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击金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二三炮击金门-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手蛮准蛮准的。

我们的炮工事顶盖,先铺枕木,再压石板,然后填夯几米厚的土,再
垒上一层沙袋,应该说,相当坚固了。有一回,国民党军一发穿甲弹,斜穿
过来,高速旋转的扭劲真他妈大哟,硬是钻过了沙袋、土层、石板,在最后
一层防护枕木上打了一个洞,但没穿透,弹头毗牙裂嘴露出半尺来长,卡在
那儿。当时仗打得正是较劲儿的时候,谁也顾不上去看它。待战斗完了。一
抬头,娘呀,吓一跳,那弹头离脑瓜顶只有二尺。谢天谢地是颗臭弹,要是
响了,我们一个班连骨头碴子都剩不下。

原闽北指挥部炮兵主任王金声老人也说:从同行的角度讲,国民党军
炮兵可不是吃干饭的。有一次,他打我的指挥所,炮弹围着我的地堡落,没
有几发远弹偏弹。

最后到底让兔崽子直接干上了一发,那个响呀,无法形容,震得耳朵
一下子听不见任何声音了。有几分钟时间,两眼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有一
个电灯泡在面前摇来晃去,像将要落山的太阳那么红那么大。

当过炮兵排长的张广有老人说:为了欺骗迷惑敌人,我们用钢管枕木
垒了一门假炮,故意让它暴露,同志们说,国民党要是5 颗炮弹把它摧毁便
是“优秀”,6 颗“良好”,7 颗“及格”,8 颗“笨虫”,9 颗“饭桶”,10 颗
以上都算“蠢猪”。

战斗打响,我们趴在老远瞅着,数数。结果人家真争气。第一颗远了
点,多打四五十米吧;第二颗又近了,少打了二十几米,还偏左了点;第三
颗更近,把“大炮”震得就要散架了。修正后又打来一发,炸个正着,把我
们的“假冒伪劣”搞了个稀巴烂。大伙你看我,我看你,说这下该给人家评
个啥等呢?有个调皮小鬼用木棍挑个簸箕说,实事求是,人家打得不赖,得
给人家授个“特等射手”称号,这玩艺是俺给他们颁发的奖章。

平生憾事,我没有打过炮,只打过枪。
步枪射击时先要确定目标,根据距离装定相应的表尺,然后据枪瞄准,
待缺口、准星、目标构成一条直线时,即构成了射角,将射角对向目标,瞬


时击发,子弹就会飞向目标。这一套动作都是射手我一个人完成的。

学理论并不觉难,实弹射击开始却总打不准。经过冬练“三九”夏练
“三伏”的反复练习,成绩终于从“吃鸭蛋”到“及格”到“良好”。但始
终没有打出一个“优秀”来。有一次仅差一环而未能戴大红花上光荣榜把我
气得够呛。

可以想象,在一二百米的距离上,让一发子弹击中靶心尚且不易,要
让一发炮弹在上万米的距离上炸中一个目标又谈何容易。而且,让炮弹准确
飞向目标更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各部门各炮手有一人训练不到家或相互
协调不默契,都会使炮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国民党军的炮虽谈不上弹无虚发,但也确实着着见血,给我前线炮兵
造成很大威胁。得正视和承认,他的训练比较扎实,侦、通、炮、驾相互协
调不错。对这样的对手应切忌小视和掉以轻心。

※※※※※


国民党军炮兵的历练老道,还表现在他不拘一格、十分灵活、反应迅
捷的战术动作上,用王金声老人的话说,他那炮打得不笨,挺聪明挺明白。

昼夜间,各炮兵群均派出专人监视记录国民党军炮兵阵地的发射情况,
一日数次上报汇总,很快便摸到对手的一些战术战法规律,侦察兵们总结:
敌人——像狡兔一样善躲藏。他的炮兵阵地,大多在深沟或高地反斜面构筑,
尽量建在我炮兵不易观察的死角地带。有的炮还同时搞了2-3 个掩体,狡
兔三窟,便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你不知其所在;像变色龙一样善伪装。
双方对射时,他经常引爆事先在阵地周围布设的炸药包,伪装成我方炮弹的
炸点和他打炮时的发射光,使我产生观察错觉,造成判断失误;像壁虎一样
会装死。当遭我炮猛烈压制时,他便停止射击,让我误认为其已被消灭。待
我刚刚停射,他突然又发炮,打我一个措手不及。另外,当他一处炮阵地遭
我严重打击后,常常耐住性子,4——10 天不打炮,一动不动佯作“死亡”
状,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别处后,他才突然地“死灰复燃”,猛烈打炮,狠狠
咬你一口;像寄居蟹一样善机动。他的炮兵阵地多为坚固筑城,防护足够而
射向受限。为了发扬火力,关键时刻他不惜冒着极大危险将火炮拖出基本阵
地,不要任何防护,在临时阵地进行大角度大方向射击。自认为占到便宜,
乘你尚未将其捕捉,即迅速撤缩回永久阵地中去。

像哲学家一样会抓主要矛盾。对他威胁不大的目标,仅作一般还击,
甚至不还击。而对他危害严重的目标,会集中火力予以重点打击。而此种打
击也常常采取发射阵地分散、炸点汇集的方法,最大限度增加我对他侦察、
压制的困难。

……刘华老人说:国民党军炮兵,花花点子可多啦,你说他凶猛如虎,
还不如说他狡黠如狐。更准确点,老虎皮包了一副狐狸下水。

刘华老人还说:我们的办法就是三句话。第一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人之身。

他的点子办法只要管事,我们拿过来就用,如法炮制,而且不交学费,
到时候用炮弹表示感谢。第二句,魔高道更高。你有高招,我们招比你还高,
而且有好几手等着你呢,可以反制你。第三句,扬长避短,随机应变。1958
年炮战属炮兵阵地对垒战,特别要防止墨守陈规千篇一律,机械照搬教令,
拘泥于面积射的打法,做到神出鬼没不拘一格,敌变我变,我先变于敌,尽
量不让对方摸到自己的规律。当时炮兵积累的经验,好多今天看仍然管用,


战术技术方面的长进,比搞10 次军事演习来得都要大。
※※※※※ 
金厦炮战,不光是火力、数量的拼搏,而且是战术、技艺的较量,使

得竟日的厮杀,更具有了一种“大比武”的性质。交战每一方,在打击对方
目标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将自己暴露,成为对方打击的目标。这很像风行
于中世纪欧洲的决斗,在空前激烈、残酷、无情的对抗中,究竟何者将占据
上风获得优胜,比试的是勇、狠、力,亦是智、巧、技。

双方全力以赴,均调动了全部智慧,使出了浑身解数,搬来了十八般
兵器。
炮战不好玩,挺好看。

2


9 月10 日,毛泽东赴江南诸省市视察大炼钢铁。于金厦海峡炮声轰鸣
之际启程离京,表明拿到了美国底牌的他对战局的把握已更有底数。自然,
巡视途中,他从未将战事撂在一边,在喜看各处钢花绽放铁水奔泻的同时,
仍时时关注钢弹溅落铁片横飞的前线。

9 月13 日,他给北京手书一函:
周总理,黄克诚(新任总参谋长)同志:
送来连日金门情况三件及我军命令一件,收知。除照你们命令规定以
外,白天黑夜打零炮,每天二十四时,特别是黑夜,特别是料罗湾三里以
内,打零炮(每天二、三百发),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似有大利。
至少,有中利小利,你们意见如何?大打之日不打零炮。小打之日,即是
打零炮。特别是黑夜对料罗湾打。白天精确地较好炮位,黑夜如法炮制,
似较有利。请询问前线研究,看可行否7
华沙谈判,三四天或一周以内,实行侦察战,不要和盘托出。彼方亦
似不会和盘托出,先要对我进行侦察。诸位意见如何?顺祝旗开得胜。
毛泽东于武昌

后面又加注:
如同意请寄叶飞、刘亚楼,厦门前指讨论。不要勉强同意,是则是,
非则非,以实际可行者见告。

翻阅毛泽东军事论著及历次重大战役他与前线的电报往来,可见他一
向研究关切的是战略大势。一般情况,他只决策宏观问题,决心既下,究竟
采取何种打法那是前线各级的事,不在他的考虑之列。而这一回,他却是认
认真真为前线指挥员思考了具体的战术和打法。不过,从其行文可以体会,
他仍是从战略角度来设计实施“打零炮”的。

军事学上属于两个范畴的“战术”与“战略”,在实战中有时很难在二
者问划出一条过于明晰的界限。当年,毛泽东为红军总结的“敌进我退,敌
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谁能说清它是战术还是战略?能
说清的是,战略构思需要谋略,战术设计也要讲谋略。毛泽东离开北京之后,
一直在脑子里转的,不是“力挫”,而是“智胜”。

※※※※※ 
毛泽东的指示在高层总是得到坚决贯彻的,尤其是军事方针。高级将
领们对最高统帅历来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毛主席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是


将军们从肺腑深处说出来的话语。
中央军委接信即电示厦门前指:
我们完全同意主席的指示精神。
对金门蒋军,要确实开展零炮运动,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使敌昼
夜警慌,不得安宁”,“特别是黑夜,特别是料罗湾三里以内”。
隔几天大打一次,若情况有利或形势需要亦可连续大打两三次。总之,
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进行炮击。大打时,对蒋军运输舰艇和

岛上
军事目标都打,但打料罗湾时不要超出三里以外,切实避免误击美舰。


打之日若情况需要,亦可在大打完毕之后,打必要的零炮。
厦门前指亦即向各炮群发出通知:
各级指挥员必须充分认识零炮运动的重要意义。零炮运动不只限于一
般性的扰乱射击,而是一个带全面战役价值的极为有效的积极措施。

白天、
夜晚都应捕捉有利目标,主动打击敌人。如:暴露的人员、车辆、交
通要
道、仓库、高炮阵地、雷达、机场、坑道口、指挥所、观察所、码头
以及
已为我确实掌握了的遮蔽地形后面隐藏的重要目标等。以少数的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