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击金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二三炮击金门-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了。算一下,解放后我在防炮洞一共住了11 年,炮战中又带病下水,骨
头全坏了,现在遇到阴天下雨。所有的关节都会痛,靠老张长时间按摩才能
顶过去。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炮战期间我们饭可以吃饱,但菜天天顿顿就
是两个——盐拌海蛎子和咸萝卜干,吃得你一看到这两样东西就反胃吐苦
水。肚里没得油水,却要一晚上扛十趟八趟炮弹并且连续几个晚上这样扛,
人确实有点吃不消啦。所以,我们对解放军打急促射是既盼望又发怵,严惩
敌人谁都盼望,看着堆积如山待搬运的炮弹箱又谁都发愁。但在小嶝你绝对
听不到任何一句牢骚或怨言。炮弹从出厂到在敌人的阵地上爆炸,经历了连
续不断的转运,我们小嶝是这个过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小嶝民兵为这
个环节从未延误和卡壳而感到自豪。

运输船拉来的不光是炮弹,还有圆木、水泥、石头、麻袋。但小嶝无
法停大船,外运难以满足构筑工事的需要,材料大量还得靠本岛自行解决。

炮战刚开始,阵地上缺木料,炮兵一个营长问我咋办,我说:只有卸
门板了。那时岛上的老房子门板都很好,木头又重又结实。你要拆人家的,
就得先拆自己的,我和干部带头拆了,别人才没有话讲。就这样,我带头,
一天之内全岛几百户的门板拆得光光,成为名副其实的“夜不闭户乡”。

后来,阵地上石料又供不上了,这个好办,敌人炸毁一间房我们就扒
一间房,不管它是正房偏房,也不管是盖房的备料或厕所猪圈,能用的砖、
石全部抬走。抬的时候同房主连个招呼都不用打,因为一切为了战争,不要
讲是谁家的,全部给我用上,补偿的事以后再说。有人讲笑话,炮战使小嶝
实现了两个共产主义:物质上,被炸回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所有乡民都没
了家没了私有财产,住防炮洞,吃大锅饭;精神上,则升华到了高级共产主
义境界,做到了心甘情愿无偿地贡献一切。小嶝的群众太好了,多少年过去,
没有一个人缠住我向我讨门板讨石料,他们硬是凭自己的双手,建起了一座
新小嶝。

当然,对前线民兵而言,最大的考验还是过生死关。打仗就会死人,
尤其小嶝的炮工事做得太仓促,全是简易露天的,伤亡更难以避免。记得有
一天下小雨,炮兵一个姓王的副指导员看我没穿雨衣,伸手抓过一条麻袋盖
在我身上,对我说:小洪,今天的战斗可能特别激烈,你把阵地上的民兵都
撤下去吧。我说:不行,基干民兵和部队混编是上级的命令,没有民兵,谁
给你们运炮弹嘛。几小时后,这个王副指导员就中弹牺牲了,现在我还经常
想起他来,想起来就非常难过:他穿一个红背心,整天乐呵呵的,爱出个洋
相,会唱几句家乡小调。好好个人,一转身就没有了,这就是战争。那天,
我们无名高地被打塌了一处炮掩体,部队伤亡十几人,民兵牺牲了4 个,名
字我都记得:周坊、邱详仁、洪天雨、邱永利。人全被炸得七零八落肠子流
了一地,尸体没有一个是完整的。部队上的同志,我们用白布一只胳膊一条
腿一截身子包起,运回大陆。民兵尽量给他拼凑完整擦洗干净,换上寿衣装
进棺材,然后才通知家属来看。不能多看,看几眼便钉棺下葬,因为死者面
目全非血肉模糊,看多了怕家属接受不了心里难过啊。然后开追悼会,誓为


死去的战友报仇!然后继续战斗。现在回想,伤亡如此惨重可无名高地上的
基干民兵没有一个要求撤回来的,没有一个偷偷开小差的,这就是我们小嶝。
战后有的首长称我为“女英雄”,我诚惶诚恐,觉得受之有愧。可报纸上称
小嶝为“英雄海岛”,我心安受之,因为这确实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一战成名天下传,不管洪秀丛是否认为自己是“英雄”,作为新中国值
得骄傲的一代女杰,她的名字上了北京的报纸,印在小学生的语文课本里,
也永远走进了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心中。她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字
竟有如此大的魅力,三十几年过去,那个早已中年的“孩子”又千里迢迢跑
到厦门来,楔而不舍地寻觅求见记忆里不会消逝的偶像。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仍是爱听故事的孩子式的:后来呢?老人笑答:几
句话便可说情,文革中先由厦门水产局副局长的位子乘“降落伞”去当售货
员,又一夜间坐“火箭”升任省革委会副主任,最后“官复原职”,按局级
待遇退休,总之,身不由己地被折腾一番后,又顺其自然地归于了平淡和平
静。

我忍不住又问了最最后的一个问题:您曾经名贯中华,而现在。。您
怎么看这巨大的时空反差,和晚年的寂寞呢?老人爽朗大笑:工作、战斗的
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出名”的人,就永远不会有“不再出名”的烦恼;年轻
时最大的愿望是享受和平,享受了和平的晚年便一定很充实很满足;我的一
切都很顺其自然,何来反差?我觉得越来越开放的厦门和依然闭门禁锢的金
门倒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反差现象。这几年厦门接待了不少参加过“八·二三
炮战”的金门老军人,什么时候像我这样的厦门“老炮战”也能踏上金门的
土地游览一番,我想我们中国就真的是前进了一大步了。

我的脸在发红发烧,我想到了自己所提问题的唐突,我不该忘记秀丛
老人是小嶝人,那是一座面积袖珍而胸襟广阔的海岛。

3


1958 年,小嶝岛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是乡党支部书记洪顺利。

为了写这本书,曾跑到八一厂资料库借看了一部五十年代拍摄的纪录
片《一定要解放台湾》。紧接着炮兵训练的镜头,银幕上一丛芦苇深处站起
一位年轻健壮的民兵,他的衣襟在风中翻动,一张有棱有角的脸被烈日晒得
黝黑,手中的枪自右向左朝着大海转动,海鸥般犀利的眼睛在海面扫视搜
寻。。放映员告诉我:喂,这位就是当年的洪顺利。

我要求回放一遍。八秒钟的历史镜头像一幅素描,简捷地勾勒出人物
的个性:坚毅、勇敢。

洪顺利老人说:其实,我小时候胆量并不是很大,都十三、四岁了,
日头一落还不敢一个人出家门呢。跟父亲出海,风浪稍大一点会吓得跑到舱
里缩起来。特别是一看到当兵的腿就会打抖。那时候兵匪一家,军队祸害起
老百姓来比匪还厉害。

父亲一直教育我们,自古渔民有三样惹不起:台风、暗礁和丘八,望
到穿黄马褂的来了,一定早早躲避开。

洪顺利到底没能躲过去。

1949 年10 月17 日,从大嶝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对小嶝进行了疯狂的劫
掠和抓兵。

16 岁的洪顺利已经被抓,走到小巷拐弯处,他猛地撒腿狂奔,仗着道
熟,三拐两拐,从刺刀尖下逃脱。在草丛里猫了一夜,第二天清早才敢蹑手


嗫脚摸回家。妈在抽泣,爸在唉叹,一问,船被国民党抢走了。他一口气跑
到海边,码头上空荡荡的,全岛大小五十多条船,一条也没剩下。船,是渔
民的第二条命,没有船,岛就变成了孤岛、死岛,一步也休想往外面走。没
了船,家家户户都像死了爹妈,全岛一片嚎啕声。谁料想,祸不单行,灾成
双来,隔天,国民党飞机又来扫射轰炸,几十颗炸弹把小嶝变成了火岛废墟,
吴雄一家四口死了仁,蔡闷的丈夫被炸断了肋骨,自家门前也落弹一颗,门
窗全部炸烂,屋顶掀去,家里不剩一件完整的家什。要不是解放军上岛抢救,
要不是新政权贷款贩灾,这日子确实不好往下熬啦。

洪顺利拉住一个解放军当官的袖子:长官,能不能给我一枝枪?问他
干什么。

他从牙缝挤出两个字:报仇!

这个时候的洪顺利还完全不晓得共产党和国民党究竟为了什么打仗,
更不懂什么“马列”和“主义”,但是,短短几天,他便毅然决然地投向一
个阵营去反对另一个阵营,并且是要用他过去见了害怕的枪去反对,这变化
对于一个原本怯懦憨实的老百姓来说诚可谓翻天覆地。官逼民反,殃人者自
殃,国民党撤逃大陆前在东南沿海的烧杀抢掠,使成百上千个洪顺利一夜间
成了铁杆对立面,造成一个又一个本来与世无争的“小嶝”同金门誓不两立。
蒋介石陆海空三军大元帅作为中原逐鹿的输方也曾在孤岛坦率检讨:“军纪
弛废是我们丧失大陆的一个重要原因。各级均不能有效约束部队,及致兵与
匪同,骚扰百姓,民众对中央诚信全无,反倒乐与毛共匪帮同流合污,徒使
敌人发展壮大。。同志们须知,我们反攻的基础第一位是人心的归向,第二
位才是强大的武力。自古未见军纪败坏而得民心者也。。”

背上了长枪的洪顺利迅速变成了一个令金门头痛的人物,十几年间,
他到底有多少次驾船靠近或登上金门执行任务已经数不清,所有的经历贯穿
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惊险,所有的惊险又映射了同一的精神内质——神
勇。当我在洪秀丛的引导下见到年逾六旬的顺利老人与他作促膝谈时,我对
这位传奇猛士最感钦佩的是:每一次出发都可能回不来,然而,他义无反顾
一次又一次地去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这话不费劲,真要让你身
临其境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还瞎想:把他的故事加油添醋拍成电视系列剧,
搞不好真是一部情节火爆刺激的“中国007”呢。

※※※※※


捉特务——天刚麻麻亮,洪顺利和洪天胜、洪坤英、吴益四个伙计驾
一条小帆船出海捕鲨。

海面上没有一丝风,天空透透的,启明星特别大特别亮。老码头洪天
胜掌舵,洪顺利坐在船头,四下观察。

船驶到离金门只有一海里多的白虾岛附近,洪顺利忽然看到海面有两
个黑点一高一低朝这边浮来,他叫:你们看,那是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