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40 年5 月10 日,德国开始派大批飞机轰炸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
法国北部机场,很快便派出伞兵部队,迅速占领战略要地。这三个北欧低地
国家由于轻信希特勒的“不侵犯”许诺,又幻想以“中立”保持国土和主权
的完整,因此在德国强大军事侵犯面前迅速土崩瓦解。荷兰只坚持了5 天,
比利时也只坚持了18 天便先后投降,至于只有30 万人的卢森堡几乎是不战
而降。

希特勒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灭亡了丹麦和挪威,这既宣告了英
法祸水东引政策的彻底破产,也宣告了张伯伦绥靖政策的彻底垮台,迫使张
伯伦不得不辞去英国首相职务,由原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组阁。丘吉尔
一贯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他于1940 年5 月13 日在下院发表演说,表
明英国要“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从来还没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
政进行战争”,并且表示要“不借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希特勒也预感到:
“丘吉尔入阁,这意味着战争真正开始了。”

希特勒令德军于荷兰投降的前一天晚上大举进攻法国,很快深入到法国
腹地,5 月27 日,40 万英、法、比联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德军沿海岸摆好
阵势,使英、法、比联军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希特勒
竟然发出一道停止前进的命令。这道命令实在令人费解,可能是希特勒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第一个也是最为严重的错误。这无疑给盟军一个千载
难逢的喘息机会,于是20 万英军、13 万法军绝处逢生,渡海撤往英国。这
一事件被西方称之为敦刻尔克大撤退,也被说成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但是,敦刻尔克奇迹并没能挽救法国的厄运。6 月11 日,意大利向英法
宣战,法国腹背受敌。6 月14 日,德军占领了法国首都巴黎。6 月22 日,法
国在投降书上签字。可以说英国首相张伯伦极力推行绥靖政策,法国人民却
尝到了它的苦果滋味。但是,法国人民却没有投降,戴高乐将军在法国政府
投降的第二天,在伦敦发表演说,他坚定他说:“战争没有失败,国家没有
灭亡,希望没有破灭。法国万岁!”他组织起流亡政府,坚持抗击法西斯。

德国占领法国后,认为英国孤掌难鸣,再也不会有什么抵抗了。的确,
英国在法国投降后处于单独对德作战的不利境地,加之在欧洲陆空之战中受
到重创,战斗力严重减弱,处境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双管齐下,
采取军事恐吓和政治劝说的双重手段,企图迫使英国缔和。战争狂人希特勒
向欧洲挥舞屠刀,欧洲人民在深重的战争灾难中也认清了希特勒要独霸欧洲
的野心,对法西斯主义深恶痛绝。英国人民也喝下了政府推行绥靖政策的苦
酒,痛定思痛,坚决要求抵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丘吉尔决心率英军抵抗,
以争生存。因此,德国诱降的算盘落空了。

7 月16 日,希特勒发出在英国登陆的所谓“海狮计划”的指令。德军要
登上英伦三岛,必须横渡英吉利海峡,而在海上作战,德国很难取胜。于是,
希特勒企图以空中优势向英国展开“空中闪电战”,从而迫使英国屈服。在
最初的空战中,英国空军和地上指挥系统受到很大打击,损失惨重,几乎不
能坚持了。丘吉尔认为形势对英国十分不利。但是,又一个奇迹出现了。

8 月24 日,英国空军派出飞机轰炸德国首都柏林,对德所造成的损失并
不算大,但它对德国人的心理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害怕战争渴望和平和失
败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在德国本土蔓延开来。出于报复心理,希特勒下令德


国空军改变战术,从轰炸英国机场、雷达站、军事设施,转而以轰炸英国首
府伦敦为主。这样一来,英国空军得以重整旗鼓,空军设施得以保存,这就
保持了英国空军的战斗力,加之英国人民同仇敌忾,给予德国空军很大打击,
使希特勒梦想依靠空中优势制服英国的计划破产了。希特勒的狂妄势头被扼
制,“海狮计划”遭到可耻失败。9 月27 日,希特勒不得不无限期地推迟“海
狮计划”,开始把战略重点转向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五战前的希特勒和斯大林

在希特勒独霸欧洲的野心里绝对没有“忘掉俄国”。但他始终认为,“只
有当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够反对俄国”。希特勒在灭亡了法国
之后,立即着手准备发动苏德战争。他曾经疯狂地叫嚷:“不管怎样,要继
续向东突进,必须把俄国从欧洲国家的名单中划掉。”1940 年7 月21 日,
希特勒要求陆军总司令着手拟定对苏作战计划。12 月5 日,希特勒听取了陆
军参谋长关于对苏作战计划的汇报,并批准了这一计划。12 月18 日,希特
勒发布了对苏联作战的第21 号命令,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
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的音译。腓特烈一世曾参
加过第3 次十字军东征,希特勒以这个名字作为侵苏计划的代号,无非是想
给侵苏战争蒙上一层“圣战”色彩而已,但越是这样就越加将其侵苏的目的
暴露无遗。“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准备在一次快速的
战役中击溃苏联,甚至在对英战争还未结束以前就打垮它。为了这个目的,
陆军必须使用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但须留一部分兵力以保卫已被占领的地
区,以防遭受突然袭击。”

希特勒为了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从各方面作了积极的准备。首先,
希特勒玩弄“海狮骗局”,麻痹苏联。希特勒指示德军总参谋部情报处和反
间谍处,有意散布种种流言,制造假情报,以造成德国要继续实施“海狮作
战计划”的假象。为此,德国大量印发英国地图;军队中配备英语翻译;在
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大量的渡海船只和登陆船只、器材;在海岸
上配置了许多假火箭;甚至将大批德军调往苏联边境,也说成是为了进攻英
伦三岛而到东方进行休整;临战前,德国还一反常态,在宣传上停止了对苏
联的攻击,而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英国。。。其次,希特勒加紧对巴尔干地区
的控制,打通进攻苏联的通道。希特勒以部分希腊领土作为诱饵,迫使保加
利亚加入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又以外交和军事手段,迫使罗马尼亚和匈牙利
也加入了这一阵营。南斯拉夫则没有那么听话,于1941 年3 月26 日发动政
变,推翻了亲德政府。希特勒于4 月6 日派德军开进南斯拉夫和希腊,不久,
在南斯拉夫和希腊的首都挂起了卐字旗。但是,南斯拉夫人民并没有屈服,
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进行着反法西斯斗争。再次,希特勒向东线
调集大量部队和军事装备。临战前,德国及其仆从国家沿苏联西部国境线,
共部署了190 个师550 万军队,3712 辆坦克,4950 架飞机,47260 门火炮,
并加紧对苏联进行军事挑衅,仅1941 年上半年,德国飞机就324 次侵犯苏联
领空,进行军事侦察活动。最后,希特勒完成了对苏联的军事包围和进攻的
部署。德军进攻苏联的部队分为3 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辖第十六、第
十八集团军、坦克第四集群,共29 个师,由第一航空队1070 架飞机支援,
其任务是进攻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辖第四、第九集团军、坦克第二、第
三集群,共50 个师又2 个旅,由第二航空队1600 架飞机支援,其任务是进
攻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辖第六、第十七、第十一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三、
第四集团军,匈牙利快速军、坦克第一集群,共57 个师又13 个旅,由第四
航空队和罗马尼亚空军1300 架飞机支援,其任务是进攻顿巴斯。总之,希特
勒已经箭拔晋张,势在必发。一场侵略苏联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面对希特勒德国咄咄逼人的气势和苏德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形势,斯大林
领导的苏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既严肃又严峻的问题,它沉甸甸地摆在斯大


林和他的决策者们面前,他们必须对此作出判断并进而制定对策,否则后果
不堪设想。

如果认为斯大林和他的决策伙伴们对此毫无准备,那是不正确的。事实
上,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对苏德战争是早有准备的。

从战略思想上看,苏联很早就致力于建立“东方战线”,企图以不断扩
大西部领土和边界来巩固苏联本土。苏联利用希特勒忙于西线战事之机,先
于1939 年9 月出兵占领波兰东部国土,并将其纳入苏联版图,后于1939 年
12 月至1940 年3 月与芬兰发生武装冲突,战胜芬兰后,从芬兰手中得到4.1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硬是将边境线向芬兰方面推进了150 公里,继而又出兵
占领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于1940 年8 月迫使这3 个国家加入苏
联。同时,于1940 年6 月又迫使罗马尼亚割让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给苏
联。这样,苏联的西部边境便向西移动了200 至300 公里。

苏联这种通过扩大疆界来加强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扩大自身安全系数的作
法,既破坏了国际法一般准则,也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和形象。
这种将最危险的桥头堡建立在被吞并的他国领土之上,以牺牲他国领土和安
全换得本国领土安全的作法是强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典型表现,是不足
取的。从战争后果来看,苏联这种将他国推上第一线而自己躲在战壕里避弹
的作法,并没有起到防御作用,甚至连缓冲的作用也未起到。

苏联在战前还积极致力于改善与美、英的关系。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在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曾一度紧张起来,苏芬战争发生后,这种关系
几乎到了崩溃的地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