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黄金,甚至将金质的神像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这些贡品,才允许罗马人出城买粮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劫3天。于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西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天3夜的洗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土。金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    
    抢光、烧光之后,哥特人在入城的第六天放弃了罗马,向意大利南部推进。不久,阿拉里克突然死去,据说哥特人强迫罗马俘虏排干了一条河,把阿拉里克的遗体和无数宝物一起埋在河底,然后再把水放进河里。工程完成后,全部俘虏都被杀死。所以阿拉里克的葬地及殉葬品始终未被发现。    
    其他地区的民族迁移与欧洲版图的雏形    
    公元419年,阿拉里克之孙提奥多里克出任领袖,他以土鲁斯为首都,建立西哥特王国。从此,西哥特人历经半个世纪的大迁移活动结束了,他们在南高卢和西班牙定居下来。    
    在哥特人西迁的同时,居住在潘诺尼亚的日耳曼人——汪达尔人、苏维汇人和阿兰人,因受到匈奴人的威胁,也被迫西移,到达了诺立克和里西亚两省,从此,开始踏上大迁移征途。公元410年,汪达尔人、阿兰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卢。在高卢劫掠两年后,他们又越过比利牛斯山到达西班牙,占领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苏维汇人获得了西北部的加里西亚,阿兰人占领西部地区,其余部分归汪达尔人占领。公元416年,西罗马皇帝唆使同盟者西哥特人进攻西班牙。经过十年战争,汪达尔人、苏维汇人、阿兰人被驱逐到了边远地区。新上任的汪达尔人领袖盖塞利克,为了摆脱困境,决计去攻打罗马的北非行省。    
    公元429年5月,盖塞利克率兵8万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在北非登陆,受到奴隶和隶农的欢迎。盖塞利克先后征战10年,于439年占领北非首府迦太基城。这标志着罗马帝国在北非的600年统治的结束。盖塞利克以迦太基为首都,建立了汪达尔人王国。    
    居住在莱茵河和马斯河之间的日耳曼人,被称为法兰克人,他们分滨海法兰克人和滨河法兰克人两部分。公元5世纪初,他们趁高卢地区的巴高达运动?穴奴隶、隶农反对奴隶制,梦想恢复农村公社的斗争?雪的发展,于420年向南推进。但法兰克人的迁移是以原有土地为根据地向外蚕食的办法进行的。    
    在法兰克人向北高卢进发的同时,原居住在奥得河口一带的勃艮第人也南下进入高卢,在罗纳河流域定居下来。    
    公元451年春,匈奴国王阿提拉率军攻打高卢。西罗马军事统帅阿提乌斯联合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法兰克人,于6月20日在卡塔龙尼安平原的特洛伊城附近与匈奴人会战。两军伤亡惨重,不分胜负。阿提拉退出高卢,阿提乌斯也回到意大利。滨海法兰克人乘机南侵罗马土地。不久,勃艮第领袖贡德里斯以里昂为首都建立勃艮第王国,于是西罗马政府同北高卢的联系中断了。    
    由于法兰克人、勃艮第人的相继入侵,罗马在高卢的领土很快被分割完了。当时西哥特王国占领南部、西南部,东南部归勃艮第王国所有,西部为不列颠人占领,只有高卢中部地区仍属于西罗马帝国,但已同西罗马隔绝,由高卢贵族西阿格留斯治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阿格留斯处于四面楚歌之中,滨海法兰克人克洛维继承墨洛温为首领,联合其他法兰克人向西阿格留斯王国进攻。公元486年,双方会战于苏瓦松,西阿格留斯兵败被杀。克洛维就以苏瓦松为首都,建立法兰克王国。不久,又将首都迁到巴黎。496年,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并把西哥特人赶出高卢。到公元6世纪中叶,法兰克王国便据有与现在法国大致相同的疆域,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大不列颠岛上的最早居民是凯尔特人,公元1世纪中叶大不列颠被罗马征服,罗马派总督治理。但罗马的统治主要在东南部平原区,西北部山区仍为原始的凯尔特人控制着。从公元4世纪起,罗马帝国在奴隶、隶农起义和日耳曼入侵的联合打击下,日渐衰落,帝国政府就不断从边远行省不列颠撤军,从407年开始,至442年全部退走。从此,罗马对不列颠的长达400年的统治结束了。于是这就给了另两个日耳曼部落以可乘之机。他们就是居住在日德兰半岛南部的盎格鲁人和居住在易北河、威悉河下游的撒克逊人,由于二者语言风格很难区分,因此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他们同法兰克人毗邻,但势力比法兰克人小,无法越过法兰克人向高卢发展,因此从公元3世纪起,他们就划着小船横渡北海,从事海盗劫掠活动。为了防止这些海盗袭击,占领不列颠的罗马人,沿东南海岸建立起一系列要塞和瞭望台,配备军队专门防守,从而限制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活动。但是,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尤其是罗马军团撤退后,凯尔特人内部发生争斗,使盎格鲁—撒克逊人得以大举进入不列颠。    
    公元5世纪中期,当匈奴人进犯北欧时撒克逊人从北海的东南岸启程,乘船到达沃什湾进入英格兰,然后溯乌斯河向南进发,在剑桥附近上岸,再沿罗马人修筑的伊克尼尔克大道进入泰晤士河流域。盎格鲁人则横渡北海,取道恒比尔河口进入英格兰的中部。凯尔特人同入侵者进行了激烈而持久的战斗。公元500年左右,凯尔特人中出现了一位能干的武士阿鲁狄尔,他采取坚壁清野等策略,打了一连串胜仗,遏止盎格鲁—撒克逊人前进达几十年之久。直到公元550年以后,入侵者才又重新向前推进。南部撒克逊人把疆土扩展到布里斯托尔湾。公元613年,盎格鲁人在今日诺丁汉郡的切斯特获胜,把占领区推进到爱尔兰海岸。这时,不列颠的大部才被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从此,他们便在这个岛上定居下来。    
    而日耳曼人中的东哥特人,曾一度归顺匈奴人并进兵欧洲,长期活动于达基亚和潘诺尼亚一带。匈奴帝国解体后,经东罗马皇帝马尔契安同意,他们定居于潘诺尼亚。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军队统帅日耳曼人奥多亚克举兵叛乱,推翻皇帝罗穆洛·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引起了东罗马帝国的震动。奥多亚克政变后建立的军事贵族掌权的王国,被东罗马人视为眼中钉。于是东罗马皇帝唆使东哥特人向奥多亚克王国进攻。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巧妙地利用罗马贵族敌视奥多亚克政权的情绪,仅用3年就征服了意大利,建立了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领土包括现代的意大利和瑞土、南斯拉夫一部分。    
    东哥特王国的巩固与扩大,又引起东罗马的嫉恨。从公元534年开始到公元554年结束,东罗马用了20年时间消灭了东哥特王国,而它的财力、物力也消耗殆尽。公元568年,日耳曼人的一支伦巴德人,越过阿尔卑斯山,到达波河流域,其目的是侵占领土,长期定居。他们在军事首领阿尔波音的率领下大举入侵意大利,迅速打垮东罗马军队,占领北部意大利,建立伦巴德王国。    
    影响    
    从公元4世纪末到6世纪末,经历200多年,先后有十几个日耳曼部落冲进罗马帝国,建立各自的国家。这些国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欧洲的政治力量布局。这次大迁移不是和平迁移,而是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征服。在这个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因素与日耳曼因素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特殊形式的封建社会。在这种总体上介于封建性质的国家中,还存在着原始农村公社的残余,被称为“马尔克”。现在西南欧的格局,也是由日耳曼人大迁徙确定下来的。欧州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第二部分 耶稣的诞生第20节 查士丁尼法典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本已摇摇欲坠的帝国大厦,在强悍野蛮的日尔曼人的冲击之下终于灭亡了。西罗马覆灭后,东罗马帝国依然健在,而且相当繁庶,这主要得力于东罗马有利的地理环境。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扼黑海咽喉,海上贸易发达,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之时,国势日盛。在这种情况下,查士丁尼才有机会来制定一部伟大的传世法典。    
    查士丁尼其人    
    查士丁尼483年生于托莱索(在今南斯拉夫境内)的农民家庭。他是查士丁一世的侄儿。查士丁一世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色雷斯农民,靠军队发迹,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查士丁一世对自幼跟随着自己的侄儿查士丁尼寄予了厚望,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518年后,查士丁尼就协助叔父掌理政务,担任帝国行政指导。公元527年,他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罗马皇帝。    
    查士丁尼在即位的那天起,就把重建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统治当作终生奋斗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军事上,他东征西讨,花了20年的时间打败波斯帝国,击溃汪达尔族,从哥特人手中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地中海再次成为罗马的内湖;在国内,查士丁尼把注意力集中在反对政府里的腐败作风上,鼓励发展商业、工业,着手大兴土木,建筑城堡、修道院和教堂。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其中的一座。大兴土木及应付战争耗资巨大,导致税收加重,酿成许多地方叛乱,几乎推翻查士丁尼的统治。565年,查士丁尼去世,不久东罗马再度走向衰落。    
    查士丁尼法典的基础    
    查士丁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