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0-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很有用处。 

     自投军七年来,朱元璋已由一个小兵发展成为称雄一方的霸主。他的政 

治地位变了,便不再反对地主阶级,而是突出了民族斗争的口号。他提出“驱 

除蒙古势力,恢复汉人天下”的口号,用来号召一切反元力量,争取那些不 

满蒙古贵族压迫的汉族地主阶级加入自己的阵营。 

     随着势力的日益强盛,朱元璋和其他割据政权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他 

开始与周围的军队打仗。最大的敌人是陈友谅。 

     陈友谅出身在沔阳(沔miǎn,今湖北省沔阳县)一个渔民家庭里,本来 

姓谢,被陈家招去做女婿,所以改姓陈。他小时候读过书,在县衙门里当过 

文书。徐寿辉在蕲州起兵后,他投奔起义军,后来领兵打仗,因为作战勇敢, 

升为大将。徐寿辉的部下倪文俊在天完政权里以英勇善战著称,绰号叫“倪 

蛮子”,他功劳很大,因此有了野心,曾经企图谋杀徐寿辉,夺取皇位,但 

是没有成功,逃到陈友谅那里。陈友谅乘机杀了他,并吞了他的部队,当上 

了天完政权的平章,成了大权在握的人。他的势力大了之后,也想篡权当天 

完政权的皇帝。 

    至正十九年 (公元1359年)年底,陈友谅逼迫徐寿辉把都城搬到江州, 

又把徐寿辉的亲信部属全部杀掉,让徐寿辉变成光杆皇帝。他自称汉王,第 

二年五月,又带了徐寿辉去进攻朱元璋控制的太平。他派人假意向徐寿辉请 

示事务,乘徐不备,用铁锤击死徐寿辉,把国号改为汉,自称皇帝。从此, 

南方红巾军内部大乱,徐寿辉的很多老部下纷纷投奔朱元璋,元帅明玉珍在 

四川建立夏政权,也做了皇帝,和陈友谅断绝来往,并且时常有一些军事冲 

突。 

     陈友谅做皇帝以后,生活十分腐朽,皇宫里有成群的妃子,宫中的器物 

异常精致华丽。他和张士诚一样,完全堕落了。 

     陈友谅杀了徐寿辉后,众叛亲离,称帝后,陈友谅就联络张士诚进攻应 

天。他的大战舰有“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等百余艘,还有数 

百艘战舸,他仗着这些战舰,视应天朱元璋如笼中之鸡,手到便擒。陈友谅 

没作太多的准备,就沿长江而下,去攻击下游的朱元璋。 

    应天城里听说陈友谅亲统大军顺流而下,并约张士诚前来夹击,不少人 

慌了手脚,有的主张迎战,有的主张弃城逃跑。朱元璋见此情景,声色俱厉 

地说:“敢再提投降和弃城者,必杀无赦!”他和刘基一起计谋,认为如果 

分兵两路迎击,兵力分散,势必给陈友谅造成可乘之机。考虑到张士诚胸无 

大志,只图自己的眼前利益,未必会出兵;只要集中兵力打垮陈友谅,张士 

诚胆寒,更不敢出兵,应天则可保无事。但是,要和陈友谅决战,他兵多舰 

大,如果主动出击,逆流作战,也很不利。于是,朱元璋就派人诈降,把陈 

友谅引入埋伏圈,一举将他打垮,并乘胜收复太平,攻克安庆、信州 (今江 

西上饶)、袁州 (今江西宜春)等地。在这一战役中,张士诚果如朱元璋之 

所料,始终不敢出兵助战。 

     正当朱陈两军在江南血战的时候,江北的形势起了变化。刘福通派出的 

三路北伐部队相继失败,元军反攻山东、河南,小明王韩林儿退保安丰 (今 

安徽寿县)。后来,元军内部自相残杀,张士诚于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 


… Page 32…

年)派大将吕珍攻打龙凤政权的临时首都安丰,形势十分危急。刘福通不断 

派人向朱元璋征兵解围。朱元璋部下都反对出兵,认为大兵一去,若陈友谅 

乘虚进攻,便进退无路;再者即使救出小明王,又将如何处置呢?杀掉他, 

那又何必去救呢;不杀,岂不是自己请个皇帝来管制自己吗?朱元璋认为安 

丰是应天的屏障,救安丰就是保应天。至于对待小明王的问题,他认为小明 

王在红巾军和劳苦群众中的影响大,奉他为皇帝既可缩小自己的目标,减少 

打击,又可利用他的影响来争取群众。因此,他决定亲自带兵救援安丰。刘 

福通在救兵未到时壮烈牺牲。朱元璋杀退吕珍,保住安丰,把小明王迎到滁 

州。在这里,朱元璋对小明王供养极其优厚,而宫中的宦侍却全换上自己的 

人,实际上是把皇帝软禁起来。朱元璋这一战略决策很正确,既保卫了他的 

应天府,又收买了全国的民心。 

     当朱元璋救援安丰时,陈友谅果然带领大军来攻打应天。不过,他却犯 

了战略性的错误。他不是进攻空虚的心脏地区应天,而是去攻打不重要的洪 

都(今江西南昌)。陈友谅亲统60万的水军,乘数百艘巨舰,浩浩荡荡,直 

赴洪都。猛攻了80余日,都没把洪都攻破,等朱元璋率兵回救时,只得掉头 

迎战于鄱阳湖。朱陈双方都调集大军,准备在鄱阳湖决一死战。 

     当时陈友谅有兵60万,楼船几百艘,朱元璋只有20万兵力,都是小船, 

陈友谅在人力、武器上都占优势。但是陈友谅也有不利的地方,他的大舰用 

铁链条连在一起,转动不便,朱元璋战船虽小,却机动灵活。更重要的是, 

陈友谅骄傲轻敌,杀徐寿辉、篡权称帝、失去人心,而朱元璋的军队上下一 

心,士气旺盛。所以一开始,朱元璋就占据了战场上的许多有利的因素。 

     7月21日,双方军队在鄱阳湖边的康郎山相遇。朱元璋摆开阵势,把战 

船分成12组迎敌。水军大将俞通海乘风放火,烧毁陈军的楼船20多艘,军 

威大振。这时候,陈友谅手下的著名勇将张定边突然冲出来,对准朱元璋的 

那条战船发起进攻。朱元璋的战船恰巧又陷在泥沙里动弹不得,张定边拚命 

来攻,朱元璋手下的将士奋力抵抗,还是摆脱不了困境,眼看十分危急。在 

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有一个叫韩成的副将想出了一条妙计:他换上朱元璋的 

帽子、战袍,故意在船头上站了一会儿,然后跳进水里。陈军将士看见,以 

为朱元璋跳水自杀了,顿时放松了进攻。这时候,常遇春、俞通海的战船渐 

渐靠拢过来。由于湖水上涨,朱元璋的战船才从泥沙中逃走。但是张定边还 

是紧紧跟住不放。常遇春在一旁急忙放了一支冷箭,射伤张定边,张定边才 

不得不退走。朱元璋也就脱离了危险。 

     第二天,双方主力再次会战,陈友谅的大船连锁在一起,高高的楼船上 

插满了旌旗。朱元璋的战船又矮又小,交战的时候,陈友谅的军队居高临下, 

朱元璋的军队根本无法战胜陈友谅的楼船,士兵们伤亡很重,纷纷败退下来。 

朱元璋亲自拿着战旗指挥部队进攻,还是没人敢向前交锋。他不得已,下令 

杀了几名退缩不前的军官,但是仍旧没人敢去交锋。这时候有一位叫郭兴的 

将领向朱元璋建议说:“并不是士兵不听命令,实在是小船敌不过大船,非 

用火攻不可!”朱元璋接受他的意见,马上下达命令,派敢死队驾船七艘, 

内装火药和芦苇,看准风向,直闯敌阵,纵火焚烧。霎时间,风烈火炽,烟 

焰弥天,湖水都烧红了。 

     陈军舰队因联结在一起,逃跑不得,将士被烧死和落水溺死不计其数, 

没死的也被烧得焦头烂额,叫苦连天。陈军的士气一下子崩溃了,朱军将士 

乘机发起猛攻,取得了巨大胜利。 


… Page 33…

    这一仗陈军锐气受挫,以后几仗又大败,加上面临绝粮的局面。而陈友 

谅又固执己见,不能接受下面将士的意见,军队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投 

降朱元璋的陈军越来越多,后来连左、右金吾将军都投降到朱元璋军中。面 

对这种窘境,陈友谅非常恼火,下令把俘获的朱军将士全 都杀掉。朱元璋闻 

讯,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把他军中的所有俘虏立即释放,受伤的还给予治 

疗。并传令全军:今后如获陈军将士,一律不许加害。朱元璋优待俘虏的事 

很快传遍陈军,陈军将士更无斗志。而朱军将士听说陈友谅杀害俘虏,一个 

个咬牙切齿,在战斗中更加英勇,宁肯战死,也不当俘虏。眼看着自己就要 

大败,陈友谅只好率军突围。刚冲到湖口,不料又遇伏兵拦截。陈友谅正探 

头舱外,想仔细观察情况,一枝流箭飞来,从眼睛直穿头颅,登时一命呜呼。 

其部将用小船载着陈友谅的尸首和他儿子陈理,乘夜逃回武昌。朱元璋在鄱 

阳湖全歼陈友谅军队,从此稳固了自己在东南的统治区域。 

     自从刘福通牺牲以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 

的领导。到了这时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胀起来,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是个 

障碍。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 

南)过江的时候,派人暗暗凿沉了船,把小明王淹死了。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亲征武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举 

国投降,湖广全为朱元璋所有。这时,朱元璋兵多地广,不满足于小明王给 

他的吴国公封号,就自立为吴王。 

     消灭了实力最强、野心最大的陈友谅,朱元璋就倾全力攻打张士诚。 

     张士诚本是个私盐贩子,乘元末大乱时聚众起兵,占有淮水下游、江苏 

东部和浙江北部,于至正二十三年(公元 1363年)自称吴王,以平江(今 

江苏苏州)为都。张士诚起兵后,对元朝降了又叛,反复无常。他本人无大 

志,无主见,只图保住一块地盘,好好享乐。手下的将军大臣,数年来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