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庄重,手扶车前的横木来向官兵们致敬。随后,天子派人向周亚夫致谢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各位将士保家为国辛苦了!”文帝慰问完毕,大驾离去以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对周亚夫军中的行为感到惊讶,认为他实在是无法无天,大逆不道。而文帝则不这么认为,他开导大臣们说:“你们不懂,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我在霸上、棘门军营中看到的状况,如同儿戏一般。要是真打起仗来,他们的军队很有可能遭受袭击,将士很可能被俘虏,到时候只能会一败涂地。至于周亚夫,戒备森严,训练有素,敌人怎么可能进犯他呢!”文帝对周亚夫称赞了很久。一个多月以后,三支驻军都被撤防。文帝任命周亚夫为中尉,主管京畿地区的防务。
  平定叛乱
  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国家如果发生急变,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之人。”文帝去世以后,景帝即位,任命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以中尉的身份代理太尉职务,率军东进去镇压叛军。他趁机亲自向景帝请示说:“楚兵勇猛轻捷,我军难以与之正面交战。希望您允许我暂时放弃梁国,派兵切断叛军的运粮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制服他们。”景帝对他言听计从,批准了这一作战方略。
  周亚夫调集大军到达荥阳以后,吴国的军队正在攻打梁国。梁国危急,派使臣向中央求援。而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行至昌邑,挖好了深沟、筑好了高垒,坚守不战。梁国几乎天天派遣使者向太尉求援,而周亚夫则从整体战局考虑,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前去救援。于是梁王上书天子,景帝没有办法,派出专使来到军中,命令周亚夫出兵援救梁国。周亚夫抗命不从,仍然坚守壁垒、不肯出兵。同时,周亚夫派遣弓高侯等人率领轻骑兵截断了叛军后方的运粮道路。吴国叛军缺少粮食,面临饥饿,便屡次派人来挑战,而周亚夫却始终没有应战。一天夜间,汉军营中惊乱,原来是汉军互相之间因为误会而发生的摩擦,乱兵一直打到了太尉营帐下,而周亚夫却十分镇定,始终安卧不起。很快,军中恢复了秩序。一天,吴军向汉军营垒的东南角奔来,做出了打算进攻的架势,而周亚夫则命令将士防备营垒西北边。不久,吴国的精兵果然袭击汉军营垒西北边,但是由于汉军布防严密,叛军没有得逞。后来吴军粮草断绝,开始撤退。周亚夫见时机已到,立即派出精兵追击,大败叛军。吴王刘濞撇下他的大部队,率领几千名精壮亲兵逃亡,到江南的丹徒自保。汉军乘胜追击,俘虏了全部叛军,使他们归顺朝廷,又悬赏千金来捉拿吴王。一个多月以后,越族人斩取了吴王人头,前来领赏。平乱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汉军从出兵到防守再到进攻,以至最后胜利,总共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至此,将领们才意识到太尉的计谋完全正确。但是由于这次平叛,梁王却与太尉结下了怨仇。

  第148节:新读史记(上卷)(148)

  亚夫失宠
  周亚夫平定了叛乱,战功卓越。朝廷重新设置了太尉的官职,由周亚夫担任,来表示对他的尊崇。五年以后,周亚夫又做了丞相,深受景帝器重。后来,景帝废掉了栗太子,周亚夫极力地谏诤,但是没能有效。从此之后,景帝对周亚夫产生了疑心,开始疏远他。而梁王因为以前平叛时的旧怨,每次进京朝见时,总是在皇太后面前毁讽周亚夫,周亚夫在朝中的处境更加不利。
  后来,窦太后建议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景帝推辞说:“先帝时,窦彭祖、窦广国都没有受封为侯,到了我继位以后,才封他们为南皮侯、章武侯。因此,王信现在不够资格被封侯。”窦太后劝他说:“君主应该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行事。我的兄长窦长君在世的时候,竟然不能被封侯,他死了之后,儿子窦彭祖才被封侯。对此,我十分地悔恨。皇上还是赶快封王信为侯吧!”景帝便应答说:“那就让儿臣与丞相商议一下。”君臣商议的时候,周亚夫反对说:“高皇帝规定‘不是刘氏子弟的不能被封王,没有功劳的人不能被封侯。谁不遵守规定,天下的人可以共同来讨伐他’。如今,王信虽然是皇后兄长,但是他没有功劳,封他为侯,违背了高皇帝的规定。”景帝听后便默然不语,这件事只好作罢,但是景帝和周亚夫矛盾更加明朗了。
  后来,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归降汉朝。景帝打算封他们为侯,以此来使后人效法他们的义举。周亚夫则对他说:“他们这种货色,背叛了自己的君主而投降了陛下。陛下封他们为侯,那么以后还如何来责备那些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认为丞相的意见不可以采纳,便执意将唯徐卢等人封为侯。周亚夫心中不满,就谢罪称病,不理朝政。景帝中元三年,景帝以周亚夫身体有病为缘由,免去了他的丞相职务。
  不久,景帝在宫中设宴召见周亚夫。宴席上只有大块的肉,而没有切好的细肉,又没有放置筷子。周亚夫看了之后,心里很不高兴,回头叫主管宴席的官员拿筷子来。景帝看着这一幕,笑着说:“眼前的这些不能满足条侯您的需要吗?”周亚夫听了之后,立即摘了帽子谢罪。景帝刚刚起身,周亚夫趁机快步离席,宴席也就这样不欢而散。景帝睁大眼睛,看着周亚夫走出去,喃喃自语到:“这个牢骚满腹的人,不能担任少主的大臣啊!”
  饿死狱中
  周亚夫的儿子从制造皇室器物的尚方官署那里,为他的父亲购买了五百件供殉葬用的盔甲、盾牌。搬运这些器物的雇工十分的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得的工钱。雇工们中间有人知道周家暗地里购买的是皇家专用的器物,一怒之下,便上告周亚夫的儿子,说他意图谋反。这件事情牵连到了周亚夫。景帝看到雇工的上书,便将此事交给相关部门查办。
  官吏们按照上书中所列举的罪状来责问周亚夫,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他毫不理睬,拒绝回答。景帝看到周亚夫这么蛮横,大发雷霆,责骂那些办事官员说:“你们这帮废物,朕不用你们来审理这个案子了!”景帝下令把周亚夫交给廷尉来治罪。廷尉的属官责问周亚夫说:“你想造反吗?”周亚夫解释说:“我所购买的器物都是殉葬品,怎么能够说我意图谋反呢?”官员们则说:“你纵然不在活着的时候造反,想必也打算在死后造反吧!”审判人员的逼供越发的急切,一心想早点结束案子好交差。起初,朝廷逮捕周亚夫的时候,他打算自杀,但是夫人劝阻了他,因此没有死成,便被关进了廷尉的监狱。在那里,周亚夫十分的气愤,认为自己被无端的冤枉、陷害,便绝食抗议。五天以后,由于饥饿和愤怒,他吐血而死,封地和爵位也随之被废除。
  刘氏宗亲
  他们没有显赫的祖先。
  他们却有共同的财产。
  他们都是刘氏江山的基石。
  羹颉侯的来历
  汉高祖刘邦兄弟四人,大哥名伯,很早就死了。当初高祖微贱的时候,曾经为了躲避灾难,常常和宾客路过大嫂家去吃饭。大嫂讨厌小叔,认为他无所事事,整天结交一些狐朋狗友,给家里添麻烦。小叔和宾客来到家的时候,大嫂假装羹汤已吃完,用勺子刮锅,宾客以为真的没有吃的了,纷纷起身离去。时间长了,刘邦感到纳闷,怎么家里一来客人就没饭吃了,跑到厨房里去查看,发现锅里还有羹汤,从此心里怨恨大嫂。等到刘邦当了皇帝,分封兄弟,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太上皇为孙子说情,高祖说:“我不是忘记封他,因为他的母亲太不像长辈了。”这才封她的儿子信为羹颉侯。封二哥仲为代王。

  第149节:新读史记(上卷)(149)

  楚王刘交
  楚元王刘交,是高祖的同母弟,字游。公元前201年,刘邦在陈县逮捕楚王韩信以后,就封小弟交为楚王,定都彭城。刘交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儿子夷王郢继位。夷王在位四年去世,儿子刘戊继位。
  刘戊是个心胸狭窄、道德沦丧的人。即位二十年后,因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犯了私奸罪,被削去东海郡封地,就对刘邦一直怀恨在心。第二年春天,刘戊和吴王合谋反叛,他的相国张尚、太傅赵夷吾多次劝柬阻拦,但是他充耳不闻,反而认为他们碍手碍脚。刘戊最终下定决心,杀死了张尚、赵夷吾,起兵和吴王反叛,向西攻打梁国,攻占了棘壁。部队行进到昌邑南边,和汉将周亚夫接战。双方对峙了很久,汉军截断了吴、楚军的粮道,叛军粮草断绝,士兵饥饿难耐,丧失了战斗力,很快就被打败。吴王败走江南,楚王刘戊自杀,吴、楚军投降了汉军。
  楚王后裔
  汉军平定吴、楚叛乱之后,孝景帝想让德侯刘广的儿子继承吴国的王位,让元王的儿子刘礼继承楚国的王位。窦太后不同意地说:“吴王,是老一辈人,理应为汉代宗室效忠从善。如今却带头率领七国叛乱,扰乱天下,为什么还要接续他的后代!”坚决不允许立吴王的后代,只准许立楚王的后代。当时刘礼是汉朝的宗正,于是景帝封刘礼为楚王,供奉元王的宗庙,这就是楚文王。
  文王即位三年去世,儿子安王道继位。安王在位二十二年去世,儿子建王注继位。襄王在位十四年去世,儿子纯继位。纯继位后,宦官上书告楚王谋反,楚王自杀,国号被废除,封地收归汉朝改为彭城郡。
  赵国兴衰
  赵王刘遂,他父亲在高祖的儿子中排行居中,名友,谥号为“幽”。幽王因为忧伤而死,所以谥号为“幽”。高后把吕禄封在赵地为王,一年后高后去世。大臣诛杀吕禄等吕氏家族,于是立幽王的儿子遂为赵王。
  孝文帝即位后,割去赵国的河间郡为河间王,立刘遂的弟弟辟彊为文王。文王在位十三年去世,儿子哀王福继位。刘福继位一年后去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