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历史分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历史分册-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诗赋。由于诗赋的形式活泼,考生可以自由发挥,显示自己的才华,当时不 

少名人往往从进士登第而入仕途。故而,尽管明经科取士是十人中取一二, 

但考生仍然拥向进士科考场。 

     隋唐兴科举取人才,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用人制度的一大进步。 



                            科举中武举的由来 



     武举制度始于唐代,是科举中的一部分。武则天时,为选拔武官而增设 

了武科。元朝没有实施武举。宋、明两朝实施武举制的情况在《宋史》、《明 

史》选举志部分均有记载。宋朝的武举一直实施到南宋咸淳年间。明朝的武 

举,自洪武年间至崇祯之末,200余年始终未断。武举殿试则是从崇祯年间 

开始的。清朝实施武举时间也有200年左右。 



                           “女状元”一词的由来 



     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妇女从无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不会有女状元产 

生,直至太平天国开科考选妇女,才有傅善祥考中女状元一事。但远在太平 

天国之前,便已有“女状元”一词流传了。早在五代十国时,蜀国邛州有一 

司户参军,名叫黄崇嘏,邛州刺史周痒见他丰采英俊,办事干练,爱他才貌 

出众,要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为妻。黄崇嘏作了一首七律,献给周痒,后四 

句云: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坚然白壁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 

儿。周痒见诗,大为惊讶,立即把黄崇嘏传来询问,才知道她是黄使君的女 

儿。因她献诗时,自称为“乡贡进士”,所以世俗便讹传为“女状元”了。 



                                宰相的由来 



     宰相是古代王朝辅佐君主、统摄百僚、总理政务的人。宰是主持,相是 

辅佐之意。其名称及员数历代各异。 

     春秋战国时期以相或相国为宰相,楚国叫令尹。秦时设右、左丞相主掌 

政务。西汉承秦制,到哀帝改设大司徒。东汉时司徒等于宰相,与司空、太 

尉合称三公,实际上并无实权,实权悉归尚书。魏晋以后,以中书监、中书 

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以及重要之将军等执政者为宰相。隋唐定制,以三 

省长官 (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为宰相。后来因唐太宗李世民曾任过尚书 

令,为避皇帝讳即不设此官,由左、右仆射分任,亦称宰相。唐中叶以后, 

由君主特选他官以同平章之事职衔为宰相。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政知 

事为正副宰相,神宗元年时改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时又改左右仆射 

为左右丞相。元称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后来设内阁大学士为事实上的宰 

相。清代设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大权掌握在军机大臣手里。 


… Page 11…

                              节度使的由来 



     节度使的官职名称,始用于唐朝。 

     唐朝沿袭隋朝的制度,在国内重要的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管理几 

个州的军事。 

     公元711年,唐睿宗任命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从此出现了节度使的 

称号。后来,朔方、陇右、河东等边镇也相继设置了节度使。 

     节度使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因此节度使上任时八面威风,皇帝亲自派 

大员为其饯行,属下州县官吏,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迎接。彩楼高耸,旌旗招 

展,鼓角齐鸣,节度使骑在高头大马上,由武装仪仗与五彩缤纷的旗帜簇拥 

而来,象征着权力的“双旌双节”高擎。 

     节度使管辖数州,总揽辖区内的军事、民政、财政,权力极大。公元755 

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 



                            总督和巡抚的由来 



     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最早出现于明朝。 

     明朝的时候,中央朝廷派大臣外出处理地方军政事务,分别给予两种头 

衔,全称分别是“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巡抚某地 

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前者即是总督,后者则是巡抚。这两个官衔 

在初期都属于临时性的,事罢还朝,头衔自然也卸去。 

     到了清朝,总督和巡抚才正式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总督管辖一省,而两广总督,则管辖广东、广西两省。总督负责治理辖 

区内的军民要务。总督的官品,高于巡抚。 

     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务。 

     在鸦片战争以前,清廷在全国设置8总督16巡抚。8总督有:直隶、两 

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16巡抚有:江苏、安徽、山东、 

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江西、福建。直隶、四川两省只设总督,不设巡抚。 

     近代以后,督抚的设置出现了一些变化。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 

疆巡抚,福建巡抚由闽浙总督兼任。1906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督抚。 



                               知府的由来 



     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经历了较长的演变过程。 

     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常常带军职,兼任将军。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 

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作“府”。 

     唐朝的时候,朝廷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 

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作府尹。 

     到了宋朝,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 

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明清两朝,府固定为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除了首都、陪都所在 

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作“知府”,意思是“知(即 

主持)某府事”。 


… Page 12…

                                知州的由来 



     州在其最初出现时,还不属于正式的行政区建制。在西汉汉武帝执政时 

期,他将全国划分成13个监察区,称为“州”。每州都有一长官,叫作“刺 

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 

     直到东汉后期,州才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州辖郡、县,刺史又称州 

牧,就是州的行政长官。 

     隋朝时,郡的建制被取消,只存州、县。唐朝继承隋制,地方分州、县 

两级。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视地方吏治,他把全国州刺史的名字都写在屏风 

上,随时记下他们政绩的优劣,作为赏罚的依据。州的建制一直延续到清朝。 

     在宋代,州的行政长官才开始称“知州”。明清两朝,州有两个级别: 

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直属于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于府,级别与县 

相同。 

     知州下属的官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管财政、刑法、治安等。到清朝 

时,全国有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中国现在的许多地名,如郑州、杭州、福州、徐州、温州、泉州等,都 

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 



                                知县的由来 



     知,解为管理、主持。《左传》“子产其将知政矣”,就是说子产将要 

主持政事了。宋朝魏了翁《读书杂钞》指出:后世官职上加“知”字,就是 

从这里开始的。韩愈《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就是说,我 (向他)学习的是道理,何必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宋 

史·苏轼传》说苏轼“知徐州”、“知湖州”、“知杭州”,就是说派苏轼 

去主持徐州、湖州、杭州的政事,即任这些州的知州。唐宋以后的知府、知 

州、知县、知事 (知县又称县知事),都是这种意思。 



                          辛亥革命纪念日的由来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1905年孙中山领导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成中国 

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发动革命斗争,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 

件。1911年,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地区兴起了保路运动,在同盟会的策 

动下,由文学社、共进会领导,湖北的一部分新军于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 

取得胜利,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迅速瓦解。1912年(民国元年)元旦在南 

京成立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 12日清帝被迫退 

位,结束了清朝政府的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 

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 

心,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中华民国”国号的由来 


… Page 13…

      “中华民国”的国号是由孙中山亲定的。“中华民国”一词最早出现在 

1904年。是年,孙中山在美国用英语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演讲时,就 

用了“中华民国”一词(英译)。 

     1906年12月2日,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民报》创刊一周年纪念会,孙 

中山亲临演讲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这是孙中山在演讲时正式用汉语宣称“中 

华民国”之始。翌年,章炳麟在《民报》第17号发表《中华民国解》一文, 

 “中华民国”这一名称遂开始为中外知晓。 

     孙中山为何要取“中华民国”为国号呢?1916年7月,孙中山在上海作 

题为 《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