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阶段:从1777年10月至1781年3月,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逐步转向南部地区。    
    在这一阶段国际环境日益向有利于美国方向发展。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西班牙、荷兰等改变了动摇不定的观望态度。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在南部战场上,美国大陆军和民兵以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与敌周旋,日趋主动。在1781年的吉尔福德之战中,英军伤亡惨重。在大陆军和民兵的持久消耗下,英军渐感力量不支。    
    1781年4月英军在康华利率领下,实行战略收缩,向北退往弗吉尼亚。美军乘势挥师南下,在民兵游击队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南部国土。    
    第三阶段:从1781年4月至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1781年8月,康华利率7000名英军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主要收缩于纽约和约克敦两点。1781年8月,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德格拉斯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    
    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康华利走投无路,于1781年10月19日宣布投降。8000名英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红衫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    
    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是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杰出战例。在广泛的国际援助下,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仅有300万人口的北美13个州,最终打败了拥有近3000万人口的世界第一工业国——大英帝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实现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了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将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哲学思想大规模地付诸实践,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政治精神和价值观念。独立战争中诞生的《独立宣言》继承和发展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理论,阐述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根据。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诸如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让与的权利。为保障上述权利,人们才建立政府,任何政府一旦损害这些权利,人们就有权改换它或废除它,建立新政府。


第四部分 工业革命第51节 法国大革命

    世界从封建时代走向资本主义时代,是从欧洲开始的。欧洲经过长时间的中世纪黑暗时期,迎来了光明的一天。在此之前,欧洲大陆处在封建主统治之下,诸侯割据,压迫沉重,没有人权和自由,也没有产生现在意义上的民族独立国家。现在的意大利、德国等,都是在以后才统一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能够在世界发扬光大的一个大契机,就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爆发革命    
    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法国又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它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工商业发达的程度,也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但是专制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加重了对企业的盘剥。全国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贸易的发展。此时的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第一、第二等级为特权等级,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只占总人口的3%,却占有全国1/3以上的土地。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农民少地或无地,工人和平民生活困苦,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社会等级对立严重。此时的法国社会还是依据出身而不是财产来决定其地位,这一点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总之,封建统治已经严重制约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了历史进步的潮流,这就需要一场革命,来除旧布新,完成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转变。    
    就在这时,法国封建政府正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困扰。为了解决财政危机问题,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集150年来从未召开的三级会议。这次三级会议成了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参加三级会议的第三等级代表提出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这引起了国王的震怒和恐慌,他马上出动军警,封闭会场,禁止国民议会开会。1789年7月9日,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议会”,公开反抗国王,双方的冲突趋向激烈。    
    1789年7月14日清晨,愤怒的巴黎市民揭竿而起。而巴士底狱成为重要的攻击目标。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18世纪末,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法国国王在那里驻扎了大量军队,专门关押政治犯。在某种意义上,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这一次,愤怒的起义者把它完全拆毁,象征着封建罪恶的巴士底狱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为了纪念巴黎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狱的伟大功绩,法国把7月14日作为自己的国庆节。    
    巴士底狱的陷落标志着民众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的干预挽救了资产阶级,从此,后者不得不在关键时刻依靠街头下层民众提供“一次革命”。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过了五年的历程,发生了三次大起义,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    
    《人权宣言》和王权的颠覆    
    1789年7月14日以后,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了法国最高的行政和立法机关。左右大局的是第三等级的代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不久,制宪议会又发布《人权宣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等。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在同时又承认了财产的不平等,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随着革命的爆发和发展,统治阶级惊慌万状。大批王公贵族逃往国外,从事反革命活动。路易十六拒绝批准制宪议会的决议和《人权宣言》,还准备以武力解散制宪议会。几支部队奉命向凡尔赛调集,国王的行为激怒了巴黎群众。1789年10月初,首都民众涌向凡尔赛,将王室强行带回巴黎,制宪议会也迁到巴黎。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制宪议会解散。根据宪法,同年新选出来的立法会议开幕。君主立宪派控制着议会的领导权。不久,来自国外武装干涉的危险加剧。    
    1792年春,法国立法会议对奥地利宣战,不久普鲁士站在奥地利一边对法作战。战争开始时,形势对法国不利。敌军闯入法国境内,革命处于危机之中。为了捍卫革命,法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组织义勇军,不断开往前线。在抗击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中,路易十六的反革命面目充分暴露。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攻占王宫,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    
    从吉伦特派掌权到热月政变    
    8月起义胜利以后,代表工商业者利益的吉伦特派控制着立法议会,掌握了行政大权。立法议会为民意所迫,宣布暂时停止国王的权力,决定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9月,法国赢得瓦尔密之战的胜利,外敌入侵被制止。国民公会开幕,取代了立法议会。国民公会通过成立共和国的决议,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年底,国民公会开始审判国王。1793年初,路易十六以“阴谋反对公众自由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在巴黎被推上断头台。处死国王,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封建势力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当时,法国面临的内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793年5月底至6月初,巴黎人民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倒了吉伦特派,把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推上了统治地位。雅各宾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的措施,“把恐怖提上日程”:在经济方面,严禁囤积居奇,对日用生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在政治方面,颁布了嫌疑犯法令,规定一切嫌疑犯都要收押和监管。许多嫌疑分子被处决,甚至路易十六的王后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雅各宾派实行的恐怖政策,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不容抹煞的作用,但不幸的是,雅各宾派过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内讧。陷于孤立的罗伯斯庇尔未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欧洲封建君主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