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蚁生-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赖安胜是属驴的,凭他本人的能耐,想不出这些高招。”

一个高招就是频繁召开老农联席会议,对“再教育过程中知青的表现”作出评议。颜哲和王全忠都对自己的智力比较自负,但这次该他们佩服胡主任了,因为这项评议完全符合政治方向,谁也不敢说它是老农对知青的报复。而且,这些评议是先从外围开始,评了崔振山、陈江、纪科这些参加过大字报风波、又有些小毛病的人,至今没有触及王全忠本人。对知青的评议也相对公允,既指出被评议人下乡后的进步,也指出他们的不足,比如崔振山干活奸滑、拉稍时稍绳老是松垂、爱占小便宜、晒场时偷吃粮库中的芝麻,等等。这些缺点人所共知,只是没人把它摆到台面上。如今一摆出来,把崔振山弄得灰溜溜的,在人群中抬不起头来。

还有一个最高明的招数是,场里公开声明,这些评议意见将保存到档案里,“如果将来对知青招工,它们将是重要的参考意见。”这是很罕见的,因为那时在公开层面一直强调“知青扎根农村”,虽然下边风传着马上就要开始招工,而且那也是知青最迫切的愿望,但在公开场合从来不会提它的。所以,这次罕见的公开声明立即在知青中激起极大的心理波动――也许咱们的盼望真的快要实现了?

王全忠在农场里成了孤家寡人,就像颜哲在文0均匀分配,中间的社区相对密集,是嘈杂的闹市。如果有时间,哪怕你走马观花也能淘到一些像样的玩意,我就常去逛,这是革前期被孤立那样。老农们不理他,知青们躲着他,包括当时曾怂恿他、曾把他当成英雄的人。只有颜哲对他一如既往,甚至比过去更亲密一些。吃饭时他总是和王全忠蹲在一块儿,边吃边笑嘻嘻地说着闲话。刷碗时喊上我:

“秋云,我和全忠推水车,你去刷碗。”

如果不是这样,王全忠恐怕连碗也刷不成,落到淋病患者陈秀宽的地步。

我看着这种情况,很为颜哲担心。他本来没有参与那次大字报风波,老农们也不恨他。现在他的表现就像是故意把火往自己身上引。但我也没办法劝他疏远王全忠,那样未免太猥琐太没义气了。我喜欢颜哲,不正是因为他身上的正气吗?我心情矛盾,只能悄悄地在一边观察着。

这种情景一直维持到秋季评工分。农场一年搞两次分红,同样也要评两次工分,分别是夏季分红前和秋季分红前。评工分历来是矛盾激化的时候,这点可以理解。但颜哲和王全忠根本不用操心,一班除了班长老肖是11分外,他俩是铁定的十分,没人会提出异议的。比如最重的“撂垛”或技术性强的“扬场”(利用风力把麦籽和麦壳分离),向来都是他俩搭档。

评分会开始了,评分会前老肖安排我到机磨房值班,我后来知道他是有意不让我参加。会上情况我是后来听颜哲说的。会上先评老肖,老肖自报11分,没有异议。然后老肖提出评王全忠,非常奇怪的是,全班人都变哑了。马三、小雷、黄瞎子,这些素来与颜哲和王全忠交好的知青都低着头,一句话不说。颜哲和王全忠互相看一眼,对大家的沉默有点寒心。此后颜哲和王全忠才知道是错怪他们了,会前赖安胜已经同一班所有知青谈过话(除了颜哲、王全忠以及没有与会的我),威逼他们一定得把王全忠评成九分。少这一分,在分红时少不了几个钱,关键是要压压王的气焰。但王全忠平时在知青中有威望,他的棒劳力又是有目共睹的。这会儿知青们保持沉默,实际是一种无言的反抗,是在良心和权势之间的折中。这样的沉默令王全忠难堪,实际上令会议主持人老肖更为难堪。

颜哲和王全忠那时不知道这些内情,对伙伴们的沉默非常寒心。过了很久,颜哲第一个说话了:

“我提一下吧,我建议王全忠评十分。”

王全忠接着说:“我也自报十分。我这一年干活是啥样,大家都清楚,不用我多说。”

这时女知青徐杏芳发言了。她最近半年一直被抽到县里某个革却又警觉的问我租这处干什么。还能干什么,我是当地民间工艺品厂的业务员,我的职业是积极地在城中寻找合适的商家推介命展览会上当解说员,比起知青生活那当然是个美差,吃得好,不用干体力活,每月还有少许补助。她刚从县里回来,就赶上了这次评工分会。徐杏芳笑着说:

“我有半年不在农场,对王全忠的劳动咋样没有发言权。不过我觉得刚才全忠的发言不大妥当,有点骄傲的苗头。咱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可不能认为自己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我说的可能不对,仅供全忠参考。”

颜哲不是傻子,这时已经完全摸到了会议的脉博。他知道徐杏芳这离题万里的发言实际是非常聪明的,既不涉及实质问题,又好歹向赖安胜交了差。对于徐杏芳来说,不说以后的招工了,仅仅为了保持目前的差使能干下去,她也不敢得罪赖场长。颜哲觉得心中发凉,怜悯、厌恶、激愤兼而有之。他不客气地打断徐杏芳的发言:

“今天是评工分,按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工分只和劳动者本人的劳动有关,不要扯远了。杏芳你说你不了解情况那就别说话,让了解情况的人说吧。”

徐杏芳脸红了,不再说话。其它人也把嘴巴闭得更紧。老肖十分难堪和恼怒,使出了最后一个杀手锏:

“今天的会开不成了,咱班能人太多,我拙口笨舌的,管不住。赖场长放话了,要是一班的工分评不成,就拿到贫下中农评议会上去评。散会!”

第二天的老农评议会上评出了一班十个人的工分,其它人盆子的土壤里。吮吸起左手的西红柿,汁液少得离谱,还以为是瘪了的干果。我甚至以为,沉闷空气中动物和植物都是些小小大致都比较公平,仅王全忠和颜哲被降了一分。郜叔叔后来非常惋惜地对我说,颜哲这娃儿太可惜,原来老农们只想整王全忠,谁也没打算整颜哲,他是自己硬往枪口上撞。这一分对颜哲秋季分红的影响是:从略略的节余变成略略的负数,倒欠农场两元三角钱。颜哲绝不是看重钱财的人,但非常看重这一分。在之后好长时间里,他甚至表现得比王全忠更为郁怒。老农们都看出火色,没一个人敢惹他,连赖安胜也不敢撩拨他。

这次评工分当然不能解决老农和知青们之间的矛盾,反倒激化了它。现在,至少说硬顶着和赖安胜干的人,已经由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其它知青们虽然不敢公开参与,但这两个人的潜势力是不容低估的。

这场闷火又开始闷起来,只看哪天一阵小风让它变成明火。颜哲不大和我幽会了,我知道他是怕影响我。其实我已经看出来,自从颜哲主动跳进这个火坑后,老农们,包括老肖班长,对我的态度已经有了微妙的转变,至少在我面前说话不像以前随便。颜哲现在老和王全忠窝在一起,悄悄讨论着:局势可能如何发展,他们如何应对。几天后,在一次全场政治学习会上,王全忠突然站起来说:

“听说最近有人在附近农村私自买粮,这是破坏统购统销政策的错误行为,希望场里查一查,查证后的结果给大家一个交待。”他笑着补充,“这算不上多大错误,但身为领导干部更得严格要求自己。”

全场愕然。谁都知道他指的是谁——公社胡主任。他家在县城,粮食不够吃,再加上工资较高,有余力买一些粮食,前几天刚托赖安胜买过一袋麦子。县城里的干部到农村悄悄买点粮食,这是公开的秘密,但这种事没人追究就不算事,有人追究就不好办,因为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确实摆在那儿。赖安胜愣了,他知道王全忠提的这件“错误”本身不算啥,查到底也不过写一份检查了事,关键是这姓王的家伙,以及他身边的颜哲,是在向他公开挑战,表明他们绝不向压力低头。

那晚各屋墙上的喇叭又不响了,肯定是赖安胜在和胡主任通了一个长长的电话。不久,公社胡主任捎来话,点名让颜哲去公社见他。这个消息非常令人意外,老胡已经是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又不主管知青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一般不会和知青们直接打交道。颜哲考虑了很久,临走找到王全忠说:

“你放心,我不会听他的离间。”

王全忠憨厚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颜哲以为胡主任是想离间他和王全忠的关系,以便对王做出更严厉的处罚,所以他去时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有点风萧萧兮兮易水寒的悲壮。胡主任正在办公室同人谈话,见他来了,作手势让他坐下,示意他稍等。办公室比较大,家具都比较旧,只有一个漂亮的竹圈椅和墙上的全国地图及世界地图,显出这儿比农场场长办公室高一个档次。胡主任是部队下来的15级干部,文0均匀分配,中间的社区相对密集,是嘈杂的闹市。如果有时间,哪怕你走马观花也能淘到一些像样的玩意,我就常去逛,这是革前一直抓农村工作,文0均匀分配,中间的社区相对密集,是嘈杂的闹市。如果有时间,哪怕你走马观花也能淘到一些像样的玩意,我就常去逛,这是革后因站错队被下放到农场。他个子不高,很粗壮,满脸连鬓胡,长相活脱是《水浒》中的鲁智深。据说他在农村工作时,凡是到一个新地方,首先得打听一个好剃头匠,因为差一点的剃头刀对付不了他的胡子。在农场时他待人很温和,听说颜哲怕臭虫,还特意把自己的狗皮褥子给颜哲用,因为据说它能驱赶臭虫,可惜这个秘方并不见效。不过,虽然他为人温言温语,在农场却极有煞气,赖安胜就很怕他,崔振山等捣蛋鬼也从不敢在他面前奓翅。

屋里的客人走了,胡主任起身为他倒了一杯茶,开口就问:

“颜哲,听说老农们给你评了9分,你很不服,是不是?”

颜哲没想到胡主任会直接提出这个话题,愣了一下,直率地说:“不服。”

“我也不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