意图是极有限度
的,他一直在思考着,怎样才能既达目的,又不致使炮战失控,发展成一场
超出中国国力的大战、原子战。

——赫鲁晓夫在美国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的“软蛋”,表现得就像好莱坞
西部片中见义勇为拔刀相助的男子汉,用今天读来仍感辛辣、强硬、极富挑
战性、刺激性的语言向艾森豪威尔发出警告。

诚然,毛泽东的战争观更加注重民心士气、精神力量。赫鲁晓夫的战
争观比较看重武器的因素、物质的力量。但并不等于毛泽东就不懂得武器和
物质的重要,或赫鲁晓夫就不知道应在精神上压住敌人。不管他们后来怎样
吵,1958 年夏天,他们两人曾像一架飞机的正副驾驶,配合得相当默契。

这,便是历史的真实。

※※※※※


赫鲁晓夫在中国,五十年代是香饽饽,六十年代是臭狗屎,以至于中
国的国家主席在一夜之间变为阶下囚时,还要被戴上一顶“中国的赫鲁晓夫”
的帽子,才能显示其大逆不道坏透坏透。

迷信核武器的赫鲁晓夫是在不迷信核武器的毛泽东爆炸了第一个核装
置时下的台,并在毛泽东同他的宿敌尼克松紧紧握手时凄凄凉凉地撒手人
寰。历史就是这样一个扑朔迷离的万花筒。

今天,昔日那个统一、强大的帝国——苏联,已不复存在,无人再想
去咀嚼当年毛泽东同赫鲁晓夫极其严肃认真的争执。人们宁愿去回忆一些美
好的事情: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和人口最多的国家睦邻友好,为了共同的理想
相互扶持,“东风压倒西风”,那是一个曾让多少人兴奋、陶醉的时代。。赫
鲁晓夫千错万错,1958 年为中国表了那样一个态绝对没错,是做了一件好
事。

我今天仍然要为他伸大拇指,说一声“好样的”。

这是他同毛泽东最后一次真诚合作,对中国来讲相当重要的合作。

没有这种合作,天晓得9 月8 日那天第七舰队会如何表态。

6


9 月5 日11 时10 分,从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P-5M 型飞机一架,侵
入福建沿海12 海里以内海域上空。此举非比寻常,它表明美国不承认中国
刚刚宣布的12 海里领海权,亦表明第七舰队将积极呼应杜勒斯声明,以挑
战者姿态介入纯属中国内政的台海危机。

叶飞对部下说:你们要注意,“狼”真的来了:※※※※※自确定炮击
始,沿海各军事情报机构便加强了对第七舰队的追寻侦察,该舰队主力舰只
的一举一动每天均记录在案,任何一点超常的异动都会引起高度警觉。有人
形容,第七舰队两条航空母舰加一艘重巡洋舰的火力便等于台湾全部海空力
量的总和。对待这样一支其真实意图始终深藏不露的强悍武备,你在采取任
何军事行动之前,都必须把台湾的力量放大几倍来加以考虑。

情报显示:“八·二三”之后,美国即向台湾海峡大量调集海空兵力。


原驻本土得克萨斯州第12 航空队组成了“混合空军攻击部队”,共辖7 个中
队各型飞机97 架增援远东。

其它驻冲绳地区之第16 战斗机截击中队、驻日本地区的陆战队空军第
11 大队及驻本土加利福尼亚州的第83 战斗截击机中队亦陆续进驻台湾。美
海军则从地中海调遣了攻击航空母舰“艾塞克斯”号,从本土调遣了攻击航
空母舰“中途岛”号、重巡洋舰“洛杉矶”号前来增援远东。陆军驻冲绳之
第三师三团二营并一个奈基导弹营以演习名义进驻台湾。空军一个斗牛士战
术导弹中队亦运抵台湾。至9 月,台湾俨然已是一座有美军4500 士兵,540
架战机,70 余艘战舰数十枚地对地战术导弹的大兵营。

9 月6 日5 时至18 时,美国“汉科克”号、“中途岛”号、“普林斯登”
号、“列克星吞”号四艘航母云集基隆以东海面,从这些排水量4 万至6 万
吨、体长272 至298 米、体宽30 米的“海上霸王”甲板上,美机共起飞141
架次。第七舰队在提醒中国:切莫忽视了它在台湾海峡的存在。

※※※※※


参战老人们回忆:那时候其实并不太在乎他美国的航母,不就是个能
在海上漂来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